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学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国学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作者:姚冰洋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2年第02期
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开始兴起国学热,对大学生的国学教育能够有效地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国学中所提倡的伦理道德思想能够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通过对国学的深入分析,可以从中提取出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这也是我们对国学教育深入研究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国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自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发以来,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复苏,国学教育也被人们所提起。
在教育领域近些年掀起了国学热。
国学指的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总和,在这之中包括中国的古典文学、传统道德观念等方面。
随着人们对国学的不断重视,如何利用国学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了人们开始研究的主要的课题。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始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当中出现了很多崭新的观念与崭新的事物,这些都对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与价值取向造成了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面临多方面的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能够更好地被人们所传承,传统文化如何能够被弘扬,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方向。
我国的一些古典文学著作对人们的人格培养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例如在《大学》当中就提出了人的发展方向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优秀的思想都引导着人们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向上提升自身的能力,促进人们更全面的发展,这与我国现阶段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一样的。
一、国学思想当中所蕴藏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深远,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对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国学思想当中,蕴含着许多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当中,国学思想也随之不断地发展与壮大,国学思想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在国学思想当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能够为人们树立起道德的标杆,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下面我们就对国学思想中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
(一)国学思想中蕴含的爱国情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爱国的传统,很早以前我国就有苏武牧羊、岳飞抗金等爱国抗敌的故事,很多文学作品当中也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古人的爱国主义思想,例如范仲淹所提出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所著的爱国主义诗歌,以及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等,都表达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情怀深入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中,是国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思想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也能够对当代的大学生爱国思想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二)国学思想中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国学思想当中蕴含着很多鼓励人们自强不息的思想,例如孔子所提出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老子也提出了“自胜者强,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的思想理论,而同为儒家思想代表的孟子提出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思想。
这些国学思想都蕴含着丰富的积极进取精神,这对人们不断奋斗也有极大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三)国学思想当中所蕴含的明礼诚信元素
我国的传统思想观念,提倡尊礼重道的思想,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应当具有基本的礼仪,不断地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地完善个人的修养,促进人们高尚道德的培养。
我国的很多古典著作当中也都提出了礼仪的重要性,例如“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故事,都说明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重视对人们礼仪观念的培养,这些明礼诚信的思想也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构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人文精神。
(四)国学思想当中所蕴含的和谐处事的思想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当中一直都存在着“和”的观念,中国人把“和”作为自己行为处事的一种态度,在古人看来,“和”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能够反映出人的品行。
孟子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观念,可见在中国的传统思想当中,把“和”作为处理人和事的主要目的。
墨子也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这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构建都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国学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
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应当重视对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提升与培养,这样能够有效的促进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输送有用的人才,能够激励大学生不断的朝着自己的更高理想去奋斗。
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生活条件与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外界思想也在越来越多地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影响。
当代的大学生富有理想,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所以对他们思想的积极引导也显得格外重要。
我国古代的很多文学著作都对人们的行为与思想进行着有效的指引,在很多文学典籍当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可以增加大学生的知识底蕴,激发他们的民族精神,更好
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可以利用国学的这一特征,更好地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国学思想能够增加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在中国传统的文学思想当中具有祖先认同与文化认同的思想,对大学生加强国学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思想。
在国学思想当中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之间的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大学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后备力量,提高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能够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每当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可以团结起来共同推进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二)国学思想能够帮助大学生建立共同的社会价值观
人是生活在社会和国家之中的,想要维持社会与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就必须要对人们进行规范,这些规范包括制度上的与思想上的,只有达成了共识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前进与发展。
在国学思想当中有着“和为贵”,“人人之和”以及“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理念,这些思想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统一思想,能够帮助国家与社会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能够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规范人们的思想与行为。
(三)国学思想能够促进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我国的国学思想含有丰富的爱国主义元素,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的历史责任感与爱国主义情怀,我国的爱国主义思想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项优秀的文化传统,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柱。
我们可以利用国学思想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养成。
(四)国学思想能够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社会的和谐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对大学生道德的构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由于缺乏生动性,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热情不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真实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
在社会生活当中注重礼仪,“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对于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
国学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国学思想教育,可以为他们树立起一个道德标杆,让他们向着这个道德标杆不断去完善去前进。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在道德方面的培养也显得格外重要。
我们要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共同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完善与道德修养的提升。
三、国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方式
国学思想的教育重点是德育,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就提出了德育教育是一切教育的重中之重。
只有完善自身的品格与修养才能够不断发展,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只有先做到“修身”,在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国学思想中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作为优先教育,只有把大学生的德育基础打好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国学思想当中还提倡人的学习应当躬行实践。
孔子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荀子曾经说过,“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可见荀子对实践的重视程度。
在我国传统的思想当中,还把内外兼修作为一种教育的方式,在古代的教育过程当中就有“孟母三迁”与“千金买邻”等故事,可见环境对人们成长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国学教育这一有利的手段,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这样可以有效地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
国学经典在我国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要重视国学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国学作为基础,从国学思想当中吸取教育精华,从而促进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裴波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管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2]周春晓徐莎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3]周悦娜从当代大学生礼仪文化现状探索高校礼仪教育的途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02)
[4]梁刚纪念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及实施方法[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04)
[5]刘显威纪茂祥李海东“三型校园”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4)
[6]王英姿大学生志愿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J].教育与职业,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