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_皮肤科疾病也能冬病夏治——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外八科(皮肤与疮疡科)主任医师李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名家面对面 ·人物专访名家
编辑/邱婷婷****************
□特约记者 任菲菲
外科/皮肤科疾病也能冬病夏治
每值夏季,本刊都会给大家科普一些关于冬病夏治的内容。

而提到冬病夏治,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呼
吸系统疾病,比如慢性咳嗽、哮喘、老慢支等,要不就是过敏性鼻炎、老寒腿这类在特定季节易反复发作的疾病。

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外八科(皮肤与疮疡科)主任医师李萍在聊到这个老话题时却别有一番新意——一些外科/皮肤科疾病,也可进行“冬病夏治”,且收效显著。

―― 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外八科
(皮肤与疮疡科)主任医师李萍
冬病夏治是以《黄帝内经》“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为理论依据的一种在三伏日进行的中医特色疗法,具体是指在夏季气温高时温补阳气,驱散体内阴寒之气,从而预防冬季易发的慢性疾病或减轻其症状。

目前中医临床中,主要将冬病夏治法用于以下几类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腹泻等虚寒性消化类疾病;女性痛经或产后头痛等寒性妇产科疾病;风湿类疾病引起的颈、肩、腰、腿痛;平时四肢寒凉、怕冷和免疫力低下等亚健康状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外八科(皮肤与疮疡科)主任医师、中医教研室主任李萍则向我们介绍说,许多外科疾病和皮肤科疾病也可采用冬病夏治法中的外治法进行治疗,其原理也很容易理解:夏天里人的汗腺、皮脂腺组织都是处于开放状态,利于中药贴敷、洗浴等外治法,更有利于药物循经络渗透、吸收、传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萍主任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建议以下几种外科/皮肤科疾病可尝试冬病夏治——
冻疮:中药熏洗
众所周知,冻疮是典型的“冬病”。

冻疮多见于儿童、妇女及老年人,好发于手指、手背、面部、耳廓、足趾、足缘、足跟等部,主要表现为暗紫红色隆起的水肿型红斑,瘙痒明显,遇热加剧,严重者还可发生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或溃疡,溃烂后疼痛,即使愈合后仍会留下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瘢痕。

李萍主任指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儿童、妇女及老年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寒邪容易侵入肌肤,凝滞血脉,气血运行不畅。

时间久了,肌肤失养,阴寒久伏于脉络,冻疮就会反复发生。

夏季三伏天高温时节,运用温经活血散结的中药浸泡,就能有效驱除体内寒邪,活血化淤,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到了冬季冻疮就不会发生了。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呢?李萍主任介绍,如果过去几年一到冬天就生冻疮,那么建议在夏天使用中药熏洗的方法:取中药浸泡方(常用中药有土茯苓、百部、干姜、附子、炙甘草、芍药、通草、吴茱萸等)水煎后熏洗易患冻疮的部位,每天1次,每次15分钟左右,连续熏洗1~3周,坚持治疗3年效果会比较明显。

瘙痒类病症:中药浸泡
老年性瘙痒症、慢性湿疹、特异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往往到了秋冬气候干燥的时候特别容易发作。

有些患者实在瘙痒难耐,就是一通乱抓,结果常常把自己的皮肤弄得破溃不堪,甚至感染、出渍水;更有甚者会出现自残的行为,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管住手”是李萍主任对瘙痒症患者反复叮嘱的重点,同时她指出,这些皮肤病其实也都可以通过中药浸泡(常用中药有乌蛇、羌活、白芷、荆芥、防风、黄芩、金银花、连翘、苦参等)得到改善,同时还能恢复皮肤的屏障功能,减少复发,甚至可以达到不发的效果。

在用中药浸泡的同时,也可以请专业中医师开汤药内服、外敷药膏等,有助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于增强疗效。

李萍主任还特别指出,近些年来小儿特异性皮
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小儿服药禁忌较多,很多
家长也对激素类药膏、口服药有所顾忌,在冬病夏
治的理念下使用中药浸泡的方法安全性更高,也容
易被小儿接受。

脉管炎:中药泡脚和外敷
广义的脉管炎包括淋巴管、静脉和动脉的闭塞
性炎症,而狭义的脉管炎则特指动脉闭塞性疾病。

李萍主任坦言,很多患者往往搞不清动脉、静脉和
淋巴管,就统称为“脉管炎”,有些患者也的确存
在一条腿上“3根管子”都有堵塞的情况。

动脉血
管堵塞之后,血液流通不畅,局部组织养分缺乏,
相应部位的皮肤温度就会下降、发凉,感觉迟钝,
后再一点点加热,但最高温度不宜超过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