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监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三者范围大,而第四种所涉及的范围小,主要在污染源附近。
三、空气污染对人和生物的危害
1、急性作用 指人体受到污染的空气侵袭后,在短时间内即表现出不适或中毒症状
的现象。历史上发生的急性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机光化学烟雾等。
2、慢性作用 指人体在低污染物浓度的空气长期作用下产生的慢性危害。 危害途径:污染物与呼吸道黏膜接触; 主要症状:眼、鼻黏膜刺激、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癌及因生理
3、布点方法
① 规格网格布点法 特点:随机性强,不受人为因素影响,能客观反映空气状况。
② 按人口和功能区布点法 特点:这种方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布点时先将监测区按工
业区、商业区、混合区、文化区、交通枢纽区、清洁区等划分为若干 “功能区”,再根据要求和布点原则在各功能区布点。
③ 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法 以污染源为中心画若干个同心圆,从圆心引若干条射线,射线与 各圆交点一般可作为监测点。同心圆数目不少于5-7个,同心圆布点 原则为在设计的高浓度区及高浓度与低浓度交界区应较密,其他区可 疏。 此法用于孤立源所在地风向多变的情况或多个污染源集中的情况。
态、蒸气物质,不宜采集气溶胶; (2)冲击式吸收管:适用于采集气溶胶样品 小型:10ml吸收液,采气速率2.8-3L/min 大型:75ml吸收液,采气速率28-30L/min (3)多孔筛板吸收管:对气体和气溶胶都有较高的采样效率,利用小
孔将气体分散若干小泡,增大气液接触面,同时由于孔道弯曲的阻留作用 延长了接触时间。
② 固体阻留法 a、原理:当气体通过一定结构的固体吸收剂时,由于微孔阻留,表
面吸附,溶解吸附等作用,将气体污染物浓缩收集,洗脱后测定。 b、采样系统:一般由填充柱、滤料(滤纸、滤膜等)、流量计、采
样动力泵等组成。 其它还有低温冷凝法、静电沉降法、扩散法、自然积集法等。
四、采样效率
1、绝对比较法 配制一个标准气体浓度Co,采样测定浓度C1,则
当吸收液磷酸含量较低时呈红紫色,在548nm处比色测定。
HgCl2+2KCl K2[HgCl4]
[HgCl4]2-+SO2+H2O [HgCl2SO3]2-+2H++2Cl-
[HgCl2SO3]2-+HCHO+2H+
HgCl2+ HOCH2SO3H
HCl H2N
(羟基甲基磺酸)
Cl
C
+ NH2 HCl HOCH2SO3H
2、氧化型(石油型):汽车排气、燃油锅炉的排气、NOx、CH、过 氧乙酰硝酸酯、醛等,如美国洛杉机事件。
3、混合型:煤、石油燃烧、工业企业排出的各种化学物质结合在一 起所造成的污染,如日本四日市事件。
4、特殊型:特殊型污染是指某些工矿企业排放的特殊气体所造成的 污染,如氯气、金属蒸汽或硫化氢、氟化氢等气体。
五、污染分布
空气污染分布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 不仅与排放源、排放规律有关,而且还受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条件等 影响。SO2分布,一般北方冬季比其他季节高,一天中早上浓度较高 (取暖等原因),城市、郊区、农村依次减少。
六、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GB3095-1996)
NH2. HCl
( 盐酸副玫瑰苯胺, 俗称品红)
H2N
C
NH2
Cl +
H2O
+ 3 H + Cl +
+
N
H
CH2SO3H
(紫色络合物)
② 特点:灵敏度高、简便、准确、范围较广等。 ③ 范围:0.025-0.1mg/m3 ④ 干扰:采样后放一定时间O3会自动分解;
NOx的干扰可加氨基磺酸可消除; 重金属加磷酸合EDTA消除。
多次测定的均值作为代表值。
三、采样方法和原理
1、直接采样法 ① 方法:将现场空气充入一定容器,带回实验室分析,常用于污染浓 度高、分析方法灵敏、用量少的情况。 ② 采样器 a、塑料袋 b、注射器 c、采气管 d、真空瓶
2、浓缩采样法 ① 溶液吸收法 a、原理:当气体通过吸收液时,气-液界面发生溶解或化学反应,气 样中的监测成分被吸收而达到采样目的。
④ 扇形布点法 此法适用于孤立污染源,主导风向明显的情况,以污染源为中心,
向下风向两侧分别扩出30°、22.5°、15°或更小射线,其间区域即 布点区域,布点区域内作3-5条射线,再设5~7条同径弧线,射线与弧 线交点可作监测点,上风向设置1-2各对照点。
⑤ 配对布点法 反映交通污染源(线源),车道外沿0.5-10m处布点,同时在离
六、采样质量保证
1、采样流量,做到恒流采样; 2、采样高度(入口)防止树叶、柳絮、虫子等进入,一般高于地面3-
5米,最少高于基础地面1.5m。 3、吸收剂(膜)的要求:
a、滤膜恒重,用镊子取,毛面朝外,防止污染; b、吸收液防止变色,要避热,避光; 4、采样记录:日期、地点、时间、流量、采样体积、温度、压力等;
第一节 空气污染
一、空气污染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向空气中排放的有害物质,达到一定数量( 浓度)并持续一定时间时,就会改变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物理、 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对人体、动植物以及物品、材料等产生不利 影响和危害,这种情况即称为空气污染 。
二、空气污染的类型
1、还原型(煤炭型):燃煤放出的SO2、CO、煤烟等,具有还原性 ,如伦敦烟雾事件。
采样仪器
直接采样法采样时用采气管、塑料袋、真空瓶即可。富集采 样法需使用采样仪器。采样仪器主要由收集器、流量计和采样 动力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1—流量计 2—收集器 3—缓冲瓶 4—抽气泵
空气采样仪器的型号很多,按其用途可分为气态污染 物采样器和颗粒物采样器。
气态污染物采样器
用于采集空气中气态和蒸气态物质,采样流量为0.5~2.0L/min。 可用交、直流两种电源。工作原理如下图1和图2所示。
机能障碍而加重高血压心脏病的病情。
四、空气污染物的分类
1、按形成过程分 ①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SO2 、CO、NOx、颗粒物等。
②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 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如硫酸盐、硝酸盐、臭氧、PAN等。
2、按存在状态分 ① 分子态污染物:常温下以气体分子形式存在。
b、吸收液选择原则
(1)吸收速率要快,除溶解度很大的气体外,一般都应选择与被测组分
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吸收液。如:络合反应:SO2 (2)监测物被吸收后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
K2[HgCl4]吸收
(3)利于下一步分析;
(4)吸收剂要价廉、毒性小、易获得。
c、常见采样吸收管 (1)气泡吸收管:5-10ml吸收液,采气速率为0.5-2L/min,适用于气
K=C1/Co ×100% 2、相对比较法 配制一个恒定浓度的气体,用多个采样器串取采样
K=C1/(C1+C2+Cn) ×100% C1、C2、…Cn分别为1、2、 …n只采样管待测成分浓度。 要求达90%以上,采样管3个左右。
五、最小采样体积
最小采集体积可按下式进行: V=a·c / b·d
V:最小采气体积(L) a:吸收液总体积(ml) b:为测定所吸取吸收液体积(ml) c:分析方法的灵敏度(mg) d:最高允许浓度(mg/m3)
气体:SO2、NOx、CO、HF、Cl2等 蒸汽:苯、酚常温下是固体,挥发性强形成蒸汽
② 颗粒态污染物 a、以固体颗粒、液体颗粒或固液结合的颗粒分散悬浮于空气中形成 的分散体系。 b、固体气溶胶:由固体颗粒物组成,如烟 c、液体气溶胶:由液体颗粒物组成,如雾
基本概念: 1、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0μm的颗粒物。 2、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于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μm的颗粒物(漂尘)。 3、降尘: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μm-100μm之间的颗粒物。
1、功能区分类 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其他需特殊保护地区; 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
一般工业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特定的工业区。
2、环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气质量标准分级
第二节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明确监测目的 二、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 三、监测项目 四、监测布点 五、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六、采样、监测方法及质量保证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二)
中流量采样器的采样 夹面积和采样流量比大流 量采样器小。我国规定采 样夹的有效直径为80mm 或100mm。当用有效直径 80mm滤膜采样时,采气 流量控制在7.2~9.6 m3/h; 用100mm滤膜采样时,流 量控制在11.3~15m3/h。 采样器见右图。
可吸入颗粒采样旋风分尘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第三节 空气样品的采集
一、布点
1、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 调查污染源、污染物种类、气象条件、环境状况、原始监测资料收集。
2、布点原则 ① 空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的高、中、低及对照(清洁)区都应布适当的 监测点; ② 污染源相对集中,主导风向明显之地,上风向布点应少些,下风向 多布点; ③ 郊区、农村布点少,工矿、城市多布点; ④ 人口密度大多布点,反之少布点 ⑤ 常规监测超标之地多布点,反之适当减少; ⑥ 特殊任务监测,按特殊要求布点。
2、体积比浓度:ppm、ppb、百万体积空气中所含污染物浓度。
二、气体体积换算
根据气体状态方程,换算式如下: Vo=Vt ·273/(273+t)·p/101.325
Vo: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或m3) Vt:现场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或m3) t:采样时的温度(℃) p:采样时的空气压力(kpa)
向心式分尘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多段撞击式采样器原理示意图
第三节 空气污染监测结果的表示 一、浓度表示法
1、单位体积质量浓度(mg/m3) 为了使监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必须将采样体积换算成统一状态的体积,
统一状态有两种: a、标准状态:指温度为273K,压力101.325KPa时的状态; b、参比状态:指温度为293K,压力101.325KPa时的状态。
第四节 气态污染物的测定
一、SO2的测定
测定二氧化硫常用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紫外荧光法、电导法、 库仑滴定法、火焰光度法等。
1、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① 原理:空气中的SO2被四氯汞盐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二氯 亚硫酸盐络合物,加入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可生成蓝紫色络 合物,在575nm处比色测定。
图1 携带式采样器工作原理
图2 恒温恒流采样器工作原理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一)
大流量采样器的结构如下图所示,滤料夹可安装 20cm×25cm的玻璃纤维滤膜,以1.1~1.7m3/min流量采样8~ 24h。当采气量达1500~2000m3时,样品滤膜可用于测定颗粒 物中的金属、无机盐及有机污染物等组分。
⑤ 注意事项 a、四氯汞钾有毒,吸收液不能粘上手,废液不能随便倒; b、温度对显色有影响,温度高,显色时间短,退色快,故空 白、样品测定条件要保持一致; c、对品红需提纯; d、样品的采取,运输贮存过程应避免阳光直射,以防 [HgCl2SO3]分解。
2、甲醛缓冲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紫红色络合物,577 nm;最低检测限0.02 mg/m3
第三章 空气及废气监测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2.掌握如何制订空气污染监测方案; 3.了解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4.掌握SO2、NO2等气态污染物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5.掌握TSP、PM10等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6.了解降水、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7.掌握污染源监测和标准气体的配制。
该外沿100m处设置一个监测点(此处浓度已与背景浓度一致,但必 须没有其它行车道的影响),这一对的监测点应在行车道的下风侧。
二、采样时间和频率
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道结束所经历的时间,也称采样时段。 采样频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采样次数。
1、短期采样:用于环境事故调查或某些特殊需要,代表性差。 2、长期采样:在较长监测时间内连续自动采样,代表性最佳方法。 3、间歇采样:在监测时间范围内,分次采样带回实验室分析,以
3、钍试剂分光光度法(ISO推荐方法) 该方法所用吸收液无毒,样品采集后相当稳定,但灵敏度较低,
所需采样体积大,适合于测定SO2日平均浓度。其原理是:SO2用 H2O2氧化成硫酸根,再与过量的高氯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剩余的钡再与钍试剂作用成紫红色络合物。520nm;最低检测限 0.01 mg/m3
三、空气污染对人和生物的危害
1、急性作用 指人体受到污染的空气侵袭后,在短时间内即表现出不适或中毒症状
的现象。历史上发生的急性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机光化学烟雾等。
2、慢性作用 指人体在低污染物浓度的空气长期作用下产生的慢性危害。 危害途径:污染物与呼吸道黏膜接触; 主要症状:眼、鼻黏膜刺激、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癌及因生理
3、布点方法
① 规格网格布点法 特点:随机性强,不受人为因素影响,能客观反映空气状况。
② 按人口和功能区布点法 特点:这种方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布点时先将监测区按工
业区、商业区、混合区、文化区、交通枢纽区、清洁区等划分为若干 “功能区”,再根据要求和布点原则在各功能区布点。
③ 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法 以污染源为中心画若干个同心圆,从圆心引若干条射线,射线与 各圆交点一般可作为监测点。同心圆数目不少于5-7个,同心圆布点 原则为在设计的高浓度区及高浓度与低浓度交界区应较密,其他区可 疏。 此法用于孤立源所在地风向多变的情况或多个污染源集中的情况。
态、蒸气物质,不宜采集气溶胶; (2)冲击式吸收管:适用于采集气溶胶样品 小型:10ml吸收液,采气速率2.8-3L/min 大型:75ml吸收液,采气速率28-30L/min (3)多孔筛板吸收管:对气体和气溶胶都有较高的采样效率,利用小
孔将气体分散若干小泡,增大气液接触面,同时由于孔道弯曲的阻留作用 延长了接触时间。
② 固体阻留法 a、原理:当气体通过一定结构的固体吸收剂时,由于微孔阻留,表
面吸附,溶解吸附等作用,将气体污染物浓缩收集,洗脱后测定。 b、采样系统:一般由填充柱、滤料(滤纸、滤膜等)、流量计、采
样动力泵等组成。 其它还有低温冷凝法、静电沉降法、扩散法、自然积集法等。
四、采样效率
1、绝对比较法 配制一个标准气体浓度Co,采样测定浓度C1,则
当吸收液磷酸含量较低时呈红紫色,在548nm处比色测定。
HgCl2+2KCl K2[HgCl4]
[HgCl4]2-+SO2+H2O [HgCl2SO3]2-+2H++2Cl-
[HgCl2SO3]2-+HCHO+2H+
HgCl2+ HOCH2SO3H
HCl H2N
(羟基甲基磺酸)
Cl
C
+ NH2 HCl HOCH2SO3H
2、氧化型(石油型):汽车排气、燃油锅炉的排气、NOx、CH、过 氧乙酰硝酸酯、醛等,如美国洛杉机事件。
3、混合型:煤、石油燃烧、工业企业排出的各种化学物质结合在一 起所造成的污染,如日本四日市事件。
4、特殊型:特殊型污染是指某些工矿企业排放的特殊气体所造成的 污染,如氯气、金属蒸汽或硫化氢、氟化氢等气体。
五、污染分布
空气污染分布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 不仅与排放源、排放规律有关,而且还受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条件等 影响。SO2分布,一般北方冬季比其他季节高,一天中早上浓度较高 (取暖等原因),城市、郊区、农村依次减少。
六、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GB3095-1996)
NH2. HCl
( 盐酸副玫瑰苯胺, 俗称品红)
H2N
C
NH2
Cl +
H2O
+ 3 H + Cl +
+
N
H
CH2SO3H
(紫色络合物)
② 特点:灵敏度高、简便、准确、范围较广等。 ③ 范围:0.025-0.1mg/m3 ④ 干扰:采样后放一定时间O3会自动分解;
NOx的干扰可加氨基磺酸可消除; 重金属加磷酸合EDTA消除。
多次测定的均值作为代表值。
三、采样方法和原理
1、直接采样法 ① 方法:将现场空气充入一定容器,带回实验室分析,常用于污染浓 度高、分析方法灵敏、用量少的情况。 ② 采样器 a、塑料袋 b、注射器 c、采气管 d、真空瓶
2、浓缩采样法 ① 溶液吸收法 a、原理:当气体通过吸收液时,气-液界面发生溶解或化学反应,气 样中的监测成分被吸收而达到采样目的。
④ 扇形布点法 此法适用于孤立污染源,主导风向明显的情况,以污染源为中心,
向下风向两侧分别扩出30°、22.5°、15°或更小射线,其间区域即 布点区域,布点区域内作3-5条射线,再设5~7条同径弧线,射线与弧 线交点可作监测点,上风向设置1-2各对照点。
⑤ 配对布点法 反映交通污染源(线源),车道外沿0.5-10m处布点,同时在离
六、采样质量保证
1、采样流量,做到恒流采样; 2、采样高度(入口)防止树叶、柳絮、虫子等进入,一般高于地面3-
5米,最少高于基础地面1.5m。 3、吸收剂(膜)的要求:
a、滤膜恒重,用镊子取,毛面朝外,防止污染; b、吸收液防止变色,要避热,避光; 4、采样记录:日期、地点、时间、流量、采样体积、温度、压力等;
第一节 空气污染
一、空气污染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向空气中排放的有害物质,达到一定数量( 浓度)并持续一定时间时,就会改变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物理、 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对人体、动植物以及物品、材料等产生不利 影响和危害,这种情况即称为空气污染 。
二、空气污染的类型
1、还原型(煤炭型):燃煤放出的SO2、CO、煤烟等,具有还原性 ,如伦敦烟雾事件。
采样仪器
直接采样法采样时用采气管、塑料袋、真空瓶即可。富集采 样法需使用采样仪器。采样仪器主要由收集器、流量计和采样 动力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1—流量计 2—收集器 3—缓冲瓶 4—抽气泵
空气采样仪器的型号很多,按其用途可分为气态污染 物采样器和颗粒物采样器。
气态污染物采样器
用于采集空气中气态和蒸气态物质,采样流量为0.5~2.0L/min。 可用交、直流两种电源。工作原理如下图1和图2所示。
机能障碍而加重高血压心脏病的病情。
四、空气污染物的分类
1、按形成过程分 ①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SO2 、CO、NOx、颗粒物等。
②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 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如硫酸盐、硝酸盐、臭氧、PAN等。
2、按存在状态分 ① 分子态污染物:常温下以气体分子形式存在。
b、吸收液选择原则
(1)吸收速率要快,除溶解度很大的气体外,一般都应选择与被测组分
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吸收液。如:络合反应:SO2 (2)监测物被吸收后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
K2[HgCl4]吸收
(3)利于下一步分析;
(4)吸收剂要价廉、毒性小、易获得。
c、常见采样吸收管 (1)气泡吸收管:5-10ml吸收液,采气速率为0.5-2L/min,适用于气
K=C1/Co ×100% 2、相对比较法 配制一个恒定浓度的气体,用多个采样器串取采样
K=C1/(C1+C2+Cn) ×100% C1、C2、…Cn分别为1、2、 …n只采样管待测成分浓度。 要求达90%以上,采样管3个左右。
五、最小采样体积
最小采集体积可按下式进行: V=a·c / b·d
V:最小采气体积(L) a:吸收液总体积(ml) b:为测定所吸取吸收液体积(ml) c:分析方法的灵敏度(mg) d:最高允许浓度(mg/m3)
气体:SO2、NOx、CO、HF、Cl2等 蒸汽:苯、酚常温下是固体,挥发性强形成蒸汽
② 颗粒态污染物 a、以固体颗粒、液体颗粒或固液结合的颗粒分散悬浮于空气中形成 的分散体系。 b、固体气溶胶:由固体颗粒物组成,如烟 c、液体气溶胶:由液体颗粒物组成,如雾
基本概念: 1、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0μm的颗粒物。 2、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于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μm的颗粒物(漂尘)。 3、降尘: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μm-100μm之间的颗粒物。
1、功能区分类 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其他需特殊保护地区; 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
一般工业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特定的工业区。
2、环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气质量标准分级
第二节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明确监测目的 二、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 三、监测项目 四、监测布点 五、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六、采样、监测方法及质量保证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二)
中流量采样器的采样 夹面积和采样流量比大流 量采样器小。我国规定采 样夹的有效直径为80mm 或100mm。当用有效直径 80mm滤膜采样时,采气 流量控制在7.2~9.6 m3/h; 用100mm滤膜采样时,流 量控制在11.3~15m3/h。 采样器见右图。
可吸入颗粒采样旋风分尘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第三节 空气样品的采集
一、布点
1、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 调查污染源、污染物种类、气象条件、环境状况、原始监测资料收集。
2、布点原则 ① 空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的高、中、低及对照(清洁)区都应布适当的 监测点; ② 污染源相对集中,主导风向明显之地,上风向布点应少些,下风向 多布点; ③ 郊区、农村布点少,工矿、城市多布点; ④ 人口密度大多布点,反之少布点 ⑤ 常规监测超标之地多布点,反之适当减少; ⑥ 特殊任务监测,按特殊要求布点。
2、体积比浓度:ppm、ppb、百万体积空气中所含污染物浓度。
二、气体体积换算
根据气体状态方程,换算式如下: Vo=Vt ·273/(273+t)·p/101.325
Vo: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或m3) Vt:现场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或m3) t:采样时的温度(℃) p:采样时的空气压力(kpa)
向心式分尘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多段撞击式采样器原理示意图
第三节 空气污染监测结果的表示 一、浓度表示法
1、单位体积质量浓度(mg/m3) 为了使监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必须将采样体积换算成统一状态的体积,
统一状态有两种: a、标准状态:指温度为273K,压力101.325KPa时的状态; b、参比状态:指温度为293K,压力101.325KPa时的状态。
第四节 气态污染物的测定
一、SO2的测定
测定二氧化硫常用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紫外荧光法、电导法、 库仑滴定法、火焰光度法等。
1、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① 原理:空气中的SO2被四氯汞盐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二氯 亚硫酸盐络合物,加入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可生成蓝紫色络 合物,在575nm处比色测定。
图1 携带式采样器工作原理
图2 恒温恒流采样器工作原理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一)
大流量采样器的结构如下图所示,滤料夹可安装 20cm×25cm的玻璃纤维滤膜,以1.1~1.7m3/min流量采样8~ 24h。当采气量达1500~2000m3时,样品滤膜可用于测定颗粒 物中的金属、无机盐及有机污染物等组分。
⑤ 注意事项 a、四氯汞钾有毒,吸收液不能粘上手,废液不能随便倒; b、温度对显色有影响,温度高,显色时间短,退色快,故空 白、样品测定条件要保持一致; c、对品红需提纯; d、样品的采取,运输贮存过程应避免阳光直射,以防 [HgCl2SO3]分解。
2、甲醛缓冲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紫红色络合物,577 nm;最低检测限0.02 mg/m3
第三章 空气及废气监测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2.掌握如何制订空气污染监测方案; 3.了解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4.掌握SO2、NO2等气态污染物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5.掌握TSP、PM10等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6.了解降水、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7.掌握污染源监测和标准气体的配制。
该外沿100m处设置一个监测点(此处浓度已与背景浓度一致,但必 须没有其它行车道的影响),这一对的监测点应在行车道的下风侧。
二、采样时间和频率
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道结束所经历的时间,也称采样时段。 采样频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采样次数。
1、短期采样:用于环境事故调查或某些特殊需要,代表性差。 2、长期采样:在较长监测时间内连续自动采样,代表性最佳方法。 3、间歇采样:在监测时间范围内,分次采样带回实验室分析,以
3、钍试剂分光光度法(ISO推荐方法) 该方法所用吸收液无毒,样品采集后相当稳定,但灵敏度较低,
所需采样体积大,适合于测定SO2日平均浓度。其原理是:SO2用 H2O2氧化成硫酸根,再与过量的高氯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剩余的钡再与钍试剂作用成紫红色络合物。520nm;最低检测限 0.01 m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