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案范本2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见了亲人教案范本2份
再见了亲人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会读并理解“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情深厚谊、唯一、刚强、噩耗、血泊”等词,学会运用“雪中送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理解“雪中送炭”等词语,学会运用“雪中送炭”;梳理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雪中送炭”。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14课,先看跟老师一起写字。
亲人,指读,亲人是指那些人?现在,亲人就要远行,让我们深情地说声——再见了,亲人。
(二)、初读感知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是些谁与谁的告别?让我们打开课文,用心地读一次,先听清要求:把生字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并思考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志愿军战士分别与谁话别?回顾了哪些事情?
读完一遍,__接着读。
1、__读文
2、交流,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板书:
洗补衣服
大娘送打糕
救伤员
小金花救老王
大嫂挖野菜
三、结合课文内容解词、运用
请到课文中找出“送打糕”这样事,认真读一读,想一想:大娘是怎样送打糕的?
交流,出示
1、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是你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A、谁能说说“雪中送炭”字面上的意思?
B、在文中“雪”是指什么?“雪中”指的是战士们怎样的处境?
板书:雪中送炭
C、“雪中送炭”引申的意思是比喻什么?
D、生活中有很多情形也可以用“雪中送炭”来说。
请看——
F:说话练习,出示:
(1)、下午放学时,下起了倾盆大雨,————————————,真是雪中送炭啊!
(2)、———————,一个好心的叔叔给了他五元钱,真是雪中送炭啊!
(3)、—————————,———————,真是雪中送炭啊!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件事
过渡:大娘冒着炮火送打糕,战士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还有一件事让战士们一辈子都无法忘怀,那就是——(救伤员)
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将这件事找出来读一读,让战士们无法忘记的是什么?
2、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了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出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
你是怎么理解“唯一”的?
板书:唯一
过渡: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就意味着失去了——失去了——失去了——
当敌机来时,大娘还是舍弃了自己唯一的亲人,救下了伤员。
难怪志愿军战士们说(引读)——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
让我们再来读读几句话。
过渡:那么小金花给战士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刚强
是的,课文中有两句话,我们一起来读。
3、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
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 板书:刚强
给“刚强”换词
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小金花是个刚强的孩子呢?
出示:
第二天传来噩耗,__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同志们伤心地痛苦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噩耗”是什么意思?文中具体指什么?
理解“同归于尽”课文中是指——
生思考,交流
引读——当小金花听到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消息时,只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小金花为了救老王,失去了妈妈,那么大嫂又为志愿军战士作出了哪些__呢?
找句子,读,交流
出示:
4、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在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
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
倒在里。
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
挖野菜,失去了双腿,倒在了血泊中。
“血泊”正音。
血泊(pō)
出示:泊{
停泊(bó)
理解“血泊”
师引导:大嫂为了。
失去了。
倒在。
从此只能架着。
她付出的代。
他们的深情厚谊战士们永远也无法忘记。
4、结合板书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板书:再见了,亲人
洗补衣服
大娘送打糕雪中送炭
救伤员唯一深情厚谊
小金花救老王刚强
大嫂挖野菜血泊
同桌练说——指名说——师生齐说
是的,她们的深情厚谊战士们永远也无法忘记,因此在这离别的时刻,战士们深情地说——
(全班齐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教案 2
再见了亲人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3.过程与方法:
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质疑,讨论释疑”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磁带,抗美援朝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它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教学方法
例析法。
自读、交流、体验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磁带,抗美援朝资料。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幅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图片,请大家认真观察,注意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用一两句话描述图意。
2.指名学生描述。
3.师小结:这两幅图描绘的就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原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
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指名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
2.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
八年来,与朝鲜人民结下了
深厚的感情,在分别之际,他们无限深情地喊着(师指课题,生齐读)──再见了,亲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
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反馈、交流。
(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ní)、“耗”(hào)等生字读音。
(2)学生汇报本课写到的亲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师板书),并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
4.速读课文。
(1)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
(2)指名学生读直接体现依依惜别情的段落(4~6)。
四、激情朗读,引发悬念
1.是啊,分别的时刻令人肝肠寸断,你从这段文字又明白了什么?
2.江报、交流(师相机出示送别图、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小结:从刚才的朗读中,老师也深深地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不忍心离开朝鲜的亲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按常理说,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之久,“归心似箭”,志愿军们是多么想回到妻儿身边、白发双亲身边。
可是他们却希望──
齐读)列车啊,请开得慢些,。
4.那么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等待还更让人割舍不了,还有什么比祖国的召唤还令人留恋?课文1-3段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原因,下节课,我们再细细品味1~3段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4~6段,熟读1~3段。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
妮(ní)、耗(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