1 《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学设计
一、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目标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2.5学分,45课时。

写作次数不少于8次(不含读书笔记和提要)。

(1)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设置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

(2)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

应结合作品的学习和写作实践,由学生自主梳理探究,使所学的文学知识结构化。

(3)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如做好问题设计,提供阅读策略指导,适时组织经验分享和成果交流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相机进行指导点拨,组织并平等参与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并要求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历程的作品,关心当代文学生活;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组织、举办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话剧表演等活动,丰
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创造更多展示交流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为学生提供观察记录表、等级量表等自评互评的工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二、单元目标
1.阅读古诗词作品,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3.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4.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味,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三、《短歌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想要建功立业的宏愿。

2.鉴赏诗歌中比兴、用典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3.品味诗句,结合诗歌背景,理解曹操招揽贤才的真诚与热情,感受诗人礼贤下士的宽阔胸襟。

4.赏析诗歌刚健质朴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重点
1.诗歌中的比兴、用典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2.理解诗歌中诗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胸怀和抱负。

3.赏析刚健质朴的语言风格。

五、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引用诗经的句子有何含义和作用。

2.赏析刚健质朴的语言风格。

六、教法学法:诵读法问题导入法合作探究法
七、考点关联:赏析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

当时曹操已经53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

(二)诵读领悟,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四)品读诗句,思考鉴赏
1.曹操开篇就唱出人生苦短,借酒浇愁,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吗?
明确:
曹操面对时光的流逝,不是意志消沉,而是要抓紧时间,招揽贤才,建功立业。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引用诗经的句子,跟招揽贤才有什么关系?
明确:
麋鹿在呦呦地叫着,嘉宾围坐,乐器奏鸣,酒宴热烈,这是宾主情投意合,志同道合的写照,表达曹操对贤才的热情欢迎,真诚相待。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借乌雀写出了当时人才的什么特点?
明确:
用比喻写出了当时人才犹豫徘徊的心理特点,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人主来投奔,一时找不到可靠的人。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4.对于贤才的渴望,诗人用什么方式来表现的?
(1)用典:引用诗经的诗句来,用姑娘思想情人来比喻;用热烈的酒宴来接待贤才。

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2)比喻:用天上的明月比喻贤才,用南飞的乌雀来比喻犹豫的贤才。

(3)类比:用周公来自比,热情殷切地接待贤才。

(五)赏析语言风格
刚健质朴:曹操诗歌充分体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面对人生短暂,不是及时行乐,而是招揽贤才、平定天下,有所作为。

诗歌的语言质朴真挚、刚健有力。

(六)总结
(七)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2021年全国乙卷)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外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要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15.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6分)
14.D。

非“听觉”,听为“听任"之意。

如“听臣微志”。

15.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
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