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赏析(精选6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海潮》赏析
《望海潮》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

柳永扩大了词的内容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他的词反映了都市的繁华与山川的壮丽。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望海潮》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望海潮》赏析篇1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
《望海潮》也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首词里,他能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

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面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

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

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孙何而言。

由于是呈献杭州官长之作,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做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

但是,更主要的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表面现象,读者还可以看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

这一切,都只能产生在古代
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动所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

“重湖叠山献”,“烟柳画桥”,也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

“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无一不是劳动人民辛勤的双手造就。

当时,柳永对此大加赞赏并引以为自豪。

今天,我们读这样的词作也不应求之过苛,甚至指责他“掩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与贫富悬殊”,而是应当从词里所提供的画面中去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以及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由来已久,这并非溢美之词。

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是相当成功的。

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

前片,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

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

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于刻画“形胜”,而“市列殊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下片,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

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于“好景”中出现的人。

“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语,是千古迷人的丽句。

“羌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层人民,“千骑拥高牙”三句写的是州郡长官。

结尾又以赞美的口吻收束。

除饱满的感情与适度的夸张以外,词的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

《望海潮》也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

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江潮的壮观,词中用“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有气势的语言,词句短小,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而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时,文字优美,词句变长,节奏平和舒缓,终于出现了“三秋桂子”这样干秋传诵的佳句,继之又用“羌管弄晴”
等句不断地加以点染,美丽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旷神怡了。

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

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

为此,宋人谢驿(处厚)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

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作为高级官僚的范缜对柳永这首词也极端赞佩:“仁完四十二年太平,镇压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巧于耆卿词见之。

”( 见《方舆盛览》)柳永扩大了词的内容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他的词反映了都市的繁华与山川的壮丽。

除歌咏杭州以外,柳永的词还歌咏过苏州(《木兰花慢》、《瑞鹧鸪》)。

扬州(《临江仙》)、成都(《一寸金》)、洛阳(《少年游》和北宋都城汴京(《倾杯乐》、《透碧霄》)等。

为宋代都市繁荣留下了形象的画面。

《望海潮》赏析篇2
秦观北宋词:《望海潮》原文: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望海潮》参考注释:
①冰澌:冰块。

②金谷:金谷园,在洛阳城西北,晋石崇所建,常在其中宴饮宾客。

③铜驼:铜铸的骆驼。

古洛阳宫门前四会道口置铜驼,夹路相对,时对铜辽街。

④西园:洛阳名园。

汴京好西园。

汴京也有西园。

此借指汴京的名园。

⑤是事:事事,凡事。

秦观北宋词:《望海潮》赏析:
这首词约作于作者贬官后重过洛阳途中。

词人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痛感世事沧桑悲凉情怀。

早春时节,旧地重游,倚栏极目,满眼惟是暝烟栖,与昔日的歌舞欢宴、桃红柳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于是年华暗换、流水天涯的凄凉之情油然而生。

秦观词向以“情韵”著称,语言工巧,文字精密,这首词中“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二句犹为脍炙人口。

一个“乱”字,点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思路幽绝,令人激赏。

起头三旬写初春景物。

从“金谷俊游”以下,以下,一直到下片“飞盖妨花”为止,一共八句都是写旧游。

换头“西园”三句,人美妙的景物写到愉快的饮宴。

以上总结共十一句写旧游。

把过去写得愈热闹,就愈衬出现在凄凉、寂寞。

“兰苑”二句从繁盛以孤寂,逼出“重来”句,点明怀旧之意。

“烟暝”末五句又归到“今”,“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词中以“陈、隋小赋”手法极力铺叙过去的欢乐,句法丽密,而目前的凄清牢落,却只以疏笔借景物点染,形成强烈的对照,感人至深。

词中“柳下桃蹊”几句,把绚烂的春色,无处不在春光渲染得十分真切动人,充江了生意。

整首词典清丽,温婉平和,气骨不衰,含思幽绝,语意婉约,韵味很醇厚,是出色的长调。

《望海潮》赏析篇3
望海潮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

云绕堤沙,怒涛卷霜,天堑(qin)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
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

近似;高下不齐貌。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为界,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

此指西湖周围的山。

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丽。

三秋: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季,即九月。

《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

三秋谓九月也。

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

亦指三年。

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

这里泛指乐器。

弄:吹奏。

菱歌泛夜: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

菱:菱角。

泛:漂流。

高牙:高矗之牙旗。

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

这里指高官孙何。

吟赏烟霞:歌咏和观赏湖光山色。

烟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异日图将好景:有朝一日把这番景致描绘出来。

异日:他日,指日后。

图:描绘。

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

此处指朝廷。

【译文】
这里地理位置重要,优美,是三吴的都会,所以杭州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

秋有飘香,夏有荷花映日。

白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划船采菱唱歌,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要把这的景致描绘出来,待到回京升官时好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赏析】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

此词描绘了北宋时期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开头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揭示出所咏主题。

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杭州在当时就有池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宋仁宗诗)的美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描写钱塘江
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

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一个竞字,写出了杭州富民比豪华、斗阔气的情景,在诗人的笔下,杭州真是民殷财阜,繁华得不得了。

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任何天气,都是美的,因而游人不绝。

《武林旧事》曰:西湖天下景,朝昏晴,四序总宜;杭人亦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

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

杭州的桂花自来有名,据说是月中的桂树种所生。

《南部新书》说: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

至今中秋望夜(十五日夜),往往子坠,寺僧亦尝拾得。

这种传说,给杭州桂花蒙上了一层神话色彩,对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宋之问《灵隐寺》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白居易《忆江南》词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杭州山中的桂子是让人向往的。

十里荷花,照应重湖二字,写水里荷花。

红花绿叶,莲芰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

苏轼说那里无主荷花到处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着眼。

桂为秋季开花,莲为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

弄晴二字,写出了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泛夜二字,写出了采菱女的歌声,在宁静的夜晚,在水面上轻轻飘荡的情景。

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

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此游乐的场景。

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

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
一位威武而又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是这首词的结束语。

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禁苑中的池沼。

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

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

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

《望海潮》赏析篇4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柳永翻译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望海潮柳永赏析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但又另有新意。

如果说前两句是从横的方面来写,写杭州的现状的话,那第三句则是从纵的方面来写,交代出它“自古繁华”的历史。

三句词,从纵、横两个方面勾画出杭州
的粗略面貌,以横为主,以纵为宾,实写杭州的现状,对其历史,则是虚写,一笔带过,作为陪衬。

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就“三吴都会”一句进行铺展的描写,。

“十万”,乃约略之词,只言人口之多,并不是确切的人口统计。

杭州在当时就有“池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宋仁宗)的美誉。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一句做铺展的描写。

这里只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

钱塘江岸,绿树如云,写出了郁郁葱葱的景象
“怒涛”,写江潮来势之猛,犹如鏖战的貔虎,不就是“震撼激射”的景象吗?“卷霜雪”,写“怒涛”的具体形象,也就是“玉城雪岭”的景象。

“霜雪”,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带来的森森寒气“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则是就“繁华”二字进一步铺展,写杭州的繁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

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词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欢乐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所呈现的繁荣太平景象。

《望海潮》赏析篇5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译文]明丽春色乱纷纷来到每户人家,不管在桃边还是柳下。

[出自]秦观《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忆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喈。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
随流水到天涯。

注释:
梅英:梅花。

疏淡:花稀色淡。

冰澌溶泄:冰块融化流动。

冰澌:流动的冰快。

金谷:金谷园,晋代石崇在洛阳所建的别墅名,故址在今洛阳市东北。

俊游:游览胜地。

铜驼:铜驼街,故址在今洛阳市。

汉代铸铜驼二头,在宫南四会道,故名。

巷陌:街道。

长记:总是记得。

误随车:身不由己地尾随陌生少女的车子。

芳思交加:春天引发复杂的情思。

桃蹊:桃树下的小路。

西园:指北宋驸马都尉王铣家的花园,泛指园林。

笳:胡笳,乐器名。

飞盖:飞驰的车。

兰苑未空:园林仍未荒芜。

是事:事事。

译文1:
梅花已经稀疏浅淡,河上的流冰渐渐溶化,又是一度东风,不知不觉中换了年华。

金谷园是当初的游赏胜地,铜驼巷陌曾经多么繁丽!雨后新晴,天朗气清,我悠闲地漫步,踏着细细的平沙。

总记得错跟上别家女眷的香车,留下一段温馨的佳话。

那时正柳絮轻翻,蝴蝶群舞,引起柔曼的情思无涯。

明丽春色乱纷纷来到每户人家,不管在桃边还是柳下。

飞驰的车马来来往往,妨碍人们安闲地赏花。

今天,西园依然游人如云,我这远行之客却渐至老境,往昔的欢乐一去不返,重游旧地只觉得事事伤情。

暮烟凄迷,寂寞的酒旗斜挂,独倚高楼极目望远,时见天空飞几只寻巢的乌鸦,我那不可遏制的思归之心,暗暗跟随流水远到天涯。

译文2:
枝头那淡雅的梅花渐渐稀疏,河水已经解冻,冰凌随着流水跌宕而前。

东风频吹,迎来了新的一年。

想起那时京城结伴宴游,漫步于繁华的街道,雨过初晴时,信步倘佯在城外平整的沙滩。

还记得曾经错跟在一辆锦车后边。

那时节柳絮翻飞,蝴蝶狂舞,让人深感到春光烂漫。

翠柳成荫,桃花娇媚,好像把浓浓春意分到了各户人家。

到夜间纵饮于西园,直饮到楼头吹起胡笳。

明亮的灯光使月光显得黯淡,蔽路的车盖胜过艳丽的鲜花。

叹如今虽然园林依旧,游子却已渐渐老去,重行至此,怎不让人感慨叠加!烟云暗暗,酒旗横斜。

登楼远眺,只见到时而归来的几只昏鸦。

思归之心油然而起,这情思像随着河水流向天涯。

译文3:
梅花稀疏,色彩轻淡,河中的冰块正在消溶。

春风吹来,新的一年悄悄来临。

金谷园里,摩肩接踵多才士,铜驼街上,车水马龙尽佳人。

天气新晴,郊游更是温馨,缓步徐走,平沙上留下清晰的印痕。

更难忘怀的是误跟了一辆小车,当时柳絮翻飞,彩蝶起舞,那情景真令人落魄销魂。

柳色青青,桃花粉红,似把春色随意地相送,分到各个人家的院们。

西园夜里宴饮,乐工们奏出悠扬的乐音。

华丽的灯笼影响了赏月的雅兴,飞驰的车盖妨碍了观花的芳心。

那美丽迷人的苑圃并未空空,只是行人变了模样。

以前的那些风流韵事,仔细想来更令人伤魂。

如今倚楼眺望,只见烟霭沉沉,酒旗斜挑,乌鸦在树上栖身。

见此情景,油然而生归隐之心,没有办法加以禁止,我的神思已伴随着流水,回到了故乡的园林。

赏析:
此词一题"洛阳怀古",非是。

词中提到金谷、铜驼等地,系虚似洛阳、实写汴京,虚虚实实,乃有忧谗畏讥之意在焉。

前三句梅花渐稀,冰河解冻,年华暗换,又到早春时节,然后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全词结皆抚今,中间插入追昔内容。

记忆越是美好,越是富于情趣,眼前景越是难堪,词意也越耐咀嚼。

此词不止于追怀过去的游乐生活,还有政治失意之慨叹其中。

有一年早春时节,作者重游洛阳。

洛阳这个古代名城,是北宋的西京,也是当时繁华的大城市之一。

词人曾经这里生活过一段时期,对此地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词人旧地重游,人事沧桑给他以深深的触动,使他油然而生惜旧之情,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起头三句,写初春景物:梅花渐渐地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来了。

“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

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思归之意。

“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写的旧游,实以“长记”两字领起,“误随车”固“长记”之中,即前三句所写金谷园中、铜驼路上的游赏,也同样内。

但由于格律关系就把“长记”这样作为领起的字移后了。

“金谷”三句所写都是欢娱之情,纯为忆旧。

“长记”之事甚多,而这首词写的只是两年前春天的那一次游宴。

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洛阳西北。

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

故人们每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

但词里,西晋都城洛阳的金谷园和铜驼路,却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而非实指。

与下面的西园也非实指曹魏邺都(今河北临漳西)曹氏兄弟的游乐之地,而是指金明池(因为它位于汴京之西)同。

这三句,乃是说前年上已,适值新晴,游赏幽美的名园,漫步繁华的街道,缓踏平沙,非常轻快。

因忆及“细履平沙”故连带想起当初最令人难忘的“误随车”那件事来。

“误随车”出韩愈《游城南十六首》的《嘲少年》:“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

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

”而李白的《陌上赠美人》:“白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

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以及张泌的《浣溪沙》:“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

”则都可作随车的注释。

尽管那次“误随车”只是无心之误,但却也引起了词人温馨的遐思,使他对之长远地保持着美好的记忆。

“正絮翻蝶舞”四句,写春景。

“絮翻蝶舞”、“柳下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