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轼《江城子》的豪放与柔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江城子》的豪放与柔情苏轼,这位北宋文坛的巨擘,以其豪迈奔放的词风与深情婉约的笔触,在词的领域留下了诸多璀璨的篇章。
其中,《江城子》一词,更
是将他的豪放与柔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豪放词风的代表之作。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开篇便以一种豪迈不
羁的姿态跃然纸上。
此时的苏轼虽已步入中年,却依然有着少年人的
壮志豪情。
“狂”字,统领全篇,尽显其洒脱豁达。
他左手牵着黄犬,
右臂擎着苍鹰,头戴锦帽,身着貂裘,率领着众多的随从,风驰电掣
般地席卷过平坦的山冈。
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又是何等豪迈的气概!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以孙权自比,希望能够
像当年的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展现自己的英勇无畏。
这种自信
与豪迈,不仅是对自身才能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酒酣胸胆尚
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饮酒至酣畅,胸怀
更加开阔,胆气更为豪壮。
尽管两鬓已微微染霜,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渴望朝廷能够像汉文帝派遣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新起用自己,让他能够为国家效力。
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与豪迈的气概相互交融,使整首词的境界更为高远。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最后一句,苏轼表达了自己
抵御外敌、保卫国家的决心。
他想象着自己拉满雕弓,如同满月一般,朝着西北方向,射向侵扰边境的敌人。
这种壮志豪情,充满了力量和
勇气,令人热血沸腾。
整首词通过描绘出猎的壮观场面,抒发了苏轼
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展现了其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广
阔的胸怀。
然而,苏轼的《江城子》并非只有豪放这一面,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则尽显其柔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开篇便直抒胸臆,道出了对亡妻王弗深深的思念。
十年过去了,
生死相隔,即使不去刻意回想,那份思念也难以忘怀。
这种刻骨铭心
的情感,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
轼想象着亡妻的孤坟远在千里之外,自己心中的凄凉无处诉说。
即使
有朝一日能够相逢,恐怕妻子也认不出自己如今这副憔悴的模样。
岁
月的沧桑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痕迹,而那份思念却从未改变。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在
梦中,苏轼回到了故乡,看到妻子正在窗前梳妆。
两人相对无言,唯
有泪水不停地流淌。
这一幕,将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令人动容。
“料
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结尾处,苏轼设想每年的这个时候,在那明月照耀下的短松冈上,妻子的孤坟定会让自己肝肠寸断。
这份
深情,如泣如诉,令人感受到了苏轼内心深处的柔软与痛苦。
苏轼的这两首《江城子》,一首豪放,一首柔情,看似风格迥异,
实则都源于他内心深处丰富的情感世界。
豪放是他对理想的追求,对
国家的热爱;柔情是他对亲人的思念,对爱情的珍视。
正是这种刚柔
并济,使得苏轼的词作具有了独特的魅力,能够穿越时空,打动无数
读者的心灵。
在苏轼的一生中,他经历了诸多的坎坷与挫折,但始终保持着乐观
豁达的心态。
他的豪放,让他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他的柔情,让他在世间的纷繁复杂中,坚守着内心的那份纯真与善良。
无论
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还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都是苏轼真实情感的写照,也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如今,当我们再次诵读苏轼的《江城子》,依然能够感受到他那豪
放与柔情交织的魅力。
它们不仅仅是一首首词,更是苏轼人生的写照,是他情感的倾诉。
让我们在这美妙的词句中,领略这位文学巨匠的风采,感受他的喜怒哀乐,品味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