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案:第四课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臃.肿( ) ②酗.酒( ) ③炫.耀( )
④轻佻.( ) ⑤慵.懒( ) ⑥譬.如( )
⑦凄恻.( ) ⑧卓.绝( ) ⑨睇.视( )
⑩憎.恨( ) ⑪贵胄.( ) ⑫诙谑.( )
⑬惶骇.( ) ⑭醇醪.( ) ⑮抽搐.( )
⑯箝.制( ) ⑰狂飙.( ) ⑱犷.野( )
⑲梦呓.( ) ⑳弥.留( ) ○21睥睨
..( )
○22废圮.( )
(2)多音字
①削错误!②稽错误!③蔓错误!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错误!(2)错误!
(3)错误!(4)错误!
(5)错误!(6)错误!
二、词语积累
明确词义
(1)突飞猛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可救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其不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接踵而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日俱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每次回国都感到祖国突飞猛进
....,这次回去也不例外。
( )
(2)陈皓:我觉得创业者是具备一些相同的特质的,最共通的就是乐观,并且是那种天生的无.
可救药
...的乐观派。
( )
(3)据香港电台报道,新西兰央行议息后出其不意
....决定减息四分一厘,指标利率降至2.25厘的
纪录新低。
( )
(4)全国“两会”已闭幕,维稳结束后,市场将进行方向性选择,同时资本市场重磅事件接踵
..
而至
..。
(5)在女性逐渐撑起职场半边天的同时,她们所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
....,新形式的女性职场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 )
辨词填空
(1)逐步·逐渐
“逐步”和“逐渐”都表示事物形成、发展的过程。
但是“逐步”表示这一过程有一定的步骤,就像有一个个台阶。
而“逐渐”好像一段上坡或下坡路,没有台阶。
另外,“逐步”带有事物的主观性,并且有明确的目标,是比较有计划地,一步步地实施。
“逐渐”带有事物的客观性,有着必然的发展过程,人为的因素较少。
例句:①业内人士表示,核电效益是核电产业的生命力,提升核电产业的经济性至关重要,我国现有核电电价的形成机制应该________调整。
②经过新加坡40余年的西化教育,新加坡华人________成了以英语为母语的人。
(2)深邃·深刻
“深邃”一般指深,深奥,可用来形容目光。
“深刻”指内心感受程度很深的,也指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的。
例句:①在这位残疾人________的目光中,我看到了无比的坚强与自信!
②经过一个月的集中学习,大家对文件的精神有了很________的领会。
三、名言警句
1.文本名句——传主名言
(1)智慧、勤劳和天才,高于显贵和富有。
(2)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3)友谊的基础在于两个人的心肠和灵魂有着最大的相似。
(4)即使为了国王的宝座,也永远不要欺骗、违背真理。
(5)涓滴之水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地滴坠。
只有勤奋不懈地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
(6)不要懒懒散散地虚度生命。
(7)痛苦能够毁灭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
创造就需苦难,苦难是上帝的礼物。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8)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2.文外名言——作者名言
(1)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2)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3)人生不出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一、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
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1915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作品有①剧作有《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丹东》《七月十四日》等8部剧本。
②传记有《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3部英雄传记。
③小说有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阿耐蒂和西勒维》《夏天》等。
④其他还有《母与子》《女预言家》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
二、背景展示
进入20世纪,罗曼·罗兰意识到新的社会大动荡的时代即将到来。
他在尖锐抨击庸俗的资产阶级文化的同时,主张“应当为新社会创造一种新的艺术”。
因此,他在创作《革命戏剧集》的同时,还和法国文化界的进步人士一起酝酿“人民戏剧”运动。
可是,他的这一主张没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反而遭到责难。
罗曼·罗兰一方面感到沮丧,一方面希望重新获取精神的源泉,他说:“那是1902年。
我正经历着一个骚乱不宁的时期,充满着兼有毁灭与更新作用的雷雨。
”罗曼·罗兰离开巴黎,来到贝多芬的故乡波恩,在这里寻找贝多芬当年的影子,寻找英雄的苦难、勇气、欢乐、悲哀,写下了《贝多芬传》。
他希望借用贝多芬的人格精神来激励人生,“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1.脉络梳理
2.明确主旨
作品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贝多芬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大无畏精神的敬仰之情。
3.初读感知
罗曼·罗兰是怎样评价贝多芬的?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贝多芬的一生中,苦难如影随形,伴他终生。
请速读课文,简要回答贝多芬的一生中都经历了哪些苦难。
2.根据贝多芬的经历和作者对贝多芬的评价,你觉得贝多芬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九交响乐》中,作者对欢乐的追求是如何通过音乐表现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
(1)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而痛苦已在叩门;它一朝住在他身上之后永远不再退隐。
1796至1800年间,耳聋已开始它的酷刑。
耳朵日夜作响;他内脏也受剧烈的痛楚折磨,听觉越来越衰退。
在好几年中他瞒着人家,连对最心爱的朋友们也不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如何将叙述、议论、抒情结合在一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篇传记结尾说“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你怎样理解贝多芬的“痛苦”与“欢乐”?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课本素材
点击素材
身残志坚的贝多芬
出身贫苦的贝多芬一生经历了无数磨难:童年生活的艰难困苦,青年时期及以后耳聋的折磨,抑郁情绪的压抑,真心投入的爱情的多次失败,成名以后没有物质保障的贫穷,困顿生活中孤独的煎熬……
这些都没有让贝多芬的创作激情消退,他依然对生活和音乐充满着一种激情,以自己的坚强意志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在悲苦的深渊里讴歌欢乐,成就了自身伟大的艺术家的崇高形象。
运用角度“热爱生活”“身残志坚”“战胜自我”“逆境出人才”等。
运用示例
史铁生摔了一跤,残疾了双腿,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
但他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去表达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贝多芬双目失明且耳聋,但他依然写出了《英雄》《命运》等大量音乐作品,在人生的不幸中,他顽强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这些都是曾经摔过跤的人,但他们却都坚强地站了起来,与命运、与不幸抗争,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所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摔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从此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勇气。
(高考优秀作文《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2.课外素材
大国良材——徐立平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某厂高级技师。
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
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
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
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
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了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
入厂以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点评贝多芬的一生都在与命运作着顽强的斗争,他用他的坚忍毅力和不屈精神为人类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乐章。
同样,“大国工匠”徐立平用他顽强的意志,几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的摆渡
泰戈尔说过:“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而我也始终相信,上帝会带给每个人与困难不同的邂逅。
”①因此,唯有直面困难,摆渡生命,才能让人生绽放。
如果你正站在陡峭的空谷前,畏惧与向前,你又会如何抉择呢?②
蓦然想起《老人与海》中那个固执到可爱的老人——桑地亚哥。
一个孤独的老人,在苍茫的大海上,独自面对让人震颤的鲨鱼、难以预料的风暴,仿佛从不畏惧。
因为他坚信“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所以始终勇往直前,所以会选择用尽全身的气力去守护自己的战利品,或者说是为了守卫尊严。
海明威赋予了老人英雄一般的勇气,因而当风静静地吹过,老人拖着疲惫的身子、带着寂寥的马林鱼骨上岸时,我们会感受到让人悲凉的欣慰和感动。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通往人生终点的朝圣之路上,荆棘与鲜花会交错生长,困难会和成长相依相伴,而面对困难时,我会欣赏像飞蛾一样的勇敢者,在璀璨的火焰中化为绚烂。
③困难使人痛苦,可直面困难才能使人成长,它给了人继续向上攀登的勇气。
喜欢巴尔扎克的那句话:“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史铁生或许在身体上是一个弱者,但是那直面困难的勇气让他成为精神上的强者。
当奔跑的梦想被禁锢在方寸之间的轮椅上,当满身的才情难以放飞,若是你,你会像史铁生一样直面困难吗?生活的苦涩没有压垮他,困难在他的面前化为虚无,虽然命若琴弦,却从未放弃。
这是勇气,更是人生的智慧。
我喜欢易安居士将困难化作诗情,氤氲在纸上;也欣赏西西弗斯将困难化作动力,在一次又一次的攀爬中坦然前行。
我崇敬苏武将困难化作勇气,牧羊慢读人生;也欣赏在大火中失去实验记录的爱迪生,直面困难,重新起航。
时间顺流而下,生活却逆水行舟。
④我们难以控制生活带给我们什么,可是我们却可以选择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态度。
别忘了,在面对空谷时,少一点犹豫,何必在乎那些沉重琐碎的恐惧,拥有直面困难的勇气也就拥有了摆渡生命的力量,也就能看到彼岸的星光灿烂。
思悟要点
①本文开头有何好处?
提示开篇引用泰戈尔的名言,既紧扣文章主旨,又丰富了文章内容,也折射出考生深厚的文化积淀与语文功底。
②本段有何特点?
提示反问句独立成段,结构上引出下文对人物事例的阐述,内容上引发读者思考,发人深省。
③提醒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对勇敢者的赞美之情。
④提醒连续运用多个历史文化素材构成排比,语言有气势,句子极富有音韵感,论证更加严密有力。
增强了说服力,增添了文采,彰显出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功底。
⑤从全文看素材运用有什么可借鉴之处?
提示作者先围绕主题选取桑地亚哥、史铁生旳事例进行详细的阐述,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易安居士、苏武、爱迪生等人的事例,对前面的事例进行有力的补充,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而又详略得当。
⑥提醒积累本文的典型素材,以丰富自己的文章内容,增添文章的色彩。
答案精析
语言知识积累
一、
1.(1)①yōnɡ②xù③xuàn④tiāo⑤yōnɡ⑥pì⑦cè
⑧zhuó⑨dì⑩zēnɡ⑪zhòu⑫xuè⑬hài⑭láo
⑮chù⑯qián⑰biāo⑱ɡuǎnɡ⑲yì⑳mí○21pìnì
○22pǐ
(2)①xuē/xiāo②jī/qǐ③màn/wàn
2.(1)荒废浪费(2)消失报销(3)匆忙勿为人知(4)缄默箴言(5)震荡振奋
(6)嬉笑怒骂笑嘻嘻
二、
(1)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
(2)指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
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3)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
(4)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
(5)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对点小测
(1)×应为“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2)√
(3)×应为“出乎意料”,指事先对情况与结果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4)√(5)√
辨词填空
(1)①逐步②逐渐(2)①深邃②深刻
整体感知
3.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课堂互动
1.①出身贫穷,母亲早逝,过早承受家庭重担
②父亲暴力迫使他学琴
③听觉衰退直至耳聋,威胁艺术生命,造成心理创伤
④被他深爱的琪丽哀太·琪却尔第抛弃,不得不与彼此相爱的丹兰士·特·勃仑斯维克解除婚约。
从此一生未婚
⑤全身心疼爱的侄儿出入赌场,负债,辜负了他的期望
⑥晚年朋友或死或散,孤独无依
2.(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思想进步。
贝多芬的童年十分悲惨,但他永远热爱着乡土,总想再见故乡一面。
他热爱祖国,大革命爆发后,他向往革命,拥护共和,讴歌革命,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是九部交响曲,有力地反映了他所处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表现出许多进步的思想。
(2)富有同情心。
许多人都说贝多芬很高傲,举止粗野,性情抑郁,但他同时又有着“在这骄傲的笨拙之下的慈悲”,他写信给朋友时曾说:“我的艺术应当使可怜的人得益。
”这一切都是他的同情心的明证。
(3)对爱情的纯真追求。
贝多芬把爱情看得非常神圣,厌恶粗野的贪图与举止。
他梦想着幸福,沉浸在爱情之中,认为这就是幸福。
但是,他钟情的姑娘轻浮地背叛了他,使他的心灵受到摧残。
(4)与命运的顽强抗争。
尽管因遭受病痛和失恋的双重打击,贝多芬一度极端消沉,但他毕竟有着强毅的天性,不会遇到磨难就屈服,“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把爱情、痛苦、意志、时而颓唐时而骄傲的转换、内心的悲剧全部化为伟大的作品,一部部优秀的作品展示着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光辉历程。
3.作者对欢乐的追求是通过音乐的节奏和形式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第九交响乐》经历了和平柔美——坚强刚毅——激情澎湃的情感变化过程,具体来说经历了:(1)当欢乐的主题初次出现时,忽然一片静默;(2)接着“欢乐”自天而降,包裹在非现实的宁静中间;(3)主题带着一种严肃而受压迫的情调;(4)“欢乐”抓住了生命,征服了痛苦;(5)沸腾的乐章回溯贝多芬一生的经历;(6)整个人类拥抱着欢乐,音乐激情到达高潮,感情到达高潮,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
4.(1)这句话写贝多芬音乐的巨大作用。
贝多芬用不屈的精神写成的音乐,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让人获得了与苦难作斗争的勇气和希望,驱除了人们心中的黑暗,给人带来了白日的光明。
(2)“痛苦已在叩门”“耳聋已开始它的酷刑”,罗曼·罗兰用拟人化的手法叙写耳聋对贝多
芬的沉痛打击,让人感到的是欧·亨利式的“含泪的微笑”,愈加感受到人物的悲苦命运不仅是肉体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
耳聋,对平常人来说是一部分世界的毁灭,对音乐家来说则是整个世界的毁灭。
5.本文以叙述为主,引用自述、书信以及友人的回忆等,按照时间顺序叙述贝多芬的苦难、顽强的一生。
同时插入恰当的议论和具有美感的抒情语言,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深化传记的主题,使得传记更加真实生动、深刻感人。
以叙述为主,加以画龙点睛的抒情、议论,给读者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延伸探究
在这篇传记中,作者把“痛苦”与“欢乐”这对矛盾作为贝多芬一生最主要的关键词,写出了能够凸显贝多芬精神特质的巨人形象。
贝多芬的“痛苦”是指命运悲苦:童年不幸,贫困悲苦,没有家庭的温情,深受病魔的折磨;壮年时跌到人生低谷,在耳聋的痛苦深渊里颓丧忧郁,伤心隐忍地生活,贫病交迫,孤独无依。
贝多芬的“欢乐”来自他高贵而丰富的心灵:对美丽故园的温柔回忆,对真挚情谊的深深眷恋,对庸俗世态的鄙夷不屑,以及对战胜浮华庸俗和痛苦不幸的渴望,对完美艺术和昂扬生活的执着追求和信念。
人生感悟:贝多芬的伟大在于其高尚的心灵和坚忍的品格,在于他战胜一生中诸多痛苦而达到的精神境界。
人生路上有许多坎坷和不平,但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战胜困难,生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