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文地理所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知识点总结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人文地理所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知识点总结四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
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城市土地资源的不同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地、交通用地等。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城市功能区划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因素影响下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城市区域功能区划是指城市内各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竞争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区和文化区,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1、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40-60%)。

2.划分: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市政及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仓储区、景观及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
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
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
③建筑物高大稠密
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中均存在)
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卫生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也可以是空地、河流、消防车库、仓库。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2、影响因素:
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取决于各功能分区付租能力,地租水平(直接因素)高低历史文化(北京市);
社会因素:种族宗教(黑人区,唐人街),人气,行政因素(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等)。

).
3、功能区合理布局应注意:
▷ 1.要有便利的交通;
▷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环境角度);
▷ 3.在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四、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与城市区位
大部分城市位于降水适中、气温适中的地区。

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温度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区。

在这个地带,沿海地区的气候条件普遍优于内陆地区,人口集中在沿海地区,以至于世界城市大多集中在靠海的边缘地区。

气候恶劣的沙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的城市很少。

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的城市密度和规模都小于湿润季风气候的东南沿海地区。

2、社会经济因素与城市区位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
大城市—50-100万人口
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
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
2.不同级别的城市有不同的服务范围和类型。

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水平高,服务范围比较大。

3、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在同一地区,不同层次的城市空间组合,足以建立一个区域性的城市等级体系。

2.不同级别城市的服务范围嵌套在不同级别。

3、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
(城市档次高,城市烧树,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广,城市功能多;低水平城市,城市多,相互靠近,服务范围小,城市功
能少。

不同级别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大的是层层嵌套的。

)
4.中心地理论:就整个区域而言,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由一级网络嵌套。

(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
(2)是市场原则的作用;
(3)一个上级中心的服务范围相当于三个下级中心的服务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