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写作教学浅谈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歌写作教学浅谈范文
第一篇:儿歌写作教学浅谈范文
儿歌写作教学浅谈
摘要:低年级儿歌写作教学是块处女地,只要我们珍视童真童趣,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激活他们的写作兴趣,这块肥沃的土地就会有五彩的收成。
如何开发这块即熟悉又陌生的处女地呢?
一、上好儿歌写作指导课
二、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儿歌写作
三、让学生留心生活,引导学生用儿歌表达所获
四、指导学生观察自然,引导他们用儿歌表达感受关键词:儿歌写作教学
儿歌是人一生中最先接触的文学式样,当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就开始听、说儿歌,到幼儿园里达到了说、唱、读、演儿歌的高潮。
在小学低年级,人们还经常听到儿歌的声音,随着童年的远去,儿歌的声音就越来越少,他们又有了新的追求。
当人长大后,没有几个人会忘记儿歌伴随的童年,会逐渐明白儿歌启智、明理,陶冶情操、奠定语文素养基础的作用,于是,就用儿歌启蒙儿童……儿歌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短小精悍的形式,朗朗上口的韵律,被人们一直视为启蒙教育的珍宝。
《现代汉语词典》儿歌词条是这样界定儿歌的:为儿童创作的、适合儿童唱的歌谣。
从这一界定看,似乎创作者是非儿童,儿童创作儿歌成了疑问。
小学低年级学生,已有了丰富的儿歌积累,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角度看,许多儿童已有能力写出儿歌;从儿歌创作的实际看,不乏儿童写出的佳作;从我们的教学实践看,只要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就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写出比较像样的儿歌,部分学生能够写出朗朗上口的儿歌。
儿童虽不及成人的文学素养,没有成人那么高的创作水平,但他们有童真、童趣,童稚的心灵
就是一个儿歌的国度。
用童真、童趣写出的儿歌,肯定与大人不同,儿童写出的儿歌,虽然精炼不足,少些韵味,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颗颗跳动的童心,童心展现的儿歌世界确实精彩纷呈。
让孩子以自己最熟悉的形式,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表达自己的心声,符合创作的一般原理。
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儿歌写作,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中年级的作文教学奠定基础,给他们留下更美好的童年。
所以我们要珍视童真童趣,抓住儿童的最后一段时光,重视低年级儿歌写作教学,引导儿童进行儿歌写作。
那么如何引导儿童进行儿歌“写作”呢?
一、上好儿歌写作指导课
在指导课上要引导学生多元思维,给学生插上幻想的翅膀,拓展他们翱翔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交流争辩,取长补短写儿歌搭好框架,讨论补充写儿歌
●出示范例,提示内容,合作学习写儿歌●享受自由,独立自主写儿歌1.“交流争辩,取长补短写儿歌”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一个话题交流争辩,在交流争辩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元思维。
在老师示范、引导、学生相互启发的过程中,说出能组成儿歌的语句。
把这些语句让学生写在黑板上,学生从众多的语句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经过删、改、补充,连成“儿歌”。
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不足,自己修改,也可让同学、老师帮助修改,进而形成比较好的儿歌。
大体步骤如下:
(1)探求问题说语句(4)汇集佳句改错字(2)老师引导说语(5)自主选句连儿歌(3)师生交流说语句(6)充分朗读细修改(具体方法见“实录”)2.搭好框架,讨论补充写儿歌
老师搭好儿歌的“框架”,让学生讨论补充形成儿歌。
这样可以降低写作的难度,学生有成功感,容易引起兴趣。
例:下面是老师支好的儿歌框架,括号内是学生讨论补充的部分结果。
雪化了
雪化了
雪化了,春天到
春天到
春天到。
昆虫(飞)
小河(唱起歌)
(山羊)(牧民)种青草,小鸟(叫)
白鹅戏水水上飘
(小猫)(渔民)放鱼苗。
麦苗(一片绿油油)
小鱼(在水里藏猫猫)
你要问我干什么?鲜花(什么时候到)
我们(上学过小桥)
(种盆鲜花送学校?)
3.出示范例,提示内容,合作学习写儿歌(1)读范例:雪化了/小草绿/燕儿归来/寻故里
(2)讨论提示:想一想众多人物、动物、植物……雪化了他们去干什么?干了些什么?然后仿照例子,小组讨论写出自己喜欢的儿歌。
(3)尝试写作:
①自主写作
④老师根据交流情况给予指导②小组内讨论修⑤小组内再次讨论修改儿歌③小组间交流
⑥朗读儿歌
学生作品选:
雪化了
雪化了
雪化了小草绿
小草绿
小草绿蜜蜂醒来
放学归来
麦苗醒来寻花蜜
踏青去
深呼吸 4.享受自由,独立自主写儿歌
让学生自主独立写作,遇到困难可以请同学、老师帮助。
强调在读的基础上修改。
学生作品选:
雪化了,雪化了,雪化了,冬天去,柳树绿,草儿绿,大地醒来一片绿。
松树、柏树长新绿。
无边草原,无边绿。
二、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儿歌写作1.在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写儿歌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我们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引导学生写儿歌。
1)选词填空组成儿歌
选择下列词语填空,组成儿歌。
晶莹亮晶晶冰晶
北风呼呼天气冷,水汽遇冷结(冰晶),冰晶冰晶(亮晶晶),妹妹夸它真(晶莹)。
(2)老师提供儿歌范例和部分词语让学生仿写
仿写范例。
提供的词语
学生仿写的儿歌
词:量词“条、个、把”
量词:只头匹
一只山(白)羊上了山,两条小花狗,名词:马牛羊
两头水(黑)牛下了田,两个好朋友,山石土田河
三匹骏(红)马溪边站,共用一把伞,(以上词语不要求都用上)山青水秀画好看。
(3)雨天去春游。
(3)自主写作,老师指导,小组讨论修改①学生习作
雪化了,泥巴道,上学路上蹦又跳。
②老师指导
师:上学路上你们为什么要蹦,要跳?生:因为有泥,蹦是为了不弄脏鞋子。
师:还为什么?
生:还因为雪化后,上学路上有水,蹦、跳,鞋才不会湿。
师:很好。
现在我们再读一读儿歌,如果你认为改一改更好的话,就和同
学讨论讨论,修改修改。
③修改后的儿歌
雪化了,泥水道儿,上学路上蹦又跳。
3、在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写儿歌
(1)在学习儿歌时引导学生补写、改写、仿写
课本上的儿歌是经过编者精选的,是儿歌中的精品。
让学生在读通、背熟的基础上补写、改写、仿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①课本上的儿歌
春雨
春雨沙沙,洒在树梢,淋湿我的帽檐,春雨沙沙,染绿柳芽;
沾湿她的花褂。
细如牛毛,落在田野,我们顶着蒙蒙细雨,飘飘洒洒。
滋润庄稼;
刨坑种树,飘在果林,降在池塘,把祖国大地绿化。
点红桃花;
唤醒青蛙。
春雨沙沙,春雨沙沙。
②学生作品选。
(补写)
(改写)
(仿写)
春雨沙沙,春雨沙沙,小雨沙沙,雪花飘飘,春雨沙沙,春雨沙沙,小雨沙沙,雪花飘飘,细如牛毛,细如牛毛,妹妹换起裤腿,纷纷扬扬,飘飘洒洒。
飘飘洒洒。
光着脚丫,大如鹅毛,落在草原,落在江南,嘻嘻哈哈,落在山林滋润新芽;插稻采茶;
来到庭院,梨花妖娆(开了)(来到)。
落在田野,落在中原,看水花。
菜花黄了;播棉种瓜;落在树林,落在东北,蘑菇安家。
忙坏农家,大豆、玉米、高粱……统统种下。
(2)在学习其它课文时引导学生写儿歌
因为课本上的儿歌,相对于其它课文来说数量是比较少的,所以
只有在学习其它课文时引导学生写儿歌,使儿歌写作教学成为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下面以《三只白鹤》为例,列举引导方向。
①引导学生用儿歌再现课文内容三只白鹤
三只白鹤真勤劳,※ 抬起头来找记号,埋下鱼儿一大条,※ 太阳白云大柳树,为了明天能找到,※ 请问什么记号好?②引导学生用儿歌表达感悟太阳东升西落,位置不同。
白云浮在空中,随风飘动。
这些怎能做记号?
因为──
“不动”是记号最重要的特征。
③引导学生用儿歌回答课后问题
太阳好远好远哟,找鱼儿不可能飞那么远的路程。
白云好多好多哟鱼儿在哪,谁能分得清!哥哥姐姐你们看,鱼儿就儿歌写作教学浅谈
摘要:低年级儿歌写作教学是块处女地,只要我们珍视童真童趣,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激活他们的写作兴趣,这块肥沃的土地就会有五彩的收成。
如何开发这块即熟悉又陌生的处女地呢?
一、上好儿歌写作指导课
二、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儿歌写作
三、让学生留心生活,引导学生用儿歌表达所获
四、指导学生观察自然,引导他们用儿歌表达感受关键词:儿歌写作教学
儿歌是人一生中最先接触的文学式样,当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就开始听、说儿歌,到幼儿园里达到了说、唱、读、演儿歌的高潮。
在小学低年级,人们还经常听到儿歌的声音,随着童年的远去,儿歌的声音就越来越少,他们又有了新的追求。
当人长大后,没有几个人会忘记儿歌伴随的童年,会逐渐明白儿歌启智、明理,陶冶情操、奠定语文素养基础的作用,于是,就用儿歌启蒙儿童……儿歌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短小精悍的形式,朗朗上口的韵律,被人们一直视为启蒙教育的珍宝。
《现代汉语词典》儿歌词条是这样界定儿歌的:为儿童创作的、适合儿童唱的歌谣。
从这一界定看,似乎创作者是非儿童,儿童创作儿歌成了疑问。
小学低年级学生,已有了丰富的儿歌积累,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角度看,许多儿童已有能力写出儿歌;从儿歌创作的实际看,不乏儿童写出的佳作;从我们的教学实践看,只要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就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写出比较像样的儿歌,部分学生能够写出朗朗上口的儿歌。
儿童虽不及成人的文学素养,没有成人那么高的创作水平,但他们有童真、童趣,童稚的心灵就是一个儿歌的国度。
用童真、童趣写出的儿歌,肯定与大人不同,儿童写出的儿歌,虽然精炼不足,少些韵味,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颗颗跳动的童心,童心展现的儿歌世界确实精彩纷呈。
让孩子以自己最熟悉的形式,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表达自己的心声,符合创作的一般原理。
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儿歌写作,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中年级的作文教学奠定基础,给他们留下更美好的童年。
所以我们要珍视童真童趣,抓住儿童的最后一段时光,重视低年级儿歌写作教学,引导儿童进行儿歌写作。
那么如何引导儿童进行儿歌“写作”呢?
一、上好儿歌写作指导课
在指导课上要引导学生多元思维,给学生插上幻想的翅膀,拓展他们翱翔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交流争辩,取长补短写儿歌搭好框架,讨论补充写儿歌
●出示范例,提示内容,合作学习写儿歌●享受自由,独立自主写儿歌
1.“交流争辩,取长补短写儿歌”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一个话题交流争辩,在交流争辩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元思维。
在老师示范、引导、学生相互启发的过程中,说出能组成儿歌的语句。
把这些语句让学生写在黑板上,学生从众多的语句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经过删、改、补充,连成“儿歌”。
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不足,自己修改,也可让同学、老师帮助修改,进而形成比较
好的儿歌。
大体步骤如下:
(1)探求问题说语句(4)汇集佳句改错字(2)老师引导说语(5)自主选句连儿歌(3)师生交流说语句(6)充分朗读细修改(具体方法见“实录”)2.搭好框架,讨论补充写儿歌老师搭好儿歌的“框架”,让学生讨论补充形成儿歌。
这样可以降低写作的难度,学生有成功感,容易引起兴趣。
例:下面是老师支好的儿歌框架,括号内是学生讨论补充的部分结果。
雪化了
雪化了
雪化了,春天到
春天到
春天到。
昆虫(飞)
小河(唱起歌)
(山羊)(牧民)种青草,小鸟(叫)
白鹅戏水水上飘
(小猫)(渔民)放鱼苗。
麦苗(一片绿油油)
小鱼(在水里藏猫猫)
你要问我干什么?
鲜花(什么时候到)
我们(上学过小桥)
(种盆鲜花送学校?)
3.出示范例,提示内容,合作学习写儿歌(1)读范例:雪化了/小草绿/燕儿归来/寻故里
(2)讨论提示:想一想众多人物、动物、植物……雪化了他们去干什么?干了些什么?然后仿照例子,小组讨论写出自己喜欢的儿歌。
(3)尝试写作:
①自主写作
④老师根据交流情况给予指导②小组内讨论修⑤小组内再次讨论修改儿歌③小组间交流
⑥朗读儿歌
学生作品选:雪化了
雪化了
雪化了小草绿
小草绿
小草绿蜜蜂醒来
放学归来
麦苗醒来寻花蜜
踏青去
深呼吸 4.享受自由,独立自主写儿歌
让学生自主独立写作,遇到困难可以请同学、老师帮助。
强调在读的基础上修改。
学生作品选:
雪化了,雪化了,雪化了,冬天去,柳树绿,草儿绿,大地醒来一片绿。
松树、柏树长新绿。
无边草原,无边绿。
二、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儿歌写作1.在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写儿歌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我们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引导学生写儿歌。
1)选词填空组成儿歌
选择下列词语填空,组成儿歌。
晶莹亮晶晶冰晶
北风呼呼天气冷,水汽遇冷结(冰晶),冰晶冰晶(亮晶晶),妹妹夸它真(晶莹)。
(2)老师提供儿歌范例和部分词语让学生仿写
仿写范例。
提供的词语
学生仿写的儿歌
词:量词“条、个、把”
量词:只头匹
一只山(白)羊上了山,两条小花狗,名词:马牛羊
两头水(黑)牛下了田,两个好朋友,山石土田河
三匹骏(红)马溪边站,共用一把伞,(以上词语不要求都用上)山青水秀画好看。
(3)雨天去春游。
(3)自主写作,老师指导,小组讨论修改
①学生习作
雪化了,泥巴道,上学路上蹦又跳。
②老师指导
师:上学路上你们为什么要蹦,要跳?生:因为有泥,蹦是为了不弄脏鞋子。
师:还为什么?
生:还因为雪化后,上学路上有水,蹦、跳,鞋才不会湿。
师:很好。
现在我们再读一读儿歌,如果你认为改一改更好的话,就和同学讨论讨论,修改修改。
③修改后的儿歌
雪化了,泥水道儿,上学路上蹦又跳。
3、在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写儿歌
(1)在学习儿歌时引导学生补写、改写、仿写
课本上的儿歌是经过编者精选的,是儿歌中的精品。
让学生在读通、背熟的基础上补写、改写、仿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①课本上的儿歌
春雨
春雨沙沙,洒在树梢,淋湿我的帽檐,春雨沙沙,染绿柳芽;
沾湿她的花褂。
细如牛毛,落在田野,我们顶着蒙蒙细雨,飘飘洒洒。
滋润庄稼;
刨坑种树,飘在果林,降在池塘,把祖国大地绿化。
点红桃花;
唤醒青蛙。
春雨沙沙,春雨沙沙。
②学生作品选。
(补写)
(改写)
(仿写)
春雨沙沙,春雨沙沙,小雨沙沙,雪花飘飘,春雨沙沙,春雨沙沙,小雨沙沙,雪花飘飘,细如牛毛,细如牛毛,妹妹换起裤腿,纷纷扬扬,飘飘洒洒。
飘飘洒洒。
光着脚丫,大如鹅毛,落在草原,落在江南,嘻嘻哈哈,落在山林滋润新芽;插稻采茶;
来到庭院,梨花妖娆(开了)(来到)。
落在田野,落在中原,看水花。
菜花黄了;播棉种瓜;落在树林,落在东北,蘑菇安家。
忙坏农家,大豆、玉米、高粱……统统种下。
(2)在学习其它课文时引导学生写儿歌
因为课本上的儿歌,相对于其它课文来说数量是比较少的,所以只有在学习其它课文时引导学生写儿歌,使儿歌写作教学成为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下面以《三只白鹤》为例,列举引导方向。
①引导学生用儿歌再现课文内容三只白鹤
三只白鹤真勤劳,※ 抬起头来找记号,埋下鱼儿一大条,※ 太阳白云大柳树,为了明天能找到,※ 请问什么记号好?②引导学生用儿歌表达感悟太阳东升西落,位置不同。
白云浮在空中,随风飘动。
这些怎能做记号?
因为──
“不动”是记号最重要的特征。
③引导学生用儿歌回答课后问题太阳好远好远哟,找鱼儿不可能飞那么远的路程。
白云好多好多哟鱼儿在哪,谁能分得清!哥哥姐姐你们看,鱼儿就在这柳树底下,找鱼儿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三、让学生留心生活,引导学生用儿歌表达所获(1)给学生提供这类儿歌,让学生阅读、吟诵、交流感悟(2)让学生搜集这方面的儿歌,进行展览交流(3)开展专题吟诵活动
(4)指导学生写作,展示写作成果
如:观察老年人雪化后的生活起居,用儿歌表达观察所获。
学生作品选:
雪化了/春天到/太奶奶/住着拐杖/挪动着小脚/走出堂屋/晒太阳了
四、指导学生观察自然,引导他们用儿歌表达感受
大自然缤纷的色彩,形形色色的事物,无穷无尽的奥秘吸引着学生,他们认识大自然往往与大人有别,不依据习惯的看法审视事物,往往依据童话原则,在成人看来不可思议,实际这就是童真童趣,我们要珍视童真童趣,使其发展成儿歌写作的兴趣。
学生作品选:韭菜茄子青椒,☆ 同为植物家族,苹果柑橘红枣,☆ 为何有不同的味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只要珍视童真童趣,加强儿歌写作教学,在这柳树底下,找鱼儿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三、让学生留心生活,引导学生用儿歌表达所获(1)给学生提供这类儿歌,让学生阅读、吟诵、交流感悟(2)让学生搜集这方面的儿歌,进行展览交流(3)开展专题吟诵活动
(4)指导学生写作,展示写作成果
如:观察老年人雪化后的生活起居,用儿歌表达观察所获。
学生作品选:
雪化了/春天到/太奶奶/住着拐杖/挪动着小脚/走出堂屋/晒太阳了
四、指导学生观察自然,引导他们用儿歌表达感受
大自然缤纷的色彩,形形色色的事物,无穷无尽的奥秘吸引着学生,他们认识大自然往往与大人有别,不依据习惯的看法审视事物,往往依据童话原则,在成人看来不可思议,实际这就是童真童趣,我们要珍视童真童趣,使其发展成儿歌写作的兴趣。
学生作品选:韭菜茄子青椒,☆ 同为植物家族,苹果柑橘红枣,☆ 为何有不同的味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只要珍视童真童趣,加强儿歌写作教学,
第二篇:教学儿歌
教学儿歌:羊,羊,小山羊,年纪不大胡子长。
鹿,鹿,梅花鹿,
头上长着两棵树。
象,象,大白象,鼻子像个擀面杖。
驼,驼,大骆驼,背背弯弯山两座。
这首童谣节奏相似,韵脚富于变化,在反复的吟唱中,孩子们不仅知道了动物的外形特点,更能体会诵读的快乐。
在学生学习儿歌后,他们激情澎湃,好想表现自己对童谣的感受,我就让孩子们创编儿歌,虽然有些幼稚,但充满童真,充满爱。
在快乐的诵读中我让孩子们模仿着说出其他动物的特征,没想到孩子们创编的童谣的积极性十分高,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创编的童谣句句押韵。
比如:有个孩子张航说:小鱼小鱼快快过来,我想听听你的话儿,我想带你见妈妈,你给妈妈当娃娃。
虽然不是很押韵,但充满智慧。
这时,老师发现孩子的思维没有发散,就说:我还想听听大树、蜻蜓、飞机,哦,好多好多都想听,看谁编的又多又好,来,比比咋样?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争先恐后地说:小小猫咪喵喵喵,走起猫步摇摆摆,逮到耗子好神气,咪咪是我的还娃娃。
这样,儿歌教学水到渠成,学生对儿歌充满兴趣。
尤其引入了吟诵,学生很好奇,就不停的学老师,下课了,还看见孩子们在摇头晃脑的吟诵。
如果再开展儿歌吟诵比赛,让课堂教学延伸,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所以,在儿歌教学中,要从兴趣入手,这样就形成了我对儿歌兴趣教学方法的基本模式:故事引入,引发兴趣——自由诵读,激发兴趣——吟诵儿歌,增添兴趣——创编儿歌,提高兴趣。
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把吟诵带入课堂,在学习古诗时,采用吟诵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传承,因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三千年历史的诵的方法。
第三篇:儿歌教学反思
“入学准备”期的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习习惯的训练
——《
7、我会读儿歌》教学反思“入学准备”准备的是什么?教师必须对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有清晰的概念。
在教参的“学习准备期分析”中明确写道:“入学准备”的学习要求是“注重兴趣激发和习惯培养。
” 其具体内容是(1)学习适量汉字。
识字依然在语言环境(词、
句和配图)中进行,并注意了生字的复现。
(2)渗透一些学习汉字的方法。
识字方法主要是联系生活识字、形象化识字、最简单的笔画识字,以及初步渗透根据象形、会意识字,使学生一入学就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3)培养语文学习习惯。
教材通过学习内容和活动提示中的补充材料,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问、想等习惯。
从内容来看,学习习惯的训练是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
今天当我再次阅读这段文字时,又有了更深的体会。
其实入学的学生们并非一张白纸,有不少学生已经认识很多字了,对他们来说学字不是难事,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什么呢?是“炒冷饭”吗?当然不是!因此,也可以这么说“准备”单元中的学习内容实际上是为了习惯训练而设的,既然如此,课堂教学的重心就应该是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要落实学习习惯的训练。
通过这次的大组交流课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使我对“入学准备”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认识。
我将总结经验和教训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篇二:《儿歌和童话故事》教学反思
《儿歌和童话故事》教学反思
这是五年级的一节绘画创作课。
既然是配画就不能随心所欲展开创作,必须在理解儿歌和童话故事的基础上展开创作。
而要配好这些画,又岂是件易事,它是对学生绘画能力的一次全面考试,也是学生综合素养集中体现,这里基本涉及到学生所有学过的美术知识,如:构图,色彩的设计,概括提炼,多样的绘画手法……
在准备这节课时,我想这节课最重要要达到什么目的?是锻炼学生由抽象文字而产生艺术形象,然后用美术形式加以表现的学习过程。
这就算对高年级学生来说也是有难度的,特别是不光把儿歌故事中的情景描绘出来,更重要的是还要具有艺术美感。
在上完这节课后,感觉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表现在独创能力较弱,过度依赖参考作品,美术基本功欠扎实,头脑中的形象储备不足,所以创作起来有点困难。
还有一个就是作业时间问题,一节课内要好创作好这样的作业,还要点评分析,着实相当困难,有个疑问:像公开课一定要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