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是如何阐述“自我批判”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正非是如何阐述“自我批判”的?
20多年来,任正非讲得最多的,一个是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就是自我批判。

核心
价值观是华为的“大法”,是确保华为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制胜精神图腾;而“自我批
判”则是核心价值观的“护法宝器”,两者如
影随行,缺一不可。

1998年,《华为基本法》定稿之时,任
正非就提出在华为新基地的总部门口要立一块
石碑,上书:“一个企业长治久安的基础是接
班人承认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并具有自我批判
的能力。


有华为高管指出,不要把华为和任老板完美化,华为历史上做错的事和做对的事比例差不多,犯过很多愚蠢和幼稚的错误,老板也不神……2000年关门务虚会讨论公司的前途与未来,老板就讲过,我可以买三辆奔驰车,一辆自己开,一辆换着开,第三辆大不了用来养鸡,但我为什么要那么多信息呢?通讯行业已经到天花板了……最终公司中另一种观念占了上风:弯道超车。

我不行对手也不行,我的负担比对手小,所以我也许有更有机会……
任正非自己也承认:我一个山沟里出来的秀才,20年前哪有什么放眼中国、放眼世界?华为不少高管持有相同的观点:没有不断试错与纠错,就不会有华为的今天,华为20多年就是始终扭住一个基本前提——以客户为中心,围绕这个根本反复强调自我批判。

“老板关于自我批判的论述和关于核心价值观的强调几乎在频次上是相同的”。

且看任正非是如何阐述“自我批判”的。

1998年,任正非讲:
“华为会否垮掉,完全取决于自己,取决
于我们的管理是否进步。

管理能否进步,一是
核心价值观能否让我们的干部接受,二是能否
自我批判。


2004年,在《要从必然走向自由》的文章中,他讲得更绝对;
“世界上只有那些善于自我批判的公司才
能存活下来。

因此,英特尔公司前CEO安
迪·格鲁夫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观点,
还应加一句话,要善于自我批判,懂得灰色,
才能生存。


任正非第一次将“自我批判”和“灰度”并列为企业生存的两大要素。

2008年,在《从泥坑里爬出来的人就是圣人》的讲话中,任正非系统阐述了“自我批判”在华为历史上的作用。

“20多年的奋斗实践,使我们领悟了
‘自我批判’对一个公司的发展有多么重要。

如果我们没有坚持这条原则,华为绝不会有今
天。

没有自我批判,我们就不会认真听取客户
的需求,就不会密切关注并学习同行的优点,
就会陷入以自我为中心,必将被快速多变、竞
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所淘汰;没有自我批判,我
们面对一次次的生存危机,就不能深刻反省,
自我激励,用生命的微光点燃团队的士气,照
亮前进的方向;没有自我批判,就会故步自封,
不能虚心吸收外来的先进东西,就不能打破游
击队、土八路的局限和习性,把自己提升到全
球化大公司的管理境界;没有自我批判,我们
就不能保持内敛务实的文化作风,就会因为取
得的一些成绩而少年得志,忘乎所以,掉入前
进道路上遍布的泥坑陷阱中;没有自我批判,
就不能提出组织、流程中的无效成分,建立起
一个优质的管理体系,降低运作成本;没有自
我批判,各级干部不讲真话,听不进批判意见,
不学习不进步,就无法保证做出正确决策和切
实执行。

只有长期坚持自我批判的人,才有广
阔的胸怀;只有长期坚持自我批判的公司,才
有光明的未来。

自我批判让我们走到了今天,
我们还能向前走多远,取决于我们还能坚持自
我批判多久。


为了使自我批判制度化,不流于形式,同时又不会用偏和走偏,2005年,华为成立了自我批判指导委员会。

在指委会的一次座谈会上,任正非把是否敢于自我批判作为提拔干部的一条重要原则提了出来:“华为从上到下要调整,要使用敢于讲真话、敢于自我批评、听得进别人批评的干部。

只有这种人才能担负得起华为的各级管理责任。


其实,早在1998年,在《管理体制改革与干部队伍建设》的讲话中,他就讲过相同的观点:“凡是不能自我批判的干部,原则上不能提拔;群众对他没有意见的干部重点审查;群众意见很大的干部要分门别类进行识别与处理,若不是品德问题,那么这样的干部是可以培养的,我们还要再给他机会。

社会是会自动产生惰性,而不是自动创新的,领导干部没有自我批判能力,那么公司很快就会消亡。

过几年后,公司将进而明确,没有自我批判能力的人不能当干部。


任正非所讲的“过几年后”,即是到了2006年。

长达8年之久,慢慢地发酵、引导,由舆论准备导向组织变革,体现了华为制度和文化建设的一大特点:不搞一哄而上,不掀疾风骤雨,不搞群众运动,也不去“运动群众”。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企业又何尝不是?慢工,文火,才能出“细活”。

联想到国内多数企业,包括一些国企,要不不敢使用自我批评的武器,管理队伍一团和气,但都是表面的,
底下却是较着暗劲。

久而久之,组织和个人都换上了“动脉硬化症”,而组织管壁上积累的锈斑也将演化成肿瘤;或者是,轻易采用自我批评的方式,导致领导班子的对立,基至思想上的敌意和组织体系上的分裂。

不少民营企业的慢性自杀式的衰败,源于企业内部缺乏一种健康的批评气氛;而也有许多民企的急剧垮台,是由于残酷的“斗争哲学”引发的。

华为的自我批判有非常清晰的方向,就是一切围绕着捍卫核心价值观去展开,这即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不管任何人与任何部门,违背了这三句话,就是自我批判的对象。

华为自我批判的方式,包括民主生活会、自律宣言、整风大会等,都是向中国共产党学习的,这种做法代表着华为文化中的东方元素。

但华为推行自我批判的文化,却不主张把“互相批判”作为一种观点和方法,纳入到公司的管理思想中;企业天生是一种建设性的营利性组织,而不是政党和政府部门,也不是军队和艺术团体。

华为的自我批判有几条规定:一是不搞人人过关,不发动群众;二是更多地进行自我批判,少或者不要批判别人;三是强调实事求是;四是不搞无限上纲、无情打击,把握适度这一原则。

任正非明确指出:“自我批判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不是为了全面否定而批判,而是为了优化和建设而批判。

总的目标是要导向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这才是华为长期坚持自我批判的根本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