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精编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精编八年级上册
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鸦片战争。

1.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 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 1839年6月3日 - 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 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 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随后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

道光帝惊慌失措,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

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3. 鸦片战争的影响。

-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太平天国运动。

1.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 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宣传和组织群众。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 定都天京。

-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3. 北伐和西征。

- 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和西征。

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但由于孤军深入,最终失败。

西征军取得了重大胜利,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4. 天京事变。

-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严重内讧,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

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6.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洋务运动。

1. 洋务运动的兴起。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 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2. 洋务运动的内容。

-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 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如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个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创办,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等。

- 以“求富”为口号,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如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开平煤矿(李鸿章创办)、汉阳铁厂(张之洞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工业企业)、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创办)等。

-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 建立新式海陆军。

组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3. 洋务运动的评价。

-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

-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但是,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协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

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2. 平壤战役与黄海海战。

- 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而逃。

- 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

黄海海战后,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夺取了黄海制海权。

3. 辽东半岛战役与威海卫战役。

- 1894年10月,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辽东半岛,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

- 1895年,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三)戊戌变法。

1. 公车上书。

2. 百日维新。

- 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变法历时105天,因此被称为“百日维新”。

-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包括: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3. 戊戌变法的失败。

- 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4. 戊戌变法的意义。

-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它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辛亥革命。

1.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

2. 武昌起义。

- 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

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

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也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3. 中华民国的建立。

-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

4. 辛亥革命的意义。

-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二)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 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

-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

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袁世凯还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

2. 护国运动。

-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运动爆发。

-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

3. 军阀割据。

-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主要有直系、皖系、奉系三大军阀派系。

直系军阀以冯国璋为首,控制直隶(今河北)、江苏、江西、湖北等省;皖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控制东北三省。

- 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新文化运动。

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是不够的,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命。

2.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主要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3.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 但是,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五四运动。

1. 五四运动的爆发。

-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不但拒绝了中国代表的要求,而且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 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学生们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国贼指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等。

2. 五四运动的扩大。

- 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各地学生以及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和响应。

6月5日起,上海工人自发举行罢工,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如燎原之火蔓延全国。

3. 五四运动的意义。

-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曙光。

2.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 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随后,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因受到干扰,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

-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五、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一)北伐战争。

1. 国共合作的实现。

-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在民生主义中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