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新人教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新人教版(1)----d966c1e3-6ea9-11ec-900a-7cb59b590d7d
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对课文中的单词和句子进行审议、猜测和品尝,总结小石滩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1。

感情用事地阅读文本,感受作者被降职、受挫后的孤独。

2. 2. 根据行踪体验文章,把握风景特点。

3.从风景和情感,从情感到风景,品味文章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2.感情用事地阅读文本,感受作者被降职受挫后的孤独。

教学难点:1。

体验文章根
据行踪一步一步地变换风景,把握风景特点。

2.
2、品味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接近柳宗元1。

唐诗导论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想起了唐朝李白让风儿安慰朋友的一首诗——“听说王长岭左迁龙彪来了”。

我想
起了王长岭,他曾被贬为龙彪卫(离我们学校只有四公里),现在是贵州金平的龙里古城,被誉为世界龙彪之王。

(古代学者饱受磨难)2。

转换并介绍作者
出示柳宗元像和《江雪》。

(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想一想这首诗你应该熟悉吗?让我们先一起读这首诗。

让我们来谈谈这首诗中最能反
映作者情感的词。

为什么?清楚:这是“孤独”和“独立”。

在一个非常孤独、荒凉和孤
独的背景下,有一个人“在冰冷的河里捕雪”。

刘宗元,唐代著名作家,“唐宋八大名家”之一。

汉(禹)、刘(宗元)、欧(杨修)、三苏(荀、史、哲)、曾公、王安石刘宗元
曾被贬为湖南永州司马。

他最好的文章是在降职期间写的。

他的代表作包括《永州八记》、《捕蛇记》等。

《小石滩》是永州八大志之一。

第二环节:走近小石潭:
1.整体感知:历史上,许多学者热衷于通过塑造山川来表达他们对风景的感受。

其中,唐代柳宗元在山水散文游记的创作上应该是艺术成就最高的,而最能体现柳宗元风格的是《小石滩记》。

(黑板书写:小石滩笔记)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
(要求:其他学生在课文中圈出错误的单词和困难的单词。

)(2)听录音,大声朗读。

(3)、上下桌讨论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a、看看作者写的小石滩的风景吧?(水、石头、树、鱼、水源、海岸、环境)
b、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并以“小石潭真――!”为题,说说你对小石
潭的印象。

(静、清、绿、美……)
c、试着用四个字来概括《小石滩》中一个场景的特点。

并引用原文说出你的理由。

哪些词反映了这一特征?你明白这些词的意思吗?
填充:这是一个的小石潭。

这是一个小石塘,环境荒凉。

我可以从“静静地、深深地坐在池子上”的字句中看出
这一点。

(参差不齐的岩石,绿树成荫,成群结队的鱼儿在水中游动,湖底清澈见底,源
头曲折,海岸崎岖不平……)
第三环节:走进文本
1.用笔记进行讨论和探索。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


(2)小石滩的整体情况如何?(池底用一整块石头,靠近岸边,池底周围有一圈从
水中伸出的石头,形成各种形状的地、鱼、燕。


(3)、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
-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小组探索和引导讨论-找到小谭:(阅读小组中第一段自然段落)A.作者使用了哪
些确切的动词来找到小谭?请找到它。

明确: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
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b、这个场景是怎么写的?
明确: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3.小组探索和讨论-池塘中的风景:(阅读小组中的第二段自然风景)A.第二段写了什么风景,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清晰:用特写镜头描述池塘和鱼。

b、潭水和游鱼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清晰:清晰而快乐。

作者从鱼、阳光和阴影的角度来描述池塘。

通过特定的风景,它是用静态和动态的图片写的,没有任何抽象的解释。

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关于水的文字,只描绘了一幅图画,但却无处不在。

你看,鱼在水里游泳就像在空气中毫无根据地漂浮。

这描述了水的清澈度,就好像它是透明的一样。

当阳光普照时,鱼的影子落在池塘底部的石头上,这显示了水的清澈。

虽然这里的正面没有水,但清澈的水实际上是通过对鱼、阳光和阴影等具体事物的描述来书写的。

就像画家画风一样,他用树枝飘向一边来表达风。

这是一种视觉表达。

这种描述风景的方式叫做轮廓描述。

c、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

作者把自己的快乐心情添加到鱼身上,好像鱼会像人一样快乐。

4、小组探究、引导讨论――小潭源流:(小组朗读第三自然
问:第三段描述了小池塘的来源和流量。

河流水体和河岸潜力的特征是什么?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段?
明确: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两个比喻,一静一动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
(签名。

)5.小组探索和讨论-池中的气氛:(阅读小组中的第四段)问:作者描述了小石池中的那种气氛?透露了作者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一切景语皆情语,写出了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第四节:概述和扩展
1、总结全文。

从众多的古代诗文中,我们知道,人因景而生趣,景因人而生情。

“以自身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面对相同的景物,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情;面对不同的景
事情,同一个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意和如画情调的山水游记。

作者通过对小石塘中的石、水、鱼、树的描写,着重渲染荒芜深邃的气氛,并用风景来表达他在孤独处境中的悲苦感受。

游记中的各种写景手法、巧妙的隐喻、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简洁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

2.延期: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骚客竞相咏”,在浩瀚的古代诗文海洋中,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写景名篇。

请说出你所知道的古代描写山水的名篇名句,并选一两句加以赏析。

3.工作设计:
a.把我们上课赏析的古诗文写景名句写到摘抄本上,并积累下来。

b、要学会用风景写歌词,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石河子的一个场景!教学反思
第(1)课时
主题:书法-写作基础知识课程类型:新教学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历史和字体的分类:1。

介绍书法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脚一寸(老师及时批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