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6-第3章 第1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配湘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平衡是指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上的平衡
B.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平衡
C.滥伐森林,会破坏生态平衡
D.严重污染环境,会破坏生态平衡
【答案】A
解析:生态平衡的标志及特点要清楚。同时,要掌握一些破坏生态
平衡的典型事例。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5.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主要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2.一个处于 18 _平__衡__状__态___的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生物的 19 ___组__成_____ 和 20 ___数__量_____ 的 比 例 相 对 稳 定 ; 能 量 和 物 质 的 21 ____输__入______与输出保持平衡; 22 __食_物___链__结构复杂、互相交叉而形成 食物网;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完好的 23 _____营__养_____关系。
专家便从我国“邀请”了喜爱牛粪的蜣 螂(俗称屎壳郎),帮助清扫牧场。蜣螂到澳大利亚后勤奋 工作,使牧草繁茂,牧业兴旺。
3.了解受损生 态系统的表现 及后果。
讨论:蜣螂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哪个要素?
提示:蜣螂以牛粪为食物,起到了分解者的作用。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课前·新知预习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
A.物质和能量
B.食物链和食物网
C.自动调节能力
D.分解者
【答案】C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解析: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生态系统内的各成分之间建立起相互 协作、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关系,使生态系统保持一种稳定状态。一 个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 较长时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 态平衡是一种相对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
()
A.生物个体
B.生物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
【答案】D
解析:图中既有生物成分,又有非生物成分,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
生态系统。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2.桑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一种独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形式,被誉为 “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在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特别提醒】 (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的,如下图。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征: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单向递减,愈 向食物链的顶端,能量愈少,生物体的数量就愈少,形成一种金字塔形 的营养级关系。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2.受损生态系统的含义 受健康的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损破坏生态系统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生态系统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原系 形有统 成的的 波动结 动态构 性平、破衡功坏被能 或打发恶破生性障循环 碍
景象是
()
A.大群的羚羊、斑马生活在安宁的草原上
B.草原依然如故,没有变化
C.植食动物数量大增
D.草原退化、沙化
【答案】D
解析:狮子、猎豹等大型肉食动物被捕杀,初始会造成羚羊、斑马
等植食动物因失去天敌而数量大增,其后果有两方面:草原因载畜量过
大而退化、沙化;植食动物因缺乏食物来源而相继死去。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教材第42页 活动思考 提示:1.
2.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里的所有草原犬鼠应是一个生物种群。因为 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形成种群。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三、受损生态系统 1.健康的生态系统处于一种 25 __动__态__平__衡____状态。 2.当受到自然和人为干扰后,原有 26 __生__态__系__统____的动态平衡会被 打破,使系统的 27 __结__构____、 28 __功__能____发生障碍,形成波动性破坏或 恶性循环,这就是 29 _受__损__生__态__系__统___。 3.热带森林受破坏后会产生 30 ____生__态__退__化____、 31 ___物__种__消__失____ 和气候变化的后果。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它是哪些事物的总和? 【答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 它们生存环境的总称。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二、生态平衡 1.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它的 10 ___结__构_____和 11 ___功__能_____, 包括生物的 12 ___种__类_____、各种群的 13 ___数__量_____和 14 ___比__例_____以及 15 ___能__量_____和 16 ___物__质___的输入与输出,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 种持续性的 17 __动__态____平衡叫作生态平衡。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解析:“公路旁和村落边,一排排松木架子一眼望不到头”,说明 明太鱼的晾晒需要大量的木材,扩大明太鱼的晾晒规模,会导致大量砍 伐森林,使得当地森林资源破坏;明太鱼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垃圾, 会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扩大明太鱼干晾晒产业规模,会导致对明太 鱼过度捕捞,导致明太鱼大量减少,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而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指能够 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绿色植物,消费者是那些直接或间接以植物 为食物的各种动物,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分解者指细菌、真菌、 放线菌等微生物。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2018 年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适应性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 列问题。
明太鱼属于北太平洋北部沿岸底层冷水 性海鱼。明太鱼最好的晾晒季节是每年的 10 月至次年 4 月。每年 10 月,在东北某地就会 出现这样的场景:公路旁和村落边,一排排松 木架子一眼望不到头,上面挂满了一条条明太 鱼,很是壮观(如图所示)。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图表·活动点拨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教材第44页 图3-2 一个陆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 解读说明:通过读图加深理解食物链与食物网两个概念,明确各种 动植物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及相互间的能量传递关系。理解分解者、生产 者、一级消费者和二级消费者的含义及相互间的物质能量传递关系。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分析扩大明太鱼的晾晒规模对陆地与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答案】明太鱼晾晒过程中需要大量林木支架,易导致当地森林资 源破坏;明太鱼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垃圾,会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 等危害;扩大明太鱼干晾晒产业规模,会导致对明太鱼过度捕捞而影响 明太鱼正常的繁衍生存,造成明太鱼大量减少,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 24 __稳__定____。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说明生态系统为什么具有自动调 节能力?
【答案】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任何变化,都是对系 统发出的信号。例如,森林生态系统中食叶昆虫数量增多导致林木受害, 这种信号传递给食虫鸟类,促使其大量繁殖,捕食昆虫,从而使昆虫数 量得到控制,于是,森林生态系统平衡逐步得到恢复。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课堂·互动探究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探究 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在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
蚯蚓、蜘蛛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
A.生态系统
B.食物链
C.食物网
D.生物群落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思维导图】
【答案】A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2.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任何一种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生物成分 按它们获得能量和物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阳光、空气、水分、温度等是非生物成分(生物的生存环境)。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1.下图中的各地理要素可以构成一个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1.对生态系统正确的叙述有
()
①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几部分组成 ②
人用双手创造了世界,所以人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 ③消费者是那些
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的各种动物 ④分解者指细菌、真菌、放线菌
等微生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1.一个物种可以以 ___个__体__形__式___独立存在,同一物种在一定空 间内集合在一起,形成种群。 2.在一个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 __生__物__群__落____。生物群落及其 ___环__境___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都是由 __生__物__成__分__和 _非__生__物__成__分___组成的,生物 成分由 ___生__产__者___、 __消__费__者____和分解者组成;非生物成分是阳光、 空气、 ____水__分____、 ___温__度_____因素。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桑基鱼塘的基是无机环境,桑是生产者,蚕
和鱼都是消费者。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探究 二 生态平衡及受损生态系统
读下面“某森林中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1)如果该森林内的生态系统是平衡的,则它具有哪些特征? (2)如果该地森林被大量砍伐,可能带来哪些后果?(提示:从生态、 物种和气候三个角度归纳)
2.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
物的总体叫作
()
A.生物群落
B.生态系统
C.生态平衡
D.生物圈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对“生物群落”概念的考查。要注意它与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生物圈不是同一概念。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3.若大量捕杀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等动物,若干年后的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森林破坏以后会引起哪些连锁反应?森林破坏以后可能 产生哪些具体后果?
【答案】不良连锁反应:森林减少→生态退化→部分物种消失→气 候恶化→森林减少。
具体后果: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农业和森林病 虫害增多、恶性杂草繁生、温差发生变化、降水减少、相对湿度下降、 雾天日趋减少、环境日趋恶化。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情景导入
目标导航
澳大利亚牧区有几百万平方千米的草
场,养着几千万头牛,每天排出大量 的牛粪,牛粪覆盖草场,使草无法生
1.了解生态系 统的组成。
长,又引来吸吮牛血的蝇类,导致养 牛业大受挫折。于是,澳大利亚有关
2.理解生态平 衡的特征。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1.生态平衡的含义
项目
具体内容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持续性的 概念 动态平衡称为生态平衡
表现
生物的种类、各种群的数量和比例以及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 出,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①生物的组成和数量的比例相对稳定;②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
特征 输出保持平衡;③食物链结构复杂、互相交叉而形成食物网; ④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良好的营养关系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思维导图】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答案】(1)生物的组成和数量的比例相对稳定;能量和物质的输入 与输出保持平衡;食物链结构复杂,相互交叉而形成食物网;在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完好的营养关系。(2)生态: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农业和森林病虫害剧增,恶性杂草大量繁殖。物种: 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消失。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和年 较差增加;降水减少;空气湿度降低。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1)生物种群是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是一定区域内相 同物种的集合。 (2)生物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是一定 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3)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是一定区域内生物 群落(包括生命系统)和其生存环境(包括非生命系统)的集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