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文化影响下金庸小说的“儒侠”“武侠”形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3
[摘 要] 金庸笔下人物形象深受传统儒道文化影响,塑造出“儒侠”和“武侠”两类侠士形象。

“儒侠”形象更多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具有大仁大义、恪守礼教以及心系天下的特点;“武侠”形象更多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具有果敢刚毅、反抗正统、追求洒脱的特点。

诸多形象兼具“儒侠”与“武侠”的特点,却不矛盾,而是极为融合,成就了许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经典人物。

[关 键 词] “儒侠”;“武侠”;仁;义
儒道文化影响下金庸小说的“儒侠”“武侠”形象
殷雯杰
一、“儒侠”形象(一)大仁大义
金庸对于侠士的塑造,可以说是从“儒侠”这样的身份开始的。

子曰:“仁者必有勇。

”[1]金庸便将“仁”融于大侠的形象当中。

金庸在小说中借人物之口不止一次提及“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所谓“儒侠”大抵就要承担这般责任,郭靖便是这般的人物,与郭靖相当甚至更胜于他的人物便是乔峰,二人在金庸笔下皆担得起“侠之大者”。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第一部小说,其风格的形成对以后小说都有一定的影响。

书中的陈家洛本是秀才,后做了反清复明组织红花会的总舵主;陈家洛是清朝大臣陈世倌之子,其义父是于万亭,后拜师于天池怪侠袁士霄门下。

陈家洛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直至十五岁离开陈家,其性格特征已经在儒家氛围当中形成并发展成熟。

相较于郭靖与乔峰为大宋江山与百姓所做的事,实在是“侠之小者”。

陈家洛无论是他不顾自身安危营救文泰来,还是舍弃自身爱情与自由以换得汉人的安稳江山,都足以说明他心中的大仁大义。

金庸笔下的郭靖(《射雕英雄传》)为守住襄阳城,在此驻守三十年;乔峰(《天龙八部》)为辽宋两国不再交战、换得两国百姓安稳生活甘愿牺牲。

郭靖看似不够聪明,但为人善良,无论是掩护哲别、保护托雷、豹口救下华筝,还是解救撒麻尔罕城无辜百姓而不惜放弃辞婚机会,都体现了郭靖的“大仁大义”。

乔峰被很多人看作是金庸笔下的“第一大侠”,同郭靖皆为“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陈蕾将其与郭靖、杨过对比:“较之郭靖少了几分笨拙与木讷,多了几分机智与灵变;与杨过皆为性情中人,但比之少了几分跳脱‘滥情’,多了几分沉稳凝重。

”[2]他生于辽国,长于大宋,实为契丹人,一出场便解决了江湖第一大帮——丐帮的纠纷,
后来继任丐帮帮主,由于被指出身份便退位,他为了丐帮、救长老,不惜自插数刀;他一生艰难但同情百姓,最后为两国百姓和平、为了“仁义”而牺牲。

(二)恪守礼教
“儒侠”所表达的不是个人武力上的一些儒家特征,而是他们更加代表国家与民族的精神,子曰:“人而不仁,
如礼何”[3]
,在“儒侠”的身上有着恪守礼教的一些行为。

傅强评价《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典型代表,温文尔雅,颇具儒士之风”[4];郭靖虽在蒙古长大,但其精神上始终深知自己是宋人,尊重师长、谦虚谨慎;乔峰身世坎坷,却不曾抛弃礼教,待人宽和,严于律己。

陈家洛是一个充满矛盾、内心活动异常丰富的人物。

在感情中,陈家洛认为霍青桐不自重,不加询问便下定论,而不会武功且天真幼稚、一尘不染的喀丝丽变成他心中最爱,且有一夫二妻的想法。

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使得陈家洛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他已是秀才,说明他本想走仕途,但义父的遗命却是让他接替反清复明组织红花会的总舵主,终于因为“还汉人天下”这一正义的想法使得他接受了这样的身份,但“仁、义、礼、智、信”扎根于陈家洛的内心,在面对乾隆皇帝时,无法同他人一样“无理”,仍遵守礼教、循规蹈矩。

郭靖有众多师父,他严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极为尊师重道。

郭靖自出生便背负为父报仇的重任,他极重孝道,为父杀段天德、完颜洪烈;他十分尊师,哪怕武功远在启蒙老师江南七侠之上,他也不曾有丝毫怠慢;在桃花岛上见到五位师父已经离世,线索误导使他认为五位师父死于黄药师之手,他在爱情与为父报仇之间选择了后者,牺牲爱情、成全孝道。

乔峰虽是辽人,但因生长于大宋,更受宋文化的影响,但看他的身形较之陈家洛、郭靖都更加粗犷,很像
044《名家名作》·研究
辽国的草原中人,但他内心却更像宋人的一般处事有规矩、讲原则。

他16岁被丐帮帮主汪剑通收为嫡传弟子,后来成为丐帮帮主,但因其契丹人的身份被揭露,他选择辞去丐帮帮主之职,离开丐帮去寻找身世的谜团,纵使处处不顺利,他始终以德报怨,不沦为杀人如麻的恶魔,最终又因自己所做之事违背礼教,最终结束了生命。

(三)心系天下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男主角的出现大多夹杂着复仇情感,坎坷身世,处在朝代更迭、社会不稳定、充满动乱的历史时期。

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5],正是因为经历了磨难,使得他们更加怜悯众生,更有责任感且更坚毅,对于他们成为大侠起到促进作用,继而影响了他们的人生理想。

陈家洛所处的时代,是汉人被满人欺压;郭靖先是抗击金国,后来在宋国抗击蒙古国;乔峰目睹辽人对宋人烧杀抢掠,使得他无法安稳生活于辽国。

“儒侠”往往具有忧国忧民的心思,心思细腻但也会因此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影响,重要的是几经衡量还能做为国为民之事。

易捷心、彭颖认为:“使得陈家洛接受红花会总舵主这一职位,首先是义父遗命无法违抗,于万亭意图利用陈家洛是乾隆皇帝亲弟弟的身份颠覆满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王朝。

”[6]这也是他接受使命的另一个原因。

为了这一目的,他几次与乾隆皇帝谈判,只希望能够以最小的损失达成红花会的目的。

郭靖与乔峰是“为国为民”的大侠。

《射雕英雄传》结尾处,郭靖道:“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

以我之见,杀的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

”[7]在他将“为国为民”放在第一位时,他已经慢慢地完成了从“傻小子”到“真大侠”的转变。

在《神雕侠侣》中,郭黄二人驻守襄阳城三十余年,不谋私利、全心全意,保大宋百姓周全,为了保护襄阳城,不惜放弃自己的女儿,尽力与蒙古兵抗争,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英雄。

乔峰在辽国协助耶律洪基,平定了上京的楚王叛乱,官拜南院大王,受封楚王,坐镇南京等待时机讨伐中原,在任时目睹辽兵如何对待宋人,他不愿看到生灵涂炭,决定与辽帝对话,耶律洪基出阵,段誉和虚竹借机擒住辽帝,乔峰要耶律洪基承诺“终陛下一生,不许辽军一兵一卒越过宋辽疆界,否则便同归于尽、玉石俱焚”。

最终,耶律洪基答允,但出言讥讽,乔峰言:“陛下,萧(乔)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8]便用两截断剑刺向心口,用自己性命换取了两国百姓几十年的安稳生活。

二、“武侠”形象
(一)果敢刚毅
“武侠”即以武行侠,“侠”经过了游侠、剑侠直至新武侠,而侠身上始终具有一种品质。

司马迁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9]正是侠的品质。

在金庸笔下塑造的杨过、令狐冲等一干人,正是“以武行侠”之典范,不为他人之左右,具有强烈的个性主义色彩,敢爱敢恨、行事果敢,既至情至性、有情有义,又行侠仗义、惩奸除恶。

“射雕三部曲”中,郭靖侠肝义胆,为国为民;杨过(《神雕侠侣》)却是个不一样的“侠”,纵使“亦正亦邪”,但终究舍弃了“小我”,成就了“大我”;张无忌(《倚天屠龙记》)既非郭靖般义薄云天,也不似杨过一般敢爱敢恨,而展现出一种软弱复杂的性格,虽然总是模棱两可,但绝不肯违背侠义道德。

郭靖是大仁大义、恪守礼教并且心系天下的“为国为民”之侠,杨过与张无忌虽为侠,但比之郭靖却无法承担“为国为民”之重任。

杨过的形象出场时便是敏感多疑、自卑甚至是狂妄,虽有郭靖的一些侠义之气的影响,也未曾使他有太多的改变,但他聪明并且果敢刚毅,所做、所想都非常坚定。

面对终南山上一众全真教之人对他其辱打骂,他拼了命也要将终南山搅个天翻地覆。

最终杨过成长为自由、洒脱、行侠仗义之侠,自是受了小龙女与郭靖二人的影响。

正是童年的种种挫折,使他对自己所做出的选择都异常坚定。

张无忌有其自己的特点,比之杨过,他的童年是十分干净的,没有欺辱与尔虞我诈,天性淳朴、善良正义,在很多时候他所表现出来的并不够果断,甚至是有些纠结而难以做出选择,但在面对他要守护的明教时却没有犹豫,十分坚定。

(二)反抗正统
金庸笔下有陈家洛、郭靖这般的“儒侠”,他们注重礼教,看重规矩,亦有杨过、令狐冲这般反抗正统、轻礼教的侠士。

对他们的形象特征,朱正华将其概括为“‘自由的精神、独立的个性与恣肆不羁的生命形态。

’杨过是封建礼法的叛逆者、令狐冲是传统文化的彻底背叛者”[10]。

既是反抗者,便注定孤独、鲜有人能理解,而自身又是十分强大。

杨过是封建礼法的叛逆者。

他敢爱敢恨、至情至性,先是认“西毒”欧阳锋为义父,后来在终南山大闹一番而后叛出师门,并将赵志敬看作仇人,这些都为正统众人看作是“大逆不道”之行,但在杨过心中,他只简单
045
地认为“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

”他弃第一位师父另拜小龙女为师,在长大后,与小龙女下山,并公然宣称要娶自己的师父小龙女为妻,这般行径更为武林所不耻,被看作是“禽兽之行,乱伦之罪”,他仍然坚定、毫不妥协,大声说道:“姑姑教过我武功,可是我偏要她做我的妻子。

你们斩我一千刀、一万刀,我还是要她做我的妻子。

”[11]这时他向礼教做出的挑战,体现了他的叛逆精神。

令狐冲是传统文化的背叛者。

俗话说“正邪不两立”,令狐冲偏偏要打破这一现实的封锁,与魔教的任盈盈在一起。

令狐冲武功平平,但为人善良、正义,他所追求的只是平静的生活,渴望武林和平安定。

他与任盈盈相识,在得知她的魔教身份时无法接受,可在后来任盈盈甘愿舍弃自由救他,他终究放下了正邪不两立的观念,携魔教中人到寺中救任盈盈。

令狐冲所追求的不是武功、名利,只是平静的可以行侠仗义的生活,纵使不如他意,武林中地位的诱惑以及师父、师母、小师妹的打击,他亦不曾改变自己的理想追求。

(三)追求洒脱
“儒侠”心系天下,将自身生死置之度外;“武侠”潇洒自在,远离于江湖纷争。

杨过至情至性,助于国家危难之时,扶危济困,最后一双眷侣携一神雕潇洒远去;令狐冲率真性直,处于武林正邪之争而不被沾染泥污,最后夫妻二人随一曲笑傲江湖隐居山林。

杨过童年之时,在桃花岛上“受辱”,源于他自小缺少关爱而导致的敏感多疑,另一方面便是受他的父亲杨康影响,所以黄蓉对他很“忌惮”,使得杨过想要离开桃花岛;儿时的杨过“亦正亦邪”,有时他表现得有些偏激,似乎不像是个会成为大侠的人;而引导他成为至情至性的大侠的人,便是郭靖和小龙女。

在小龙女的影响下,杨过真正成为洒脱的大侠,小龙女的不理外物、生死置之度外、淡然一切的态度对杨过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受郭靖影响最深刻的一次,便是在襄阳城的惊险一夜,郭靖对他的信任与关心,以及郭靖在与人交战时仍惦念着他,使他放弃为父报仇的想法,也真正理解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黄药师的出场便已是久居于桃花岛,并且立誓终身不离开桃花岛,为寻找女儿黄蓉才打破誓言。

他的洒脱与杨过、令狐冲的洒脱是不同的,黄药师本是浙江世家、书香门第,祖上在太祖皇帝时立有大功,一直封侯封公,历朝都做大官,其祖父为岳飞申冤后被杀,家属被发配至云南,黄药师便是在云南丽江出生;黄药师自幼痛恨皇帝,蔑视世俗礼数,否定忠君事亲的圣贤之道,到浙江西路打毁庆远府明伦堂,辱骂朝廷无能、无法恢复故土,黄药师说出了百姓不敢说的话,后得名“邪怪大侠”,他不惧权贵、敢说真话,便是他的洒脱。

三、结语
长期以来,儒道思想一直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支柱,金庸先生出身文苑世家,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其武侠小说饱含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金庸武侠小说沿用了中国形式的小说模式,迎合了受传统文化影响的读者所形成的特殊文化视野。

金庸武侠小说是中华民族凝聚的文化心理的产物,是五千年文化熏陶下的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期待。

小说中对“侠”的定义,无论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还是“奋不顾身,拔刀相助”,塑造出的“儒侠”和“武侠”中的精神内涵在当代是很重要的精神财富,其对“侠”的定义在当代的武侠小说创作当中仍具有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3]孔子.论语[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225,26.
[2]陈蕾.天龙八部中乔峰形象分析[J].文学教育(下),2017(5):92-93.
[4]傅强.金庸武侠小说儒、道、佛创作思想的衍变融合[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2,33(6):71-74.
[5]孟子.孟子[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10,294.
[6]易捷心,彭颖.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Western Knight and Chinese Knight-Errant in William Gilmore Simms’s Vasconselos and Jin Yong’s and Jin Yong’s The Book and the Sword[C].东北亚外语论坛(5),2021:22-30.
[7]金庸.射雕英雄传:第四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320,356.
[8]金庸.天龙八部:第四卷[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3:1612.
[9]司马迁.史记:第六册[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2944.
[10] 朱正华.金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儒、道、佛的参渗[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43-45.
[11]金庸.神雕侠侣:第二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56.
作者简介:
殷雯杰(2000—),女,汉族,山东聊城人,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