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支一扶之三支一扶申论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三支一扶之三支一扶申论模拟试题
大题(共10题)
一、给定资料:德国是最早对城市雨水采用政府管制制度的国家,目前已经形成针对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管理较为系统的法律法规、技术指引和经济激励政策。

在政府的引导下,目前德国的雨洪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

德国的联邦水法、建设法规和地区法规以法律条文或规定的形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水的可持续利用提出明确的要求。

联邦水法以优化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为政策导向,成为各州制定相关法规的基本依据。

1995年德国颁布了欧洲首个标准“室外排水沟和排水管道标准”,提出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尽可能地减少公共地区建筑物底层发生洪水的危险性。

1996年,在水法的补充条款中增加了“水的可持续利用”理念,强调“为了保证水的利用效率,要避免排水量增加”,实现“排水量零增长”。

在此背景下,德国建设规划导则规定:“在建设项目的用地规划中,要确保雨水下渗用地,并通过法规进一步落实。

”虽各州的具体落实方式不同,但都规定:除了特定情况外,降水不能排放到公共管网中;新建项目的业主必须对雨水进行处置和利用。

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日渐成熟,目前德国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收集的雨水经简单处理后,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如街区公寓的厕所冲洗和庭院浇洒。

二是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

道路雨洪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

德国城市街道雨洪管道口均设有截污挂篮,以拦截雨洪径流携带的污染物。

城市地面使用可渗透地砖,以减小径流。

行道树周围以疏松的树皮、木屑、碎石、镂空金属盖板覆盖。

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

小区沿着排水道修建可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时下渗。

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洪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

为了实现排入管网的径流量零增长的目标,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导则的指引下,各城市根据生态法、水法、地方行政费用管理等相关法规,制定了各自的雨水费用(也称为管道使用费)征收标准。

并结合各地降水状况、业主所拥有的不透水地面面积,由地方行政主管部门核算并收取业主应缴纳的雨水费。

此项资金主要用于雨水项目的投资补贴,以鼓励雨水利用项目的建设。

日本是个水资源较缺乏的国家,政府十分重视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早在1980年日本建设省就开始推行雨水贮留渗透计划。

1992年颁布的“第二代城市下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要求在城市中的新开发土地每公顷土地应附设500立方米的雨洪调蓄池。

日本的雨水利用的具体技术措施包括:降低操场、绿地、公园、花坛、楼间空地的地面高程;在停车场、广场铺设透水路面或碎石路面,并建设渗水井,加速雨水渗流;在运动场下修建大型地下水库,并利用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作为水库调蓄雨洪:在东京、大阪等特大城市建设地下河,将低洼地区雨水导入地下河;在城市上游侧修建分洪水路;在城市河道狭窄处修筑旁通水道;在低洼处建设大型泵站排水,等等。

其中,最具特色的技术手段是建设雨水调节池,在传统的、功能单一的雨水调节池的基础上发展了多功能调蓄设施,具有设计标准高、规模大、效益投资高的特点。

在非雨季或没有大暴雨时,多功能调蓄设施还可以全部或部分地发挥城市
景观、公园、绿地、停车场、运动场、市民休闲集会和娱乐场所等多种功能。

日本对雨水利用实行补助金制度,各个地区和城市的补助政策不一。

例如东京都墨田区1996年开始建立促进雨水利用补助金制度,对地下储雨装置、中型储雨装置和小型储雨装置给予一定的补助,水池每立方米补40-120美元,雨水净化器补1/3-2/3的设备价,以此促进雨水利用技术的应用以及雨水资源化。

德国、日本在建设海绵城市方面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请你谈谈我国能从中获得的启示。

要求:紧扣材料,全面准确,语言流畅。

不超过350字。

【答案】我国能获得以下启示: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以法律法规引导水资源保护与雨水综合运用。

二是加强顶层规划。

制定、推行雨水贮留渗透计划。

三是加强技术研发、运用。

开发、推广雨水集蓄、截污渗透、利用系统,具体包括:收集、处理雨水;设置截污挂篮;降低操场等场所的高程,铺设透水路面,建设可渗透浅沟、渗水井等;修建地下水库、地下河、分洪水路等,发展多功能调蓄设施。

四是以经济手段加强雨水管理。

各地根据相关法规及当地实际,制定雨水费用征收标准,由主管部门核算并收取雨水费;实行投资补贴制度,鼓励雨水利用项目建设。

二、给定资料:现在,有一些人口无遮拦,屡出“最牛官话”“雷语”,丝毫没有“怕”字。

也有一些干部害怕“说错话”。

面对群众的质疑,面对舆论的“围观”,要么三缄其口,做什么都不说的“泥菩萨”;要么套话连篇,做“空心传声筒”的“太极手”。

其结果,不仅导致政府形象受损、公信力流失,而且容易使小问题变成大事件,小矛盾酿成大危机。

官员,是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应处处谨言慎行。

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曾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说:“媒体在采访一些官员时遭到拒绝,是因为这些官员在工作过程中很少学过如何面对媒体。

再一个,群众现在还不适应官员在媒体上说错话,要求官员说的基本上字字句句都是真理。

”所以他希望刚开始要给一个机会,允许他们说错一句话、两句话。

2016年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团组开放。

在会上,黑龙江省省长陆吴称,“龙煤井下职工8万人,到现在为止,没有少发一个月工资,没有减一分收入。

”这一言论,引起了媒体争相报道。

但是,剧情却在一个星期后发生了反转。

3月13日,陆昊省长在代表团驻地接受采访时直言:“井上职工欠薪我们一直是掌握的。

井下职工确实有欠薪,这个情况,我说错了,不管什么层级报告错了,不管任何原因,错了就要改。

改了,还要努力解决问题,同时深刻吸取教训。

”新闻一出,舆论哗然,不少网友直呼“省长都被骗了”。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陆昊省长说错话一事,没有遭到舆论的“炮轰”,相反,舆论还对其知错就改的真诚态度给予了点赞。

“允许官员说错话”,这种舆论的转变是一种进步。

很多时候,官员之所以害怕面对媒体,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舆论不允许官员说错话。

因此,一个官员说话稍有不慎,或者考虑得不太周全,就会被网友斥之为“说谎”,甚至归结为“雷语”,进而对其开启“痛批”模式。

迫于舆论的压力,部分说错话的官员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如果说,那些因为说错话遭到舆论“围攻”的官员,还可以理解,那么一些委员代表的舆论遭遇就颇有点冤枉了。

2016年全国两会上,对于近年来屡次提到的法官流失严重、工资待遇不高等问题,政协委
员朱某认为,法官待遇应达到30万元年薪,人均到手收入15万。

20万元是比较合理的。

此言一出,立即就引来了网民无数的“板砖”,更有些网友愤怒的质问朱某,“到底在替谁说话”。

朱某的话说错了吗?未必。

只不过是,他说的话没有迎合民意。

但是,这样的声音虽然说不上是“好声音”,但是至少是“真声音”。

一个健康的舆论生态,应该是既要容得下悦耳的“好声音”,又要容得下刺耳的“真声音”。

其实,不少人都呼吁过“允许官员说错话”。

王岐山2004年在任职北京市市长时,就曾经说过,“老百姓应允许官员有时说句错话,要不然政府工作人员一对着镜头就紧张,又去念稿,说话怎么会生动?”“美国总统布什还老说错话呢!说错后,新闻发言人再去纠正就是了!”类似的话,现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2008年在任职广东省委书记时也说过,“要让领导同志讲真话不讲套话,讲实话不讲空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就必须允许他讲不准确的话,或者是允许他讲错话。

”政府官员也是普通人,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认识也有其个人的一面,他们不可能是真理的化身,不可能总是对的。

一旦某个政府官员在面对公众质询和媒体采访时,出于各种原因讲一些错话,只要不是本质性的重大错误,就不应当轻率地、简单地被处理。

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讲了错话的政府官员进行严肃批评,让他们在认识错误后,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公众也应调整心态,给他们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对于具体的政府官员来说,讲了错话,就应当主动承认错误,就应当在已经产生不良影响的范围内采取措施消除这些影响,并且要以此为鉴,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策水平,力争不讲错话。

总之,允许官员说错话,这是一种舆论进步。

敢于承认错误的官员也不失为一名好官员。

“给定资料”提到:“‘允许官员说错话’,这种舆论的转变是一种进步。

”请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不超过200字。

【答案】“允许官员说错话”是一种宽容,彰显舆论进步。

舆论对官员言论要求严格,不允许其说错话,导致官员因舆论压力而不敢讲真话,或是照本宣科,这不仅影响官员的公信力,也不利于民众了解实情。

事实上,官员不可能总是对的,允许其说错话,对官员来说,是一种舆论松绑;对民众而言,意味着将会听到更多“真声音”。

因此,民众应调整心态,对官员多些宽容;官员要勇于承认错误,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策水平,力争不讲错话。

三、给定资料:2016年6月13日举行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的入口,一辆蓝色海豚般仿生设计的纯电动汽车吸引了众多目光。

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浙江时空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空电动”)第一款正向研发的纯电动物流车——海豚8849。

“我们和菜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不久的将来,加入菜鸟联盟的物流快递企业,将开始逐步采用时空电动及合作伙伴提供的纯电动物流车进行配送业务。

”时空电动方面表示,为了能够应对大批量、多批次、高频度的城市物流需求,这款车也在更大的仓储空间和超长续航里程方面下了功夫。

在物流生态圈中引入新能源车无疑是基于绿色环保的考虑。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杭州买一个绍兴生产的商品,两地物理距离大约60公里,在碳排放的三个组成中,物流占碳排放的大头,“每升汽油产生
2.26克碳排放,运输过程中往返就会产生约21.7千克碳排放,数字可能说起来比较小,但是有一个大的规模,2015年‘双11’有6.8亿个包裹,最终产生的碳排放就几千吨,这是非常大的数字。

”时空电动方面表示,目前国内的物流快递行业正处于集中化、规范化发展的进程当中,物流快递企业如此大批量地采用运营成本完爆燃油车的纯电动物流车,不但可以大幅削减运营成本,更可实现推动清洁能源应用、践行环保理念的社会价值。

“绿色环保化是未来物流产业的趋势之一。

”在此次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菜鸟网络董事长张勇再次提到绿色物流。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2016年4月在公开演讲中曾透露,“阿里正在制定‘绿色物流’标准”。

据菜鸟网络当时透露,将在上海先行试用可重复使用的安全塑料材质的环保箱,会逐步替代快递纸箱。

13日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菜鸟网络没有公开关于环保快递箱的具体试用情况,但对绿色物流作出更大范畴的布局:牵头发起绿色联盟,与25家主要物流企业合作,推动物流业向低排放、无污染、可循环发展,“到2020年,争取达成行业总体碳排放减少362万吨,承诺替换50%的包装材料,填充物替换为100%可降解绿色包材”。

“我们物流的发展一定会全方位走向绿色环保。

我作为一个阿里天猫超市的用户,一直在问我们的团队:我买了东西收到一个包裹,来了一个非常好的纸板箱,东西拿到之后,我把箱子扔了可惜,可箱子堆在家里,很快就堆不下了,怎么办?”张勇对于快递包装现存问题感同身受。

在此次峰会的分论坛上,与会专家也对快递引发的污染情况表示担忧。

从事塑料包装研发的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彤曼说,我国快递包裹量从2012年的92亿件已快速上升至2015年的206亿件,2020年预计达到500亿件,“快递包含大量的包装物,主要有纸箱,纸箱里面的缓冲袋、气泡袋,以及外包装的塑料薄膜,这些包装投递到消费者手中时成为废弃物,500亿件的快递大约包含200亿只塑料袋以及70亿只气泡袋,对环境保护造成很大压力”。

“绿色物流是阿里巴巴非常希望做的一个事,也是我们菜鸟平台非常希望做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成本。

”菜鸟网络CEO童文红表示,一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需要8分钱,一个可降解的塑料袋成本是它的4~5倍,“谁为这些环保材料买单?这是核心问题。

前两年,各大公司都想做绿色环保材料,但都因成本原因做不下去,因为没有人买单。

菜鸟作为一个物流平台,义不容辞要牵头组织做这个事。

”童文红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国家政策扶持一部分,商家和物流合作伙伴支持一部分,菜鸟平台负责一部分,并呼吁消费者共同参与,“当你们买东西时,如果告诉你这个包裹绿色可降解,你愿不愿意加5毛钱,至少我是愿意的,我觉得在座的大部分年轻人都是愿意的”。

【答案】发展“绿色物流”倡议书当前,物流业发展迅速,但由此引发的垃圾污染、碳排放增多等问题也不容忽视,环境问题已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短板。

为减轻环保压力,发展“绿色物流”,特发出以下倡议:第一,引入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

对大批量、多批次、高频度的城市物流需求,我们建议物流企业引入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削减运营成本,推动清洁能源应用。

第二,开展快递包装回收利用工作。

快递包装回收率过低,造成资源浪费并产生大量垃圾,希望物流企业通过建立内部回收激励机制及消费者信息保护机制减少快递垃圾,市政府将尽快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给予企业物质奖励。

第三,促进环保包装材料的使用。

面对环保包装材料的成本问题,希望企业能够
积极牵头,与物流共同承担部分成本,同时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希望各位消费者购物时能选择可降解绿色包装,共同推进包装绿色环保化。

信息时代,物流已深入我们的生产生活,希望社会各界协同合作,补齐环境短板,让“绿色物流”尽快建成。

四、给定资料:民众期待已久的“全面二孩”政策终于落地。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截至2015年8月,符合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当中,只有70万对提出申请,而目前获批的仅62万对,远远低于官方预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
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

虽然也有专家表示中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陷阱”没有根据,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口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没了人口红利,在竞争力上就少了一枚盾牌。

据联合国统计,到21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

国家统计局2015年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16~59周岁的劳动适龄人口2014年减少了371万,降幅超过2013年的244万。

该年龄段人口首次出现下降是在2012年,当年15—59周岁年龄段人口减少了345万。

我国已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最直接的当然是劳动力供给的问题,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压力骤增。

这也造成很多“中国制造”产品的成本上升,出口竞争力下降。

近些年来,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从1982年的4043人缩减至2010年的
3.10人,独生子女家庭超过1.5亿户,家庭的生育、养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

许多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常感到有心无力、独木难支,而老人“失独”不仅是家庭灾难,也是社会之殇。

2015年7月19日,杭州失独老夫妻在女儿去世百日祭双双自杀的消息令大家心痛不已,同时也让人不禁深思,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政策家庭逐渐步人老年,失独家庭成为社会创伤。

失独家庭所经历的心理创伤、经济压力、医疗养老问题超过一般家庭丧子后承受的痛苦,而这份痛苦谁能解?计划生育政策自1980年开始强化,这分别体现为城市的普遍“一胎”和农村的普遍“一胎半”政策。

在重男轻女思想依然普遍和B超技术逐渐普及的情况下,促使男女出生比例节节升高,从1980年的107.4上升到2004年的121.1。

政府自2002年开始“治理”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明文严格禁止使用B超等技术进行胎儿性别鉴定。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提升和农村生育观念的改变,对男孩的偏好也进一步淡化。

男女出生比例自2004年达到峰值的121.1之后,整体上开始下降,但到2014年依然处于115.9的超高位。

男女比例失调是性别偏好、生育数量限制和胎儿性别鉴定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

重男轻女的观念虽然已经淡化,但依然会长期存在;禁止胎儿性别鉴定技术也不可能完全有效,“全面二孩”政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举措之一。

根据“给定资料”,请你归纳概括二孩政策全面放开的原因。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

不超过150字。

【答案】一是生育率低至危险程度,影响国家竞争力。

二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给独生子女养老带来负担。

三是中国第一代独
生子女政策家庭逐渐步入老年,失独家庭成为社会创伤。

四是男女比例失衡,社会上重男轻女的观念长期存在。

五、给定资料:2016年7月19日凌晨,一场暴雨侵袭了邯郸市陶泉乡五里河村,尽管村里已经提前接到了防洪防灾的通知,但肆虐的雨水还是冲毁了五里河村的部分房屋和道路。

暴雨过后,村民的生活已逐步恢复正常,大伙儿开始齐心协力修复家园。

但这场特大暴雨还是让村支书赵金文心有余悸。

在采访过程中,赵金文反复向记者提到,“雨太大了,那会儿什么也顾不上了,就是先救人!”据赵金文回忆,7月18日接到通知后,就已经在村里的广播中通知了大伙防汛转移的事项。

雨是19日凌晨3点下起来的,天一亮,赵金文就开始带着其他村干部逐户通知大家做好转移准备。

上午9点多,河道的水位开始上涨,赵金文当即决定按照计划组织村民转移。

已经80多岁的赵克兴、柴玉香夫妇起初坚持不肯转移,赵金文反复劝说了4次,老两口才同意转移。

刚离开不久,山上倾泻而下的洪水从房顶上直接涌进了院子,房屋瞬间被冲毁。

就这样,多数村民在赵金文的劝说动员下转移了。

洪水上涨的速度超乎想象。

赵元林、周子花夫妇在赵金文要求下走出家门时,洪水已近一米深。

年近七旬的周子花老人在洪水冲刷下,体力渐渐不支,大喊:“我走不了啦!你别管我了!”“我背你!”说完,赵金文立刻把周子花背到身上,趟着湍急的洪水,一直把她背到安全的高处。

顾不上喘口气,他又回身把70岁的赵元林背上来,并安排他们到自己家中避险。

街面的水位已有半米深时,面对赵金文的动员,村民赵成其还固执地认为,家中地基的高度足以应对此次的暴雨。

但当赵金文再次来到赵成其家中时,洪水已经及腰深,其80多岁的岳母躺在沙发上已经漂了起来。

就在赵成其陷入绝望时,赵金文坚定地要求他们迅速转移。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绝不抛弃任何一名群众。

”赵金文对记者说,后来大伙顺着梯子爬上了房顶,算是暂时安全了。

街道变成了波涛汹涌的大河,转移已经成为救援,梯子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最终,在赵金文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赶在最大的洪峰到来之前,完成了25户70名村民的转移、救援和安置。

尽管村里的房屋被洪水冲毁近半,群众却无一伤亡。

“房子虽然被冲毁了,但是人还在,房子没了可以再建,人没了可不行。

”赵金文说,“我那会儿也没别的念头,就是救人,得把大伙都救出来。

现在我也就一个念头,就是把村子重建好。

这样我心里才能踏实。

”在几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赵金文向记者介绍村子情况和救援情况时,说话非常利索。

但当记者想让他谈谈自己时,眼前的这个人却腼腆起来。

他说:“作为共产党员,作为村支书,大伙相信我,我得对他们负责,得在大家需要我的时候使得上劲。

”“我们村支书是个大好人,如果不是他,我们一家三口的命早就没了。

”提起那场大雨,一位村民的眼中泛起了泪光。

她说:“我们当时大意了,觉得只是下场大雨,没啥事的,当时根本就没想到水能那么大。

后来村支书救了我们,之后几天,我们就暂时借住在他家。

他的爱人尽心尽力照顾我们,又是做饭又是找衣服给我们换。

真的,太感谢他了。

”洪水过后,赵金文开始带领村民积极开展抗洪自救。

他和村民一起清理河道,仅用两天时间,就修通了村中近1000米的主路。

接着,他又带领党员、民兵和群众修复护村坝,鲜红的党旗在雨中显得更加鲜艳。

目前,该村受灾严重的房屋清淤已经完成,通信、供电、供水基本满足村民生活需求。

“再建的时候,我们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