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27文言句式与翻译 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案27文言句式与翻译
一、对点练
1.翻译下面的语句,体会翻译的特点。
①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过秦论》)
②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陈情表》)
③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列传》)
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骥,字尚德,束鹿人。
长身伟干,便骑射,刚毅有胆,晓畅戎略。
中永乐四年进士。
为兵科给事中,使山西,奏免盐池逋课二十余万,寻迁山西按察司副使。
宣德初,擢兵部右侍郎,代顾佐署都察院。
久之,署兵部尚书。
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
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
寻得释。
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
侍郎柴车、徐晞、都御史曹翼相继经理边务,未能制。
二年五月命骥往,许便宜行事。
骥疾驱至军,大会诸将,问往时追敌鱼儿海子,先退败军者谁。
佥曰“都指挥安敬”。
骥先承密旨戮敬,遂缚敬斩辕门,并宣敕责都督蒋贵。
诸将皆股栗。
骥乃大阅将士,分兵画地,使各自防御,边境肃然。
阅军甘、凉,汰三之一。
定更番法,兵得休息而转输亦省。
俄阿台复入寇。
帝以任礼为平羌将军,蒋贵、赵安为副,骥督军。
三年春,偕诸将出塞,以贵为前锋,而自与任礼帅大军后继,与贵约曰:“不捷,无相见也。
”贵击敌石城,敌走兀鲁乃。
贵帅轻骑二千五百人出镇夷,间道兼行,三日夜及之。
擒左丞脱罗,斩首三百余,获金银印各一,驼马兵甲千计。
骥与礼自梧桐林至亦集乃,擒枢密、同知、佥院十五人,万户二人,降其部落,穷进至黑泉。
而赵安等出昌宁,至刁力沟,亦擒右丞、达鲁花赤三十人。
分道夹击,转战千余里,朵儿只伯远遁。
久之,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骥与谋。
赏稍后,上章自讼,言:“臣子祥入南城,为诸将所挤,堕地几死。
今论功不及,疑有蔽之者。
”帝乃官祥指挥佥事,
而命骥仍兵部尚书,理部事,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余如故。
数月请老,又三年乃卒,年八十三。
赠靖远侯,谥忠毅。
(选自《明史·王骥传》,有删改)
(1)为兵科给事中,使山西,奏免盐池逋课二十余万,寻迁山西按察司副使。
(2)骥乃大阅将士,分兵画地,使各自防御,边境肃然。
二、强化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7题。
郭后既废,太子强意不自安。
郅恽说太子曰:“久处疑位,上违孝道,下近危殆,
不如辞位以奉养母氏。
”太子从之,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藩国
..。
上不忍,迟回者数岁。
六月,戊申,诏曰:“《春秋》之义,立子以贵。
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
承大统。
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
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
”
袁宏论曰:夫建太子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汉业宜遵正道以为后法今太子之德未亏于外,内宠既多,嫡子迁位,可谓失矣。
然东海归藩,谦恭之心弥亮;明帝承统,友于之情愈笃。
虽长幼易位,兴废不同,父子兄弟,至性无间。
夫以三代之道处之,亦何以过乎!
帝以太子舅阴识守执金吾,阴兴为卫尉,皆辅导太子。
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
帝敬重之,常指识以敕戒贵戚,激厉左右焉。
兴虽礼贤好施,而门无游侠,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俱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
上以沛国
..桓荣为议郎,使授太子经。
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
..论难于前,荣辨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
又诏诸生雅歌击磬,尽
日乃罢。
帝使左中郎将汝南钟兴授皇太子及宗室诸侯《春秋
..》,赐兴爵关内侯。
兴辞以无功,帝曰:“生教训太子及诸王侯,非大功耶?”兴曰:“臣师少府丁恭。
”于是复封恭,而兴遂固辞不受。
秋季,九月,马援自交趾还,平陵孟冀迎劳之。
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
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是矣!”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节)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建太子/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汉业/宜遵正道
以为后法/
B.夫建太子/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汉业/宜遵正道以为后法/
C.夫建太子/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汉业/宜遵正道/以为后法/
D.夫建太子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汉业/宜遵正道以为后法/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藩国,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在地方分封的王国。
“藩”即篱笆、藩篱,像篱笆一样在周围保卫中央,藩国的统治者被称为“藩王”。
B.辅导,辅佐引导,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大致相同。
C.博士,古代的一种官职。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编撰的主要记录鲁国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史书。
写于宋代的《资治通鉴》的体例与之不同。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光武帝犹豫数年还是改换了太子。
袁宏既指出其过失,又称道其父子兄弟重情重义。
B.阴识虽为太子舅并守执金吾,但为人低调、忠厚,从不谈论国事,深得光武帝敬重。
C.钟兴奉旨教授皇太子及宗室诸侯《春秋》,被赐关内侯,但他以自己无功坚决推辞不受封。
D.马援征战四方,不觉辛劳,他认为男儿就应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不能病死在家里。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从之,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藩国。
(2)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
7.从文中可以看出汉光武帝任用人才的首要标准是什么?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
1.参考答案①到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①句中的“藩篱”是比喻,必须把喻体还原成本体,译为“边境”)②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
(②句中的“结草”用了“结草衔环”的典故,后世用“结草”代指报恩。
翻译时无法把这个故事全部放进去,但如果直译又会影响文意,这就要翻译该典故的含义。
)③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咏叹。
他面容憔悴,外貌像干枯的树木一样。
④越过郑国来把远方作为边境,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③④句可采用直译的方式,字字落实即可,尤其要准确翻译“至于”“颜色”“形容”“越国”“鄙”等关键词)
2.参考答案(1)(他)被任命为兵科给事中,出使山西,上奏免除盐池拖欠的赋税二十余万,不久晋升为山西按察司副使。
(2)王骥于是大规模检阅将士,分派兵力,划分地域,让他们各自防御,边境安定下来。
解析(1)补出主语,他;“为兵科给事中”,被动句式,被任命为兵科给事中;“逋”释为“逃脱”,可引申为“拖延”“拖欠”;“课”,赋税;“寻”,不久。
(2)“阅”,检阅;“画地”,划分地域;“肃然”,安定。
参考译文王骥,字尚德,束鹿人。
他高大体壮,擅长骑马射箭,为人刚毅有胆识,通晓军事谋略。
考中永乐四年进士。
(他)被任命为兵科给事中,出使山西,上奏免除盐池拖欠的赋税二十余万,不久晋升为山西按察司副使。
宣德初年,升为兵部右
侍郎,代替顾佐代理都察院事务。
后来,代理兵部尚书。
正统元年他奉诏议论边防事务,过了五天他还没上奏。
皇帝大怒,拘捕王骥和侍郎邝埜,把他们关进监狱。
不久被释放。
阿台、朵儿只伯多次侵犯甘州和凉州,边将屡次失利。
侍郎柴车、徐晞、都御史曹翼相继管理边防事务,也没能制住他们。
正统二年五月,皇帝命令王骥前往,允许他相机行事。
王骥快速奔驰到军中,聚集诸将,询问以前追击敌人到鱼儿海子时,首先后退而导致军队失败的人是谁。
他们都说是“都指挥安敬”。
王骥来之前就已接到皇帝诛杀安敬的密旨,于是把安敬绑起来,在辕门外斩首,并宣读敕令责备都督蒋贵。
众将都吓得两腿发抖。
王骥于是大规模检阅将士,分派兵力,划分地域,让他们各自防御,边境安定下来。
他在甘州、凉州检阅军队,淘汰了三分之一。
制定轮番更替的制度,士兵得到了休息,粮草运输也减省了。
不久阿台再次袭扰。
皇帝任命任礼为平羌将军,蒋贵、赵安为副将军,王骥统率指挥军队。
正统三年春天,王骥率领诸将出军边塞,任命蒋贵为前锋,而他自己和任礼统率大军随后前进,与蒋贵约定说:“不取胜,就不再相见。
”蒋贵在石城攻击敌人,敌人逃跑到兀鲁乃。
蒋贵率轻骑二千五百人从镇夷出发,抄近道兼程前进,三天三夜追上了敌人。
擒获左丞脱罗,斩首三百多人,缴获金印和银印各一枚,骆驼、马匹、兵器、铠甲数以千计。
王骥与任礼从梧桐林到达亦集乃,擒获枢密、同知、佥院等官员十五人,万户二人,降服了他们的部落,穷追到黑泉。
赵安等人从昌宁出发,到达刁力沟,也擒获了右丞、达鲁花赤等三十人。
他们分道夹击,转战一千多里,迫使朵儿只伯远逃。
后来,石亨、徐有贞等人拥护英宗重登皇位,王骥参与了谋划。
皇帝给他的赏赐稍微迟后,王骥上奏章为自己申诉,说:“我的儿子王祥进入南城,被诸将推挤,摔到地上几乎死去。
现在论功没有他,我怀疑有人掩盖了这件事。
”皇帝于是授予王祥指挥佥事的官职,而命令王骥仍然担任兵部尚书,管理兵部事务,增加封号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其他的和以前一样。
几个月之后他请求回家养老,又过了三年才去世,终年八十三岁。
赠靖远侯,谥号忠毅。
3.B解析“夫建太子/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是在阐述“建太子”的作用,“建太子”主谓结构作主语,应在其后停顿,排除D项;“非有大恶于天下”中,“于天下”是后置状语,其前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
4.D解析“是由孔子编撰的”错误,《春秋》相传是孔子编撰的,但没有确认。
“写于宋代的《资治通鉴》的体例与之不同”错误,《资治通鉴》也是编年体。
5.B解析“从不谈论国事”错误,结合原文“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阴识在朝堂上积极参与谈论国事,只是在与宾客闲谈的时候不谈国事。
6.参考答案(1)太子刘强听从劝告,多次通过刘秀近臣和诸王表达他的诚意,希望退居藩国。
(2)(桓荣)每每以礼让的态度使人折服,不以言辞锋利压倒对方,其他儒家学者都赶不上他,刘秀对他特加赏赐。
解析(1)“从”,听从;“因”,经由、通过;“陈”,表达;“恳诚”,诚意。
(2)“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厌”,折服;“胜”,超过,压倒;“莫之及”,宾语前置,莫及之。
7.参考答案用人的首要标准是忠,忠于朝廷,忠于职守。
体现:阴识低调忠厚,不与宾客谈论国事;阴兴忠诚,公私分明,举贤不以交情好坏为定;桓荣谦让;钟兴淡泊名利;马援征战沙场不顾惜自己生命。
解析首先看汉光武帝任用了哪些人,再分析任用这些人的原因。
参考译文郭皇后被废,皇太子刘强心不自安。
郅恽劝告太子说:“长久地处在不稳定的位置上,上违背孝道,下靠近危险,不如辞去太子之位,以奉养母亲。
”太子刘强听从劝告,多次通过刘秀近臣和诸王表达他的诚意,希望退居藩国。
刘秀不忍心这样做,迟疑了几年。
本年六月戊申(二十六日),刘秀下诏:“《春秋》大义,选立继承人,以身份高贵为标准。
东海王刘阳是皇后之子,应该继承皇位。
皇太子刘强,坚决谦让,愿退居藩国,出于父子之情,难以长久违背他的愿望。
今封刘强为东海王;立刘阳为皇太子,改名刘庄。
”
袁宏论说:设立太子,为的是尊重宗法系统,统一民心,如果不是对天下有重大罪恶,就不该变动。
光武帝中兴汉家大业,应当遵循正道以作为后世的楷模。
如今太子的德行对外无所亏损,对内又多得恩宠,将嫡子改易位次,可以说是一个失误了。
然而东海王刘强归于藩王地位,谦恭的心更加豁亮;明帝刘庄承继大统,对兄弟的情谊更加深厚。
虽然长幼位置改变,一兴一废结局不同,但是父子兄弟之间,存在着真情,没有隔阂。
即使以三代之道来处理,又怎能超过呢!
刘秀任命皇太子刘庄的舅父阴识代理执金吾,任命另一位舅父阴兴当卫尉,一起辅导太子。
阴识天性忠厚,在朝廷中虽然直言正谏,但等到和宾客们一起谈话时,从不涉及国事。
刘秀敬重他,常常指着他告诫皇亲贵戚,勉励左右仿效。
阴兴虽然礼贤下士,乐于助人,但宾客中没有豪杰侠客。
他和同郡人张宗、上谷人鲜于裒关系不好,但知道他们对国家有用,仍然称赞其长处推荐他们做官。
友人张汜、杜禽,和阴兴交往很深,阴兴认为他们华而不实,都只在钱财上帮助他们,始终不替他们说话;所以世人称赞他对国家的忠诚。
刘秀任命沛国人桓荣当议郎,命他教授太子儒家经典。
刘秀亲自到太学,召集众博士在他面前讨论问题,质疑辨难,桓荣辨析和阐述经典的精义,每每以礼让的态度使人折服,不以言辞锋利压倒对方,其他儒家学者都赶不上他,刘秀对他特加赏赐。
刘秀又命学生们一面击磬,一面唱儒家的雅歌,一整天才结束。
刘秀让左中郎将汝南人钟兴教授皇太子和宗室诸侯读《春秋》,封钟兴为关内侯。
钟兴以自己没有功劳而推辞,刘秀说:“你教育太子和亲王侯爵,不是大功劳吗?”钟兴说:“我是从师于少府丁恭。
”刘秀于是又封丁恭,而钟兴则坚决推辞,没有接受。
秋季,九月,马援从交趾返回,平陵人孟冀迎接、慰劳他。
马援说:“现在匈奴、乌桓还在袭扰北部边境,我想请求出兵讨伐,男子汉只应当战死在疆场,用马革裹尸送回家乡安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女人手中呢?”孟冀说:“确实如此!有抱负的人就应当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