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从“乐教”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NO17摘 要 学生的“乐学”离不开教师的“乐教”,而“乐教”就离不开优化课堂教学,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构建出学生乐学的课堂,学生也才能真正拥有乐学课堂。
“乐教”是“乐学”的前提,“乐学”是“乐教”的结晶。
只有教师“乐教”,不断地为学生生成“乐点”,学生才能“乐学”。
教学相长,“教”与“学”双方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样才能学得生动活泼、融会贯通。
关键词 乐学 乐教 合作学习 单元整合
乐学课堂是以学生为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思维碰撞,发现学习的快乐点,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学生“乐学”离不开教师“乐教”。
“乐教”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发现、创造快乐点的过程,一个个思维提升活动与策略点,成为了提升乐学课堂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着眼课前,发现快乐点
(一)与课堂链接的“课前三分钟”
为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我将课前三分钟巧妙利用,把课前和课堂进行了有效串联。
如果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是古诗,那么学生的课前三分钟就会针对性地准备诗词朗诵、诗人生平介绍或者是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小故事讲演等等;如果课上是学习说明文,学生就会对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进行归纳与回顾;如果课中要涉及童话故事,学生会罗列出曾经看过的童话故事,或者进行精心的排练演绎。
学生从预习中找到课前三分钟的灵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课堂上的学习注入更饱满的活力。
学生的课前预习不再只是读读课文,认认生字,还会有意识有方向地向往延伸和发散,找到更为立体的课堂学习氛围,使课前更有趣,课上更生动明了。
(二)短小精悍的“小热身”
课堂上短短的四十分钟要传达给学生的内容和信息往往很大,所谓一课一得,选取轻重分明的课堂讲解模式固然恰到好处,但有些知识点或者研讨方法特别费时,但又缺一不可,关系着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我坚持课前小热身,以课前小活动的形式将知识点从课堂上前置出来,既引发学生兴趣,又节省了课堂学习时间,使课堂更加纯粹、紧凑,一气呵成,更有效率。
二、聚焦课中,创造快乐点
(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
在小学课堂中,学习小组的成员基本按座位组成,前后左右的几个
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分组过于简单,组员分工不明确。
分组随意,合作无序,无法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为此,我从一年级下期开始,便致力于“三人行”合作学习小组建设,首先,是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包括性别、学习习惯、个性特点、组织能力、学业成绩等情况,其次,将全班学生按成绩划分为优、良、差三个层次,把三个层次学生适当搭配,分成合作小组,各小组间的层次、人数、性别比例基本平衡。
最后,选择组织管理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组员推选,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这方面的发展机会。
经过三年不断建设与完善,“三人行”合作学习小组渐趋成熟。
小组评比采用整组加分和分层加分相结合的办法,形成了良性的竞争氛围,合作学习的效率也越来越高。
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乐教”的重要环节。
(二)整合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听说读写空间,但大多数的课堂上,学生只是在某些学习环节中拥有小小的自主权,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因为,教师常常认为学生年龄小,不会自主;课堂时间有限,经不起耗散。
教师内心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潜意识,往往造成忽略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教学中也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
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走出传统备课与教学的局限?怎样以整体的思想整合文本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
一是将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建立单元知识框架,让学生学画单元学习思维导图,建立单元意识和整体观念。
然后采用单元识字教学法,把一个单元要掌握的生字在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进行集中识记。
为此,我们通过小组长座谈培训、课堂现场示范实践等教给小组长固定的学习要求和方法,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建立或完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单元集中识字为讲读课扫除生字障碍,学生不会为课文中的生字而分散阅读的兴趣和精力,使后面的讲读课变得集中、单纯而精炼,更重要的是还能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解构后单元教学,更是将“乐教”落到了实处。
(三)有针对性的作业超市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往往“以多取胜”,机械抄写的内容过多,重复率太高,缺乏统筹的思考和整合。
因此,学生作业量大,压力重,产生厌学心理,学习效果也不佳。
我将平时的作业进行分类整合,形成了一整套有计划、有条理的知识训练体系。
一改以往简单机械抄写的方式,将抄写的内容放进“菱形
格”中,既达到了练字的效果,又记住了生字。
同时,还进行了课内外阅读摘抄,积累好词佳句,简单写写读后感。
这样,积累的好词佳句得到及时运用,写话的水平也得以锻炼提高。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教育评估研究课题立项的规划课题《新桥小学基于快乐文化的学校“四乐”课程建设的评价研究》(课题批准号:PJY2015-23)研究成果。
“乐学”从“乐教”开始
兰云霞
(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小学)
教育论坛
2018.NO17
习作部分,我设计主题周记、教材大作文和小组日记接龙三个板块。
主题周记是每周一练,可以是本周自己发现的新鲜事,也可以按老师规定的主题写。
教材大作文则是按照教材的要求完成作文,教师在课堂上细致讲评,渗透各种写作方法,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集中训练。
主题周记和教材大作文都采取自主修改、小组修改和教师批改相结合的方式。
小组日记接龙每个小组发一个日记接龙本,由组长带领组员根据自己小组的特色进行美化加工,并由组长设计目录和每一个主题日记的封面,然后再每周按1、2、3号同学的顺序进行日记接龙。
习作方式的创新深受学生的喜爱,他们不仅能更加自由地选择习作主题写自己最想要说的话,还能分享同学间的喜怒哀乐,像教师一样进行修改点评,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是我实施“乐教”的有力举措有效策略。
三、放眼课后,分享快乐点
(一)丰富多彩的手抄小报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时常通过小报的形式,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如班级周报、阅读小报、感恩小报、科学小报、综合实践小报等等。
每次小报都会在班上进行评选,评出最受欢迎的小报、最具创意的小报、最精美的小报等等。
手抄小报是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自然乐于参与。
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以致用。
这是我“乐教”的又一个尝试,
(二)有声有色的课外阅读
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说过:“教学成功与否,百分之宝贝不说话,神仙也没办法。
对于这些四五岁的小天使宝贝们,不说话可真急人,笔者就遇到一个帅气的“小哑巴”,他不语、不笑、哭、闹,唯有甜甜的真情能够感动一颗小小的灵魂,唯有深深的黑眸能够释放一朵绚丽的心灵。
笔者和小小尤,要一起讲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新桥小学“四乐课程建设”大背景下,秉承着“让每颗心都快乐·让每颗星都放彩”的教育追求,我们要一起告诉大家,“四乐”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成长,无论你特殊与否。
一、芬芳的茉莉
“魏老师,这,这是,这是送给你的茉莉花!”小小尤递给我一串茉莉花后迅速躲在妈妈身后,偷偷地探出小脑袋,悄悄地看着我。
一双黑眸如秋水。
小小尤的妈妈,带着歉意的微笑,拉住我的手:“谢谢您魏老师!孩子给你们添麻烦了!”我轻轻地拍了拍这位年轻妈妈的手:“不用谢亲爱的,这本就是我们该做的。
宝贝挺可爱的!是不是,小小尤?”我歪着身子看他,他一下子躲了过
去,双手拉着妈妈的裙子,紧紧地遮住了小脸蛋儿。
我微笑着:“小小尤,谢谢你的茉莉花,很香很漂亮,魏老师很喜欢!”他慢慢地露出了一只小眼睛。
我伸出手,摸了摸小小尤的头:“当然,魏老师也好喜欢我们班的小小尤!”话音刚落,孩子马上把头又藏进了妈妈的裙摆里,哈哈,这个小可爱……望着小小尤害羞的样子,我不禁想起他才入园上小班的情景……
二、入园半年的小“哑巴”
“第一天上幼儿园,我是毛毛虫,坐在椅子上,等着妈妈来; 第二天上幼儿园,我是花蝴蝶,飞来又飞去,去找朋友玩!”伴着明朗的钢琴曲,孩子们快乐地在座位上唱着歌,小手拍着、小嘴唱着、小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看着这样温暖的画面,我笑着转回了头,一边弹着钢琴曲谱,一边听着背后的孩子们朗朗的童声,我想,最原始的幸福,也就是如此了吧。
嘿!等等!
黑眸如秋水 真情似蜜糖
——我和小小尤的故事
魏巧佳
(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小学幼儿园)
九十九是如何使学生感兴趣,百分之一是教学。
”“乐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迈向成功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阅读开启学生的心智,阅读精彩学生人生,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育学生阅读能力,我从一年级开始,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了班级读书会、好书推荐会、阅读心得交流会、“大小共读”、课前三分钟故事会等等有声有色的阅读活动,学生乐读、乐思、乐交流,阅读兴趣更加浓厚。
在阅读教学中探索“乐教”,是我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
(三)百花齐放的“快乐小舞台”
为培养学生展示交流能力,我将“快乐小舞台”完全交给学生。
由他们自己主持,自编、自导、自演、自评节目。
节目也由原来简单的歌舞、猜谜语,变成后来歌舞、小品、讲故事、打快板、乐器弹奏、时装秀、比绝招、变魔术等等,短短的十分钟变得精彩动人。
“快乐小舞台”交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展示交流空间,更加充满自由和活力。
我认为“乐教”是“乐学”的前提,“乐学”是“乐教”的结果。
只有教师“乐教”,不断地为生成“乐点”,学生才能“乐学”。
教学相长,“教”与“学”都积极主动、和谐互动,学生才能学得生动活泼,语文教学也会更有效果。
参考文献
[1]胡胜莲.浅谈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28):17-18.
[2]伏虹.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教育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