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命题人审核人
一、选择题(40题,每题2分,共80分)
1.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2.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订立盟约。
盟约中有“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妻”的规定。
该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制
B、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C、维护宗法制度
D、维护母系家长制的地位
3.春秋初期,楚国君主首先称王。
随后,吴、越等国国君也相继称王。
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专制制度动摇 B.分封制的动摇
C.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D.周王至尊地位动摇
4.对右边两幅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一是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图一中的相权相对分散
③图二反映了明朝中央政治的组成情况
④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不断走向衰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
5.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分封建国 B.剥夺王侯爵位 C.推恩令 D.“附益之法”6.《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
刘炫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
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
过数十。
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④相权的不断增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7.“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
”(《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选拔制”是
A.先秦的世袭制 B.汉代的察举制
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D.隋唐的科举制
8.据《元史·张雄飞传》所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
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
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
”元世祖遂立御史台A.行使宰相职权,为最高行政机关 B.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C、为最高监察机构 D.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9.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
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通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10.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利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废丞相,设内阁
D.确立三省六部制
1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唐代宰相数量增多
D.皇权不断加强
12.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13.“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他,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14.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
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
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
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
”试分析秦始皇封山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 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的控制C.给皇权披上神圣的外衣,以示皇权至上 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15.《朱子语类》载: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当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唐制”指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这一制度削弱了皇权
C.三省职权具有互相牵制的特点 D.这一制度使皇权得到强化
16.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加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下列现象发生于北宋的是( )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献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
C.阁臣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习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18.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D.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19.明太祖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中最相似的是( ) A.改变或分散地方机构及权力 B.改变选拔官员的方法
C.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D.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
20.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目的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21.“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代袭来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化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和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22.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话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权选举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里23.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
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卫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
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
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 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 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 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 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25.“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
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为此罗马形成了
A习惯法体系 B公民法体系 C万民法体系 D自然法体系26.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不能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
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法律体系 B稳定社会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 D维护帝国统治27.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女奴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娘家”。
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
那么法庭将
A.进行调解 B宣布“休妻”无效 C要求男子赔偿 D干脆不予理睬28.(2013·杭州模拟)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
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
”材料中所说的“收效”最主要体现在()A.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B.使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C.奠定了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基础 D.英国的王位世袭制最终确立下来29.(2013·邯郸模拟)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会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
其影响是()
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正式确立 B.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C.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D.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
30.19世纪30年代,工业资产阶级运动领袖托马斯·阿特伍德说:“……大贵族在下院有充分的代表权……工业和商业却几乎全无代表!它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与力量的源泉……因此,改革这种状况对国家的昌盛极为重要。
”为此()
A.进行了“光荣革命” B.颁布《权利法案》
C.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 D.设立责任制内阁
31.(2013·长春一模)1787年9月17日,美国实现了由“头脑听从四肢指挥”向“四肢听从头脑指挥”的转变。
对此,以下正确的理解有()
①美国由邦联制走向联邦制②体现了中央集权原则③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④“四肢”指美国的州政府,“头脑”指美国的联邦政府⑤“四肢”指联邦政府,“头脑”指美国总统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32.(2013·中山期末)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
……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 B.各州有权制定法律
C.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 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33.(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宪法大都规定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美两国的元首都()
A.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世袭 B.直接领导政府,统率武装力量
C.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D.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34.(2013·梅州期末)顾准认为西方近代两股潮流产生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传统: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
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
理想主义的典型国家是()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35.易中天在《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说:“美国宪法制定二百多年,没改一个字,只有一个一个的修正案。
”易中天的评价意在()
A.说明美利坚民族缺乏创新精神 B.批判美国两党制制约宪法的完善C.强调美国宪法存在明显的不足 D.肯定美国宪法保证了美国的稳定
36 “以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曾被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但它却不断巩固,成为法国“长寿”的共和国。
其原因主要是()A.1875年宪法确保了共和政体 B.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C.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D.总统强大权力的保障37.(2013·荆州毕业班质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
立宪政体。
与英国相比,德国政体的最大不同点是()
A.首相是最高行政长官 B.君主掌握政权,直接行使统治权
C.议员的选举有财产资格限制 D.立法机构由两院制议会构成
38.下表内容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史实的
推论。
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39、下列各项不属于《南京条约》内容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开放广州、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C.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D.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沿海沿江各口岸通航
40、某班小组讨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时,提出四种理由。
选出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
A.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 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
法院的组织与权限。
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
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材料二“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
众议
院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
年。
每3年改选其中的1/3……”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
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
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之选举
应是自由的。
”
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分哪两种类型?(8分)
(2)材料一、二的政治文献发挥了哪些相同的积极作用?(6分)
(3)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谈谈材料三、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两种政治体制对其本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高一历史答题卷
二、非选择题(20分)
41、(1)
(2)
(3)
2015-2016期中答案
1—5ACBCC 6-10CDCDD 11-15DABCB 16-20DBCAB 21-25CDBBC
26-30BDCDC 31-35CACAD 36-40ABDDB
41.答案:(1)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二:法国1875年宪法;材料三: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材料四: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6分)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2分)
(2)确立了国家的共和政体,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6分)
(3)不同点:英国王权受到限制,权力中心在议会。
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议会权力有限。
(4分)影响: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埋下了祸根。
(4分)
2015-2016期中答案
1—5ACBCC 6-10CDCDD 11-15DABCB 16-20DBCAB 21-25CDBBC
26-30BDCDC 31-35CACAD 36-40ABDDB
41.答案:(1)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二:法国1875年宪法;材料三: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材料四: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6分)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2分)
(2)确立了国家的共和政体,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6分)
(3)不同点:英国王权受到限制,权力中心在议会。
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议会权力有限。
(4分)影响: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埋下了祸根。
(4分)
1—5ACBCC 6-10CDCDD 11-15DABCB 16-20DBCAB 21-25CDBBC
26-30BDCDC 31-35CACAD 36-40ABDDB
41.答案:(1)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二:法国1875年宪法;材料三: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材料四: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6分)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2分)
(2)确立了国家的共和政体,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6分)
(3)不同点:英国王权受到限制,权力中心在议会。
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议会权力有限。
(4分)影响: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埋下了祸根。
(4分)
2015-2016期中答案
1—5ACBCC 6-10CDCDD 11-15DABCB 16-20DBCAB 21-25CDBBC
26-30BDCDC 31-35CACAD 36-40ABDDB
41.答案:(1)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二:法国1875年宪法;材料三: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材料四: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6分)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2分)
(2)确立了国家的共和政体,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6分)
(3)不同点:英国王权受到限制,权力中心在议会。
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议会权力有限。
(4分)影响: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埋下了祸根。
(4分)
1—5ACBCC 6-10CDCDD 11-15DABCB 16-20DBCAB 21-25CDBBC
26-30BDCDC 31-35CACAD 36-40ABDDB
41.答案:(1)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二:法国1875年宪法;材料三: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材料四: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6分)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2分)
(2)确立了国家的共和政体,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6分)
(3)不同点:英国王权受到限制,权力中心在议会。
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议会权力有限。
(4分)影响: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埋下了祸根。
(4分)
2015-2016期中答案
1—5ACBCC 6-10CDCDD 11-15DABCB 16-20DBCAB 21-25CDBBC
26-30BDCDC 31-35CACAD 36-40ABDDB
41.答案:(1)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二:法国1875年宪法;材料三: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材料四: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6分)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2分)
(2)确立了国家的共和政体,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6分)
(3)不同点:英国王权受到限制,权力中心在议会。
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议会权力有限。
(4分)影响: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埋下了祸根。
(4分)
1—5ACBCC 6-10CDCDD 11-15DABCB 16-20DBCAB 21-25CDBBC
26-30BDCDC 31-35CACAD 36-40ABDDB
41.答案:(1)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二:法国1875年宪法;材料三: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材料四: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6分)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2分)
(2)确立了国家的共和政体,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6分)
(3)不同点:英国王权受到限制,权力中心在议会。
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议会权力有限。
(4分)影响: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埋下了祸根。
(4分)
2015-2016期中答案
1—5ACBCC 6-10CDCDD 11-15DABCB 16-20DBCAB 21-25CDBBC
26-30BDCDC 31-35CACAD 36-40ABDDB
41.答案:(1)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二:法国1875年宪法;材料三: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材料四: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6分)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2分)
(2)确立了国家的共和政体,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6分)
(3)不同点:英国王权受到限制,权力中心在议会。
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议会权力有限。
(4分)影响: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埋下了祸根。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