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名词和问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觉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患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惊恐发作前没有特定的诱发事件,发作之后逐渐消退。
@情感淡漠:情感活动的严重衰退,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对能引起正常人悲伤或愉快的事无动于衷。
对周围发生的事漠不关心,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完全丧失。
@急性应激障碍:是一类在接触极为严重的创伤性事件1个月之内发生的以分离症状、焦虑警觉性高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是指一类有机体内部的睡眠-觉醒系统的生物节律,即昼夜节律与外部所要求的睡眠定时和睡眠期不一致的睡眠障碍。
@癔症性漫游:也称为分离性漫游症,是一类以突然意外地从家里或者平常工作的地方出走,伴有不能回忆自己的过去或者对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者设定一个新的身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恐怖症:也称为恐惧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者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神经性贪食:是指反复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和行为,每次可进大量食物,为防止体重增加和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又反复采取自我导吐或者使用导泻剂为主要临床症状。
@药物依赖: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为的是要体验它的精神效应,有时也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而引起的不适感。
@广泛性焦虑: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担心或相信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的优势观念为主的神经症。
@心境障碍:指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改善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化学物质,使用者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种特殊的心理或生理状态。
@特定恐惧:是指对特定事物或者情境的不合理的恐惧,而且这种恐惧明显妨碍了个体的机能。
@选择性遗忘:由沉重的创伤性情感体验引起,遗忘的内容与某些痛苦体验有关。
主要见于癔症和反应性精神病。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期的反社会行为,包括侵犯行为、无责任感、不考虑后果的危险行为。
@心境障碍:指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
简答:
@特定恐惧:是指对特定事物或者情境的不合理的恐惧,而且这种恐惧明显妨碍了个体的机能。
@选择性遗忘:由沉重的创伤性情感体验引起,遗忘的内容与某些痛苦体验有关。
主要见于癔症和反应性精神病。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期的反社会行为,包括侵犯行为、无责任感、不考虑后果的危险行为。
@心境障碍:指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
简答:@什么是行为主义模型?它有哪几个基本假设?
行为主义观点的核心就是强调学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华生的观点中极端重视社会环境对正常和异常的人格发展以及行为的作用,认为心理异常是过去不良的条件反射经验的结果,
而且可以采用条件反射的方法进行治疗。
它的假设有
环境决定论——所有的有机体包括人类都是由环境塑造的
采用实验法——通过实验去发现什么样的环境因素会引发或改变人的行为
乐观主义——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就是可变的。
@社交恐惧症产生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1)个体有焦虑的生物易感性与社会抑制的生物倾向性;
(2)在压力的情境下,个体可能会在社会情境中出现未预期的惊恐发作,而后会对在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情境中再次发作而感到焦虑;
(3)个体可能经历了源于真实情境的社会创伤,并对相同或者相似情境感到焦虑。
@什么是进食障碍?其引起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指的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包括与体重和进食有关的极端情绪、态度和行为。
引起的原因有(生物学因素:如可能有一些遗传的成分;闭经、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功能紊乱。
心理学因素:明显的个性缺陷;认为其身材偏胖、情感创伤、内心冲突等
社会因素:社会文化的影响;家庭因素的影响等。
@什么是自知力?它在临床诊断中有何意义?
又称内省力、领悟力,指病人对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
临床意义:自知力的完整程度及其变化是判断精神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其病情恶化、好转或痊愈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常神经症患者自知力完整,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要求治疗;重性精神病,严重的痴呆者则自知力丧失或无自知力,他们拒绝看病、住院、服药,当病情好转后自知力恢复。
@临床上的妄想有哪些类型?
临床上妄想的内容有:(1)被害妄想;(2)关系妄想;(3)被控制妄想;(4)夸大妄想;(5)嫉妒与钟情妄想;(6)其他妄想。
@什么是反社会人格障碍?形成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指个体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期的反社会行为,包括侵犯行为、无责任感、不考虑后果的危险行为。
原因主要有(以下每点各,任答2点即可给4分)
遗传因素:双生子和领养研究都发现遗传对反社会人格障碍和反罪行为有影响;
神经生物学因素:唤醒不足和无畏惧假说;
心理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压力的作用
@什么是神经衰弱?它有哪些主要症状?
指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
有3组症状
精神易疲劳: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易疲劳,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下降,联想回忆增多但杂乱,注意力不集中,感觉过敏
情绪症状:烦恼,情绪易激惹,紧张;
心身障碍:睡眠障碍;紧张性疼痛:头痛、肌肉酸痛,消化系统和性功能障碍
@神经性贪食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神经性贪食是指反复不可抑制的摄食欲望和行为,每次可进大量食物。
(1)神经性贪食是一种进食障碍;(2)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3)多少病人是神经厌食的持续者;(4)发作
性暴食至少每周2次,持续3个月;(5)并不是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也不是癫痫、神经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继发的暴食。
@什么是急性应激障碍?它有哪些临床表现?
一类在接触极为严重的创伤事件1个月之内发生的以分离症状、焦虑、警觉性高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临床表现:分离症状:严重时呆若木鸡,僵硬不动,不言语,无反应,有时伴意识丧失;情绪低落:绝望,严重到符合重症抑郁症的标准,若创伤事件导致他人死亡的,病人则有负罪感;很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心率加快、出汗、瞳孔散大,面色苍白或发红。
@什么是心理障碍?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由哪三个基本标准?
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指的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的三个基本标准是:
心理功能紊乱: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的损伤。
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心理和行为功能往往伴随着痛苦未产生;
非典型性反应:指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的文化要求。
@创伤性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1)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视)梦境或者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者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3)持续的回避;(4)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5)对未来失去信心;(6)精神障碍延迟发生。
@什么是药物滥用?国际禁毒公约将依赖性药物分为哪几类?
药物滥用:为达到缓解紧张情绪、逃避社会压力、追求欣快而使用精神活性药物的现象。
3种类型(每小点,回答任意两点即可给分)
麻醉药品,如阿片类、大麻类
精神药物:如苯丙胺
其他依赖性物质,如酒精、烟草
@什么是神经症?神经症有哪些特点(诊断标准如何)?
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诊断标准或特点:(以下每点各)
1、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受社会心理的影响;
2、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与病人所处的处境不相称,自知力完整
3、各种症状的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等疾病,称为神经样综合症
4、社会功能受损,或精神痛苦,主动求医
5、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什么是“变态心理”?判断变态的基本元素有哪些?
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指的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元素(以下每点3分,要求作简要阐述,回答4点即可给分,联系实际谈体会者酌情加分):痛苦:痛苦作为变态的判断指标要看其发生的情境,它不是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
适应不良:一种行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达到既定目标是决定这种行为是否变态的一个基本元素;
不合理:当一个人的行为没有适当的理由解释时,人们倾向于认为这是变态行为。
无法预测和失去控制感:如果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的行为不一致,而且经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也是判断变态的一个依据;
少见的或非传统的:罕见的或不受欢迎的行为,或既少见又不受欢迎往往视为变态。
其他人感到不适: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只是自己自己感到舒服,却让别人不舒服,也会被看成变态;
违背标准:通常一个人应该按照一定标准去行动,若没有很好地照着标准去做的人就会被认为是变态的。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造成精神分裂症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病,多起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其他不同叙述方式回答,学理和逻辑无误者可给分。
)
可能的原因(以下每小点):
生物学原因:
1、遗传因素——双生子研究、收养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些依据;
2、神经生物因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与分裂症有关
3、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脑区异常、脑室增大,脑功能改变
心理社会原因:
4、家庭互动模式:互动少,家庭破裂,家庭地位低受冷落
5、生活压力:经过压力事件后更有可能复发;
6、儿童期性虐待:暴力或暴力与儿童发生接触性或非接触性的性活动与发病有关。
7、家庭经济状况:社会经济地位地下的阶层由于贫穷、低文化、失业、无保障等原因引起精神损害,为该病提供了条件。
@什么是人格障碍?人格障碍由哪些类型?
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导致病人形成了一种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了文化背景和大众的一般认知(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了个体的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病人虽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却难以矫正,只有少数病人在成年后可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通常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持续发展到成年。
或回答:“指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没有智力障碍的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在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地偏离正常,使个体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亦可,学理和逻辑上没有问题即可给分。
类型:(以下各点,名词,阐述正确者。
回答任意5点即可,如回答5个以上名词但无阐释者可酌情给分,联系实际谈认识者酌情加分。
)
1、偏执性人格障碍:猜疑和偏执时期显著特点
2、分裂样人格障碍: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明显缺乏必要的人际关系。
3、反社会型病态人格:个体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期的反社会行为,包括侵犯行为、无责任感、不考虑后果的危险行为等。
4、冲动性人格障碍:以情感爆发,伴随明显冲动行为未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5、癔症性(表演性)人格障碍:外表迷人,好交际、似乎通过在陌生观众面前表演来寻求别人的赞美,自我中心,肤浅,易受暗示等。
6、强迫型人格障碍:过分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完美主义,内心不安全感。
7、回避性(焦虑性)人格障碍: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自卑,总是需要被人喜欢与接纳,对批评与拒绝过分敏感。
8、依赖型人格障碍:总是要求别人替他做大部分决定,替他做重要的事情,并对他的生活负大部分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