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机械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公司(机械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08T04:51:10.785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2期作者:季丽丽张晓曦孙丹丹[导读] 提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和治理建议,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切实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辽宁省大连市 116021摘要:通过对某公司(机械行业)近三年(2018年-2020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调查,分析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判断、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提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和治理建议,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切实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预防职业病;劳动者身心健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要求,某公司(机械行业)职业病防治所每年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为了更好的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的连续性和差异性,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切实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现对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调查分析。

1数据来源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公司职业病防治所近三年(2018年-2020年)对作业场所进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包括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检测结果。

检测和采样工作均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

检测仪器设备均经过计量检定或校准合。

1.2方法
依据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160-2004/2007或GBZ/T300-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8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依据GBZ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和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2检测结果 2.1总体情况
近三年公司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粉尘包括矽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木粉尘、其他粉尘;化学因素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丁酯、丁醇、溶剂汽油、二氧化锰、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盐酸、氨、甲醇、糠醛;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高温、紫外辐射、手传振动。

近三年累计检测6次(半年检测一次),共检测1497个作业点,合格点数为1539个,合格率为90.4%,其中粉尘检测点318个,合格点数为280个,合格率为88.1%;化学因素检测点848个,合格点数为848个,合格率为100%;物理因素检测点373个,合格点数为264个,合格率为70.8%。

2.2不同年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情况 2018年-2020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情况见下表。

每年根据生产现场具体情况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2.3超标粉尘、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检测结果情况
通过近三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可见作业人员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岗位主要有:矽尘超标主要集中在铸锻烘砂炉、砂碾等作业点,噪声超标主要集中在砂轮打磨、风铲、空压机站等作业点,手传振动超标主要为砂轮打磨作业。

3分析
3.1总体情况
近三年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基本保持稳定,每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均在90%以上,符合国家《职业病防治十三五规划》[2]要求的合格率达85%以上的要求。

超标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矽尘、噪声和手传振动,物理因素合格率低于粉尘和化学因素的合格率。

3.2关键控制点
根据近三年检测结果分析,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超标作业点作业人员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较大,易损害身心健康,造成职业病的产生,为公司职业病防治关键控制点。

同时由于喷漆作业人员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的苯系化合物等有机物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因此喷漆作业也是公司职业病防治关键控制点。

3.3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原因及控制措施
3.3.1矽尘
作业人员接触到的矽尘超标主要是由于铸造行业固有工艺造成,以及公司设备老旧、矽尘浓度限值偏低。

对于矽尘超标岗位,作业人员在进行现场作业时必须开启通风除尘设施,佩戴KN95级别以上的防尘口罩(防护因子为10,正确佩戴可以将粉尘浓度降低10倍),尽量保证湿式作业,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3.2噪声
作业人员接触到的噪声超标主要是由于砂轮打磨、风铲作业、水阻试验、空压机运行、驱动试验工艺固有噪声很大,部分工艺无隔声措施造成的。

对于噪声超标的岗位,应尽量采取措施隔离噪声源,作业人员在进行现场作业时必须佩戴防噪声耳塞(公司发放的3M1110型防噪声耳塞,降噪系数为31dB,正确佩戴实际降噪值为18.6dB,能够符合国家标准),适当减少作业人员接触时间。

3.3.3手传振动
作业人员接触到的手传振动超标主要是由于砂轮机运行时固有的强振动造成,同时手传振动限值偏低。

对于手传振动超标的岗位,作业人员在打磨时佩戴防振手套,尽量缩短接触手传振动工作的时间,以减少手传振动对作业人员的健康的损害。

4建议
4.1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
采用先进的密闭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用无毒低毒替代有毒有害原辅材料,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等方式,不断减少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水平。

4.2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工作
保证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3]。

特别是公司正处于搬迁、新厂区建设阶段,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工作至关重要,是前期预防职业病的最有效手段和方法。

4.3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4],需要复查的人员按要求及时进行复查,职业禁忌人员及时调离其所禁忌的岗位,妥善安置,防范职业病的发生。

4.4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品
作业人员按要求佩戴好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尘口罩、防毒面具、防噪声耳塞、防护面罩等,有效降低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从而达到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国家卫健委.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L].2002-05-01.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病危害治理“十三五”规划[Z].2017-07-11.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L].2017-05-01.
[4]季丽丽,梁晶,高鑫.铁路机车制造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0,30(增1):188-1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