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运算律练习课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运算律练习课教学反思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学生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后的一个综合性练习。
为了让学生熟悉乘法的三大定律,并能在计算中灵活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我进行了针对性的练习。
通过对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小节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运算定律的特征,形成对乘法的运算定律的认知结构。
练习课的作用之一是查漏补缺,本节课的一大特点是根据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设计对比练习,通过观察、交流、合作、小结等活动,能抓住算式的特征,在实际生活中合理、灵活地运用乘法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反思这节练习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较成功的地方。
1、抓住核心知识,提供建构的机会。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我把本节练习课的目标定位在对两种简便运算的联系与区别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建构起一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知识体系。
同时,更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相互间的合作、思维的交流,培养创新能力。
在本节课中,加强了类似题目间的对比。
例如:8×(125×11)与8×(125+11)的比较,前者是运用乘法分配律,后者是运用乘法
结合律。
例如:56×125和56×102的比较,前者是拆56,把56拆成7×8或88,后者是拆102,把102拆成100+2。
2、设计开放题,提供建构的空间。
在本课中,通过一首开放题99×25让学生填运算符号及数,使运算简便。
每个学生根据各自的认知基础、思维方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
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中交流,他的认知结构在原有的基础上也会有所提高。
在较大的思维空间中,学生根据各自的基础,展开思维活动,在对知识具有浓厚个性色彩的理解中,创新的火花不断闪现。
3、开展合作竞争,鼓励开拓创新。
学生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不断增加信息量,提高思维水平,开拓创新。
通过电子书包的互动展示功能,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交流自己的观点,使更多的人从别人的思维中受到启发,不断完善了自己的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