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9年级开学考集训07: 8年级下册综合测试(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9年级开学考集训07:8年级下册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
1. ( 3分) (2020·湖州)小明家里的一盏电灯不能发光了,换上新的电灯,还是不能发光。

于是小明拿来
测电笔,闭合开关后,分别在如图a、b、c、d四个位置进行测量,测电笔均能发光。

则电路故障是()
A.a点与火线之间断路
B.a点与b点之间断路
C.c点与d点之间断路
D.d点与零线之间断路
【答案】D
【解析】A.如果a点与火线之间断路,那么这四个点都与火线断开,因此测电笔测试四个点时都不会发光,故A错误;
B.如果a点与b点之间断路,那么测电笔接触a点时发光,而接触后面三个点时不会发光,故B错
误;
C.如果c点与d点之间断路,那么a、b、c三点测电笔发光,而d点不会发光,故C错误;
D.如果d点与零线之间断路,那么四个点都与火线连通,因此都会发光,而灯泡由于与零线断开,没
有通路,因此不会发光,故D正确。

故选D。

2. ( 3分)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较新的医学成像技术,它采用强静磁场和变化磁场使人体组织成像。

若携带
金属物做磁共振成像,强静磁场会吸引铁质物品,变化磁场会使携带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金属发热而灼伤病人,重则危及生命。

上述说明中,没有涉及的知识是()
A.铁在磁场里会被磁化
B.磁能生电
C.电流通过金属会发热
D.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答案】D
【解析】A.根据“强静磁场会吸引铁质物品”可知,应用了铁磁性物质在磁场中会被磁化的原理,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变化磁场会使携带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可知,应用了磁能生电的原理,故B正确不合题
意;
C.根据“从而使金属发热而灼伤病人”可知,应用了电流通过金属会发热的原理,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题目的描述可知,没有涉及“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 ( 3分) (2020八下·江干期末)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模型和符号下列属于符号的是()
A.光合作用过程
B.有点危险
C.化学方程式
D.地磁场
【答案】B
【解析】A、该图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属于模型,不符合题意。

B、该图表示的是存在危险的警示标志,属于符号,符合题意。

C、该图表示的是化学反应的过程,属于符号,不符合题意。

D、该图表示的是表示地磁场的磁感线模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 ( 3分) (2020八下·江干期末)有甲、乙两根形状完全相同的钢棒,当甲的一端靠近乙的一端时,乙按
如右图方式转动起来,则可判断()
A.甲棒有磁性,乙棒无磁性
B.乙棒有磁性,甲棒无磁性
C.甲、乙可能都有磁性
D.甲、乙可能都没有磁性
【答案】C
【解析】当甲的一端靠近乙的一端时,二者之间相互排斥,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两个钢棒都有磁性;如果二者之间相互吸引,那么情况为:①只有一个有磁性,因为所有的磁体都有吸引铁、钴和镍的性质;①二者都有磁性,且靠近的为异极,故C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C。

5. ( 3分) (2020·海曙模拟)如图为汽车启动原理图。

汽车启动时,需将钥匙插入钥匙孔并旋转(相当于
接通电路)。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此时通电螺线管产生磁性
B.通电螺线管下端的磁极为S极
C.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D.通电螺线管两端电压与电动机两端电压不同
【答案】C
【解析】A. 汽车启动时,需将钥匙插入钥匙孔并旋,此时电路接通,通电螺线管产生磁性,故A正确不合题意;B.螺线管上电流向右,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尖向右,此时大拇指指向上面,因此螺线管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通电螺线管的电源为1节电池,而电动机的电源为2节电池串联,所以通电螺线管两端电压比电
动机两端电压低,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6. ( 3分) (2019八下·丽水月考)如图所示,密封容器中储存有一定量的氧气。

当活塞慢慢下压后,下列
关于容器内分子模型的建构合理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当活塞慢慢下压后,分子大小和形状都没有变,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是物理变化。

A分子变小,错误;CD分子变为原子错误;只有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 ( 3分)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作出巨大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们”来纪念
他。

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01
B.157
C.258
D.359
【答案】A
【解析】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根据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它的核外电子数为101,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8. ( 3分) 1909年卢瑟福领导的团队用一束α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时发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

由实
验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说明原子核外是空的,不存在其他粒子
B.少数α粒子发生偏移,说明原子核外电子质量较大且带负电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较大
D.该实验说明α粒子无法穿透原子与原子间的空隙
【答案】C
【解析】A.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这说明原子核外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但是还有电子的存在,故A错误;
B.少数α粒子发生偏移,是因为受到原子核内质子所带正电荷的排斥作用,这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
大,几乎占据了整个原子的全部质量,故B错误;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较大,故C正确;
D.该实验说明α粒子可以穿透原子与原子间的空隙,故D错误。

故选C。

9. ( 3分) (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已知微观粒子π+介子、π-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u或夸克d)和一个反夸克(反夸克u或反夸克d)组成的,它们的带电量如下表所示,表中e表示一种电量单位,称为元电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π+由u和d组成
B.π+由d和u组成
C.π-由u和d组成
D.π-由d和u组成
【答案】A
【解析】因为:(+2
3e)+(+1
3
e)=+e,所以π+由u和d

组成,故A正确,而B错误;
因为:(-2
3e)+(-1
3
e)=-e,所以π-由u−和d组成,故C、D错误。

故选A。

10. ( 3分) (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
不同粒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
B. 原子中b 与c 的数目一定相同
C. 原子中a 与c 的数目一定相同
D.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b 和c 上
【答案】 B
【解析】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 ,也就是质子数,故A 正确不合题意;
B.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故B 错误符合题意;
C.原子中,核外电子数和质子数一定相同,故C 正确不合题意;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

11. ( 3分 ) (2019八下·绍兴期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 氢氧化钙Ca (OH )2
B. 硫酸SO 4
C. 硫酸铁FeSO 4
D. 氢氧化钠Na (OH )
【答案】 A
【解析】A 、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Ca(OH )2 ,正确;
B 、硫酸化学式为H 2SO 4 , 错误;
C 、 硫酸铁化学式为,Fe 2(SO 4)3 , 错误;
D 、 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错误; 故答案为:A 。

12. ( 3分 ) (2019八下·嘉兴期中)已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某同学查阅有关资料得知:铁有δ-Fe 、γ-Fe 、a-Fe 三种同素异形体。

三种晶体在不同温度下能发生以下转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δ−Fe ⇌1394°C γ−Fe ⇌912°C α−Fe
A. δ-Fe 、γ-Fe 、a-Fe 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
B. δ-Fe 、γ-Fe 、a-Fe 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
C. δ-Fe 、γ-Fe 、a-Fe 属于同种物质,因为它们都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D. δ-Fe 、γ-Fe 、a-Fe 三种铁单质的性质都相同,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相同
【答案】 A
【解析】A 、 δ-Fe 、γ-Fe 、a-Fe 为同素异形体,属于不同种物质,转化要通过化学变化发生,符合题意;
B 、 δ-Fe 、γ-Fe 、a-Fe 属于同素异形体,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C 、 δ-Fe 、γ-Fe 、a-Fe 属于不同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D 、 δ-Fe 、γ-Fe 、a-Fe 属于不同种物质,所以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

13. ( 3分 ) 在科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

①Mg 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①CO 2:二氧化碳中含有2个氧原子;①2H :2个氢原子;① Ca +2
O :氧化钙中钙的化合价为+2价;①6C :表示一个碳原子中有6个中子;①55Mn :表示锰元素是第55号元素。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答案】 D
【解析】 ①Mg 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正确;①CO 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错误;①2H :2个氢原子,正确;① Ca +2O :氧化钙中钙的化合价为+2价,正确;①6C :表示6个碳原子,错误;①55Mn :表示55个锰原子;故答案为:D 。

14. ( 3分 ) n 个某原子的质量为m 克,相对原子质量为p ,则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 A. 克 B. 克 C. 克 D. 克
【答案】 B
【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与之相比较所得的比值。

1个某原子的质量为m n 克,相对原子质量为p ,则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m n ÷p ÷112=12m pm ; 故答案为:B 。

15. ( 3分 ) (2019八下·南浔期末) 某同学书写的试剂标签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A 、氧化铁化学式为Fe 2O 3 , 不符合题意;
B 、碳酸钠化学式为Na 2CO 3 , 符合题意;
C 、氯化铵的化学式为NH 4Cl ,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铜化学式为Cu (OH )2 ,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16. ( 3分 ) 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牙齿由一层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

碱式磷酸钙的化学式中除钙离
子外,还含有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三个磷酸根离子(PO 43−),则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a2(OH)(PO4)3
B.Ca3(OH)(PO4)3
C.Ca4(OH)(PO4)3
D.Ca5(OH)(PO4)3
【答案】D
【解析】钙元素化合价为+2价,氢氧根化合价为-1价,磷酸根化合价为-3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碱式磷酸钙的化学式为Ca5(OH)(PO4)3;故答案为:D。

17. ( 3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也就是金属铝
①人体中只含有非金属元素,没有金属元素
①人体中氢、氧元素含量很高,这与水占人体质量的70%以上有关
①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种类少于金属元素
A.①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
D.①①
【答案】C
【解析】①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但不是铝单质,错误;①人体中含有非金属元素,如氧,也含有有金属元素,如钙,错误;①人体中氢、氧元素含量很高,这与水占人体质量的70%以上有关,正确;①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种类少于金属元素,正确;故答案为:C。

18. ( 3分) (2017·宁波)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1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
【答案】A
【解析】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甲和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A正确;
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甲有两种元素的原子构成不是单质,B错误;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由生成中可以看出应该要2个乙分子,C错误;
D、1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不能说分子构成分子,D错误。

19. ( 3分) (2019八下·台州期末)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中进行白磷燃烧实验,在白磷被点燃至装置恢复到
室温的这段时间内,集气瓶中的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最接近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1)白磷燃烧会消耗氧气,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温度升高而引起的压强增大量远远大于氧气消耗引起的压强减小量,所以在反应结束前,集气瓶内的气压是增大的。

(2)当反应结束后,没有热量产生,集气瓶内气体的温度开始下降,气压不断减小。

(3)当温度降低到室温时,由于其中有1/5体积的氧气被消耗,所以气压也会减小1/5,即现在的气压是标准气压的4/5=0.8.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0. ( 3分) 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在实验室中,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稀硫酸,故A错误符号题意;
B.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固液常温型”,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时,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
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共6题;共29分)
21. ( 4分) (2018八下·嵊州期末)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家庭电路图以及自动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图,图甲
的方框内需要填入开关和电灯的符号,开关应该填在________处(选填“X”或“Y”);乙图温度自动报警器
工作时,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电铃没有报警。

经检查,各元件完好、电路连接无误,则可能是因为
________(任写一种)导致工作电路没有接通。

【答案】X;电磁铁的线圈匝数太少,导致电磁铁的磁场强度太小
【解析】(1)根据甲图可知,因为保险丝必须接在火线上,所以b点连接的是火线。

因为开关必须接在电灯和火线之间,所以X肯定是开关,而Y是灯泡。

(2)导致工作电路没有接通的原因;
①控制电压太小,导致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太小,从而使电磁铁的磁场强度不够大,不能将衔铁吸过来;
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太少,导致电磁铁的磁场强度太小。

22. ( 4分) (2020八上·北仑期末)小科在实验室发现一枚钢针,为能快速利用小磁针判断:①钢针是否有
磁性;①若有磁性则磁极如何分布。

小科画出思维导图,请补充完整:
(1)处应填写________;
(2)处应填写________。

【答案】(1)相互排斥(2)钢针没有磁性
【解析】(1)a端为N极,靠近小磁针的N极,根据“同名磁性相互排斥”可知,(1)处应该填写:相互排斥;(2)a端与小磁针的N极和S极都相互吸引,那么钢针肯定没有磁性,即(2)处应该填写:钢针没有磁性。

23. ( 6分) (2019八下·南浔期末)化学元素组成万物。

人们很早就意识到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

(1)古人曾认为水是组成物质的元素之一。

在你学过的知识中能说明“水不是元素“的实验事实是
________。

(2)现代化学对“元素"做了科学定义,图甲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小科认为这两个微粒不属于同种元素,你认为他的依据是________。

(3)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图乙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表中空白格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

【答案】(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2)质子数不同(3)31
【解析】(1)能够证明“水不是元素”的实验事实为: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而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所以区别是否是同种元素的关键是质子数。

我认为它的依据是:质子数不同;
(3)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因此表格中元素锗的原子序数为32,那么它左边的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2-1=31。

因为质子数=原子序数,所以空白格处原子的质子数为31。

24. ( 4分) (2019八下·温州期中)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
质,常常需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

请你阅读下表(元素周期表第二三周期)后,回答下列问题:
(1)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______(填序号)。

① Na、Cl②O、S①F、Cl①Cl、Ar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答案】(1)①①(2)Al2O3
【解析】(1)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① Na、Cl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
②O、S最外层电子数都是6,化学性质相似,正确;①F、Cl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化学性质相似,正
确;①Cl、Ar 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l2O3;
25. ( 5分) (2019八下·天台月考)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根据下图回答相应问题。

(1)图甲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铯元素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2)图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所处的周期数相同
【答案】(1)金属;55(2)A,C
【解析】(1)铯元素有金属偏旁,故属于金属元素;由于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所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5;
(2)A、XY同一族,YZ同一周期,故Z>Y>X,故正确;
B、XY同一族,应该是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而不是核外电子数相等,故错误;
C、YZ同一周期,正确。

26. ( 6分) (2020八下·拱墅期末)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井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
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1)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该实验可以说明反应前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

(3)结合曲线,解释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2P2O5(2)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不与水反应
【答案】(1)4P+5O2点燃
_
_
(3)红磷燃烧放热,使集气瓶内气体受热膨胀,瓶内气压增大
【解析】(1)集气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 +5O 2→点燃
2P 2O 5;
(2)剩余气体的化学性质应该和氧气不同,因此该实验可以说明反应前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不与水反应;
(3)结合曲线,解释AB 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使集气瓶内气体受热膨胀,瓶内气压增大。

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34分)
27. ( 6分 ) (2018八上·浙江期中) 小明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同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装置中注射器活塞与内壁摩擦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紧塞子,白磷不燃烧。

步骤3: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①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

步骤4:打开K 1和K 2 , 通过注射器从b 管抽水,当瓶中液面刚低于燃烧匙底部时,立即同时关闭K 1、K 2 , 发现瓶中白磷燃烧,此时读出注射器中水量为V 1毫升。

步骤5: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 2 , 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 2毫升。

(1)结合步骤3、4,说明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

(2)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________(用V 1、V 2来表示)。

(3)小明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需要充足的空气(氧气)(2)(V 1-V 2)/V 1(3)没有控制温度恢复到80①来测量体积
【解析】(1)步骤3中白磷在水中不能接触氧气,步骤4中白磷可以接触氧气并燃烧起来,因此说明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需要充足的空气(氧气);
(2)集气瓶中原来是装满水的,因此进入注射器中水的体积等于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即空气体积就是V1。

当反应结束并冷却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由于氧气消耗气压减小,于是注射器内的水会流回集气瓶,那么注射器内水减小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即V 1-V 2;那么空气中氧气的含量:V 1−V 2
V 1;
(3)小明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
,原因是:没有控制温度恢复到
80①来测量体积。

28. ( 6分 ) (2019·余姚模拟) 小明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

查阅资料得知: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

为了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材料准备】取质量均为2g 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ml 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 、B 、C ;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溶液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 。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①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0.5g ,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ml 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ml 气体所需的时间。

①再分别取A 、B 、C 、D 组二氧化锰0.5g ,重复上述实验。

①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
(1)实验所用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中,除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3)由上表数据可知,二氧化锰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
【答案】 (1)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2)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
(3)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二氧化锰使用的次数
【解析】(1)实验所用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2)实验中,除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3)将实验A 与D 对照,使用次数越多,产生相同体积氧气需要的时间越长,即二氧化锰使用次数越多,催化能力越弱;将A 、B 、C 三组实验对照,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产生相同体积氧气需要的时间越长,即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越弱。

最终得到结论:二氧化锰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是: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二氧化锰使用的次数。

29. ( 6分 ) (2020·台州)磁控防盗装置都装有干簧管(如图甲)
,千簧管由两个软铁片和玻璃管组成,软铁
片的触点在弹力的作用下处于断开状态。

当磁体靠近干簧管时,软铁片触点状态会会发生变化。

把条形磁体分别成置在乙图中的①、①、①三个位置时,触点的开合状态和软铁片的极性情况如下表。

/
(1)铁片被磁化后.铁片与条形磁体相邻两端的磁极极性关系是________。

(2)当条形磁体水平放置并靠近干簧管时(图乙①位置),干簧管触点状态为________。

(3)如图丙,门上磁控防盗装置内有一个紧直放置的干簧管,其内部简化电路如图丁、磁控防盗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夜间关上门,闭合开关S,启动防盗报警器、此时报警电铃不响;当盗贼打开门时,干簧管远离磁体,电铃响起。

图丁虚线框中四种磁体摆放方式能满足工作要求的有________(选填图中的字母)。

【答案】(1)互为异名磁极(2)闭合(3)ACD
【解析】(1)铁片被磁化后,铁片与磁铁吸引在一起,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铁片与条形磁体相邻两端的磁极极性关系是:互为异名磁极;
(2)当条形磁体水平放置并靠近干簧管时,靠近条形磁铁的N极这端的铁片被磁化成S极,而靠近磁铁的S极这端的铁片被磁化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干簧管的触点状态为闭合;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当条形磁体与干簧管平行放置时,两个触点可以闭合,故D正确;当条形磁铁与干簧管垂直放置时,只有在两端时才能闭合,故A和C正确,B错误。

因此能够满足工作要求的有ACD。

30. ( 8分)(2019八下·长兴月考) 如下图所示,图甲是课本上“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实验示意图,小
科同学实际探究时,在电路上连接了一个滑动变阻器,如图乙所示,实验记录如下表:
(1)乙图中小科在电路中接入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

(2)比较2和3两组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两组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3)小科想在甲图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改造,来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为了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他要把图甲中的电源换成图丙中的________。

【答案】(1)保护电路(2)磁场方向;2和4(3)灵敏电流表
【解析】(1)乙图中小科在电路中接入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

(2)实验2和3中,电流方向相同,磁场方向不同,导体运动的方向不同,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探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时,必须控制磁场方向相同而改变电流方向,故选2和4;
(3)灵敏电流计不但能够感知产生的微小电流,还可以通过指针的偏转方向确定电流方向的改变,因此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为了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需要用灵敏电流计代替电源来显示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

31. ( 8分) (2020·富阳模拟)下图甲为某校科学探究小组探究光照强度对茉莉花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
验装置示意图,图乙为每小时所测得的结果。

据图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