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浙江省各地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全国各阶段学生视力不良率情况调查表
材料二:
近日,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在该中心举办的研讨会上发布了《国民视觉健康报告》。
研究估计,2012年我国5岁以上总人口中,近视和远视的患病人数大约5亿,其中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在4.5亿左右。
保守估计,2012年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将高达5600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高达1.1%左右。
若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
到时候,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行业领域,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可能面临巨大缺口,将直接威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安全。
报告指出,中国面临着比西方国家更为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
李玲建议,应系统地制定公共政策,可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将青少年视觉健康同国家发展、公共安全联系起来,将减少青少年近视率作为“十三五”发展的重点项目。
其次,将视觉健康纳入国家健康保障计划。
最后,加强视觉健康的社会宣传、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配套措施。
(摘编自李玲《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有删改)
材料三: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其中提到,到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同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近视成因分为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由先天因素为主导致的高度近视,其患病率较为恒定。
而后天环境因素中,生活方式特别是户外活动不足、学业负担过重等引起的近视越来越明显。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上海眼视光学研究中心主任周行涛表示,当前我国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特点,近视患病率仍在上升。
中小学生群体中近视率不断升高的问题,并非近年才出现的,而课内外负担过重一直被当作近视发生的重要原因。
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使孩子继续沉迷于各种电子产品中,对于降低近视发生的概率更是雪上加霜。
对此,《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控制电子产品使用。
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
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避免在孩子学习和娱乐活动中过多使用电子产品。
(摘编自《我国近视患者已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2018年08月20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0年以来,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不良率已超七成,这一现实给各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劳动力缺口。
B.2000年以来,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视力不良率上升幅度较大,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特点,这启示我们降低近视患病率要从小开始。
C.我国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增长迅猛,青少年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一,这样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亟需解决。
D.青少年的近视问题不仅关乎个人的视觉健康,也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安全,国家有必要进行有效的政策干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是青少年近视低龄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征求意见稿》指出家长必须禁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
B.《征求意见稿》将青少年的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地方政府和学校进行问责的规定有效降低了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
C.《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指出,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会加大社会经济成本,可借鉴国外经验化解危机。
D.近视的成因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环境因素,近年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的提高与他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关系越来越大。
3.降低我国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
近日,92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中获颁年度“终身成就奖”。
此前数十年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中国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
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
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
在伯父的引导下,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
1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
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
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醉。
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
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
”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①”。
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别有开发”和“能自建树”。
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研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
顾随是受蔡元培之命学习西洋文学,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访问交流,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
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
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
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
”
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
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
1979年,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
从那年起,叶嘉莹便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
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
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
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
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这是她留给人们的两把钥匙。
有了它们,人们要去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吟诵之美,尽可以循迹而得。
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钥匙。
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
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
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场精神盛宴。
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
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
“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
”“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
(节选自《东西南北·看人物(上半月)》2016年8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过我是穿裙子的“士”。
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的品格是士
大夫的“士”,就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
(节选自《叶嘉莹: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有删改)
(注)①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师承南岳怀让禅师。
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嘉莹治学极有特点,她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来推进中国词学研究,这在海内外是独一无二的。
B.叶嘉莹诗书满腹,离不开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期就开始吟诗作词,后又得遇名师指点。
C.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D.叶嘉莹成为诗词研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国儒家传统熏陶,年轻时埋头苦读,教书时不断积淀。
2.下列对传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贯中西。
她在北美访问交流期间将接触到的西方文学理论这些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
B.诗词研究自成一派。
她师承名家,对诗词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C.致力推广诗歌。
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顾随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D.个性鲜明。
她身为女性,饱读诗书,却不喜欢人家称呼她“才女”,喜欢人送的雅号“穿裙子的士”。
3.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日前,在第四届腾讯峰会“数字新青年论坛”分论坛上,论坛的主办方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和上海大学曾军教授团队共同发布了《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简称《报告》)。
调查发现,有近九成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兴趣;有八成年轻人通过网络了解传统文化,远超过传统的学校教育和文化场所实地参观;有近七成的年轻人希望通过游戏动漫了解传统文化;在购买文创产品方面,数字新青年愿意为爱买单,也讲究实际;他们在参观时不爱走寻常路,愿意通过电子导览重点观看感兴趣的部分;在学习传统文化时,他们渴望专业指导和同伴交流;他们也愿意自己创造,每年有近10万年轻人参加故宫和腾讯主办的“Next Idea”创新大赛。
(摘自2019年腾讯峰会发布的《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
材料二:
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新潮,对于10年前的很多人而言,这大约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放眼望去,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感兴趣的时尚领域,都不难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
曾经饱受争议的汉服社群逐渐从小众迈向大众,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图腾;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走出了曲高和寡的音乐厅,登上了弹幕视频网站的播放热榜;潮牌、球鞋这些年轻人热衷的时尚消费品,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呈现和使用传统文化的符号与要素;在小说、影视、游戏、文创等领域中,传统文化为原创者们提供着源源不绝的灵感源泉,而那些从传统文化之中脱胎,嬗
变而成的文化作品,更是备受青少年群体的追捧和真爱。
传统文化为什么突破了过去的传承困境?这股传统文化的复兴潮流为什么来得如此迅猛?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对传统文化如此钟情?显然,这一系列“为什么”的答案,绝不会是任何一个单一要素,而必然是多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最关键的因素有两个: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产业资本的流动。
(摘自《悄然勃兴的“国潮”为什么年轻人情有独钟》,2019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学生中呈现出日渐流行的趋势。
无论是分享诗歌之美,还是依托博物馆馆藏优势制作的“又见大唐”展览,学生成为主要受众。
《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节目不断升温,且呈现出观众低龄化的趋势。
一些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受到许多学生的热捧,越来越多的“汉服控”在街头巷尾赢得不少回头率…
在广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依然任重道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中更流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方面,要对杂音乱象有高度的警惕,并及时加以制止。
有的活动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简单化、表面化,甚至出现了粗俗化、庸俗化、功利化的现象。
为了传承孝道,有学校组织小学生们在操场给家长洗脚,引起了人们的反感;一些所谓的“女德班”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
对此,必须加大监管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
(摘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学生内心》,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22日)
(1)下列对传承“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节目的陆续开播,无疑是当代人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举措。
B.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已经成功登上了弹幕视频网站的播放热榜,从中可以看到优秀传统文化在信息时代的身影。
C.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是社会培训机构在新时代传承传统文化的成功尝试。
D.原创者在当代小说、影视、游戏、文创等领域挖掘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脱胎与嬗变,成为受大家欢迎的文化作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报告》表明,通过传统的学校教育和文化场所实地参观了解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人数,远远不及通过网络来了解的人数。
B.汉服社群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图腾,潮牌、球鞋等时尚消费品逐渐频繁地呈现和使用了传统文化的符号与要素。
C.学生成为依托博物馆馆藏优势制作的“又见大唐”展览、分享诗歌之美等文化活动的主要受众,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
D.学生人群中,传统文化已呈现出日渐流行的良好趋势;每一个年轻人感兴趣的时尚领域,也都能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
(3)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辂,字弘载,淳安人。
举乡试第一。
正统十年,会试、殿试皆第一。
终明之世,三试
..第一者,辂一人而已。
成化三年二月召至京,首陈勤学、纳谏等凡八事,帝嘉纳之。
其言纳谏也,请召复元年以后建言被斥者。
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旻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
辂因求罢。
帝怒,命廷鞫诸言者,欲加重谴。
辂曰:“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帝悦,寻进兵部尚书。
辂为人,宽厚有容,至临大事,毅然莫能夺。
悼恭太子薨,帝以继嗣为
忧。
纪妃生皇子,六岁矣,左右畏万贵妃,莫敢言。
久之,乃闻于帝。
帝大喜,欲宣示外廷,遣中官
..至内阁谕意。
辂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于是廷臣相率称贺。
越数日,帝复御文华殿,皇子侍,召见辂及诸阁臣。
辂顿首曰:“陛下践
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望久矣。
当即立为皇太子,安中外心。
”帝颔之。
中官汪直之督西厂
..也,数兴大狱。
辂率同官条直十一罪,言:“陛下委听断于直,直又寄耳目于群小。
自直用事,士大夫不安其职,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若不亟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
”帝曰:“用一内竖,何遽危天下?”辂正色曰:“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引义慷慨。
万贵妃重辂名,出父像,
属为赞,遗金帛甚厚。
辂力辞,使者告以妃意。
辂曰:“非上命,不敢承也。
”贵妃不悦,辂终不顾。
及谢政
..,刘吉过之,见其子孙林立,叹曰:“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杀一人,宜天之报公厚。
”辂曰:“正不敢使朝廷妄杀一人耳。
”居十年卒,年七十三。
赠太傅,谥文毅。
(选自《明史・商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
B.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
C.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
D.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三试,这里指乡试、会试、殿试。
我们现在常说的“连中三元”即指三试均为第一。
B.中官,古代掌天文历法的官员之一,以春、夏、中、秋、冬官分称,这里指朝中官员。
C.西厂,明朝由宦官把持的侦办百姓和官员言行的特务机关,成立时间晚于东厂。
D.谢政,辞官退休。
古代有到一定年龄退休的制度,常见称谓还有“致仕”“致事”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商辂才学很高。
他曾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中第一,在整个明朝,能够在三试中均考中第一的只有他一人。
B.商辂宽厚大度。
有人弹劾不称职大臣,涉及商辂,皇帝要追究弹劾者责任,商辂对此阻止,并请求皇帝宽容进言者。
C.商辂不畏权贵。
汪直掌管西厂,多次制造冤案,商辂率领同僚分条列出汪直罪状,在皇帝不高兴的情况下仍慷慨激昂,直言劝谏。
D.商辂廉洁自守。
万贵妃赞赏商辂父子的为人,赏给他丰厚的金帛,商辂都极力拒绝,称没有皇上的命令不能接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
(2)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望久矣。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送秘书晁监①还日本国
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②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注释)①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
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姓名为晁衡。
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
大历五年卒于长安。
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
②扶桑:传说中的地名,相当遥远。
近现代“扶桑”指日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国的渺远难即,以便造成一种令人惆怅、迷惘和惴惴不安的浓重氛围。
B.“向国”联写面对自己的国家只能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不言艰险而艰险之状自明。
C.“乡树”联是说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而晁衡的家住在那遥远的孤岛中。
D.“别离”联向友人提出了殷切的忠告:分别之后将要天各一方,我们应该努力保持互通音信,不能失去联系。
2.试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对“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一联作简要赏析。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钻之弥坚,瞻之在前,____。
(《论语》)
(2)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_____,__。
”(《楚辞·渔父》)
(3)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4)驾一叶之扁舟,____。
寄蜉蝣于天地,_____。
(苏轼《赤壁赋》)
(5)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____,____。
(林逋《山园小梅》)
7、“平凡的世界苦难多,追梦何惧山水长”,遭受矿难毁容后的孙少平再次回到了煤矿,请你以“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开头,续写一段文字,描述此时的情形。
不超过150字。
8、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①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作家都会精心构建人物的社会生活环境。
请从《平凡的世界》《红岩》《呐喊》《边城》中选择一
部作品,对作品中的社会生活环境进行赏析。
要求:结合作品内容。
②假如新闻纪录片《武汉战疫纪》分为多个篇章,其中有一个篇章专门用来讴歌抗击疫情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请你为这个篇章确定一个篇名。
要求:篇名出自文化经典,并陈述理由。
③以“呼吸”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写现代诗,用对比的方法;写抒情文字,用直接抒情的方法。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群众游行花车上的女排姑娘们引人瞩目。
此前结束的2019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队取得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第十次荣膺世界排球“三大赛”冠军。
自1981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决赛中,首次登上世界冠军之巅后,接连登上领奖台,取得过五连冠傲人战绩。
但与所有运动队经历过的一样,三十多年来,中国女排也曾跌入低谷,也曾经历过青黄不接,战绩屡有浮沉,但无论赛场成败,女排精神一直都在,它鼓舞和激励着一代代的女排人。
请你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建功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学习女排精神,体现你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选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A
2.D
3.①政府:系统地制定公共政策进行有效干预;将视觉健康纳入国家健康保障计划;加强视觉健康的社会宣传、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将降低近视率的责任细化并落实到位。
②学校: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在校园内禁止学生使用电子产品。
③家长:多陪伴孩子且陪伴时自己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增加孩子的课外负担。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
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
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要做好此类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