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元宝山区马林镇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元宝山区马林镇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据统计,2014年至2015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共43起。
其中,2015年3月以来就有26起,发生地从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到欠发达的广西、云南,从东北辽宁,到南端省份海南。
2015年日本文部科学社对已经认定的校园欺凌事件的统计表明,近年来,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发生频率呈激增之势。
校园欺凌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其中直接欺凌包括肢体欺凌和言语欺凌,间接欺凌则指通过散播谣言、利用人际关系、煽动他人恶意对待等方式将受欺凌者排除在某个团体之外。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将欺凌视频或受欺凌人的行为公布在网络上为特征的网络欺凌也成为一种主要方式。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或上下学路上,这类环境几乎没有外力控制,青少年很容易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做出非理性行为。
一些帮派仅由在校学生组成,他们出于对社会帮派的好奇和自我保护的需要,自成一派;另一些帮派则极为复杂,不仅有不同年级的学生,还有成人势力等。
材料二
某重点中学的刘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外貌、成绩等不是他欺负别人最直接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被欺负者的性格不太合群,或者自己不认同。
“一般学生没人欺负,容易被欺负的是那些让我们感觉有点‘假’的人”,“说话方式让我不喜欢”,或“看起来很不顺眼,很欠扁”。
旁观者也是校园欺凌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如果旁观者对欺凌行为默不作声,或者叫好,就会助长欺凌者的气焰,导致欺凌现象越来越多。
如果旁观者能够给予受欺凌的同学以支持,欺凌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就会减少。
多位专家表示,除了青少年自身的成长特点,还要注意校园状况。
校园状况是外部社会的缩影,是成人世界的映射,更是教育环境的直接反映。
最直接的原因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没人教他们如何应对、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自己情绪的宣泄,最终选择了暴力这种方式。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寇彧看来,家庭中专制、放任的教养方式最有可能造成学生的不良行为,孩子模仿父母的攻击行为,偶尔做出的越轨行为也得不到有效纠正,久而久之,欺凌者习得了攻击和伤害行为,被欺凌者习得了逆来顺受的应对方式。
材料三
2013年,日本参议院通过《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
此外,文部科学省增加了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扩充学校咨询机构及校园社会工作者的规模,并设置24小时不间断服务咨询电话,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
澳大利亚专门建立了政府组织和网站,帮助学校解决欺凌现象,同时将反对欺凌、骚扰、歧视、暴力的教育列入教学大纲。
每年三月的第三个星期五,是国家命名的“反欺凌日”。
中国学校普遍对校园欺凌行为不愿承认也不愿正视,但也有些民间机构开始自发地进行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
广州市“青年地带”于2012年启动了反校园欺凌服务项目,他们与政府合作,给海珠区12所学校每校派驻两名社工。
“青年地带”正在筹备开发一个名为“校园零欺凌”的APP,希望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青少年、家长和教师的互动,普及预防及应对校园欺凌的知识、信息,实现对校园欺凌真实情况的评估。
7.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何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难题,更是全世界关于青少年成长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B. 校园欺凌方式多种多样,呈现出隐蔽性与帮派化的特点,归根到底其实都是成人社会的映射。
C. 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涉及青年自身成长特点和教育环境等因素,社会环境的状况直接导致了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
D. 目前我国“反校园欺凌”只能依靠民间机构的自发干预,随着时代的变化,“反欺凌”的手段也将应运而生。
8. 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材料一显示,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欺凌成为校园欺凌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间接欺凌的伤害远大于直接欺凌。
B. 材料一显示,由于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等几乎没有外力控制的环境,所以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
C. 材料二中专家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指导,从而帮助他们正确应对、处理孩子间的冲突,正确宣泄情绪。
D. 材料三显示,发达国家对校园欺凌现象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
E.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分析,表明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原因多样,伤害影响深远,应着力解决。
9. 结合材料内容,请你概括国外、国内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各自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
7. A 8. CD
9. ①日本:通过《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增加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扩充学校咨询机构及校园社会工作者的规模;设置24小时不间断服务咨询电话,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
②澳大利亚:建立了政府组织和网站,帮助学校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将反对欺凌、骚扰、歧视、暴力
的教育列入教学大纲;每年三月的第三个星期五,是国家命名的“反欺凌日”。
③中国:广州市“青年地带”与政府合作,给海珠区12所学校每校派驻两名社工;“青年地带”正在筹备开发一个名为“校园零欺凌”的APP,希望实现青少年、家长和教师的互动,普及预防及应对校园欺凌的知识、信息。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A项“间接欺凌的伤害远大于直接欺凌”属于无中生有;B项所以“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强加因果,推论有误;E项材料没有分析校园欺凌现象的“伤害影响深远”。
点睛: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
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
9.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探究题,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谈谈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建议,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然后谈对自己的启示。
如政府高度重视,鼓励民间机构参与,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闲人还不完,只撩他,于是终而至于打。
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阿Q想在心里的,后来每每说出口来,所以凡有和阿Q玩笑的人们,几乎全知道他有这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法,此后每逢揪住他黄辫子的时候,人就先一着对他说:
“阿Q,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
自己说:人打畜生!”
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
“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但虽然是虫豸,闲人也并不放,仍旧在就近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以为阿Q这回可遭了瘟。
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
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8.对阿Q的心理活动“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阿Q认为儿子打老子是违反道德伦常的,是世风日下的表现,这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极度不满。
B.阿Q幻想自己是老子,闲人是儿子,这就占了打他的闲人的便宜,就算被打了也心满意足。
C.阿Q实际上失败了,但又不愿面对失败,于是就找些借口来安慰自己,从而取得精神上的胜利。
D.阿Q在现实中遭受了凌辱,只能在精神上以自欺欺人来获得安慰,以便在黑暗的社会中能继续苟且偷生。
9.对阿Q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没有细致、集中的描绘阿Q的外貌,而是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对其“癞疮疤”“黄辫子”等外貌特征顺便加以简单而传神的勾勒。
B.作者通过描写阿Q独特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其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在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方面做得很突出,很成功。
C.作者对阿Q的言行采用了漫画式的描写,使人如同透过放大镜,看到了阿Q身上特别突出的可笑部分,使文章增添轻松活泼的气氛。
D.作者没有平均用力地去铺叙阿Q的生活经历,而是抓住最能体现他的思想性格的一些生活片断,重笔描绘,刻画其愚昧、不幸的灵魂。
参考答案:
8.A 9.C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阳光的味道
林清玄
尘世的喧器,让我们遗忘了阳光的味道,味道是一样的纯净着,一样的微小,一丝丝,入心,入肺。
甘甜,芬芳,怡人。
阳光的味道很干净和唯美,像川端的小说,透明,简洁,历炼。
行走在世上,许多靶子等待我们紧的箭矢去努力地命中,心里装满太多的世故与烦忧,幸福的位置,也就变得小了,或者卑微到忽略不计。
很向往年关过后的冬日,抱着一本书躺在黄河大堤南的草丛中晒太阳的时光。
一大片一大片衰败的堤草向云海深处铺展延伸。
有几个牧羊人躺在草丛中,他们丝毫不觉得冷。
我便停止了脚步,眷恋着这片草,还有草上特定的阳光,这就是冬天的太阳,静悄悄的释放着能量。
我选了一片草色稠密的空地躺了下来。
从黄河边吹过的风夹杂着些许凉意,我抱膝抬起头让脸感受阳光,紧闭着的眼前一片红色。
渐渐我感受到了暖暖的光,不是隐隐的,是静静的暖。
静静的,温柔的,使我沉浮的心也静了下来。
等待返青的草丛中慢慢流溢着阳光味,香香的,暖暖的,轻轻的,柔柔的,从我的发梢、肩膀、衣服,从我目光所触的护堤杨树上浓厚着,流逸着。
我的心域泛起春天般明媚、柔和的气息,温润,甜美。
小时候,就是这样静静地追着这片阳光,嗅着他们身上阳光的味道,温暖着,幸福着。
冬天的太阳这么美好,阳光下的一切都那么金灿灿的,暖烘烘的,更懒洋洋的,我终于卸下了尘土般的疲惫,让自己也变得懒洋洋的。
和这水涟一起发呆,发笑。
临近中午了,我突然发现阳光变得眼耀眼,也变烫了。
中午的阳光愈发的暖和,返白的草尖上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空气里回旋着温热的气息。
阳光的味道最浓烈处就是这村庄的味道,乡情的味道,给予你身躯和血脉相牵的亲人的味道。
驱走一切发呆以外的多余的动作,竟然这么美妙,这么简单。
就是晒晒冬天的太阳,只是这么简单,自然地翻几页书,或慵懒的像只蜷曲的猫儿,原来有时候异于人类的动物更会享受生活,忙碌的我们还是给自己些时间享受纯本的生活吧,也许会领悟到另一种幸福。
尽管冬日的阳光也只有短短的一个季节,也许你应该感恩于它对你的磨练,也许你应该感激它让你发觉了自己原来还有脆弱的一面。
阳光的味道,磨练的味道,人生的味道。
春天的阳光会融化你冷漠的心灵,夏天的阳光考考验你执着的深度,秋天的阳光透射生命的颜色,冬日的阳光告知还要重头再来。
在岁月面前,我无法在成功的喜悦中徜徉,却对失败的痛楚耿耿于怀。
我看不见梨花黄昏后的一树辉煌与美丽灿烂,却看看见残景雨凄凉;我看不见晨曦清风醉,却看见梦里落叶飞。
人生的秋天本是褪色的季节,心里眼里保持着原状原色的东西又能有多少呢?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在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体味阳光的味道,我终于知道那种味道其实是一种自强、淡泊、宽容的心情。
我喜欢阳光的味道,我喜欢爱与被爱,因为阳光的味道和爱一样透明!
(选自《散文网》)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连用多个词语描述阳光味道,表露出作者对阳光味道的喜爱与向往,也能够引发读者美好的联想与感受。
B.“我终于卸下了尘土般的疲意”,“尘土般”一词生动形象而又深刻表现了作者人生路途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
C.本文写“异于人类的动物更会享受生活”,是用比较的方式提醒我们忙碌是幸福的大敌,我们该学会给心灵留点时间。
D.本文细腻地描绘了几幅画面,看似随意,实则是作者的妙思所在,温馨的画面中流淌的温情正是后文抒情感悟的基础。
5.结合全文,概括文中“阳光的味道”的含意。
(6分)
6.本文的语官极富表现力,请结合全文赏析。
(6分)
参考答案:
4.B
5.①阳光的味道是温暖的感受。
②是大自然柔和、甜美的气息,③是村庄的味道,是浓浓的乡情的味道,是血脉相牵的亲人的味道,④是磨练的味道,是人生的味道,是自强、淡泊、宽容的心
情。
6.①准确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如比喻,慵懶的像只蜷曲的猫儿;排比,阳光的味道,密练的味道,人生的味道。
②语言具有诗意美,含蓄,优美,耐人寻味。
如我的心域泛起春天般明媚、柔和的气息。
③长短句结合,语言节奏感强。
如阳光的味道很干净和唯美,像川端的小说,透明、简洁、历炼。
④巧用叠词,语言富有音乐性,表情细腻如阳光下的一切都那么金灿灿的,暖烘烘的,更懒洋洋的。
⑤用词讲究,富有张力。
如我终于卸下了尘土般的疲惫,尘士表明心中太多的世故与烦忧,使本该纯净幸福的心灵蒙尘,让人感到疲惫。
⑥句式灵活。
语言具有流动感,用词稳,句式活。
用词稳,如用来形容阳光的味道的词语有十多个,基本不重复;句式上也富于变化,如运用倒装,如等待返青的草从中慢慢流溢着阳光味,香香的,暖暖的,轻轻的,柔柔的。
⑦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结合文本,分析合理即可)。
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四个选项均考核文章的内容,其中B项,尘土不是形容人生中的磨难,而是表明心中太多的世故与频忧,使本该纯净幸福的心灵蒙尘,让人感到疲惫。
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担文语言风格的题目,注意从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用和艺术手法的运用的角度分析,从词语运用的角度看,巧用叠词,语言富有音乐性,表情细腻如阳光下的一切都那么金灿灿的,暖烘烘的,更懒洋洋的;从句式的角度看,长短句结合,语言节奏感强,句式灵活,语言具有流动感,用词稳,句式活,用词稳,如用来形容阳光的味道的词语有十多个,基本不重复;句式上也富于变化,如运用倒装,如等待返青的草从中慢慢流溢着阳光味,香香的,暖暖的,轻轻的,柔柔的;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看,准确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如比喻,慵懶的像只蜷曲的猫儿;排比,阳光的味道,密练的味道,人生的味道,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点睛:小说常见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方面,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节描写、白描等;在语言风格方面,有质朴、含蓄、群众方言、口语化、诗意化语言等;在句式上,短小明快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仪者,魏人也。
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
”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原?”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
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
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
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
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谢去之。
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
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
然贫,无因以进。
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
子为我阴奉之。
”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
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
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
今君已用,请归报。
”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
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节选自《张仪列传》
4、下列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能用秦柄者柄:把柄
B、已而楚相亡璧亡:丢失
C、共执张仪,掠笞数百执:拘捕
D、吾殆弗如也殆:大概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B、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C、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D、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6、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相怀疑张仪并拷打他,张仪并没有怀恨在心,反而提醒他应该注意防范秦国进攻他的国家。
B、苏秦和张仪是老同学,苏秦帮助张仪求得秦国的职位,是为了让他帮助自己保住“合从”的结果。
C、对于苏秦的帮助,张仪表示理解,并且同意在苏秦在世的时候不取赵。
D、张仪为人能屈能伸,明晓形势,其才能并不像他自己谦虚的那样在苏秦之下。
7、翻译下列句子(13分)
(1)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
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略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崔宁,本名旰,卫州人。
世儒家,而独喜纵横事。
从李宓讨云南,行军司马崔论悦之,荐为牙将。
宝应初蜀乱山贼乘险道不通严武白宁为利州刺史既至贼遁去由是知名。
及武为剑南节度使,心欲与俱西,而利非所属,使宁自为计。
宁曰:“节度使张献诚见疑,难辄去。
然献诚嗜利,若厚赂之,宁可以从大夫矣。
”武然之,以奇锦珍贝遗献诚,且求宁,献诚果喜,令自移疾去。
武遂奏为汉州刺史。
吐蕃引杂羌寇西山,破柘、静等州,有诏收复。
于是武遣宁将而西,既薄贼城,城皆累石,不得攻,惟东南不合者丈许,谍知之,乃为地道,再宿而拔,拓地数百里。
虏众惊相谓曰:“宁,神兵也!”。
永泰元年,武卒。
行军司马杜济、别将郭英干皆请英干之兄英乂为节度使,宁与其军亦丐大将王崇俊。
奏俱至,而朝廷既用英乂矣。
英乂恨之,始署事即诬杀崇俊,又遣使召宁。
宁托拒吐蕃,不还。
英乂怒,因出兵,声言助宁,实欲袭取之,即徙宁家于成都。
宁惧,益负阻。
英乂乃自将讨之,会天大雪,马多冻死,士心离,遂败归。
宁闻英乂损裁将卒,下皆恨怒,又毁玄宗冶金像,乃令军中曰:“英乂反,辄居先帝旧宫。
”乃进薄成都。
英乂阵城西,与宁战,不胜,走灵池,为韩澄所杀。
大历十四年改兼朔方节度,朱泚乱,帝出居奉天,宁后数日至,帝喜甚。
宁谓所亲曰:“上聪明,从善如转规,但为卢杞所惑至此尔。
”因潸然涕下。
杞闻之,思有以构宁于帝。
王翃与宁有隙,杞微闻,与谋。
会泚行反间,而除柳浑为宰相,署宁中书令。
时朔方掌书记康湛为盩厔尉,翃逼湛诈作宁遗泚书献之,杞遂奏:宁初无效顺心,向闻与贼盟署中书令,今果后至,复得所与贼书,反状明甚。
若凶渠外逼,奸臣内谋,则大事去矣。
”因俯伏歔欷曰:“臣备位宰相,危不能持,颠不能扶,罪当死。
帝命左右扶起之,乃召宁至朝堂,云使宣慰江淮。
俄而中人引宁幕后,使二力士缢杀之,年六十一。
初,命陆贽草制,贽索宁与泚书,将坐其事。
杞复云:“书已亡。
”宁死,籍没其家,中外冤之,帝乃归其资云。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宝应初/蜀乱/山贼乘险/道不通/严武白/宁为利州刺史/既至/贼遁去/由是知名/
B.宝应初/蜀乱/山贼乘险/道不通/严武白宁为利州刺史/既至/贼遁去/由是知名/
C.宝应初/蜀乱/山贼乘险道/不通/严武白/宁为利州刺史/既至/贼遁去/由是知名/
D.宝应初/蜀乱/山贼乘险道/不通/严武白宁为利州刺史/既至/贼遁去/由是知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纵横,“九流”之一,起源于“或合众弱以攻一强,此为纵;或事一强以攻诸弱,此为“横”。
B.牙将,唐朝一方节度使的亲兵称作牙军,意为节度之爪牙,牙军的都统称为“牙将”。
C.江淮,“江”即长江,“淮”指淮河,“江淮”狭义上是指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D.制,指皇帝口头下达的命令,秦灭六国后规定“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
‘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宁受人赏识。
剑南节度使严武通过送锦缎珍宝给贪利的张献诚,索求到崔宁,并上奏让崔宁担任了汉州刺史。
B.崔宁富有谋略。
王崇俊被杀后,崔宁识破了郭英乂的图谋,拒不奉命赴召,后来抓住有利时机以平叛之名击退郭英乂。
C.崔宁军事才能卓越。
他任汉州刺史时,奉命率兵西征,侦察选择了恰当的地点挖通地道,只用了一晚就攻占了城池。
D.崔宁忠义正直,含冤被杀。
朱泚作乱,王翃逼迫康湛伪造崔宁给朱泚的信件献给皇帝,卢杞上奏皇帝诬陷崔宁谋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上聪明,从善如转规,但为卢杞所惑至此尔。
(5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分)
参考答案:
10.B[解析](略)
11.D[解析]“口头下达的命令”错,“制” 是皇帝命令文告之一种,又称制书。
12. C[解析] “只用了一晚”错,“再宿”指两晚。
13.(1)皇上聪慧英明,接受好意见如同转动规器一样顺畅,只是被卢杞迷惑才到了这个地步啊。
(“聪明”、“但”、“为……所”各1分,句意2分)
(2)认真地从事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友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顶着东西在道路上行走了。
(“谨”“庠序”“申”“颁”及状语后置结构各1分)
【参考译文】
崔宁,本名崔旰,是卫州人。
他家世代信奉儒学,但他独独喜欢纵横家的学说。
跟随李宓征讨云南,行军司马崔论很欣赏他,向朝廷推荐他当了牙将。
宝应初年,蜀中动乱,山中盗贼占据险要地形,以致往来道路不通。
严武禀奏朝廷让崔宁任利州刺史,他去后,盗贼就逃跑了,因此而名声大震。
等到严武任剑南节度使,想要崔宁一起西去剑南,但利州不是严武管辖的地方,就让崔宁自己想办法。
崔宁说:“我所属的节度使节度使张献诚猜疑我,我难以立即离开。
但是张献诚贪图好处,如果能多送给他财物,我就能跟随大夫您走了。
”严武认为他说得对,就送锦缎珍宝给张献诚,又向他索要崔宁,张献诚果然高兴了,命崔宁自己称病离职。
严武就上奏任命他为汉州刺史。
吐蕃率领一些羌族部落入侵西山,攻占了柘、静等州,皇帝下诏要严武夺回。
因此严武派崔宁率兵西征,抵达敌人据守的城下,城墙都是石头筑成的,无法攻打,只有东南角一丈多长是土筑的,崔宁探明了这情况,于是就挖开始地道,两个晚上后就攻占了城池,扩大疆域几百里。
敌军害怕地相互说:“崔宁,是神兵啊!”。
永泰元年,严武去世了。
行军司马杜济、偏将郭英干都向皇帝请求任命郭英干的哥哥郭英乂为节度使,崔宁和部下却请求任命大将王崇俊。
两份奏章送到朝廷时,但朝廷已任命了郭英乂。
郭英乂就对崔宁记恨在心,刚上任就找罪名杀了王崇俊,又派使者去召回崔宁。
崔宁借口抵御吐蕃,没有回去。
郭英乂发怒了,因而派出军队,声称援助崔宁,实际上是想袭击他。
又把崔宁的家迁到成都。
崔宁更害怕了,据险抵抗。
郭英乂就亲自带兵去讨伐他,恰逢天降大雪,马匹多数冻死,军心离散。
崔宁又听说郭英乂削减兵将的军饷,部下都恨他,他又毁掉了唐玄宗的铸造像。
崔宁就对军队宣告说:“郭英乂反叛了,擅自占据前代皇帝的宫殿。
”于是率军逼近成都。
郭英乂在城西列阵,与崔宁交战,没有获胜,逃到灵池,被韩澄杀死了。
大历十四年,崔宁改任朔方节度,朱泚反叛,皇帝出逃居住在奉天,崔宁几天后就来了,皇帝很高兴。
崔宁对亲近的人说:“皇上聪慧英明,接受好意见如同转动规器一样顺畅,只是被卢杞等迷惑才到了这个地步啊。
”因此流下了眼泪。
卢杞听说了这事,想找机会在皇帝面前诬陷崔宁。
王翃与崔宁有嫌隙,卢杞听说后,就和他一起谋划这件事。
正赶上到朱泚用反间计,任命柳浑为宰相,崔宁为中书令。
当时崔宁的朔方掌书记官康湛任盩厔县县尉,王翃逼他伪造崔宁给朱泚的信献给他。
卢杞于是上奏说:“崔宁起初就没有效忠皇帝的心,先前听说他和叛贼结盟要当中书令,果然目的达到,现在又查获了他给叛贼的信,反叛行为很清楚了。
如叛贼从外进逼,奸臣在内响应,那么国家就完了。
”他接着跪在地上哭着说:“我在宰相位置上,国家陷于倾覆之际却不能扶助皇上,罪该处死。
”皇上令侍从把他扶起来,就召唤崔宁到朝堂,说是要派他到江淮去任宣慰使。
一会儿宦官把崔宁领到帷幕后边,命两位力士勒死了他,终年六十一岁。
一开始,命陆贽起草宣布崔宁罪状的诏令,陆贽向卢杞索要崔宁给朱泚的信,准备给这件事定罪。
卢杞回复说:“信已经丢失了。
”崔宁死后,登记抄没了他的家产,朝廷内外都认为他冤枉,皇帝就归还了他的家产。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傅尧俞,字钦之,本郓州须城人,徙孟州济源。
十岁能为文,及登第,犹未冠。
石介每过之,尧俞未尝不在,介曰:“君少年决科,不以游戏为娱,何也?”尧俞曰:“性不喜嚣杂,非有他尔。
”介叹息奇之。
知新息县,累迁太常博士。
嘉祐末,为监察御史。
兖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家监梁怀吉、张承照所间,与夫不相中。
仁宗斥二人于外,未几,复还主家,出玮知卫州。
尧俞言:“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
时乏国用,言利者争献富国计。
尧俞奏曰:“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不然,徒欲纷更,为之无益,聚敛者用,则天下殆矣。
”
英宗即位,转殿中侍御史,迁起居舍人。
皇太后与英宗同听政,英宗有疾,既平,尧俞上书皇太后,请还政。
久之,闻内侍任守忠有谗间语,尧俞谏皇太后曰:“外间物论纷惑,两宫之情未通。
臣谓天下之可信者,无大于以天下与人,亦无大于受天下以公,况皇帝以明睿之资,贯通古今,而受人之天下乎?如诛窜谗人,则慈孝之声并隆矣。
”于是皇太后还政,逐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