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图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目录 (1)
一、冲压工艺过程图的作用 (3)
二、冲压工艺过程图的内容 (3)
三、冲压工艺过程图的制图要求 (4)
四、工序名称及编号 (4)
1.工序名称 (4)
2.工序编号方法 (4)
五、冲压工艺过程图上的标注 (4)
1.冲压方向: (4)
2. 送料方向 (4)
3. 基准点 (5)
4. 制件转角、转角顺序 (6)
5. 模具制作研模用工艺孔(C/H孔) (7)
6. 拉延标记的位置 (8)
7. 实型制作用检查点(C/P)(根据客户要求增加): (8)
8. 模具表面监测点(D。

C/P)(根据客户要求增加) (8)
9. 工序用图示方式表达,字高5mm (8)
10. 坐标线 (8)
11.模具冲压中心线表示符号: (9)
12.如果模具中心和机床中心不重合,要求注明,同时标出相对位置尺寸。

(9)
13.翻边线、整角、成形及修边线、孔位的加工范围及加工方法指示: (9)
14.模具表示内容 (10)
15.回弹量折入表示: (11)
16.后工序成形时,应表示凸模、凹模、芯的分界: (12)
17.球窝形状、止口形状要用形状详图表示: (14)
18.侧加工方向,加工范围等指示: (14)
19.坯料尺寸 (15)
20.工序简图栏的记入事项: (15)
21.说明栏记入事项 (16)
六、设计模具工序图要求注意的其它事项 (16)
6.1 工序图的作用: (16)
6.2 工序图的作图要领: (16)
6.3 工序图的内容: (17)
6.4 工序图的画法 (17)
6.4.1冲压方向 (17)
6.4.2 制件基准点、基准线的指示(平面、断面图上均需标注) (17)
6.4.3加工范围的表示: (18)
6.4.5翻边线、修边线的表示 (18)
6.4.5孔、球窝等的表示: (18)
6.4.6回弹处理表示: (18)
七、三维DL设计注意事项 (19)
八、冲孔一览表废料排出示意图 (20)
附录:D/L图设计评审表 (21)
一、冲压工艺过程图的作用
a. 检查讨论成形性、加工性,将其结果图纸化;
b. 工序间的加工内容及加工范围明确化,以防止设计及后工序失误;
c. 明确加工基准及制件基准;
d. 实型制作时基准点的指示,以及冲压转角的转角基点及转角方法指示;
e. 作为各工序工序图的制成依据及NC编程的基准;
f. 制件公差及回弹角指示。

二、冲压工艺过程图的内容
a. 产品的版本标记——指示设计依据的版本,画在标题栏上方;
b.冲压方向——各工序的冲压方向;
c. 送料方向——各工序制件送料方向;
d. 制件的基准点、基准线——转角时的转角基点;
e. 制件转角角度及转角顺序——2回以上转角时,以简图指示;
f. 百线:制件装配状态的确认,明确基准点与百线的关系;
g. 模具制作时研模用工艺孔(C/H);
h. 实型及模具制作用检查点(CP);
i. 翻边线及翻边范围、方法(正翻、侧翻)(平面、断面);
j. 整形、成形形状及方法;
k. 修边线(含展开形状)及修边范围,修边方法,废料刀布置;
l. 拉延压料面形状——主要通过二个视图表示;
m. 拉延凸模轮廓线——平、断面指示(含压边圈线);
n. 阶梯拉延、封闭拉延——平、断面表示,并指示范围;
o. 各部拉延形状——重要部位用1:1以上比例图示(过拉延形状等);
p. 成形R——凹模R、整角R等;
q. 回弹折入——折入量方向、范围;
r. 后序成形时凸、凹模、压料芯的分界——特例时及设计上要特别注意时,要重点指示;
s. 拉延筋指示——形状、范围;
t. 孔、凸球(凹窝)——孔径、工序区分;
u. 侧冲加工方向及加工范围;
v. 坯料尺寸、形状;
w. 工序示意栏——制件简图、工序号、模具号、使用设备、有无联合安装;
x. 技术条件——制件材质、料厚、R/L指示、加工及设计上的注意点、基准侧(板内、板外)指示,一般注意事项;
y. 标题栏——除用户特殊要求外,使用本公司的标题栏。

三、冲压工艺过程图的制图要求
a.比例1:1或1:2,必须按比例画图;
b.在拉延的冲压方向作图;
c.后序与拉延冲压方向相差太大时(用一张图表示有困难时,后序用其它视图表示);
d.应表达全部的加工内容;
e.工艺过程图可作为各序的工序图;
f.DL图独立于各工序的模具图纸,独立编排页次;
g.平面图的制件形状用细双点画线画出;
四、工序名称及编号
2.工序编号方法
OP05 = BL
OP10 =(除落料外,第一工序)
OP20 =
OP30 =
五、冲压工艺过程图上的标注
1.冲压方向:
2. 送料方向
3. 基准点
a. 所有制件都有要设置基准点;
b. DL图和模具图的基准点都用或表示;
c. 原则上利用制件图上的百线交点作为基准点,有时也可为下图所示。

d. 基准点尽量设在拉延模的凸模中央区域内部,或制件内部;
e. 基准点设定在制件中央,这样模具中心与冲床中心即可尽量一致,以防万一没注意
而产生错误。

f.制件基准点以外,不使用或标记。

g.如制件为左右件或多件合模要求不同零件标出不同的基准点,同时要求说明和模具中
心的相对位置。

4. 制件转角、转角顺序
a. 与零次基准线相邻的百线必须画出。

b. 2次转角时,转角及转角顺序,图示画出。

一次转角二次转角
c. 以制件上3点确定转角时(尽量不用)
d. 如果制件要求三次以上的转角可用语言加以描述。

例:以基准点为旋转点,先以X轴为旋转轴旋转A°,再以Y轴为旋转轴旋转B°,最后以Z轴为旋转轴旋转C°。

5. 模具制作研模用工艺孔(C/H孔)
C/H孔用于解决模具制造过程中制件尺寸精度问题;
C/H孔布置在DR方向上近似平面,所有工序能通用位置上,每个制件上取两处以上,用坐标值表示;
C/H孔径取Φ10(内板用)和Φ6(外板用)。

6. 拉延标记的位置
布置在拉延凸模对角两处,如在产品外侧时,作出与冲压方向垂直平面放置标记销,尽量放在废料位置,如果修边后面的要求不重要,可以考虑放在修边线上。

7. 实型制作用检查点(C/P)(根据客户要求增加):
检查点用于检测K/M、FMC型面。

设置在产品内。

间距约500mm。

均匀分布,用坐标值表示。

1)对侧冲模具不允许设置在滑块附近
2)对C/F模具设置在基准面上
表示方法如右图
8. 模具表面监测点(D。

C/P)(根据客户要求增加)
用于确认模具型面数据,均布6-12处,位置以基准点
为尺寸标注基准。

表示方法如右图。

9. 工序用图示方式表达,字高5mm.
10. 坐标线
基准点的坐标用Φ16的双圆标注,邻近的坐标用Φ15的单圆标注,数值与产品模型相同
11.模具冲压中心线表示符号:
12.如果模具中心和机床中心不重合,要求注明,同时标出相对位置尺寸。

13.翻边线、整角、成形及修边线、孔位的加工范围及加工方法指示:
①. 工序的线形表示规定:
a. 拉延序(DR):凸模轮廓线粗实线
压料面粗实线
拉延筋细点划线
预想的坯料尺寸细双点划线b. 冲裁序(TR):修边线粗实线
废料刀粗实线
冲孔及直径细双点划线
c. 压弯、翻边线(BND、FL):细双点划线
d. 基准线和坐标线:细实线
②. 平面图的表示方法
③.断面图指示
14.模具表示内容
1)拉延模表示内容
(1)压料面
在D/L图中示意出压边圈一侧压料面,用粗实线表示,标注建立工艺模型所需要的主要尺寸。

(2)凸模轮廓线
拉延模中凸模轮廓线,在平面图中用粗实线表示,在剖视图中用中粗双点划线表示,标注出极限尺寸。

拉延模外边缘轮廓用粗实线表示,毛坯外形用细双点划线表示
(3)阶梯拉延、封闭拉延,各部拉延形状及成型R的表示:加工内容不同部分,全部断面作图,作图比例1:1。

15.回弹量折入表示:
a. 回弹折入处画断面图表示制件形状和折入形状;
b. 折入方向用箭头表示(用断面表示时是部分、还是全部折入要明确指示)。

16.后工序成形时,应表示凸模、凹模、芯的分界:
(4)拉延筋:
a. 筋的位置,渐变范围、形状等图画指示;
b. L、R1、R2、R3及W值标注要清楚。

(5)落料毛坯的估算
a. 凸模接触面积较大时
B=(80+A)-A.a
a=0 由拐角处决定毛坯尺寸且采用圆形拉延筋a=0.02 采用圆形拉延筋
a=0.04 采用矩形拉延筋
b. 凸模接触面积较小时
a=0 (由拐角决定毛坯尺寸且采用圆形拉延筋)
a=0.02 (采用圆形拉延筋)
a=0.04 (采用矩形拉延筋)如:前翼子板后侧围外板等
C.拉延成型
L=(80+B)如顶盖门外板等
(6)拉延凸、凹模圆角
为了减少试冲工作量,为了在设计阶段能作出尽量准确的修边线,因此要求估计正确的凸、凹模圆角R,R大小尺寸标注在典型剖面中,同时标注出拉延R和产品R。

[建立加工模型时,要考虑最小铣刀直径,R3以下由钳工清角]
凹模圆角Rd按下表确定:
当产品R直接作为凹模圆角Rd时,要求Rd>6t,但必须充分讨论成形性。

17.球窝形状、止口形状要用形状详图表示:
18.侧加工方向,加工范围等指示:
a. 在回弹量折入前提下,决定加工方向;
b. 在平面图上将加工方向、加工范围指示,作出侧冲加工部的断面图,表示出侧冲方
向及侧冲种类,例:
平面断面
19.坯料尺寸
画出坯料的摆放位置及坯料尺寸。

坯料的外形尺寸大件为5的倍数,小件要求为整数。

20.工序简图栏的记入事项:
a. 记入栏的作图方法沿用习惯画法;
b. 制件形状要画的易于理解;
c. 制件的加工部位、范围明了记入(孔径、孔数同时记入);
c. 简图从下向上按序画出;
d. 联合安装时,要同时批示,例3/4、4/4联合安装;
e. 工序号、模具号、使用冲压设备在表内填齐。

21.说明栏记入事项
说明项目中除了常规项目,还要记入DL图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制作特点及其它注意点:
a. 制件的材质板厚;
b. 图示用L/R表示左右件;
c. 图画指示基准侧(板内或板外);
a.一般注意事项;
b.车种区分有无;
c.联合安装有无。

六、设计模具工序图要求注意的其它事项
6.1 工序图的作用:
a. 以模具基准线详细确定加工轮廓线,防止设计制造错误;
b. 展开修边尺寸,各断面详图,镶块分段详细画出,以防去废料,配螺钉孔,销孔时,
与加工轮廓线(修边线、翻边线等)干涉;
c. 明确回弹折入量,并将制件公差折入,减少试模时修正;
d. 明确是NC加工,还是仿型加工,以保证与基准的统一;
e. 复杂的地方,取出断面,指示形状和成形R,使钳工操作方便。

6.2 工序图的作图要领:
a. 以各工序的加工方向作图;
b. 记入内容,要把握各加工部位;
c. 详细形状比例可夸大画出(1:1以上比例);
d. 应按比例画工序图;
e. 写明展开修边、翻边线的计算数据,以利检查。

6.3 工序图的内容:
a. 产品的版本标记——指示设计依据的版本,画在标题栏上方;
b. 加工方向——指示加工方向,加工处以尺寸标注;
c. 制件基准点,基准线的指示——转角时的基准线,侧冲基准点;
d. 模具中心线与基准线(点)的关连尺寸及百线表示;
e. 制件转角及转角顺序;
f. 加工范围及加工方法:翻边线——在平面图及断面图上表示;
整形线——要平面图及断面图上表示;
修边线——在平面图及断面图上表示;
孔、压窝等——加工孔径。

g. 回弹折入,并表示折入方向和范围;
h. 写出修边线、翻边线的计算数据,以利检查;
i. 废料刀的配置;
j. 检查点在转角前后的数值;
k. 冲孔凸模的装配座高(CAD计算值)。

6.4 工序图的画法
6.4.1冲压方向
画出平面图(由冲压方向上看)、断面图,标注尺寸。

6.4.2制件基准点、基准线的指示(平面、断面图上均需标注)
基准点可直接从UG-Drafting下Insert下的User Defined Symbols下直接插入DATUM1即可。

基准线的表示:
3.4.3 模具中心线与基准线、点间的关
6.4.3加工范围的表示:
a. 加工范围:以模具中心为基准,标注尺寸按图一;
b. 工序图的衔接部表示按图二;
c. 断面图上加工方法及主要尺寸按图三;
d. 测定工艺型作出加工程序时,用图三表示。

6.4.5翻边线、修边线的表示
以制件基本数值为依据,作出翻边曲线,依据翻边线算出修边线,另外,作出检查点(最少4点),并在模具图上以模具基准线为基准标注。

6.4.5孔、球窝等的表示:
a. 冲孔孔径按图纸名义尺寸标注(仅圆孔、长孔、方孔),同时用括号注明冲头选用的尺寸;
b. 异形孔画出形状详细图;
c. 基准侧明确指示(上模基准或下模基准),同时在3D数模中要求对靠近基准点附近的一个面加厚成实体,反映出料厚方向和料厚大小。

6.4.6回弹处理表示:
a. 标示回弹折入量、公差,折入方法,折入范围等;
b. 回弹折入处理,要画出断面图,图示制件形状,折入形状;
c.在平面图上,标示折入范围及渐变范围尺寸。

七、三维DL设计注意事项
1.在三维设计时,要保留原始数模坐标系。

即:只能移动工作坐标系WCS,不能动绝对坐标。

2.+X用红色中心线表示;+Y用黄色代表送料方向;Z向用蓝色,-Z方向代表冲压方向。

3.数模基准点(工作坐标系X,Y,Z)必须为整数(5,整10的倍数)。

八、冲孔一览表废料排出示意图
如果有冲孔,要求在DL图中增加孔位一览表,附样图格式,同时注出废料排出示意图。

注:以上对各种标记的尺寸要求是按打印后反映到图纸上的尺寸大小。

附录:D/L 图设计评审表
CCMJ-JS- (DL)PS-
项目: 制件名称: 编号: 制号:
记录:其他评审人员:评审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