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一章 种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识记种群的概念,列举种群的特征,了解三种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方面:
尝试用数学方法对种群密度进行统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种群特征的学习了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宣传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教学重点】
种群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学展示为主,教师引导归纳为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观看课件的四幅图,寻找其共同点?
生:都体现了生物不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而是组成一个集体。

师:俗语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每种生物都组成以集体,以集体的形式存在,我们通常把这一集体成为种群。

(提出问题)课件所列三种群体是否为种群,并归纳种群的条件?
(学生活动)仔细研读课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展示所得结论。

(总结归纳)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同一物种的所有成员称为生物种群。

2.种群应具备条件:“三个一”即同一地点、同一物种和一群个体,三者同时具备才能构成种群,缺一不可。

(提出问题)沿海的渔民该捕捞多少鱼,才能获得最好的收益又能持续发展?假如你是一名渔民,那么你最想关注鱼群的哪些方面的问题?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展示所得结论。

(总结归纳)3.种群的特征
种群是同种生物的集合体,但并不是个体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的有机统一体,它有其发生、发展、繁荣、衰退和灭亡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些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体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与种群的特征分不开的。

种群的特征主要是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比。

(提出问题)1.对比课件中三副鱼群图,你认为那个鱼群应该捕捞?判断依据是什么?
2.如何调查种群密度?方法有哪些?
(学生活动)认真研读课本探究活动,明确标志重捕法。

(总结归纳)4. 种群密度
⑴概念:在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种群的个体数目的多少,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⑵表示方法: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②大范围及陆生生物——单位面积,即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⑶调查方法:①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
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

计算公式:N:[a]=[b]:[c] 其中N表示种群个体数,[a]表示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b]表示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c]表示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的个体数。

适用范围:多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注意事项:选择的区域必须随机,不能有太多的主观选择;对生物的标记不能太醒目并对其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行为产生任何干扰;标记不会在短时间内损坏,也不会对此生物再次被捕捉产生任何影响。

②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提出问题)1.我们如何预测鱼群的变化趋势?变化趋势受哪些因素影响?
2.设计表格表示鱼群年龄结构类型。

(学生活动)小组协作讨论绘图,展示结果。

(总结归纳)5.年龄结构
⑴概念: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

⑵类型: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类型种群构成特点发展趋势图示
增长型繁殖前期(幼年)个体
很多,繁殖后期(老年)
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
例适中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
保持稳定
衰退型繁殖后期(老年)个体
很多, 繁殖前期(幼年)
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6.性比
⑴概念: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⑵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⑶意义: 性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出生率就会下降,种群密度就会明显降低。

(提出问题)1.直接反映种群数量变动的特征是什么?
2.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
3.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什么?
4.种群这几点特征之间有何联系?并绘制关系图。

(学生活动)研读课本,小组讨论并展示所绘关系图。

(总结归纳)7.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⑴特征描述:直接反映种群数量变动的是种群密度,能够预测种群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结构,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是性比。

⑵关系图:
【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
1.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
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B.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D.N=39×34÷15
2、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主要由下列哪一项预测()
A.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 B.种群年龄组成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种群
密度将()
A.明显增大B.明显减小 C.先减后增 D.相对稳定
4、下列哪些情况不会导致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
A.种群处于稳定期 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
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种群迁出率超过迁入率
5、下列不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山毛榉
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蚜虫D.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
【布置作业】完成学案及课本上练习题
【教学反思】
种群的特征理论性很强,为防止理论上的空谈,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种群(鱼群)为例,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也能使他们认识到种群的特征的实践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