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第二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练习(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一、选择题
1.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

对此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会遭到破坏
C.人体内环境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D.人到高原地区后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
解析: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由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氧含量降低,有的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因供氧不足而出现头痛、乏力等症状,为了输送更多的氧气,机体会出现心跳加快、血液的运输能力加强等现象,故人体内环境稳态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答案:C
2.(2019·河南郑州检测)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也可能是血浆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内环境中Na+、K+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到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D.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解析:淋巴细胞分布在淋巴和血浆中,A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项正确;内环境中Na+浓度主要影响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K+浓度主要影响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从而可能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C项正确;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部,内环境是细胞外液,D项错误。

答案:D
3.有少数人吃了虾后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轻度的引起荨麻疹,重度的甚至导致休克、死亡等。

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物质是决定吃虾引发过敏反应的根本原因
B.吃虾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虾蛋白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解析: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因此过敏反应的产生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A正确;第一次吃虾时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
抗体和记忆细胞,由于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当第二次吃虾时会对过敏原过度敏感,从而引起过敏反应,B正确;虾蛋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C正确;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引起过敏反应,D错误。

答案:D
4.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元分泌的α突触核蛋白往往异常纤维化成斑块状,该蛋白会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攻击分泌该蛋白的神经元,大脑皮层运动神经中枢的多巴胺在神经元受攻击后,分泌的多巴胺减少,造成患者肌细胞张力增加,出现震颤、僵硬等症状。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异常纤维化的α突触核蛋白作为抗原可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B.患者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使产生该蛋白的神经元受到损伤C.多巴胺能与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
D.产生该异常蛋白的神经元受到免疫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病
解析:异常纤维化的α突触核蛋白能够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说明其为抗原,A正确。

由题干信息可知,患者体内T细胞增殖分化,对分泌α突触核蛋白的神经元进行攻击,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
错误.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能与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引起膜电位的变化,C正确。

免疫系统将自身的神经元当成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神经元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答案:B
5.(2019·贵州贵阳摸底)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抗利尿激素―→错误!―→错误!
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
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解析: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都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正确;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丙)对水的重吸收,可减少尿液的生成量,B错误;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后叶,抗利
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由垂体后叶释放,并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C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导致饮水量增加,从而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D正确。

答案:B
6.研究人员对运动员运动前后的体温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前体温的维持不需要下丘脑参与
B.运动中机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
C.运动终止时感受器继续向中枢传递体温高的信息
D.运动后汗腺的分泌活动先减弱后增强
解析: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因此体温调节与下丘脑有关,A错误;运动中机体体温升高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的结果,散热量并没有减少,B错误;运动终止时,体温较高,感受器继续向中枢传递体温高的信息,C正确;运动后汗腺的分泌活动先增强后减弱,D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7.(2019·湖北八校联考)回答与体温调节有关的问题:
(1)人患感冒会出现发热、鼻塞等症状,有人在刚刚有点发热时就服用退烧药,使体温迅速下降.医生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机体的良性反应,是人体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维持机体稳定的集中体现。

(2)在发热休养期间,机体的产热部位主要是________,此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________激素间接控制而增加。

(3)发热时,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在体液免疫中为吞噬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能量。

(4)在寒冷条件下,寒冷的刺激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从而使皮肤起鸡皮疙瘩,其反射过程:寒冷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协调配合完成的.(2)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在发烧期间,产热部位主要是机体的肝脏和肌肉。

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控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
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间接控制。

(3)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能摄取、处理、传递抗原和吞噬消化抗原抗体结合物,因此发烧时,细胞中的线粒体为吞噬细胞摄取、处理、传递抗原,吞噬消化抗原抗体结合物提供能量。

(4)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的反射弧可以表示为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错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错误!立毛肌(收缩)。

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2)肝脏和肌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3)摄取、处理、传递抗原;吞噬消化抗原抗体结合物(4)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立毛肌(收缩)
8.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胰岛素作用机理及引起胰岛素分泌异常的部分机理,其中抗体1、抗体2分别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能阻止葡萄糖或胰岛素与相应受体结合。

(1)由图可知: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

支配胰岛细胞
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泌,却不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由图可看出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促进________________合成,另一方面使________________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
(3)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而表现出高血糖症状.此种抗体应该是___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

从免疫学角度来看此症状属于________病。

解析:(1)图中葡萄糖和胰高血糖素可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通过体液调节发挥作用;血糖浓度上升后,经过葡萄糖感受器、下丘脑、胰岛B细胞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因此,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递质只能与突触后膜上特定的受体结合,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泌,却不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这说明该神经递质的受体只存在于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上。

(2)图中显示,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
一方面促进蛋白质、糖原、脂肪等物质的合成,另一方面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葡萄糖转运蛋白合成后转移到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上,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被利用。

(3)图中显示抗体1与葡萄糖有相同的受体,抗体2与胰岛素有相同的受体,这说明胰岛素受体的抗体为抗体2。

抗体2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阻止胰岛素与该受体结合而表现出高血糖症状,这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结构进行攻击所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答案:(1)神经—体液(神经和体液)调节胰岛A、B细胞上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不同(或胰岛A细胞上没有与该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 (2)蛋白质、脂肪、糖原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3)抗体2 自身免疫
9.“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

"这是白居易的《春寒》中的诗句.大诗人白居易用“吃"“喝”来御寒,这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会通过各种调节来适应环境,并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人的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____________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并使之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使之分泌的____________增加,该激素作
用于________细胞。

(2)当人吃的食物过咸时,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进________释放抗利尿激素,在该过程中,感受器、神经中枢分别位于________、________。

(3)人喝“粥”后,经消化吸收,血糖浓度会升高,此时________分泌胰岛素增加,从而降低血糖.
(4)白酒中所含的乙醇能使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适量地饮白酒有利于缓解疲劳、松弛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的新陈代谢等。

当乙醇刺激了神经元的轴突上某部位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解析:(1)人体之所以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是因为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基本相等。

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增加,TRH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以提高细胞代谢速率。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到下丘脑渗透压调节中枢,经分析和综合,作用于垂体,使之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进而促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作用加强。

(3)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一方面下丘脑
通过相关神经刺激胰岛B细胞,促进其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另一方面胰岛B细胞可直接感受血糖浓度变化,分泌胰岛素。

(4)当乙醇刺激了神经元的轴突上某部位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内发生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答案:(1)产热和散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2)垂体下丘脑下丘脑(3)胰岛B细胞(4)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10.2016年12月,中科院广州生物院的研究团队向外界公布了一项名为“NSI第三代免疫缺陷小鼠”的技术.该技术就是用基因敲除技术让小白鼠失去免疫能力。

这种失去免疫能力的小鼠可以在诸多方面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帮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等组成的,其功能是____________.
(2)该“免疫缺陷小鼠”是通过敲除免疫基因来获得的。

去掉免疫基因的目的就是让小鼠体内不能产生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________和________等特异性免疫细胞,从而失去特异性免疫能力。

(3)利用“免疫缺陷小鼠”构建人源化小鼠肿瘤模型,也就是让小鼠体内长出与肿瘤患者一样的肿瘤,然后评估各类药物的疗效。

现有多只带有与某癌症患者等量肿瘤细胞的小鼠、抗肿瘤药物X和
药物Y等实验所需的材料,请完善下列方案,为癌症患者筛选出疗效更强的抗肿瘤药物。

①将带有等量肿瘤细胞的小鼠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②给甲组鼠定期注射适量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抗肿瘤药物X,给乙组鼠定期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给丙组鼠定期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对照。

③将三组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用相同且等量的食物和水饲养一段时间,检测和评估三组鼠体内肿瘤细胞的数量。

如果肿瘤细胞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抗肿瘤药物X和抗肿瘤药物Y对该患者的治疗都有效,且抗肿瘤药物X的疗效更显著。

解析:(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2)小鼠体内的特异性免疫细胞有T细胞和B细胞等。

(3)本实验是评估抗肿瘤药物X和Y的抗癌
效果,据题分组分析,甲组给小鼠注射的是生理盐水配制的抗肿瘤药物X,则乙组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配制的抗肿瘤药物Y,二者均为实验组,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据实验结论抗肿瘤药物X的疗效大于Y,则推测实验结果肿瘤细胞数量关系应为丙组〉乙组〉甲组。

答案:(1)免疫活性物质防卫、监控和清除(2)T细胞B细胞(3)等量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抗肿瘤药物Y 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乙组〉甲组
11.(2019·四川乐山调研)乐山1~2月份常年平均气温6 ℃~12 ℃,但一些喜爱运动的人却不畏严寒,坚持冬泳。

冬泳时,人体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多项研究表明,科学冬泳能提高身体素质。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寒冷刺激人体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中枢________________,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此时,机体的产热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

(2)人在水中会产生尿意,该感觉的产生________(填“是”或“不
是”)反射,此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

(3)心跳加快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情况下,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较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泳过程中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多,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_,保证能量的供应。

(5)人体感染某病毒后,胰岛B细胞被自身的免疫系统破坏,引起Ⅰ型糖尿病,该现象的发生是免疫系统________功能过强。

科学家正在研究通过胰岛移植,对Ⅰ型糖尿病进行治疗,在移植前需先解决患者对胰岛B细胞的________问题。

解析:(1)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能够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综合;在体温平衡调节过程中,由于体温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2)由于尿意的产生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此过程中,由于兴奋(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也是单向的。

(3)激素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传递需要的时间长而兴奋通过反射弧传导所需时间短,所以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较慢.(4)胰岛素的作用机理是促进
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以保证能量的供应。

(5)根据题意分析,Ⅰ型糖尿病是病毒感染后,破坏自身胰岛B细胞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过强的表现;对Ⅰ型糖尿病进行治疗,在移植胰岛前需先解决患者对胰岛B细胞的排斥问题。

答案:(1)分析、综合(或处理) 等于(2)不是单向(3)激素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传递需要的时间长,而兴奋通过反射弧传导所需时间短(4)摄取和利用(5)防卫排斥(排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