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音乐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音乐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范雪娇
一、采用听唱法进行识谱学习
无论学习哪种语言,总是先从模仿开始。
听唱本身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先用模仿学会音乐语言,然后再去认识它的载体——曲谱,这就和先
学会一个字的读音再去认识这个字的笔划、结构、意义是同样的道理,是
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的。
“模仿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必经阶段,没有模仿的
感情认识和经验基础,就不可能有理性的认识和技能把握”。
小学低年级
作为识谱教学的准备阶段,应从感性上积累音乐的节奏感和音高感,应听
熟歌曲的调式、调性。
在此基础上,进行读谱训练,将原来的感性认识上
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听唱训练之后,学生对音乐要
素如节奏、音程、时值等产生一定的积累,待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质和量,他们就会从听唱学习这个必然王国走向视唱学习这个自由之国。
因此,在
学生尚未掌握读谱技能之前,听唱教学更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
一般来说,我把听唱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1.整体感受音乐
我让学生们在感受、理解音乐的过程中自然地、逐渐的熟悉乐谱。
如
学习歌曲前不是先教认乐谱,而是引导学生听赏歌曲范唱、录音,进行歌
曲整体熏陶。
歌曲在听唱几遍后,大部分学生就已经能够哼唱了。
而这个
过程是一个整体感受的过程。
我每次从以下的几个步骤进行:(1)每次倾听歌曲之前,我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启发学生听出歌曲
的情绪、内容、速度等基本要素。
(2)我会要求他们随歌曲击拍或者做简单的动作,感受歌曲的节拍、力度。
(3)进入深层次地听赏,启发学生想象歌曲描绘的意境并进行简短
讨论。
(4)遍听遍轻声演唱,并指导学生意识到有关旋律、节奏、结构等
基本要素,让学生发现音乐的特征。
2.建立唱名音高感
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学生普遍喜欢唱歌词,不喜欢唱谱,因他们感到
唱谱困难。
原因在于,学生们用“唱名”来表示音高的这种观念没有培养
起来,音乐教学中用“唱名”进行歌唱的练习不够。
《音乐课程标准》中
强调用“模唱唱名”的方法学习唱谱,我要求学生“背唱歌曲的唱名”进
行练习。
有了大量识谱的感性积累,就能比较牢固地建立起“唱名音高感”。
音高就是一个声响的相对高度和位置。
有了音高感,为以后的正式
识谱教学打下基础。
模唱、背唱唱名法可以作为低年级学生的识谱学习,
这是训练“唱名音高感”的最佳时期。
这个时期的学生在听觉的辨别力和
记忆力方面都是发展的最快的阶段,可以牢固地掌握音高感。
我经常用下
面的方法进行训练:
(1)听范唱、乐器弹奏或歌曲录音,在学生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模
唱唱名。
(2)要求学生不看谱,凭听觉记忆进行唱名背唱。
(3)请学生拍出旋律的节奏,再结合音高进行唱名背唱。
(4)听琴默唱,不听琴看谱默唱,培养内心听觉,内心歌唱。
(5)砸死师生之间、人声于琴声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唱名接唱。
(6)进行伴唱的练习,一组唱谱,一组拍击节奏,或一组唱词,一组唱谱。
(7)启发学生分析乐句,找出乐句中的相同、不同、重复与变化,帮助学生从感性上的积累对于音乐结构的体验,有助于学生音乐的记忆。
3.先词后谱
依据人大脑的理解、记忆功能,采用先学会唱词再视唱曲谱的方法,在教学中有新鲜感且有兴趣。
这样,学生通过歌词来理解、接受歌曲艺术形象比较直接和容易,先词后谱的优越性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最好的体现。
帮助学生提高识谱能力和音准的能力。
二、采用听唱与视唱结合的方法,提高识谱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习看谱唱歌,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学会识谱。
开始时,以听唱为主,辅之以视唱,逐步增加视唱的比重,从听唱逐步向视唱过渡。
当然“先词后谱”的方法不能使学生的识谱水平一步到位,应该在学生运用“先词后谱”的方法唱会了许多歌曲的歌谱之后,再逐步帮助学生掌握音阶、调式、音程关系等概念。
1.我要考虑听唱与视唱结合的第一个重要方面是
大量的音响材料可以促进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
在以往教学中,我经常遇到许多学生在视唱中不能唱出准确的音调,只是在念谱,其原因就是没有把乐谱符号形成听觉印象。
所以说,视唱教学的難点就是音准问题。
而音准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头脑中形成良好的音高印象。
2.我们尝试听唱与视唱结合的第二个重要方面
通过唱名音高记忆提高识谱能力。
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种认识论对于指导识谱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让学生先学唱词,再学唱谱,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具体、形象的乐谱个体,通过这些个体的积累,使学生认识一般性的乐谱成为可能。
总之,识谱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它需要教师们作一个长期的规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地把识谱的内容分布在各学段和各年级之中,让学生们再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