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安徽六安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安徽六安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
1.解答题
第1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

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

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

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佳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

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

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訾,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其税,罢榷酤予民。

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

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酒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知邠州。

其在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

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

徙荆南,邓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邓,许之。

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

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

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又遣使就问
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论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

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

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

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倬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B: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倬者不便/于是谤毁/
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C: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倬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D: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倬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朋党,封建社会中官员们为压制、打击政敌,利用同门、同乡、同年等多种关系结成的利益集团。

B: 榷酤,汉以后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

文中意指前者。

C: 卒,死。

《礼记》中对死的称谓等级有崩、薨、卒、不禄、死等,其中,卒指士大夫之死。

唐代之后卒泛指死。

D: 论,评论。

一般指史传文后面的评论性文字,主要是传记作者对传主一生功业和优秀品格的评价和总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仲淹以治理天下为己任,致力改革,削减冗滥,考核审查官吏,日夜谋划实现天下太平。

但是他的改革涉及面太大,评论的人认为无法实行。

B: 麟州遭到敌寇侵扰,范仲淹整修旧要塞,招回流亡百姓,免除他们的赋税,允许百姓卖酒,又上奏朝廷免除府州的商税,黄河以外的地区于是得以安定。

C: 范仲淹曾有多次调动,先后任邠州、邓州知州和给事中等职。

调任荆南时,邓州百姓拦住使者请求留任范仲淹,范仲淹也愿意留邓州,朝廷答应了这一要求。

D: 传记作者认为,北宋是一个不乏明君和贤臣的朝代,范仲淹就是贤臣中的代表,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可与古人媲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2)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5)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百姓给范仲淹画像立生祠的原因。

【答案】CDD
(1)范仲淹生病时,仁宗皇帝经常派人送药、慰问,病逝后,仁宗皇帝嗟叹哀悼很长时间。

(存问嗟悼各1分,意思对2分)
(2)范仲淹博爱善施,士大夫大多出自其门下,即使是小巷之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

泛虽各1分,意思对2分)
(1)性至孝
(2)好施予
(3)为政尚忠厚
(4)所至有恩
(任答3点即可)
【解答】略
(2)
(对传主一生功业和优秀品格的总结错,应是功过是非的评论)
(3)D
(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可与古人媲美错,应是范仲淹有能力承担他的责任,探究他想知道的事物之精神,可与古人媲美略略
第2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应物兄》是几十年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如果从文学谱系来讨论《应物兄》的话,这个庞然大物几乎是难以_______________的。

长久以来,我们祝愿中国文学能够让世人_______________,能够有一部不负我们伟大文学传统、不负我们百年来对中外文学经验积累的一部小说,经过漫长的等待,现在,它终于
_______________。

《应物兄》发表之后,首先在上海批评界引发了近乎海啸般的震动,除了郜元宝温和地提出了少许质疑和批评之外,几乎_______________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小说封面有一句寄语或提示曰:虚己应物,恕而后行。

其出自《晋书·外戚传·王濛》,意在说待人接物应有的态度和要求,顺应事物谨慎行事。

这是作家对个人叙事和处理人物的自我提示,我不但更愿意从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

作者在塑造摹写应物兄等一干人物及其关系的时候,
()。

在这样的意义上,作者将小说命名为应物兄。

而应物对小说而言,不仅是一个人物,而且是作者的创作方法和其白我如许(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理清刮目相看如期而至众口一词
B: 理清另眼相看如约而至异口同声
C: 厘清刮目相看如期而至众口一词
D: 厘清另眼相看如约而至异口同声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但我更愿意从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
B: 不但我更愿意在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
C: 但我更愿意在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
D: 但我更愿意从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的主观愿望是力求达到应物象形的艺术效果
B: 其主观愿望是力求达到应物象形的艺术效果
C: 作者的主观愿望是力求做到应物象形的艺术效果
D: 其主观愿望是力求做到应物象形的艺术效果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从人类文明诞生的时候开始,狗就已经进入了人类的历史。

传说中盘古是狗首人身的,而盘古列于三皇之首,这可得知
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

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狗是最主要的家畜之一。

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看家护院、随主田猎和人类食用。

就狗作为食物这一项功用而言,其当时的地位也是比较高的。

据《礼记·王制》所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那个时代,
③_______________这一类词,想必是不流行的。

由于人们的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农耕超过渔猎,随之在狗身上散发着的光辉也逐渐消散。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4月2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东道国网站正式上线,旨在提供COP15会议服务和管理、宣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展现云南风土人情。

东道国网站,按照大会进程分为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版本。

会前版本侧重于大会的介绍和宣传,会中版本侧重于大会的管理和服务,会后版本侧重于大会的总结和成果展示。

本次正式上线的是会前版本,主要包括网站首页、新闻和媒体、消息和通知、生物多样性等4个以介绍和宣传为主的栏目。

【答案】CDB'①狗在古代中国的地位之高②当时的狗主要有三种作用
(或者:当时的狗的作用有以下几点)③走狗、狗腿子、鸡鸣狗盗、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狼心狗肺
(至少写出2个)
(每空2分)'示例:①4月29日,②《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东道国网站正式上线,③按照大会进程分为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版本,④本次正式上线的是会前版本。

(每点1分,整句通畅1分,共四点5分)
【解答】C【解析】厘清:即整理清楚的意思。

厘作动词用,有整理、治理的意思,该词带有文言文色彩。

理清:一般用于有条理的事物,比如理清头绪理清思路等。

刮目相看: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也作另眼相待。

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亦作另眼相待另眼看待另眼看承。

这两个成语都表示用眼光来看人,但是,看人的角度不同,刮目相看是从纵向看人:另眼相看则是从横向看人。

刮目相看是拿一个人的现在与过去相比。

另眼相看则是拿此人
(或此种人)与一般人相比。

如约而至:按着约定准时到达。

如期而至:按照计划或者规律,按时到来。

众口一词:形容大家说的完全一样。

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

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

异口同声和众口一词都形容人们说法一样。

异口同声偏重在异,指不同的人,只要两个人以上就能用,一般用于说话的场合:众口一词偏重于众,指许多人,不限于说话的场合。

D 【解析】A项,不但使用不当。

B
项,不但使用不当,在……上理解搭配不当。

C项,在……上理解搭配不当。

B 【解析】
A项,作者的应改为其,因为前一句用作者,后一句用代词其。

C项,作者的应改为其,因为前一句用作者,后一句用代词其,同时做到使用不当。

D项,做到使用不当。

①狗在古代中国的地位之高②当时的狗主要有三种作用
(或者:当时的狗的作用有以下几点)③走狗、狗腿子、鸡鸣狗盗、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狼心狗肺
(至少写出2个)
(每空2分)【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一是要明确新闻报道的特点,抓住时间、地点、事件等新闻要素;二是要以句子为单位,抓住句中关键信息,并概括整合。

本题材料共有4句话。

第一句交代主要事件及其时间,第二句交代东道国网站分为三个阶段版本,第三句具体介绍三个阶段版本,第四句交代本次正式上线版本。

其中,第三句信息是对第二句信息进行详细补充,属于次要信息。

第3题.
下面是某市电力公司的一则通告,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通告
为保障夏季用电顺当,我公司决定对辖区电网进行维护,现将有关事情通告如下:
打算于2020年5月6日上午8时至5月7日上午8时,对以下区域采取临时停电措施:淮浦路沿线、安东路沿线、郑梁梅大道沿线。

停电时候给大伙儿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市电力公司
2020年4月6日
【答案】①将顺当改为畅通;②将事情改为事宜;③将打算改为计划;④将时候改为期间;⑤将大伙儿改为用户。

【解答】本题语段是一则通告,通告是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的应用公文,要使用书面语,不能使用口语。

仔细阅读通告内容,可发现通告中顺当事情打算时候大伙儿这些词语为口语,语体色彩不当,可分别改为畅通事宜计划期间用户。

第4题.
下面一段文字有几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六处来。

《羊城晚报》、《珠江日报》都报道了市公交公司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

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在当今社会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但在危难中挺身而出舍己为人的勇士却是百里挑一,非常缺乏。

媒体上经常报道有人遇难而众人旁观的事,人们已经觉得习以为常了。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他人,我们的社会就会永远阳光普照。

别人遇到灾难时,我们应该急别人之所急,慷慨解囊。

但有些人十分吝啬,细大不捐。

我们在此呼吁,希望广大市民向张师傅学习,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一定要鼎力相助。

【答案】
(1)《羊城晚报》、《珠江日报》中的顿号应该删去。

(2)应在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前面填上这件事。

(3)满城风雨,褒贬不当。

(4)百里挑一,不合语境。

(5)应该删去觉得。

(6)细大不捐,望文生义。

(7)鼎力相助,言不得体。

【解答】
(1)两个书名号之间紧密相连不需要用顿号中。

(2)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成分残缺,缺主语。

(3)满城风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

后比喻某一事件
(坏)事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这里的见义勇为是好事,不能用这个词。

(4)百里挑一,形容人才出众,不能用来表示勇敢的人很难得。

(5)习以为常,与前文觉得重复。

(6)细大不捐,意思是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误理解为什么都不捐献的意思了。

(7)鼎力相助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2.写作
第5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甲:你这是偏见。

乙:你说我是偏见是基于你的立场对我进行判断;我认为你对我的评判,也是出自偏见。

甲:你不相信科学吗?你刚才的话违背了科学常识,就不要跟我饶舌了。

乙:科学是你家的宠物吗?我没有觉得我前面表述的观点违背了科学常识。

以上的争吵很难有结论,对于思想交流意义不大。

如何让两个意见不一致的人尽量接近,得出双方能接受的观点?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答案】有话好好说
请看这出好戏:一个开口便说人家偏见,另一个回怼对方是偏见;看起来都理直气壮,正见在手,其实谁也没能说服谁。

看到这似曾相识的面孔,听到这咄咄逼人的腔调,我真想对这两位说,请调整你们的说话方式﹣﹣有话好好说。

有话好好说,才能说出自己满意的效果。

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

要想别人接受自己的道理,不但不能声高,有时还要尽量放低身段。

当年的吴主孙权是怎样劝手下大将吕蒙学习的?孙权没有因蒙辞以军中多务,便斥其为偏见,而是拿自己的学习经历及体会耐心开导他,结果让博学多才的鲁肃都称赞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留下士别三日须刮目相看的佳话。

有话好好说,不仅仅能让听者有益,说者往往也是受益者。

试想,假如当初孙权开口就斥责吕蒙的军中多务是偏见,吕蒙即使碍着领导的面子,不敢回怼主公一个偏见,恐怕读书的时候也不会有如饥似渴的劲头,当然也就没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效果了。

如果没有当初的进步,吕蒙还是那个吴下阿蒙,怎配做大都督,怎会有后来的吕子明白衣渡江,活捉关羽,收复荆州的结果?从这个意义来看,有话好好说,既成全了吕蒙,更成全了孙权。

由此看来,有话好好说,更大的受益者归根结底往往是说话者本人。

会不会好好说话,往往决定着你的人生能走多远。

说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邹忌讽齐王纳谏。

如果邹忌开口便是王之蔽甚矣,齐王会有悬赏纳谏的举措吗?要我看,邹忌能保住脖子上面那颗脑袋就算万幸了。

邹忌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先用自己到底有没有徐公美这个问题在妻、妾、客那里的反应打比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终于使让齐王纳谏的目的变成了现实,实现了了战胜于朝廷的愿景,邹忌自己也因此而名垂青史。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话不会好好说的还大有人在。

为了显示自己高明,张嘴就是偏见白痴傻叉,自以为高人一等,殊不知这样的污言秽语正在矮化、脏化自己的形
象,令人不堪其臭,掩鼻而避之。

如果给人这样的印象,即使你有再好的见地,往往也会被忽视。

何必呢!
有理不在声高,好好说话,才能说到人的心坎里。

讲究说话艺术,有话好好说,我们都应该努力践行。

【解答】有话好好说
请看这出好戏:一个开口便说人家偏见,另一个回怼对方是偏见;看起来都理直气壮,正见在手,其实谁也没能说服谁。

看到这似曾相识的面孔,听到这咄咄逼人的腔调,我真想对这两位说,请调整你们的说话方式﹣﹣有话好好说。

有话好好说,才能说出自己满意的效果。

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

要想别人接受自己的道理,不但不能声高,有时还要尽量放低身段。

当年的吴主孙权是怎样劝手下大将吕蒙学习的?孙权没有因蒙辞以军中多务,便斥其为偏见,而是拿自己的学习经历及体会耐心开导他,结果让博学多才的鲁肃都称赞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留下士别三日须刮目相看的佳话。

有话好好说,不仅仅能让听者有益,说者往往也是受益者。

试想,假如当初孙权开口就斥责吕蒙的军中多务是偏见,吕蒙即使碍着领导的面子,不敢回怼主公一个偏见,恐怕读书的时候也不会有如饥似渴的劲头,当然也就没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效果了。

如果没有当初的进步,吕蒙还是那个吴下阿蒙,怎配做大都督,怎会有后来的吕子明白衣渡江,活捉关羽,收复荆州的结果?从这个意义来看,有话好好说,既成全了吕蒙,更成全了孙权。

由此看来,有话好好说,更大的受益者归根结底往往是说话者本人。

会不会好好说话,往往决定着你的人生能走多远。

说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邹忌讽齐王纳谏。

如果邹忌开口便是王之蔽甚矣,齐王会有悬赏纳谏的举措吗?要我看,邹忌能保住脖子上面那颗脑袋就算万幸了。

邹忌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先用自己到底有没有徐公美这个问题在妻、妾、客那里的反应打比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终于使让齐王纳谏的目的变成了现实,实现了了战胜于朝廷的愿景,邹忌自己也因此而名垂青史。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话不会好好说的还大有人在。

为了显示自己高明,张嘴就是偏见白痴傻叉,自以为高人一等,殊不知这样的污言秽语正在矮化、脏化自己的形象,令人不堪其臭,掩鼻而避之。

如果给人这样的印象,即使你有再好的见地,往往也会被忽视。

何必呢!
有理不在声高,好好说话,才能说到人的心坎里。

讲究说话艺术,有话好好说,我们都应该努力践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