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让路》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让路》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碑、楷、瓦、砌、挡、喂、误、博、倡、驱"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到孔子是一个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教学难点:
从阅读中体会到孔子是一个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人.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头饰.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上下五千年,许许多多的故事和诗歌一代一代流传至今.首先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频,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听听这是出自哪一本书中的语句?
〔播放音频三字经〕
生:"三字经"
师:"对,这就是选自我国蒙学教材的三字经,三字经中有这么一句话‘惜仲尼,师项橐’,你们知道这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吗?别着急,我们一起来探索答案. 2.简介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奉为圣人.著作编为《论语》.
师:"现在,大家知道这昔仲尼中的仲尼指的是?
生:"孔子"
师:"对,这仲尼呀说的就是孔子,那‘师项橐’中的项橐说的又是谁呢? 3.揭题:项橐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子,比我们班的同学还要小,我们知道孔子他是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既然他已经这么有学问了,为什么还要’师项橐’称项橐这个七岁的小孩子为老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87页《孔子让路》. 〔板书课题:孔子让路.齐读课题〕二、生字词首先,我们看到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本文一共有十个生字,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拼读一遍,其他同学当他的小老师,仔细听他读得对不对.
A\师:"他读得对吗?"
生:"对"
师:"是的,你读的非常好,就请你来当一次小老师,带班上同学读一遍"
B、生:"不对"
师:"那就请你来帮帮他.〔你来带班上同学读一遍〕
师:"生字我们已经会读了,可是你们看,这几个生字孤零零的,让我们来帮它们找到小伙伴好不好?碑的小伙伴有哪些?〔组词后带读〕
生字们找到了小伙伴,它们都特别开心,为了感谢你们,生字朋友们带来了一段动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播放动画孔子拜师〕
三、课文学习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孔子让路》就是节选自这个动画片里的前一部分,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孔子让路,看看作者是怎么用文字把这个故事展现给我们的,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并给文章标上自然段.
1~3 :老师请一二小组的同学来读课文第1~3自然段,‘河南修武县’预备起. 刚刚一二小组的同学读到的第二自然段有一个词‘问礼’问是指询问,礼是指礼节,那么问礼就是询问礼节的意思,也就是请教做人的礼节.文章第1~3自然段说了孔子驾车来到了哪里?
生:"郑国"
4~6:那么在郑国发生了什么事呢?请三四小组的同学来读第4、5、6自然段,"一个孩子"预备起. 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多音字,你们找到了吗?对,喝字.〔多音字注音组词〕但是在文中组词吆喝,第二个字读轻声,同学们要记住啦.刚才三四小组读了第4、5、6自然段,谁来说说这三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项橐砌城挡路〕
项橐挡住了路孔子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孔子的句子,谁找到了?请你读出这三自然段中描写孔子的句子,项橐挡住了车,孔子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亲自从车上下来,走到孩子面前说:"孩子,给我们的车让让路好吗?"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尊重、爱护小孩子,很懂礼貌.谁来用很和蔼、礼貌的语气来读一读孔子说的话?〔学生用礼貌的语气读孔子的话〕
7~9:师:既然孔子这么礼貌的说了,项橐是不是让路了呢?让我们
继续往下看.老师请右边的四个小组来读一读7、8、9自然段. 孔子急着赶路,而项橐却因为砌城池而挡住了路,孔子认为项橐这样做是不懂礼节,项橐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出项橐的话?
生:"我不懂、、、、、、、路呢?"从这里可以看出项橐是怎么样?机智,懂礼节.这里的车和城又分别是指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生:"马车和城池"这一自然段讲的是项橐反问孔子难道我不懂礼仪吗?
11:师:"项橐这么一说呀,可把孔子难住了,此时,孔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老师请全班同学一起齐读第11自然段.知识渊博的孔子预备起.
师:"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个长者,又是个知识渊博的教育家,是个倡导礼仪的人,他想到项橐尽管是摆城池玩耍,但是也要尊重他的想法,在孩子眼里,这就是一座真正的城池,城池砌好了就不能动,但是车可以绕道走,而且,在城面前,车应该先让路,这也是一种礼节啊!
12~15:最后,老师请班上所有男生读完剩下的几个自然段.想到这儿预备起. 孔子被项橐的一番道理说服了,最后的结局是?:〔孔子驱车绕城而过〕项橐虽然才七岁,可是孔子并没有因为他年龄小而看不起他,孔子本身是思想家教育家,但当他看到项橐这孩子这么懂礼节的时候,他说了什么呀?
生:"三人行,必有我师"
师:"谁来说说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解?
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指的
是人各有所长,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角色扮演.下面,老师请两位同学分别来扮演孔子和项橐,读出孔子礼貌和蔼的语气和项橐机智懂礼貌的语气.〔戴头饰角色扮演读对话〕四、深读课文,发散思维 1.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谈各自的想法.〔孔子是个不耻下问、虚心学习的人,他也是一个爱护孩子、尊重他人想法的人〕 2.说一说,学习了这篇课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3、练一练,根据意思写成语.
五、课后搜集关于孔子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