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省优获奖教案教学设计汇总(批量下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超级资源: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汇总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位置和疆域(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在图中找出我国四至点。

3、了解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及四至点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学年, 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 知道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那作为一名中国人, 我们是否知道中国在亚洲的哪个位置, 其面积有多大呢?这节课,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位置和疆域。

二、出示自学目标:(同教学目的)
三、出示自学指导:
1、读图1.1和图1.2, 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2、完成P3活动1、2、3。

3、我国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在图1.3中找出我国四至点。

4、完成P5活动1、2。

四、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检查。

五、知识讲解:
1、思考题1——学生回答, 教师简单复习东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热量带的划分, 引导学生读图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

(板书):
1、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或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东半球)。

(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2、思考题2
(1)引导学生读图完成活动题。

(2)进一步分析我国海陆位置, 让学生了解其优越性: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东部地区临海、气候湿润, 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 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交往;西部与亚欧大陆相邻, 使我国陆上交通与中亚、西亚、欧洲来往。

3、思考题3
(板书):
2、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居世界第三位
引导学生读图1.3找出我国四至点:
(板书)
3、我国四至点:
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处
最南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六、课堂练习:
1、从东西半球看, 中国位于____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 中国位于____半球, 从海陆位置看, 中国位于_____洲东部, _____洋西岸。

2、我国领土面积约________平方千米, 居世界第______位。

3、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_____度, 大部分在_____带, 小部分在______带, 没有______带。

4、我国四至点分别是:(请选择)
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最西端()
A、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处
B、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C、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C、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
七、师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位置和疆域(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巩固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四至点。

2、掌握我国濒临的海洋。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

4、掌握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 熟记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

教学重点:
1、在地图上指了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2、掌握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 熟记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

教学难点:熟记邻国、海洋的名称
教学过程:
一、提问复习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四至点。

二、出示自学指导:
1、在地图册P3、P4上找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
海南岛”, 并填在图1.3中相应的位置。

2、在图1.3中找出我国的邻国。

3、说出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 在图1.5中找出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

三、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检查。

四、知识讲解:
1、思考题1——学生完成
(板书)1、我国濒临的海洋: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洋——太平洋。

教师补充:1、我国濒临的海洋可由北向南记忆。

2、在图中找出我国两大河:长江、黄河。

2、思考题2
引导学生从东按逆时针的方向查找, 并填入P6活动2中。

(板书)2、与我国陆上接壤的国家是:(东):朝鲜(北):俄罗斯、蒙古(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南):缅甸、老挝、越南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3、思考题3
(1)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户口所在地。

(2)教师举例介绍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并说明三级的关系: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等)乡(乡镇、
民族乡等)北京市大兴县长子营乡广东省英德市沙口镇(3)分别提问说出我国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

(板书):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
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4)在图1.5中找出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记忆其位置。

(5)对照教材P8“知识之窗”, 学习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简称、行政中心。

四、师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五、课堂练习:
1、我国濒临的海洋, 从北向南依次为:_____海、_____海、_____海、_____海。

2、我国的邻国有个,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个, 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3、我国的三级行政区是指:_____、_____、_____。


4、我国划分为_____个省级行政区, 包括____个省、____个自治区、____个直辖市和_____个特别行政区。

5、请分别写出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位置和疆域(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我国行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 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了解邮政编码、车牌号码的组成。

教学重点:
在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 并记住其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难点:
在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 并记住其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我国的行政规划划分为哪三级?
2、我国划分为多少个省级行政区, 分别包括什么?
3、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
政中心。

二、新课教学:
1、要求读图1.5, 完成教材P8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讲评。

2、知识探究:
(1)提问:通过读图、练习, 发现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哪个?
(2)你认为如何快速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3、教师举例分析部分省级行政区名称和简称的关系, 学生举一反
三记忆类似行政区。

4、编顺口溜来记34个省级行政区: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疆)云贵福吉安,
川西二宁青甘陕, 内海台重北上天,
还有港澳好河山。

5、教师引导学生读图1.5, 分区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
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
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北京、天津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南部沿海:广东、福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台湾、香港、澳门
西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
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三、阅读教材P10, 举例分析邮政编码、车牌号码的组成。

四、师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五、课堂练习:
1、填出以下省级行政区名称:
船出长江口——(上海)宝地——(贵州)
碧波万顷——(青海)银河渡口——(天津)
2、结合顺口溜, 分别按要求说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3、填充图册P5、P6。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二节人口和民族(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我国2000年人口的总数, 了解我国人口增长快的原因以及给中国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2、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

3、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情况以及人口分布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我国2000年人口的总数和我国人口分布的情况以及人口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以及人口分布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我们上两节课学习了国家的地理位置及疆域,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我国的人口和民族。

二、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是世界人口大国。

2、了解我国人口增长快的原因以及给中国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3、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

4、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情况以及人口分布的特点。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一)世界人口大国:
1、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P11的活动题, 从中理解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及我国人口的增长。

2、理解我国解放前与解放后人口增长情况。

3、理解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和实行该国策取得的成就(P12活动)。

4、了解我国人口密度, 完成P13活动题。

5、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四、教师巡视, 注意发现问题。

五、学生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
1、到2000年, 我国人口的总数
(已达12、95亿, 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2、分析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
(社会、经济、文化和医疗卫生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了解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
4、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 人口东部多, 西部少, 到2005年平均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139人)
5、看图掌握我国人口的分界线:
(北端:黑龙江省的黑河, 南端:云南省的腾冲)
六、课堂练习:
1、到2000年我国总人口达到________亿, 位居世界第_____位。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南部人口_______, 西北部人口______。

3、我国对待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实行________。

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控制____________, 提高__________;我国人口政策的具体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人口分布的分界线:北端:黑龙江省的, 南端:云南省的。

七、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二节人口和民族(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熟记各民族的节日和活动。

3、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各民族的分布地。

4、了解华人华侨共亲情。

教学重点:掌握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各民族的分布地。

教学难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地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国家的人口分布,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我国的民族。

二、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1、熟记各民族的节日和活动。

2、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各民族的分布地。

(完成P16活动题)
3、了解我国华人华侨的祖籍所在地。

4、理解华人华侨的概念。

5、了解华人、华侨的贡献。

(完成P17活动)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一)56个民族是一家。

1、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56个)
2、熟记各民族的节日和活动。

3、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各民族的分布地。

(完成P16活动题)
(二)华人华侨共亲情:
1、了解我国华人华侨的祖籍所在地。

2、理解华人华侨的概念。

3、了解华人、华侨的贡献。

(完成P17活动)
四、教师巡视, 注意发现问题。

五、学生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

1、我国的民族种类:
(我国共有56个民族, 汉族人口最多, 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

我国云南省是民族最多的省份, 具体的分布见图1、8)
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我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 小聚居”的特点,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3、我国的华人和华侨人数:
(全球华人和华侨总人数约3000多万人, 其中以广东和福建最多)
六、课堂练习:
1、我国民族分布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 ________。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共有_____个民族, 汉族人口最多, 少数民族共有个,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族。

3、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省。

4、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是: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 主要集中在_____部和______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和
等边疆地区。

5、目前, 全球华人和华侨人数约有多万人, 其中
以、
两省最多。

七、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2、了解我国地形的构成和分布状况, 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和分布状况。

重点:
1、掌握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2、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
难点:
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状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 我们了解了我国的疆域和人口, 知道我国领土面积广大, 人口众多, 接下来我们将要探讨的是中国的自然环境, 请同学们一起欣赏教材P18页插图, 谈谈你们的看法(通过欣赏图片, 让学生懂得祖国大地山川秀美, 自然环境多样, 差异明显, 从此导入本节内容: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


二、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2、了解我国地形的构成和分布状况。

3、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和分布状况。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一)了解三级阶梯状的地势
1、看图2.1, 了解三级阶梯状的地势及其分布。

2、看图2.1, 完成P20的活动题。

(二)了解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
1、我国地形种类复杂分布有五种地形
2、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
(三)了解我国主要山脉
1、了解山脉名称
2、看图2.3, 了解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完成P21活动题)
四、教师巡视, 注意发现问题
五、学生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
六、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学生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补充:我国沿北纬320附近地形剖面的地形区名称。

2、山脉的走向及熟记山脉的分布图
七、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填充图册P10-P12。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主要山脉的走向。

2、掌握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重点:掌握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

难点:我国高原、盆地、平原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势情况和主要山脉,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我国的其它地形类型。

二、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各种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三、出示自学指导
1、了解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 完成P23活动题
2、了解我国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布及特点, 完成P24活动

四、教师巡视, 注意发现问题
五、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六、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P23活动1, 先让学生看图分析, 然后教师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以帮学生记忆: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地形崎岖
2、P23活动2, 教师从不同角度提问, 引导学生看图, 以加深学生对四大盆地地理位置的印象。

3、P24活动1, 引导学生看地图册P9-P10, (1)找出我国三大平原和丘陵:大平原集中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 从北到南依次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在三大平原附近, 分别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其中东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

(2)找出各平原边界附近的山脉。

4、P24活动2、3, 学生可结合所学知识自行完成, 要求全班同学把第3题填空题齐读一次, 以加深印象。

七、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的地势可分为()
A、一级阶梯
B、二级阶梯
C、三级阶梯
D、四级阶梯
2、我国各类地形中, 面积最大的是()
A、山地
B、高原
C、盆地
D、平原
3、我国的丘陵主要分布在地势的()
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D、第四级阶梯
4、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划分的依据主要是()
A、平均海拔高度
B、相对高度
C、地形类型
D、山脉走向
5、位于我国最东部的山脉是()
A、长白山脉
B、台湾山脉
C、太行山脉
D、武夷山脉
八、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练习册P15—P19、填充图册P13—P14。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奔流不息的大河(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我国境内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2、根据“中国水系图”了解主要河流的分布及主要湖泊的分布。

3、了解“水系”和“流域面积”的含义。

教学重点:主要河流的分布及主要湖泊的分布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新课
(师)我们学习了祖国的陆地各种地形类型,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二、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主要水系有哪些?在图上的具体分布位置。

2、了解我国的主要湖泊有哪些?在图上的具体分布位置。

三、出示自学指导
1、读图找出一些主要的水系(图2.8)。

2、了解主要水系分别注入的海洋。

3、读“小知识”理解外流河和内流河。

4、了解主要湖泊的分布。

5、完成P26的活动题。

四、教师巡视, 注意发现问题。

五、学生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

六、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沟通三大洋的水系
(河流和湖泊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重要来源, 我国是一个河流和湖泊众多的国家, 大小湖泊不计其数, 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就有2800多个。


2、通过“知识之窗”让学生了解“水系”和“流域面积”的含义。

3、河流的名称及分布
(通过图2、8, 我国主要的河流有:黄河、长江、黑龙江、松花江、辽河等;
4、河流分别注入的海洋
(黄河、辽河注入渤海;长江注入东海;珠江注入南海;松花江注入太平洋;雅鲁藏布江、怒江注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没有河流注入的海洋是大西洋。


5、了解“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含义及区域
(塔里木河是内流河, 没有注入海洋。


6、京杭大运河
(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作用:沟通南北交通, 具有南水北调的作用, 北起北京市, 南至杭州市。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北京市、天津市。


7、主要的湖泊有及分布
(有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

具体的分布见图2、8)
8、我国湖泊分布特点
(西部以青藏高原较为集中, 多为咸水湖,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东部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 都是淡水湖,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最小的淡水湖是巢湖。


9、完成P26的活动题
七、课堂练习:
选择题:
1、四大洋中, 没有我国河流注入的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A、鸭绿江
B、谰沧江
C、额尔齐斯河
D、雅鲁藏布江
3、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
A、鄱阳湖
B、洞庭湖
C、太湖
D、青海湖
4、干流形状呈“几”字形的大河是()
A、长江
B、黄河
C、辽河
D、淮河
5、长江注入的海域是()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6、下列河流中, 属于内河流的是()
A、长江
B、黄河
C、塔里木河
D、黑龙江
7、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京杭运河
D、淠史杭运河
八、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做练习册和相关内容的地理填充图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奔流不息的大河(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黄河的支流及其主要水电站的分布
2、黄河给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黄河的支流及其主要水电站的分布
教学难点:黄河给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节课河流和湖泊的有关内容。

2、新课引入: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我国的母亲河——黄河
二、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和流经的地形区。

2、了解黄河给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

三、出示自学指导
1、了解黄河的源头及流入的海洋。

2、了解黄河的长度及面积人们称其为“母亲河”。

3、了解黄河的支流及主要水电站分布。

4、了解黄河给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

5、完成P28活动题及P30活动题。

四、教师巡视, 注意发现问题。

五、学生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

六、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了解黄河的源头及流入的海洋
(黄河源自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 流入渤海海湾, 全长5464千米, 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注入的海洋
(流经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
3、了解黄河的支流及主要水电站分布
(见图2、15, 黄河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第二阶梯, 穿过高原和山地, 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口是河口, 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口是旧孟津。


4、了解黄河给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
(黄河河道呈一个巨大的“几”字型, 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下游河床高出地面数米, 形成了“地上河”, 具体的见课本29页;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 主要措施是:做好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5、完成P28活动题及P30活动题。

七、课堂练习:
选择题:
1、划分黄河上中游的城市是()
A、河口
B、旧猛津
C、开封
D、兰州
2、划分黄河中下游的城市是()
A、河口
B、旧猛津
C、开封
D、兰州
3、能把黄河防洪标准提高到千年一遇的水电站是()
A、小浪底
B、三门峡
C、龙羊峡
D、青铜峡
4、黄河下游流域狭窄, 没有支流的原因是()
A、降水量少
B、水流缓慢
C、地势低平
D、形成地上河
5、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A、治沙
B、治水
C、修筑堤坝
D、加固大堤
八、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做练习册和相关内容的地理填充图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奔流不息的大河(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长江的水能资源及开发利用。

2、了解长江水灾的成因。

教学重点:长江的水能资源及开发利用
教学难点:了解长江水灾的成因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今天我们学习我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支流最多的河流——长江。

二、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

2、了解长江的水系资源及开发利用。

3、了解长江水灾的成因。

三、出示自学指导
1、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长度、流域面积、发源地、出口等)。

2、了解长江经过的地区。

3、了解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

4、了解长江的水能资源及开发利用。

5、了解长江给人们带来的灾害及其原因。

四、教师巡视, 注意发现问题。

五、学生分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六、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长江的基本情况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 向东注入东海, 全长6300多千米, 长度居世界第三, 流量居世界第三, 是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 是亚洲的第一大河。


2、长江流径的地区
(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云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
3、长江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海)
4、长江的分界口
(长江分为三段:从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 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 湖口到入海口为下游。


5、长江的水能资源及开发利用
(长江的水能蕴藏量约占全国水蕴藏量的4﹪, 长江最大的支流是汉江, 长江穿越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建成了二滩龚嘴葛洲坝三峡等水利枢纽)
七、课堂练习
选择题:
1、长江注入的海洋是()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