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民间花灯舞蹈的动态特征及其组合编创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通过对秀山花灯的形态流变、语言形态特征及其背后的文化属性,从社 会变迁的历史源流中理性地分析了秀山花灯的文化内涵。关于秀山花灯的传承与 发展,一直是舞蹈专业人士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力图通过秀山花灯的动律分析, 进一步探讨秀山花灯组合编创的原则与方法,以便补充我们在现行的传承体系中 的不足,以及更加明确当下我们选择的发展方向,进而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将秀山 花灯的动态特点与我们的时代文化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在学生身上得到良好的实现,为繁荣我国的民间舞蹈事业而努力。 二、现有研究资料综述 (一)资料方面
总之,上述论文都从文化人类学的层面对秀山花灯作了调查和论述,无论从 秀山花灯的表演形态,或是实地考察方面都对本文的写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 值。
(二)实践方面 对于秀山花灯的实践,也有部分学者进行过整理和表述。例如,中国舞蹈家
协会四川分会1985年3月出版的《秀山花灯》,该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内 容是扇子的拿法做了说明,第二部分内容分别对幺妹子和花子的步法做了介绍。 第三部分内容是对幺妹子、赖花子亮相姿态说明,第四部分对幺妹子、花子单一 动作和双人动作做了表述。第五部分是幺妹子、花子单一组合,综合组合做了说 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organize and categorize.This article seeks to investigate through the fields work,like field interviews,video recording and SO on,to do
dynamic in—depth research on Xiushan lantern dance and culture.
关键词秀山花灯,动态特征,组合编创
ABSTRACT
Xiushan lantern dance is an important art school,is an assemble art
of religion,folklore,songs and dances,acrobatics,art paper,is our country’S valua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folk.This art of dance has
2
月秀山花灯舞蹈《一把菜籽》或玷陵地区国庆文艺调演表演二等奖; 1988年7 月,花灯歌舞剧团创作排练高台花灯《跳花灯》,参加第二届艺术节,受到组委 会和观众的赞赏。
本文的写作是在对以上动态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展开了组合编创的实践 研究,其中渗透着艺术家们对花灯的理解与思考,为本文的核心内容提供了参考 价值。 三、研究的依据以及研究方法
摘要
秀山花灯是我国西南地区花灯艺术中的一支重要流派,是集宗 教、民俗、歌舞、杂技、纸扎艺术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是我国 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该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舞蹈特色和典型 的韵律特征。2006年,秀山花灯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名录。
对于秀山花灯的研究,以往多注重其民俗仪式的探考和民族学 方向的研究。对其舞蹈的研究,也仅局限于对原生态动作的简单整 理和归类。本文旨在于通过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实地访谈、影像记 录等方法,对秀山花灯的舞蹈动态及其文化进行深入调研。从动态 层面切入,对秀山花灯的舞蹈动律、风格、审美特征以及进一步提 炼,为舞蹈专业的教材建设进行新的思考和阐释,以期能为这种民 间舞蹈在雅文化层面的提升与发展做出努力和尝试。
本人同意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 法》等有关规定将本人学位论文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资料库提交,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型牛 作者签名: 日期:掣年量月鱼日
绪论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目的 秀山花灯是一种古朴、诙谐、优美、抒情,集歌、舞、戏、吹打乐、琴弦乐
和民问纸扎工艺以及民俗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花灯舞蹈作为秀山花灯重要的组成 部分,其观赏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弥足珍贵。笔者查阅了以往相关秀山 花灯的著作,发现对于秀山花灯的研究,多注重其民俗仪式的探考和民族学方向 的研究。对其舞蹈的研究,也仅局限于对原生态动作的简单整理和归类。本文旨 在于通过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深度访谈、影像记录等方法,对秀山花灯的舞蹈动 态作深入调研。从动态层面切入,对秀山花灯的舞蹈动律、风格、审美特征以及 进一步提炼为舞蹈专业教材等进行新的思考和阐释。以期能为这种民间舞蹈在雅 文化层面的提升、发展做出努力和尝试。 (二)选题意义
同时,部分学者还以秀山花灯舞蹈为素材创作过舞蹈作品。例如1958年11 月秀山花灯歌舞优秀创作节目《欢送劳模上北京》、《观灯》、《秀山是个好地方》 等参加四川省农村文艺汇演,并获创作奖、表演奖,受到各方面的好评。1959 年3月,重庆市歌舞团来秀山演出、采风,现场编演花灯歌舞《闯彩门》参加建 国十周年演出获奖,此舞蹈“对传统花灯的推陈出新"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1983 年1月,璩先凤导演的花灯歌舞剧《洞房花烛夜》,获创作,表演双一等奖。1983 年10月,花灯歌舞剧团创作的排练《放风筝》、《撮鱼》等节目,曾代表四川省 参加全国乌兰牧骑文艺调演;1983年11月,由县文化馆创作、中和镇文化站排 练的《盘花》,参加涪陵地区举办的文化站调演,并获创作、表演奖。1984年lO
搜集、整理历史文献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研读和分析。 (二)田野实证法
为了验证文献资料的可靠性以及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获得一手资料,笔者 于2006年和2007年暑假深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拍摄了第一手考察资料。 (三)动态切入法
笔者参考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上)》,该卷对秀山花灯舞蹈的 表演程式及动作形态做了图文记录,对笔者了解上世纪秀山花灯舞蹈的原初形态 提供史料支撑。另外,笔者还参考了其他学者的考察报告。其中,有喻再华和杨 艺华合著的《秀山花灯》,该书对秀山花灯的起源、表演形式、演出机构及场地、 花灯的音乐、舞蹈、风格流派及传承发展等做了详尽描述。赵心宪编著的《秀山 花灯文化生态的考察思考》对秀山花灯传承人现状调查及音乐形态、舞蹈、民俗 事象、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等方面作了论述;该作者还从秀山花灯文化形念定位、 族属问题、民歌资源的生态保护等做了具体论述。以上资料对本文的写作具提供 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在研究方法上,笔者借鉴了前辈已有的研究成果,深入田野考察,运用人类 学、历史学、舞蹈学、教育学、比较学等研究方法,试图从纵向上探讨秀山民间 花灯舞蹈的来龙去脉、横向上分析它的流派、动态特征,在此基础上,发现它的 训练价值及教学意义,并用于指导课堂教学。本文的结论具有对舞蹈实践的可操 作性,期望能够对秀山花灯舞蹈专业教材的梳理、加工、整合,以及呈现具有鲜 明风格特征和训练价值的舞蹈组合多有裨益。舞蹈是一门动态艺术。对秀山花灯 舞蹈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普通的文献和田野调查,还需要有动态切入法的参与才 能对其动态作深入研究考证。因此,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笔者借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KEY WORDS Xiushan lantern dance,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rganized choreography
III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本人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取得的 研究成果。对前人及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启发和贡献已在论文中作 出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和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者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
Chinese traditional thoughts like Tianyuandifang,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H
Finally in Chapter three,the author analyses the moves of Xiushan lantern dance from surface to deep,and tries to create new choregraphy of Xiushan lantem dance arts.
In the past,the study of Xiushan lantern dance focused on its
customs and ceremonies of the probe into the direction of national
Their research
studies limited to the action of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easy
本文的写作偏重与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第一章以笔者深入秀 山采风的第一手民间资料为主,对秀山花灯的表演程式、组织机构、 舞蹈表演等当下生存状况作了具体描述。第二章是对采风所得的深 入思考。笔者对秀山花灯舞蹈的弧线动律、单边动律、颤动律以及 动态中所蕴含的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等审美特征作了详细论述。最 后在第三章,对这些动律提升为舞蹈专业组合教材的构思和操作方 法作了详尽论述。整篇文章紧紧围绕秀山花灯的舞蹈动态,对其进 行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和归纳。对提取舞蹈动态元素来形 成具有风格性、训练性、系统性的秀山民间花灯舞蹈组合作出了新 的思考和尝试。
点,以秀山花灯起源的“土著说"、“外来说”、“土著外来结合说’’三说为依据 论述,分别从地理位置、表演程序、花灯唱词、曲调音乐以及传承人谱系中来探 讨。另外,《秀山花灯文化形态的定位问题》发表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 年3月第175期),该文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体现民众共同意愿社区地域性 的理解;主要从祭社娱神一娱人为主一从歌舞戏到戏剧的变化3方面论述;第二 部分:时间节律与程序仪式规范性遵循的文化含义;主要从秀山花灯民俗事项源 于汉族年节习俗开始,但秀山当地的程序仪式融入了本地的地域特征,作者从各 个灯班设置“灯堂"情况来看,得出每个灯班所供奉牌位略有不同,但说强调都 是个人对于家庭、宗族和国家的义务,体现出中国文化人论文本的社会准则。第 三部分:百姓大众日常生活习俗的民间性浅释,主要从民间的、民众的、大众的 文化这个层面去论述秀山花灯民俗文化的普同性。
current specific environment.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author’S deep thinking of field works.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lantem dance legal action,law of unilateral action,vibration,as well as the dynamics of
This article emphasis on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Chapter one is the author’S first-hand information about Xiushan lantern dance’s organization,performances,such as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同时,笔者还参考了关于秀山花灯的期刊论文:如,张安平《秀山花灯民俗
艺术的文化底蕴及其传承发展》(发表于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9月第5期)。 该论文论述了秀山花灯的地缘历史、艺术品种界定、艺术类别解析、传承规律和
发展方向等方面作了阐述。赵欣宪《秀山花灯的族属问题一土家族节庆礼仪民俗 的调查与思考》发表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7月第4 期。该论文以秀山花灯仅属于土家族节庆礼仪民俗类型的观点缺少证据为切入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typical rhythm.
In 2006,lantern Xiushan lantern dance was listed on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our country.
总之,上述论文都从文化人类学的层面对秀山花灯作了调查和论述,无论从 秀山花灯的表演形态,或是实地考察方面都对本文的写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 值。
(二)实践方面 对于秀山花灯的实践,也有部分学者进行过整理和表述。例如,中国舞蹈家
协会四川分会1985年3月出版的《秀山花灯》,该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内 容是扇子的拿法做了说明,第二部分内容分别对幺妹子和花子的步法做了介绍。 第三部分内容是对幺妹子、赖花子亮相姿态说明,第四部分对幺妹子、花子单一 动作和双人动作做了表述。第五部分是幺妹子、花子单一组合,综合组合做了说 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organize and categorize.This article seeks to investigate through the fields work,like field interviews,video recording and SO on,to do
dynamic in—depth research on Xiushan lantern dance and culture.
关键词秀山花灯,动态特征,组合编创
ABSTRACT
Xiushan lantern dance is an important art school,is an assemble art
of religion,folklore,songs and dances,acrobatics,art paper,is our country’S valua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folk.This art of dance has
2
月秀山花灯舞蹈《一把菜籽》或玷陵地区国庆文艺调演表演二等奖; 1988年7 月,花灯歌舞剧团创作排练高台花灯《跳花灯》,参加第二届艺术节,受到组委 会和观众的赞赏。
本文的写作是在对以上动态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展开了组合编创的实践 研究,其中渗透着艺术家们对花灯的理解与思考,为本文的核心内容提供了参考 价值。 三、研究的依据以及研究方法
摘要
秀山花灯是我国西南地区花灯艺术中的一支重要流派,是集宗 教、民俗、歌舞、杂技、纸扎艺术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是我国 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该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舞蹈特色和典型 的韵律特征。2006年,秀山花灯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名录。
对于秀山花灯的研究,以往多注重其民俗仪式的探考和民族学 方向的研究。对其舞蹈的研究,也仅局限于对原生态动作的简单整 理和归类。本文旨在于通过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实地访谈、影像记 录等方法,对秀山花灯的舞蹈动态及其文化进行深入调研。从动态 层面切入,对秀山花灯的舞蹈动律、风格、审美特征以及进一步提 炼,为舞蹈专业的教材建设进行新的思考和阐释,以期能为这种民 间舞蹈在雅文化层面的提升与发展做出努力和尝试。
本人同意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 法》等有关规定将本人学位论文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资料库提交,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型牛 作者签名: 日期:掣年量月鱼日
绪论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目的 秀山花灯是一种古朴、诙谐、优美、抒情,集歌、舞、戏、吹打乐、琴弦乐
和民问纸扎工艺以及民俗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花灯舞蹈作为秀山花灯重要的组成 部分,其观赏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弥足珍贵。笔者查阅了以往相关秀山 花灯的著作,发现对于秀山花灯的研究,多注重其民俗仪式的探考和民族学方向 的研究。对其舞蹈的研究,也仅局限于对原生态动作的简单整理和归类。本文旨 在于通过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深度访谈、影像记录等方法,对秀山花灯的舞蹈动 态作深入调研。从动态层面切入,对秀山花灯的舞蹈动律、风格、审美特征以及 进一步提炼为舞蹈专业教材等进行新的思考和阐释。以期能为这种民间舞蹈在雅 文化层面的提升、发展做出努力和尝试。 (二)选题意义
同时,部分学者还以秀山花灯舞蹈为素材创作过舞蹈作品。例如1958年11 月秀山花灯歌舞优秀创作节目《欢送劳模上北京》、《观灯》、《秀山是个好地方》 等参加四川省农村文艺汇演,并获创作奖、表演奖,受到各方面的好评。1959 年3月,重庆市歌舞团来秀山演出、采风,现场编演花灯歌舞《闯彩门》参加建 国十周年演出获奖,此舞蹈“对传统花灯的推陈出新"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1983 年1月,璩先凤导演的花灯歌舞剧《洞房花烛夜》,获创作,表演双一等奖。1983 年10月,花灯歌舞剧团创作的排练《放风筝》、《撮鱼》等节目,曾代表四川省 参加全国乌兰牧骑文艺调演;1983年11月,由县文化馆创作、中和镇文化站排 练的《盘花》,参加涪陵地区举办的文化站调演,并获创作、表演奖。1984年lO
搜集、整理历史文献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研读和分析。 (二)田野实证法
为了验证文献资料的可靠性以及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获得一手资料,笔者 于2006年和2007年暑假深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拍摄了第一手考察资料。 (三)动态切入法
笔者参考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上)》,该卷对秀山花灯舞蹈的 表演程式及动作形态做了图文记录,对笔者了解上世纪秀山花灯舞蹈的原初形态 提供史料支撑。另外,笔者还参考了其他学者的考察报告。其中,有喻再华和杨 艺华合著的《秀山花灯》,该书对秀山花灯的起源、表演形式、演出机构及场地、 花灯的音乐、舞蹈、风格流派及传承发展等做了详尽描述。赵心宪编著的《秀山 花灯文化生态的考察思考》对秀山花灯传承人现状调查及音乐形态、舞蹈、民俗 事象、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等方面作了论述;该作者还从秀山花灯文化形念定位、 族属问题、民歌资源的生态保护等做了具体论述。以上资料对本文的写作具提供 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在研究方法上,笔者借鉴了前辈已有的研究成果,深入田野考察,运用人类 学、历史学、舞蹈学、教育学、比较学等研究方法,试图从纵向上探讨秀山民间 花灯舞蹈的来龙去脉、横向上分析它的流派、动态特征,在此基础上,发现它的 训练价值及教学意义,并用于指导课堂教学。本文的结论具有对舞蹈实践的可操 作性,期望能够对秀山花灯舞蹈专业教材的梳理、加工、整合,以及呈现具有鲜 明风格特征和训练价值的舞蹈组合多有裨益。舞蹈是一门动态艺术。对秀山花灯 舞蹈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普通的文献和田野调查,还需要有动态切入法的参与才 能对其动态作深入研究考证。因此,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笔者借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KEY WORDS Xiushan lantern dance,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rganized choreography
III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本人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取得的 研究成果。对前人及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启发和贡献已在论文中作 出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和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者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
Chinese traditional thoughts like Tianyuandifang,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H
Finally in Chapter three,the author analyses the moves of Xiushan lantern dance from surface to deep,and tries to create new choregraphy of Xiushan lantem dance arts.
In the past,the study of Xiushan lantern dance focused on its
customs and ceremonies of the probe into the direction of national
Their research
studies limited to the action of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easy
本文的写作偏重与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第一章以笔者深入秀 山采风的第一手民间资料为主,对秀山花灯的表演程式、组织机构、 舞蹈表演等当下生存状况作了具体描述。第二章是对采风所得的深 入思考。笔者对秀山花灯舞蹈的弧线动律、单边动律、颤动律以及 动态中所蕴含的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等审美特征作了详细论述。最 后在第三章,对这些动律提升为舞蹈专业组合教材的构思和操作方 法作了详尽论述。整篇文章紧紧围绕秀山花灯的舞蹈动态,对其进 行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和归纳。对提取舞蹈动态元素来形 成具有风格性、训练性、系统性的秀山民间花灯舞蹈组合作出了新 的思考和尝试。
点,以秀山花灯起源的“土著说"、“外来说”、“土著外来结合说’’三说为依据 论述,分别从地理位置、表演程序、花灯唱词、曲调音乐以及传承人谱系中来探 讨。另外,《秀山花灯文化形态的定位问题》发表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 年3月第175期),该文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体现民众共同意愿社区地域性 的理解;主要从祭社娱神一娱人为主一从歌舞戏到戏剧的变化3方面论述;第二 部分:时间节律与程序仪式规范性遵循的文化含义;主要从秀山花灯民俗事项源 于汉族年节习俗开始,但秀山当地的程序仪式融入了本地的地域特征,作者从各 个灯班设置“灯堂"情况来看,得出每个灯班所供奉牌位略有不同,但说强调都 是个人对于家庭、宗族和国家的义务,体现出中国文化人论文本的社会准则。第 三部分:百姓大众日常生活习俗的民间性浅释,主要从民间的、民众的、大众的 文化这个层面去论述秀山花灯民俗文化的普同性。
current specific environment.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author’S deep thinking of field works.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lantem dance legal action,law of unilateral action,vibration,as well as the dynamics of
This article emphasis on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Chapter one is the author’S first-hand information about Xiushan lantern dance’s organization,performances,such as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同时,笔者还参考了关于秀山花灯的期刊论文:如,张安平《秀山花灯民俗
艺术的文化底蕴及其传承发展》(发表于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9月第5期)。 该论文论述了秀山花灯的地缘历史、艺术品种界定、艺术类别解析、传承规律和
发展方向等方面作了阐述。赵欣宪《秀山花灯的族属问题一土家族节庆礼仪民俗 的调查与思考》发表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7月第4 期。该论文以秀山花灯仅属于土家族节庆礼仪民俗类型的观点缺少证据为切入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typical rhythm.
In 2006,lantern Xiushan lantern dance was listed on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our cou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