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台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_《台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台阶》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情况:(课前五分钟进行)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于导学案中的文学常识(作者情况介绍、文章体裁介绍)以及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处理,用课件进行展示,学生自行订正,教师行间巡视,并及时对于出错较多的地方进行集体订正。
二、导入新课:
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到很多时候我们都记不起向别人谈起他,他普通的就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一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森祥的《台阶》,一起来接触这样的一位平凡普通的父亲。
三、出示学习目标:
首先看一下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速度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解析人物,小组合作探究人物内心世界,丰富对人物性格和品质的理解。
3、深入理解人物朴实平凡与执着坚毅,学会感恩父亲的艰辛与伟大。
四、整体感知:
(一)踏上台阶,认识父亲
请结合导学案中的三个问题,试着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示:父亲为什么造高台阶?父亲怎样造好高台阶?高台阶造好后父亲有怎样的感觉?
示例:为了提高自家的地位,父亲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建造了一
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新屋建成了,而父亲却老了。
五、细读文章,解读人物
(一)坐上台阶,聊聊父亲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踏上台阶,认识了父亲,那接下来我们坐上台阶,聊聊父亲。
假如你是摄影师,
要拍一组父亲形象的照片,你会抓住父亲的哪些细节拍成特写镜头呢?要求找到相应的细节描写的语段,品读关键语句,为你的照片取一个名字。
示例:
先来看老师找到的一个关于父亲脚的细节描写的片段,通过这双“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永远也洗不干净”的脚,我看到了父亲为了九级台阶,为了我们的家辛苦操劳、日夜奔波的身影,所以我给它取名:我的辛劳的父亲。
抓住以下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1、父亲的脚:文章第五自然段中:“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走回来”和“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踩在棉花上似的”,体味父亲的辛劳;
2、父亲建新屋的准备工作:文章第十、十一自然段中:“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编草鞋”,体味父亲的坚持不懈;
3、父亲的目光:文章第十三自然段中的描述,体味父亲的坚定;
4、父亲的草鞋:文章十五自然段中:“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体味父亲的吃苦耐劳、勤俭持家;
5、父亲的汗珠:文章第十九段中:“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黄豆大的露珠”,体味父亲的勤劳;
6、父亲的腰:文章第二十二自然段中:“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体味父亲的倔强、要强。
上面这一些都是新屋建成前对父亲的细节描写,这一部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表达。
让学生感受父亲的独特光辉,体会父亲的高大! (二)凝望台阶,感受父亲
教师:父亲辛辛苦苦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盖成的新屋,就是为了提高自家的地位,得到别人的尊重,那么新屋建成后,父亲又有怎样的表现呢?文中有没有这样的精彩的细节描写?
1、父亲的尴尬的笑:抓住文章21段中“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尴尬的笑。
”
师生共同来品析这一个细节描写,引导学生通过父亲的笑、父亲的手、父亲的背、胸、父亲的目光,来体味父亲一辈子的卑微,使得他此时此刻的内心是如此的复杂。
我的卑微的父亲。
2、父亲磕烟灰:抓住文章26段中“愣住、憋”等词。
台阶建成了,可是父亲却没有收获应有的幸福和自在。
我的不自在的父亲。
3、串联第27段与别人打招呼,想得到别人的那一句称赞,结果却发现父亲辛劳终生,凝聚父亲一生价值的台阶,别人根本就不在乎,所以父亲坐在那里不但自己觉得不自在了,而且还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此时,父亲的精神全部崩塌了。
所以,就有了后来的种种表现,哪些?我的失落的父亲。
4、教师引领学生结合后面父亲挑水的第28段,三级台阶对于父亲来说很轻松,他习惯了这种生活,习惯了这种高度。
可是到了第四级的时候,他就抬得很高,但是还是被咯了一下。
你说父亲难以跨越的仅仅是那道台阶吗?不是,是父亲心理上的那级台阶,那是难以逾越的。
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动作,闪了腰了。
这一段还有没有精彩的细节描写?
抓住父亲闪了腰之后的语言、动作,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失落,父亲的衰老以及无奈。
我的衰老了的父亲。
由不愿承认自己的衰老,到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衰老,我们看到了父亲的无奈。
父亲的光辉还在吗?
(三)攀登台阶,理解父亲
如果一切从头来过,父亲还会这样的选择吗?
学生思考,教师点名回答,引导学生体味父亲的无奈以及伟大。
父亲就是我们心中的山!
教师:作者李森祥说过,在中国农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父亲是无奈的。
但是即便如此,他依然选择执着,依然选择敢想敢做,依然选择坚持不懈,依然选择为家人奉献他所有的一切,即便自己会衰老,会失落,这是多么伟大的父亲啊!
六、总结:
文章的结尾处写到父亲老了,请你以文中的儿子的身份,对感到自己衰老的父亲,说说你的心里话,50字左右。
学生自己完成创作,当堂进行展示。
教师总结: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甚至是有些许无奈的,但是,父亲,你用你的勤劳,你的执着,你的坚定,你的倔强,你的不服输,甚至是你的失落,你的衰老,教会了我应该如何成长,教会了我应该如何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你就是我心中的山!
七、作业:课外推荐阅读
推荐书目:苏童《父爱》梁实秋《代沟》
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台阶》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人生体验和情感价值观,在语言揣摩和思维方式上也有一定的成熟度,理解本文没有太大的难度。
但是,对于人物的内在性格品质,必须在细致解读文本时才能体味,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需要学生认真关注,深入挖掘,如果浮于表面,那就很难形成对人物的深层理解。
又加上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的差异,学生在理解上还需要教师及时给予一定的引导。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兼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的解读进行沟通交流。
《台阶》效果分析
检查课前预习部分:我在导学案中设置了三个方面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了解作者及文体的相关知识,因为小说这种题材的知识点在教学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已经充分地进行了讲解,所以把这部分内容放在课前预习中了,学生完成的都不错,完全可以通过预习独立完成,除此之外,还有字词的掌握也放在了这个环节,学生的正确率较高,对于字词的掌握也比较扎实。
整体感知部分:这一环节,我主要在导学案中进行提示,再结合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又对其中的父亲建高台阶的原因进行了点拨,学
生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感知。
人物分析部分:这是我本堂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我主要是想通过对父亲形象的分层次的解读,让学生感受父亲的伟大。
因此,在导学案中,我预设了一个品读细节描写的题目,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关于父亲的细节描写,先自己进行解读,然后在课堂上一步步引导学生先分析父亲的优秀品质,感受父亲在儿子眼中的高大,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表达,学生完成的不错!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分析新屋建成后的父亲,让学生感受到父亲的卑微,父亲的衰老,父亲的无奈,进而提出问题,这样的父亲还有光辉在吗?让学生感悟:在无奈的命运前面,父亲一直在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即使背挺不直了,身体衰老了,也要一直向前!为了家人他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父亲是多么的伟大!这一部分学生谈的不错!接下来,我通过播放乐曲,感染学生,让他们写一写面对衰老了的父亲自己的心里话,这一部分的效果很好,每一个学生都写出了自己对父亲的感恩。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感受到了父亲的不易与伟大,懂得了感恩父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台阶》教材分析
《台阶》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我认为本单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我还希望学生能够体会到本单元中这些普通人甚至是弱者,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了自己的尊严,体现了自身的光辉,他们是平凡的,他们却又是伟大的!《台阶》这一课是以一个普通而朴实的农村父亲为主要人物,作者以儿子的身份叙写父亲一生为台阶而奋斗,当台阶造好时他却若有所失,苍老无力的故事。
首先这一课展现了作为父亲,他甘愿为了家庭奉献自己的一切,父爱的博大深厚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同时我还想引导学生看到作为一名农民的父亲,虽无力改变命运,但他却依然质朴、谦卑、倔强、执着,从而能体味到父亲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伟大之处。
《台阶》评测练习
一、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
①作者:(),()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代表
作有小说《》、《》、《传世之鼓》等。
作品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其艺术特色是文字简洁、善抓细节。
②体裁:本文的体裁是(),小说也是一种文学体裁。
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构成小说的三要素。
2、字词积累:
凹凼()尴尬()涎水()嵌着()
黏性()胯骨()撬开()磕烟灰()门槛()咯()
3、整体感知:
借助下面的三个问题,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父亲为什么造高台阶?②父亲怎样造好高台阶?③高台阶造好后父亲有怎样的感觉?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探究人物:
这篇小说有很多对父亲的细节描写,请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试着勾画出来,并以“我的____的父亲”进行批注,请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示例:我的__的父亲,根据文中第_段中的(),我体会到了父亲的()。
二、当堂检测:
文章的结尾处说父亲老了,下面请你以文中的儿子的身份,对感觉到衰老的父亲说说自己的心里话,50字左右:
《台阶》课后反思
《台阶》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我自己感觉稍微显得有些仓促,因为时代的不同,所以学生在理解这一课时有一些困难。
再加上我在设计这一课时,试图想要让学生在父亲的光辉这一方面有一个不同层次的理解,而这方面需要的时间没有把握好,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稍微
长了一些,导致在分析这两个不同层次时,感觉时间不够充分,自己感觉在预设学生回答的环节,实际情况和自己最初的预想有一定的差距!而接下来对于学生回答的引导,有些是不必要的重复,而有些应该突出的地方感觉分析的还不够透彻!整体在时间的控制上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最好效果。
关于小说的主题,我在设计时,特意把关注点放在了对父亲的感恩上,从这节课的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学生们都感受到了父亲的不易与伟大,学生们写给父亲的心里话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感觉自己这一堂课中有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也有不足的环节,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好课堂上的40分钟,打造最高效的课堂,这应该是我今后工作中最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台阶》课标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下列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字词的音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速读了解全文,细读解析人物,小组合作探究人物内心世界,丰富对人物性格和品质的理解。
3、深入理解人物朴实平凡与执着坚毅,学会感恩父亲的艰辛与伟大。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描写的仔细揣摩,深刻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体验真切的情感。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提高语言赏析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把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既掌握语言文字能力又陶冶情操,增加人文涵养。
《台阶》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文章的篇幅相对来说较长,因此我确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情节,便于分析人物性格。
这个单元充满人文情感,“爱”洋溢于字里行间。
《台阶》更是对一位普通乡村父亲的感怀,这篇文章里有许多值得学生揣摩的描写,利于增强语言感悟能力,文章内容对于丰富学生内心情感,学会感恩
父亲也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我认为本课教学应以《台阶》中的人物描写揣摩为主体,深刻理解人物性格品质,感悟人物情感内质,这是我的第二个教学目标。
同时,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本身而已,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拓展,对学生的情感人格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台阶》中的“父亲”形象讨论,必将使学生深为感动,以此为触发点,让孩子们对自己的父亲也有更多的关注和理解,感恩父亲,这是我的第三个教学目标。
总之,语文教学中,既要实现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增长,也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
共同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