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第23课 爱莲说》同步练习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23课爱莲说》同步练习卷一、双基积累
1.(3分)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出淤泥而不染.
(3)濯.清涟而不妖
(4)香远益.清
(5)亭亭净植.
(6)宜.乎众矣。

2.(3分)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文:
(3)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4.(3分)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濯清涟/而不妖
B.可爱者/甚蕃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同予者/何人
5.(3分)用原文语句填空。

(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2)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主旨句)是,。

(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二、课内阅读
6.(2013•德州中考)阅读《爱莲说》全文,回答下列各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陶后鲜.有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3)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三、美文品析
7.(2013•益阳中考)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周敦颐《爱莲说》。

【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群葩/当令时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
C.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上面)
D.后先相继,自夏徂.秋(往,到)
(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C.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D.及花之.既谢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5)同是写莲花,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各不相同。

【甲】文主要采用、以花喻人的手法,赞扬了君子的高尚品质;【乙】文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的特点。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23课爱莲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
一、双基积累
1.仅,只;沾染;洗涤;更(更加);立;当然;2.D;3.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唉!对于菊花的爱好,从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4.C;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课内阅读
6.却;少;茎中间空外面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洁净地挺立在水上,(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三、美文品析
7.D;C;D;我单单爱莲花从污泥中生出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托物言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说明;可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