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叙述为描写片段训练 (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案例——化叙述为描写片段训练
作者: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会人物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描写手法的灵活运用
2.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
教学过程:
一、学生从习作中体会描写的妙处。
二、学生从经典片段中找寻描写手法的运用技巧。
一.从学生习作中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
师:请同学们看下面两段文字
(原文)因为我们的学习,李老师不能早早的回家;因为我们的学习,他的儿子吃不上可口的饭菜;因为我们的学习,她要给我们上课到七点,也有时放学早,但是,别的班四点钟放了,而我们班最早要五点半,而老师完全可以早早地回家,因为学校规定五点老师就可以回家,但老师为了我们的学习成绩,还是选择了我们,这更体现了老师的大公无私。
(修改后)周五,第七节下课铃响。
“请提优班的同学留下。
”班主任推门进来。
同学们脸上那灿烂的笑容立刻不翼而飞了,一个个无可奈何的放下书包,不情愿的回到位置上。
于是,老师又开始了一贯式的唠叨:如何珍惜这提优的机会呀,如何继续进步呀……操场上的篮球声有节奏的跳动着,欢笑声阵阵传来,我无奈地趴在桌子上,眼睛不由自主地望着楼下同学打篮球的身影,暗自羡慕。
这时,老师的一席话把我的思绪拉回。
“难道我就不想回家吗?”老师的声音好象提高了。
同学们忽然一怔,眼中充满了困惑,认真了许多。
“今天是周五,你们回家可能爸妈已经准备好吃的等着你们,可老师的孩子,连妈妈做的一顿晚饭都吃不到……”老师哽咽了,眼中似乎闪烁着什么。
窗外依旧喧闹,而教室的空气却像凝固了一样。
片刻,老师说了一句“散了吧!”那声音嘶哑而微小,但却又仿佛用尽了平生的力气才挤出来的……
师:两段话在内容上有何相同点?
学生甲:表达的意思一样
师;具体一点,什么内容?
学生乙:都是要表现教师“无私奉献,大公无私”这一主题。
师:这样回答才完整,那么,相同的内容,哪一段写得更好?
学生(齐):修改后的段落效果更好一些
师:很好,大家一致认为修改后的效果更好,那为什么同样的内容,同学们也是同样的感情,写出来的效果却大不相同呢?
学生丙:因为字数多了(笑声)
师:(笑)这位同学的回答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绝对的,我们是不是可以就着这个同学的回答进一步的思考?
学生:可以
师:字数多了,多的是什么样的内容?
学生丁:如同学们脸上那灿烂的笑容立刻不翼而飞了(神态描写)学生A:我无奈地趴在桌子上,眼睛不由自主地望着楼下同学打篮球的身影,暗自羡慕,操场上的篮球声有节奏的跳动着,欢笑声阵
(环境描写)阵传来……窗外依旧喧闹,而教室的空气却像凝固了一样。
“今天是周五,你们回家可能爸妈已经准备好吃的等着你们,可老师的孩子,连妈妈做的一顿晚饭都吃不到……”(语言描写)……
教师小结:很好,两段文字之所以表达效果不同,原因在于修改后的文字对人物运用了细节描写。
二、从经典片段中找寻描写手法的运用技巧
师:《故乡》中的杨二嫂是一个泼辣、放肆、尖刻的女人,鲁迅是怎样表现的呢?大家细细品味
如: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故乡》
生:运用了外貌描写
师:人物的穿着、神态都属于外貌描写的范畴。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
细致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师:还是杨二嫂,看看这回鲁迅又教给我们什么。
如:“阿呀阿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故乡〉〉
生:运用了语言描写
师:言为心声,我们还应注意直接运用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师:《我的叔叔于勒》中有这么一段,请大家来品味一下好在何处?
如: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的叔叔于勒〉〉
生: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
师: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即直接的心理刻画,写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觉。
注意不能说一些浮泛的空话,要能把内心深处的精妙倾诉出来。
师:《七根火柴》中有这么一个片段,表现了无名战士不忘党的事业,不忘将长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无限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
大家来欣赏一下,体会一下妙在哪里?
如: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七根火柴〉〉
生:运用了动作描写
师:抓住人物富有表现力的动作描写
师:还是《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一个片段,请大家欣赏这一次妙在哪里?
如: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的叔叔于勒〉〉
生:运用了侧面描写
师:侧面烘托,用景物烘托心情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在生活中人与人千差万别,千人千样,我们在作文时就要抓住人物个性,从正面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及侧面的各方面细致描绘。
我们同学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用叙述性议论性的语言,对人物评头论足。
我们应该让人物自己说话,自己活动,也就是让人物“如镜中取影,妍媸好丑令观者自知”。
三、经典片段欣赏
下面我们来欣赏《飘》中的精彩片段,个人体会并集体讨论其中的
妙处:〈在一次募捐舞会上,斯佳丽非常想跳舞,但作为新寡,是不允许的,这时,她遇到了瑞特船长,瑞特为她竟价,邀请她跳舞。
〉她一下子站出来,因为心跳得剧烈,都有些站不稳了。
她又成了瞩目的中心,而且是全场最受宠的人。
“哦!最美的是又可以好好跳一次舞了!”心又惊又喜,咚咚地跳得厉害,“噢!我不在乎,管她们说什么。
”她浑身都被快乐鼓动起来,以至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
她抬起头,快步走出货摊,地板被她欢快的步伐弄得噔噔响,像打快板一样,手里的黑绸扇唰地一下全打开了。
就在那一瞬间,她看见了玫兰妮脸上的疑惑,老太太眼里的不满,姑娘们的嫉妒以及士兵们的叫好声。
很快她就站在了场中央,瑞特穿过人群向她走来,依旧带着可恶的嘲讽神情。
可是她不在乎。
即使他是林肯本人,她也不在乎了。
她又要跳舞了,而且是带头跳弗吉尼亚舞。
她仪态万方地躬身行了一个屈膝礼,冲他妩媚地笑了笑,他则将右手放到胸口的衬衫褶边上,对她回敬了一躬。
师:请同学们找出文段中的细节描写
生甲:她一下子站出来,因为心跳得剧烈,都有些站不稳了。
(动作描写)
生乙:她仪态万方地躬身行了一个屈膝礼,冲他妩媚地笑了笑,他则将右手放到胸口的衬衫褶边上,对她回敬了一躬。
(也是动作描写)师:这段文字完全是动作描写么?
生丙:还有外貌描写(仪态万方,妩媚地)
生丁:“哦!最美的是又可以好好跳一次舞了!”(心理描写)
师:还有那些同学要补充?
生:“噢!我不在乎,管她们说什么。
”(语言描写)
生:就在那一瞬间,她看见了玫兰妮脸上的疑惑,老太太眼里的不满,姑娘们的嫉妒以及士兵们的叫好声。
(反面来写)
生:(笑)
师:同学都笑了,为什么?我们没有提过在细节描写中还包含反面来写吧!应该是什么?
生(齐):侧面描写
……
教师总结:同学们答的很好,但还要注意,动作描写的动作一定是富有表现力的动作。
请同学们看我做的标记:
黑色粗体:动作描写
红色粗体:心理描写
紫色粗体:侧面描写
蓝色粗体:外貌描写
青色粗体:语言描写
四、现场训练
师:下面请同学看摘录的作文片段,运用描写手法,使之更生动具体。
(200字左右)
6w5/se zn z
——《雨,你能否理解我》
……
师: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请一位同学把你的作文向大家展示一下。
……
师:看来大家都很害羞,不愿意把自己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那女
士优先,请班长把你的作文投影到黑板上
女生:下课铃声刚响,班主任就来到了教室门口。
说:“班长来一下。
”
我知道是要我去汇报自习课的情况,艰难的从座位上起身,拖着铅重
似的步子,缓缓的走向办公室。
我的心咚咚咚猛跳。
我想诚实些,但
脑海中马上浮现……“千万不要告诉老班自习课纪律不好,不然老班
调查,我们就惨了”,“你说纪律好,老班又不知道,我们可是最好的
朋友”……望着窗外的小雨,我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呢?最终,大脑让
我说了出来。
老师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微笑。
我推开办公室的门,
向教室走去,楼道的黑暗让我有了一些凉意。
师:我们来点评一下,写的好还是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生:好。
“艰难的从座位上起身,拖着铅重似的步子,缓缓的走向办公
室”这是富有表现力的动作,写出了当时人物的心理
师:提醒,我们回答问题应该具体一些,可以说“矛盾”的心理。
还
有没有同学表达自己的见解
生:写的好。
我想诚实些,但脑海中马上浮现……“千万不要告诉老
班自习课纪律不好,不然老班调查,我们就惨了”,“你说纪律好,老
班又不知道,我们可是最好的朋友”,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矛盾心理生:不好。
我觉得她没有把心理斗争的过程写出来
师:恩,很好,这个心理斗争的过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生:在她写的内容的基础上,加“说出来,老师对我的工作很满意,这也是我对班级负责的表现,但是,同学的叮嘱,朋友期盼的眼神,一旦说出,那我们之间的友谊不复存在,以后怎么管理班级……”师:同学们说好不好?
生:好。
师:运用心理描写手法将斗争过程呈现,还有没有?
生:我觉得还可以加上环境描写
师:恩,怎么加?
生:在“我的心里好紧张”前,“窗外的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不大也不停,好象下在心上,心里难受”。
在“我推开办公室的门”前加上“窗外的雨声已经停止,空气格外新鲜”
师:很好,用环境来烘托人物心情,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如果我在“我到底该怎么做”前加上“窗外的雨越来越大,发出哒哒的声响”效果是否更好?(以雨声的变化来表现心情的变化)
生:我觉得可以将最后一句话(楼道的黑暗让我有了一些凉意)删除?师:为什么?
生:既然心理斗争过后,选择了告诉老师,心结已经解开,最后一句不妥!
师:(带头鼓掌)中国有句古话“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大胆的
置疑,提出自己的观点,“怀疑与学问”,不怀疑哪来的学问!读书不能思维定势,希望我们同学都能向张青同学学习!如果我们不删除,只做修改呢?
生:“楼道里似乎亮了一些”
师:可以。
我们平时作文在刻画人物时,之所以效果不佳,原因在于主观叙述太多。
我们要了解人物,主要的不是通过作者来告诉读者,而是让读者从你生动具体的语言中去体会,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中刻画人物时要学会化“叙述”为“描写”。
好的,时间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请同学们课后在这节课的基础上完善这个片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