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成烟──东阳商城特大火灾采访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7年11月11日凌晨3时55分,浙江省东阳商城发生大火,过火面积达3740平方米,大火席卷了商城7号楼的378个摊位和46间仓库,直接经济损失265万元,一名老妇在火中丧生。
一
上半世睡不够,下半世睡不着。
东阳商城51岁的清洁工周彩花也许正应了这句话。
11月11日凌晨,天还没亮,周彩花就早早地醒来了,她凭感觉是起床的时候了,于是抖抖瑟瑟地穿起衣服来。
周彩花的床铺和其他清洁工一起搭在商城7号楼边的二楼长廊里,所以,只要一睁眼,就能看到整个7号楼。
周彩花一边穿衣一边望了一眼对面的7号楼。
商城共分七个摊位区,1区到6区呈环型,围绕着最大的7区,即7号楼。
7号楼上层为仓库和宿舍,底层有摊位378个。
这个7号楼实质上就代表着商城,因为商城三分之一的地方,二分之一的摊位都属于这号楼,人们所说的东阳商城,实际上主要的就是指的这号楼。
在周彩花眼里,商城或许是东阳最繁华的地方了,东阳商城,藏着多少人热烈和希望和滚滚不息的财源。
只是今天怎么大家都起得这么晚,周彩花心里疑惑着。
她不知道,此时还不到凌晨4点,不是人家起得晚,而是她起得太早。
然而也幸亏她起得早。
这时,在她的楼下,传来了“劈劈啪啪”声。
“有人在准备早饭了”,扣着衣服的她正准备招呼一声楼下,就在她微笑着摇身张嘴的一刹那,她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她的嘴越张越大,最后终于叫出了声来:“着火啦……”
二
“着火啦……”
“着火啦……”
一个个变了调的叫声立时在商城响成一片,人们预感到,一场灾难降临了。
在商城东侧大门157号摊位处,火势正似脱疆野马一般上下左右窜跃着。
与周彩花几乎同时发现起火的是与她睡得不远的清洁工杜承法,紧接着是当夜值班的商城管理
繁华成烟│
│
│
东
阳
商
城
特
大
火
灾
采
访
录
○
谭
勇
奇
147
7
河南消防1998.3
5
人员施智来、卢宝德、徐圣福,这个时候,大约是凌晨4点钟光景。
可谓十万火急。
三名值班人员立即分头进行灭火,施用灭火器,卢、徐用水枪,然而当施努力打开灭火器,并准备奋力一喷时,却发现大铁门是紧锁着的,灭火器无法透过铁门的栅栏射击到火点。
这个时候,只有水枪的高压水柱才能奏效。
然而,已铺好水带的卢、徐二人却因为无法打开消火栓而手脚慌乱,这时有人“急中生智”打电话叫电工,电工来了,消火栓打开了,可消火栓里却没有一滴水。
就在大家手忙脚乱的时候,火势已沿着紧挨的摊位迅速蔓延开来,整个商城已在一片火光映照中了。
门打不开,水出不来。
这时,才有人突然想到了商城的共建单位———消防队,人们好像一下子同时恍然大悟了。
4点35分起,东阳市消防大队119值室报警电话铃声响成一片。
从发现火灾到报警,其间的过程竟用了有35分钟之多,而火魔也正在其时,以每一分钟吞噬10万元的速度席卷着商城。
此时的商城在一片火光中挣扎,大火汪洋恣肆,一派向商城周围奔腾之势,熊熊烈焰映红了东阳县城的半边天空。
玻璃窗的炸裂声,墙体的塌落声,煤气瓶的爆燃声,呼天抢地的哭叫声,满街的警笛声,人们奔出家门,涌向大街,涌向商城……4时40分,东阳大队第一批灭火力量,两辆消防车15名官兵赶到现场。
此时,大火已卷向二楼仓库。
战斗立即展开。
4时45分,东阳大队第二批灭火力量赶到现场。
对大火展开堵截阵势。
5时28分,义乌消防大队7名官兵赶到现场。
5时45分,磐安消防大队7名官兵赶到了。
6时35分,永康消防大队赶到。
七辆消防车40多名官兵把火魔有力地压制在商城7号区内,成功形成全面包围之势。
7时30分,大火基本扑灭。
三
11月12日早上,我和省火灾调查组一起来到了火灾现场。
二十四个小时过去了,现场烟熏火燎留下的烤焦味还很呛人,几个角落里,还飘着淡淡青烟。
四周窗台上,堆聚着二寸来厚的玻璃熔块。
钢窗、铁门烧得变了形,一些五金和塑料用品在大火中挣扎成一副狰狞可怕的样子,不少挂在墙上的灭火器像鞭炮一样炸开了花。
走在3千多平方米的这一片大火制造的废墟上,心里有种不祥的慌乱之感。
昨天的这个时候,这里一片火海,风声呼呼,战斗正酣。
与商场隔了一排楼房就是商场工商所,待我们从火场出来时,只见工商所大院里已经挤满了人,看他们一个个焦虑又疲惫的神情,就知道是那些不幸的摊主。
378个摊位,46间仓库,还有一条人命,遭受了这样的事,任谁也无法轻松。
只见这些昔日的老板们衣衫褴褛,头发蓬乱,或站或蹲。
看到我们从火场出来,蹲着的立即站起来,他们以一种询问的态度向我们迎上几步,然后又立定,布满血丝的双眼似乎在急切地追问着:“查找出原因了吗?查出元凶了吗?能不能得到赔偿?什么时候再能开业?让人同情的摊主们,他们把劳动和艰辛注入了东阳商城,眼看着生意上一年来的黄金季节快要到来时,一场大火,把他们的希望和热情烧成了一杯焦土。
东阳商城是投资950余万元于1991年5月15日至同年10月30日建成的,它的前身是东阳小商品市场。
小商品市场始建于1985年。
扩建后的东阳商城门楼四层,设8
个展览厅,四周环建内外开式两层经营用房94间,场内分设副食品、小商品和纺织品三个经营大厅,可容纳750余家经营户。
中央旋转楼梯将几个厅馆上下联为整体,气势宏伟,造型别致。
1991年商场开业时,东阳市在商场里举办了首届工艺美术节展销
会,由此可见商场在东阳人心里的地位。
商场开业以来,一直顾客盈门川流不息,俨然成了东阳市的购物中心。
商城成立后第一年总成交额就达到11219.61万元,1993年总成交额即增至28081.92万元。
1994至1996年,商城的生意是越做越红火,1997年的秋天,当摊主们大进年货迎接着一个大收获的时候,却迎来了一场大火。
四
火灾原因很明确:照明线路短路,短路处熔珠飞溅,引燃附近可燃物。
可以这么说,近年发生的重特大恶性火灾中,电可谓罪魁祸首,然而责任是不是就在于电呢。
电和火在供人支配这一点上是有其共性的。
火灾有时就是电灾。
要追究责任,只能是追究那些错误地支配着电和火的人。
火是文明的象征,电是科技的圣火,当人们无视科学,抛弃文明时,必然招致来自文明与科学的无情惩罚。
7号楼区满目狼藉,电器线路难以循查,为此,笔者留意了环抱7号楼的周围各区,所见让人担忧。
在堆满货物的走廊里,是清洁工人的客厅、厨房兼卧室,不时从这个角落那个屋檐像蜘蛛网一样地游出一根电线,上面吊一个插座,装两盏电灯。
那些电灯,待笔者上午10点离开现场时依旧亮着,而我又不能在身边堆积得近一人高的货物杂物间找到熄灯的开关。
我怀疑电工装电线电灯时是怎样一种随心所欲的态度,要不为什么一灯一线都让人无从捉摸。
据调查获悉,在起火前几天,商城7号区照明灯就经常突然不亮,
原因是二楼控制闸刀处保险丝熔断。
11月10日晚7时,灯又突然熄掉了,当晚的管理人员之一施智来就用6股花线铜丝代替保险丝,合闸时,又被熔断,施再接上铜丝,再被熔断,第三次接,还是马上熔断。
最后换上去的铜丝直到起火时还没熔断!现场取得的物证中我看到的
★火案备忘录★
1
河南消防
1998.3
6
不是一根铜丝,而是一堆铜丝。
可见以铜丝代替保险丝的事情在这里不是偶然的事。
如果不是这场火,今天可能还在继续。
铜丝充当保险丝只是在特殊的用电场合才有,这是一个很严格的技术问题。
我们平常见到的保险丝大都是金属铝丝,保险丝的安装也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其作用就在保险二字。
像东阳商城这样的做法,不只是无知,更是野蛮,其做法近乎让满街飞奔的汽车卸掉刹车。
用电管理的不善不只反映了用电一个方面的问题,也反映出了一个意识上的空白,一个可怕的空白:忽视了藏在繁荣背后的重重忧患。
一走进东阳县城,就可见公交车和路边的站牌上常常有“商城”的字样,客车上的女售票员还在热情地招呼着客人:“商城去不去,到商城去。
”很有些“隔江犹唱后庭花”的
味道。
商城昔日的繁华由此可见。
因此,商城自开业至今,摊位是越摆越
多,从室内摆到门口,再从门口摆到四周,然后向通道发展。
原本就缺少必要消防安全条件的7号区是商城繁华中的繁华,一位姓卢的摊主说平时进货不要说开车,就是自行车也进不来。
这样的情况由来已久,开始是看见只当没看见,后来见得多了就看不见了。
直到让大火烧了个干净后大家才互相埋怨不已。
富了怕偷,是国人的习惯心理。
像施智来、卢宝德、徐圣福等人就相当于某些厂家的“保安”。
所谓“保安”,我想是保卫安全之意吧,而安全,能没有防火的份。
而在施等看来,巡逻主要还是防小偷的,可当他们在防小偷的时候,又有人防着他们。
火灾初起部位大门到笔者自东阳返杭时还由“铁将军”紧紧把关着,当笔者询问钥匙在谁手时,回答
者答非所问,不知所云。
门打不开,消火栓打不开,消火
栓打开了又没水,这中间半个小时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不是让人哭笑不得吗?
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消防队每年是要拿这样的消火栓作几次灭火演习的。
有个群众告诉道:“在这里就厕所里有水。
”我不知道这话的可信度有几分,但消火栓关键时不出水确是不争的事实。
应该说这次跨区域的火灾扑救是比较成功的,因为训练有素且情况熟悉,一切显得忙而不乱,特别是当实际运用中发现现场消火栓没水时,在一边利用消防车贮水扑救,一边利用市政消火栓铺设水带中显得灵活果断、沉着老练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以往一次次的演习中没有发现或发现了没有主动设法解决商城消火栓没水的问题,这难免要让当时在场的群众说一句:“这算什么事呀”!
在采访商城工商局某副局长时,我们提到了一个有关管理人员素质的问题。
所谓的市场管理员,实质上就是我们上下班看见的那些管交通的老伯伯老阿姨,或者更显老态些。
该副局长说:“我们今年下大力气更换了120多个灭火器,在硬件上不是不舍得投资保平安。
然而要一下子提高管理市场和打扫卫生人员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其实其它市场也存在着直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只是火灾在我们这里发生了。
”
这话决不是空穴来风。
其实上面说的管理人员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人员,不过是一群传达室的大伯罢了。
而真正的管理人员素质又怎么样呢。
按该副局长“只是火灾在我们这里发生了”的言外之意,无非是火灾发生在东阳商城是商城的晦气,其它大型集贸市场没有发生是他们的运气!我相信这句话,然而又担心人们只以晦气而不问晦气找上门的缘由,因此写了这一节,以提醒自以为运气的人们。
(本栏编辑
李高峰)
★火案备忘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