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1、李白,盛唐诗人,字( 太白 ),号(青莲居士)。

现存诗歌九百多首,人称(诗仙)。

他的诗歌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彩瑰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之后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杜甫曾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大约作于742年。

诗歌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形势,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

末段寄寓了对蜀中军阀可能割据叛乱的隐忧,意在警戒当局者在形式险要之处应当好好地用人防守。

诗歌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

3、杜甫,字(子美),后世称为(杜工部)。

他生活中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历经战乱,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

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刻,意境开阔,后世称(“诗史”),代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

其诗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被后人称为(“诗圣”)。

4、《秋兴八首》(其一):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诗歌通过对巫山巫峡萧瑟的秋景的描写,引发对国家盛衰和个人身世的感叹,抒发了___忧国思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

《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是杜甫以夔州或夔州附近有遗迹的五位古人(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的身世遭遇为材料,发掘古人的情愫,抒发自己的感慨。

本诗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书写自己的情怀。

《登高》:诗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时节,独自登高远望,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

诗中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着。

让人 ___到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

此诗被后人推崇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5、白居易,中唐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

新乐府专门“刺美见事”,“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 ___的《新乐府》50首全都列入“讽喻诗”,这些诗歌广泛深刻地反映民生疾苦,揭露 ___的种种罪行, ___穷兵黩武,为妇女鸣不平,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

6、《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叙事诗。

诗歌借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 ___个人 ___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在写作上,虽为叙事诗,但具有相当浓厚的抒情成分。

特别是琵琶女弹奏琵琶的一段,由于 ___精通音乐,运用细致生动的艺术语言,描写音乐的音响和旋律以及演奏琵琶的指法,并通过“急雨”、“丝语”、“流泉”、“大珠小珠落玉盘”等具体事物来比拟各种不同音响,写出音乐的复杂变化,写出声音的疾徐轻重,更从这音响节奏中,衬托出弹者、听者的面部表情和内心活动,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都充分显示出 ___诗歌创作的杰出才华。

且“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等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情境、氛围、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7、李商隐,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

诗歌创作上继承了唐代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和严谨、深沉、雄浑的语言特点,同时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绮丽浓艳的色彩,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流派。

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齐名“温李”。

8、《锦瑟》: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回、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 ___
典型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黑暗社会;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

诗歌主要是运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多用典故。

《马嵬(其二)》:这是一首咏史诗。

___用倒叙的手法来记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叙事中又采用对比、反衬的手法。

诗歌批判了唐玄宗的自私虚伪,同时也隐含了人生无常,富贵难安之意,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 ___,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9、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___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

在 ___上,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___诸侯间的兼并战争。

《孟子》是记载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它不仅文采华赡,清畅流利,而且善于雄辩,气势磅礴。

1 0、《寡人之于国也》:文章记述梁惠王向孟子请教自己尽心于民,但民并没有增多的原因,孟子以战争中士卒逃跑,五十步笑百步为喻,对他进行驳斥。

然后提出自己的 ___主张,劝说梁惠王施行仁政,役使农民不要违农时,使百姓有吃有穿,受到教化。

写作特色:结构严谨:每部分结尾的一句话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 ___,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善用比喻:全文从设喻开始,又以设喻结束,前后呼应,所用的比喻又都在“王好战,请以战喻”的范围内,手法高超。

气势宏伟,节奏感很强:文中多处运用排比和对偶,文章读起来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琅琅上口。

11、荀子: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尊称他荀卿。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与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主张“性恶论”、“明礼义而化之”,强 ___育的作用。

荀子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理,论证严密,比喻妥帖,分析透辟,多用排比,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凝练。

《劝学》为代表作。

12、《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以喻明理的论证艺术。

文中一共有20个形式多样的比喻句,从不同角度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启人思考。

(1)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青出于蓝”、“輮以为轮”等;正反设喻:“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等;反复设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

(2)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3)设喻与说理
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

___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的?(1)从学习的意义方面论述, ___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2)从学习的作用方面论述, ___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并得出结论:君子天赋与他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3)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方面论证, ___用了十个比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的要专心致志。

13、贾谊,西汉初期著名的 ___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在 ___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他的政论文如《论积贮疏》《过秦论》等,分析形势,切中时弊,有深刻独到的见解。

他的辞赋也很有名,以《鹏鸟赋》《吊屈原赋为代表》。

14、《过秦论》:“论”是一种文体,是论断事理,包括论政、论史等内容,重在说理。

这篇文章论述了秦朝兴衰的原因,希望汉王朝借鉴秦朝 ___的教训。

他这样做,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朝 ___的覆辙。

___认为秦朝 ___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来论证的? ___认为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___用举事实、作比较的方式证明其论点的正确。

一方面秦取得天下前后的比较,另一方面是陈涉与九国的比较,从而得出论点。

15、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死后谥号文,后世又称韩文公,中唐杰出的散文家。

在文学上主要倡导“古文运动”, ___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的艳丽浮夸的文风,主张“唯陈言之务去”。

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同时他又开了“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宋诗影响颇大。

16、《师说》:“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师说”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文章表面上是韩愈送给学生的,但实际上主要是针对当时“耻于相师”的社会风气而写的,其目的是针砭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应采取的态度,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