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色差检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品色差检测标准
纺织品色差是指在同一种光源下,不同批次、不同部位或不同面料的颜色差异。

色差是由于纺织品在生产、加工、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原料的不均匀性、染色工艺的不稳定性、机器设备的不精确性等。

色差会影响纺织品的外观质量,降低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因此对纺织品色差进行检测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色差的分类。

根据色差的来源和性质,可以将色差分为原色差和混合色差。

原色差是指由于
纺织品面料的原料或者染色工艺引起的颜色差异,如纤维的不均匀性、染色工艺的不稳定性等。

混合色差是指在纺织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光照、污染、磨损等外部因素引起的颜色差异。

根据色差的大小,可以将色差分为可接受色差和不可接受色差。

可接受色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眼无法明显感觉到的色差,而不可接受色差是指人眼可以明显感觉到的色差。

二、色差的检测方法。

目前,常见的纺织品色差检测方法包括目视比对法、仪器检测法和计算机色差
分析法。

目视比对法是指通过人眼直接观察和比对纺织品的颜色差异,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受到人眼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够准确。

仪器检测法是指利用色差仪、光泽度仪等专业仪器进行色差检测,这种方法准确性高,但设备成本较高。

计算机色差分析法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纺织品的色差进行分析和比对,这种方法准确性高,且可以消除人眼主观因素的影响,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检测方法。

三、色差的标准。

为了规范纺织品色差的检测和评定,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色差标准,如
ISO105-J01,201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J01灰度标准样品》、ISO105-A02,199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A02灰度标准样品》等。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了颜色标准样品
的制备、色差的计算方法、色差的评定标准等内容,为纺织品色差的检测和评定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四、色差的控制。

要控制纺织品的色差,首先需要从原料和染色工艺上进行控制。

在选用原料时,应尽量选择颜色均匀的纤维,避免出现原色差。

在染色工艺上,应严格控制染色温度、时间和药剂用量,确保染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其次,要对染色后的纺织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色差问题。

最后,要加强纺织品的包装、运输和储存管理,避免混合色差的产生。

五、结语。

纺织品色差是影响产品外观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纺织品色差的检
测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遵守色差标准,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加强对原料和染色工艺的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纺织品色差的产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希望本文对纺织品色差的检测和控制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