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第6课 春江花月夜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滟.滟 霰. 皎.皎
纤 纤.尘 纤.绳
读音 yàn xiàn jiǎo
xiān
qiàn
加点字 青枫浦. 捣衣砧.
扁.舟 扁
扁.平
读音 pǔ zhēn piān
biǎn
2.解多义
已
人生代代无穷已.
剑斩虞常已.
鱼龙潜跃水成文.
文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属予作文.以记之
停止 完毕,完了 波纹 文字 文章
【目标三】 赏析作品的语言 《春江花月夜》中用词精彩的地方很多,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比如第二句“海上明月共潮生”,告诉我 们那一轮明月是伴随着海潮一同生长的。诗人在这 里不用升起的“升”字,而用“生长”的“生”字,一 字之别,另有一番意味。“明月共潮升”,不过是平时 习见的景色,比较平淡。“明月共潮生”,就渗入诗人 主观的想象,仿佛明月和潮水都具有生命,她们像一对 姊妹,共同生长,共同嬉戏。这个“生”字使整个诗句 变活了。
(2)江水:长江东流,玉带盘桓,沿岸风光如画,引出多 少名篇佳句流传千古。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 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任你是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无一例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 中。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 不过自然的规律,最终归结于尘土流水。在《春江 花月夜》中,诗人借“江”表现了那种人生空漠之 感,这使诗人的思考与情感更显深沉悠远。
(3)落花: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 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 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 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 语言表达对时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 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春江花月 夜》中,作者展示了女主人公迷离梦境的片段:昨夜
“春”在此既暗示了“青春”这个主题,也暗 示了“绚烂”。“春”和皎洁的“月”组合在一起, 减淡了“江”所带来的哀思,达到了哀而不伤的效 果。
“月”“江”“春”三个意象的独到运用是此 诗能够以单篇压倒全唐的重要因素。
第6课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背景助读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 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 中四士”。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诗作大部分散逸, 《全唐诗》仅存两 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另一首为《代答闺梦还》。 《春江花月夜》问世一千多年来,获得“盛唐第一 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 后更被闻一多先生誉为“孤篇压倒全唐”“诗中的 诗,顶峰上的顶峰”。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单从题目上看,春、 江、花、月、夜五个词本身就营造了一个静美的意 境。但这远不是春、江、花、月、夜这些意象的用 意。事实上,春、江、花、月、夜指的是分别关于 它们的五个主题。其中,最重要的三个主题是月、 江、春。从它们的使用频率上也可以看出来—— “月”在诗中共出现12次,“江”在诗中出现11 次,“春”虽然少,却也有4次。这三个意象其实分别 可以传达很多种情感,表达多个主题,但张若虚的高 明之处在于他挖掘了它们的哲学意义。
闲潭梦落花。月夜春江,美景无限,她所等待的人迟 迟没有归来。美丽的花瓣无声无息飘落在寂静深潭, 梦中的刹那,折射出漫长守望的苍凉和对红颜衰老 的恐慌。
2.下面两句诗中,在流传的不同版本中出现了不同的 用字,请结合你对诗中的情境和意象的理解,为它们 选择最为妥帖的字,并说说理由。 (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句中的 “望”字,有些版本作“只”。你觉得作“望”好 还是作“只”好? (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句中的 “待”字,有些版本作“照”。你觉得作“待”好 还是作“照”好?
日、月、星辰之类的天体,在古人心中都是非 常神奇的:它们是永恒的,地球上的千变万化似乎都 与它们没有关系;它们又是遥不可知的,可是它们又 是那么地迷人。特别是月亮,那样皎洁、明净。基 于这种认识,月亮很容易使人在凝视它的时候,唤起 对什么是永恒、什么是它的起源那种深远的遐想。 因此月在此是可以暗示本源与永恒的。
多维探究
1.说一说“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在 《春江花月夜》中的寓意。 参考答案 这三个意象在《春江花月夜》中的寓意: (1)明月: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 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化 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渺无 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 感,更激起人们和历史洪流相融、在短暂的人生中 有为的斗志。
【目标二】 赏析作品的意象,品味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1.意象是融合了作者情感的物象,这首诗开篇是怎样 整合多种意象来展现诗的优美意境的? 参考答案 诗人以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 流霜、白沙等为意象,构成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彩图。 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 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 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 春
状态;“卷”和“拂”是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表现 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此时游子思妇共望月光 而无法相知,只好“逐月华流照君”,托明月寄相思; 可是即使像鸿雁那样高飞远举也不能飞出这无边的 月光,把这寂寞楼头的相思明月带给他,何况这春江 里只有跃起几圈波纹的鱼儿呢?这里的寥寥数语,已 将怨妇的离愁别恨写到极致。
(2)我觉得,“待”字好,表现出了明月徘徊,像是在等待 什么人似的,但又永远不能如愿的状态;而“照”字只 表现出了月光照人的情景,缺乏“待”字悠远和怅惘 的意境。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巧用暗示,意蕴丰富 就诗歌的意象而言,其作用表现最直接的是它 能够构建一首诗歌的基调,也就是为诗里其他的内 容烘托出一个特定的氛围。这个氛围往往暗示了作 者的情感,甚至暗示了诗歌的内容,进而暗示诗歌的 主题。
问题导思
【目标一】 把握作品的思路和结构 《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分别代表五种事物。 你认为诗人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参考答案 这首诗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 全诗便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 “月”。春、江、花、夜,都给月作陪衬。诗从月 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 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 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 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参考答案 (1)我觉得,“只”字写出了圆而缺,缺而圆, 年年相望,只是如此,从来没有两样的明月。人哪里比 得上明月之长在的情景,而且与“无”字相对。个人 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丰富多彩的人生却是“代代无 穷已”的,这样也就与“年年只相似”的明月一样获 得了永恒。“望”字虽然也写出了江月互望的动作 神态,也包孕了望月之人的怅惘之情,但从前后对应、 简洁来说,还是选“只”好。
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 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像铺上雪珠一样。月色 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 也看不分明了。
2.在诗作的后半部分,诗人是如何表现思妇之情的? 参考答案 “可怜楼上月徘徊”,以月烘托思妇的 一腔愁情。“徘徊”二字极为传神,一是浮云游动 使光影明灭,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 上不忍离去。它仿佛要和思妇做伴,为她解愁,因而 把一袭银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中、捣衣砧上,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思念尤甚;通过想象满是灰尘的 离人妆镜台,生动地表现出思妇无人可悦、懒于理 容的
“江”的暗示性也是类似的。那滔滔的江水展 示着人类不可企及的大自然的力量。人在大江大河 面前,才真正会感觉到自己是多么渺小,多么不堪一 击。而这种超凡的力量似乎永远不会消失,好像从 “时间”诞生开始,就已经开始拍击着,并且将持续 到永远。在没有到达青藏高原之前,更是不知这种 力量的源头。孔子的一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更是把这一意象引向了对于人的生命短暂的哀叹。 所以,“江”在此也能够暗示本源和永恒,并且可以暗 示人的生命易逝而江水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