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手抄报:上古声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话手抄报:上古声母
普通话手抄报:上古声母普通话手抄报:上古声母上古,指先秦两汉时期。
上古时期汉语共同语声母系统究竟是什么样的面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里介绍上古声母系统的一些主要特点。
相对上古韵母研究而言,声母研究的材料要少得多,可以用于上古声母研究的材料有谐声材料、古代注音材料、通假异文材料、声训材料、对音材料、方言材料和汉藏语系民族语言材料。
根据这些材料,学者们研究出了上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几个主要特点。
古无轻唇音
由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首先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
古无轻唇音,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p] 、滂[p ] 、并、明[m] ,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 、敷[pf ] 、奉[v] 、微[w] 。
唇齿音声母是从双唇音声母演变出来的。
例如辈读双唇音,说明的上面的声旁非在古代读双唇音。
汉语方言中还保留这些痕迹。
例如,湖南衡山,浮(起) 、孵(鸡崽叽) 、(黄)蜂的声母分别读袍、抱、烹。
湖南东安的冯,逢,缝等读彭。
这个结论主要是根据上古典籍中大量的通假异文、注音、声训材料及谐声字现象提出来的,例如:
通假异文:
封域/邦域附娄/部娄扶服/匍匐伏羲/庖羲芜青/蔓青汾水/盆水
古代注音:
《说文女部》:娓,读若媚。
《说文肉部》:膴,读若谟。
声训材料:
《释名释州国》:邦,封也,封有功。
《释名释姿容》:负,背也,置项背也。
望,茫也,远视茫茫也。
《释名释宫室》:房,旁也,在堂两旁也。
《尔雅释言》:靡,无也。
谐声字:
非--悲辈排裴
反--版板扳叛
番--播潘蟠鄱
奉--棒捧埲菶
未--妹寐昧魅
以上这些材料可以充分说明上古时期的重唇音和轻唇音是混而不分的,但还不足以说明古无轻唇音,现代方音则可以予以证明。
部分方言里许多轻唇音字读成了重唇音字,一般却没有将重唇音读作轻唇音的,由此证明了重唇音变轻唇音的历史音变现象。
古无舌上音
由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首先提出的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
古无舌上音,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 、透[t ] 、定[d] 、泥[n] 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
舌上音声母是后来从舌头音端[t] 、透[t ] 、定[d] 、泥[n] 这组声母中分化出来的。
直到现在,有些方音中仍然只有舌头音,例如湖南衡山方言,里(头) 读底,(费)力读里,还有闽南方言中猪的声母为[d],陈的声母为[t]。
这也是根据上古典籍中大量的通假异文、注音、声训材料及谐声字现象提出来的。
例如:
通假异文:
冲子/童子天竺/身毒滹沱/呼池孟猪/明都追琢/雕琢直/特
古代注音:
《说文水部》:冲,读若动。
《经典释文》:虫,徐邈音徒冬反。
赵,徒了反。
竹,徒沃反。
侄,大结反。
追,多雷反,又对回反。
共3页,当前第1页1普通话手抄报:上古声母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