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现实主义词风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的现实主义词风之我见
作者:梁清
来源:《新校园·学习(中旬刊)》2012年第07期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学巨匠,他的词作多为怀古伤今、咏史咏物、书怀言志之作,容纳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就了他复杂的心理
苏轼出身中小地主家庭,他凭自己的才能,22岁就名震京师,得到欧阳修等老臣的赏识,不到23岁即已登馆阁清要之阶,得直史馆。
可是熙宁二年,他遇到了一场来势迅猛的暴风雨袭击——王安石变法,因与王安石“议论素异”而屡遭排挤、打击。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着。
身长健,但忧游卒岁,且斗尊前。
”从这些词句里我们看到了词人初到长安时的情况,少年锐气,自负才学,真有不可一世之慨。
而回忆之中隐含着仕途坎坷的愤懑,倾吐满腹的不平。
由于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一种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绪不断从他的词里流露出来。
《行香子·清夜无尘》中,作者“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怀才不遇,继而又自我解脱:“且陶陶乐尽天真。
”“天真”是指不受礼教影响的性格,此词流露出人生苦短、知音难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摆脱世俗困扰的意愿,基调是开朗的。
但毕竟理想越来越飘渺,对这个封建文人来说,恐怕只好“何辞更一醉”了。
二、关心民生疾苦,对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不满
苏轼的一生坎坷不平,尤其在任地方长官期间,苏轼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对民生的关心和对统治者的不满都能从词里看到。
他在《皖溪沙·徐门石潭谢雨》一组词中描绘了旱灾解除后农村欣欣向荣的气象,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祸耕身,日暖桑府光似泼。
风来篙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即使在这丰收在望的时节,苏轼也忘不了青黄不接时处于饥寒中的人民。
苏轼在词中不仅写了对劳苦民众的同情和关怀,还表现了对荒淫无耻的统治者的不满。
有爱必有恨,苏轼对玩弄歌妓的荒淫无耻的统治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如《减字木兰花·赠小鬟瑟琶》:“瑟琶绝艺,年纪都来十一二。
拨弄么弦,未解将心指下传。
主人滇小,欲向春风先醉倒。
己属君家,且更从容等待他。
”那个才十一二岁的瑟琶女,技艺超群,但还是不解风情,还不能满足“主人”对她所抱的“欲向春风先醉倒”的非分之求,因而在她献技的过程中,百般责怪。
东坡对此实在是忍无可忍,即席作了这首词,对那位“主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三、国家民族的兴亡时刻牵动着他的心
普列汉诺夫说:“一个艺术家如果看不到当代最主要的社会思潮,那么,他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实质的内在价值就会大大降低。
”
民族斗争是宋代主要的社会问题,在词史上,苏轼较早把民族矛盾引入词中,增强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
《江城子·岳州出猎》下片:“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射天狼!”词中借出猎习射,来抒发他渴望驰骋沙场,驱走入侵之敌的豪情。
苏轼的爱国主义激情如此强烈,除受当时历史条件影响之外,还与他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有关,其父苏洵《六国论》一类文章,旨在对付西北二边的侵犯,不为空言,切中时弊,关系到宋朝立国之根本,给当时的执政者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历史教训。
苏轼在其父的影响下,对边防大计也有过不少积极的建议。
苏轼虽然被贬了,但还是关心边事,希望能为国家多出一份力。
元丰四年十月,苏轼被贬官黄州,当他得知种鄂率军大败西夏时,异常兴奋。
但不到一个月,战局剧转,宋军惨败,折损将土与民夫三十万,宋朝军事上的腐朽完全暴露了。
国势的衰危,个人遭遇的坎坷,使苏轼内心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
苏轼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泛舟赤鼻矾,写下了一首热情向往英雄事业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以祖国雄伟壮丽的江山和悠久的历史作背景,借对历史舞台上曾导演过的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的周瑜的怀念,塑造了一个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而抒发了作者强烈渴望为祖国做一番事业的抱负。
四、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苏轼以诗人的敏感和热情去待人接物,使人感到他的词作有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我们更深更广地领略生活的意味。
如他在《阮郎归初夏》中写道:“绿槐高柳烟新蝉,董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作者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初夏家庭生活图景:院子里绿槐高柳上小蝉不唱了,有人奏起了歌咏承平的南风曲子。
碧纱窗下沉香烟轻轻飘散。
棋声把人从午睡中惊醒。
一阵小雨过后,轻风翻转着新出的碧荷,榴花开得红艳艳。
苏轼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还表现在对亲人的深厚情感上。
如他把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推而广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