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诗歌语言鉴赏(炼字)(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唐诗五首——群文阅读
诗歌语言鉴赏(炼字)
品味精彩的词句,学习诗歌遣词用字的技巧
【考点解读】
品味精彩的词句,中考常见考点之一。
常见的考查题型:
01.赏析×词或说说×词的表达效果。
02.诗中的×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直接鉴赏关键词)
03.×词与×词比较哪个更好(×词可否换为×词)?为什么?(比较鉴赏)
04.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技法点拨】
01.炼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02.炼形容词:诗歌要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一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二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03.炼叠词:叠词通常能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更加绵密曲折,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并起强调作用。
04.炼色彩词:色彩词可作谓语用,也可作定语用,一般表现人物心情,增添描写的色彩感、画面感,渲染气氛。
答题模板:
01.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02.①表态。
(×词用得好/不好;×词更好(不可更换);“诗眼”是×词)②释因。
(解释该词的含义,分析其表达效果)
【真题演练】
(一)阅读诗歌,回答后面小题。
汉江临泛①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②。
注释:①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因公务去南方,途经襄阳。
此诗是诗人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
②山翁:指山简,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
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01.颈联中“浮”“动”两个动词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简析其妙处。
颈联笔法飘逸流动,故意用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了起来。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
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
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
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
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来。
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02.结合尾联具体内容说一说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追求美好境界)的情绪,表达了留恋山水(寄情山水)的志趣。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
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作答。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意思是:襄阳的风光真是无限美好,愿与山翁留此地长醉不归。
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追求美好境界)的情绪,表达了留恋山水(寄情山水)的志趣。
(二)阅读下面古诗,品味离情,完成下列各题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01.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品析其中“香”字的意蕴。
一是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
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
“香”字的使用,一则表明任何草木都有它微妙的香味,二则这个“香”字代表了春之气息,这不但活画出一种诗歌意境,而且为下文的酒香埋下伏笔。
其实,对“满店香”的理解完全不必拘泥于“其柳花之香”,那当是春风吹来的花香,是泥土草木的清香,是美酒飘香,大概还有“心香”,所谓心清闻妙香。
这一个字渲染了气氛,还表达了作者醉心于此景的留恋之情。
02.这首古诗与李白的五言律诗《渡荆门送别》都是借流水抒离情。
你认为哪一首写得更好?
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示例1:《金陵酒肆留别》更好。
诗句由饮酒留客到嘱客问水,场景豁然拓宽,让人由眼前喧闹热烈的饯别场面,联想到友人此去孤身一人,水路迢迢的未来之景。
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水以生命,看似将离情与流水比较短长,实则道出江水不尽离情不断的挂念,也使得离别之情可视可量,意象变得生动而富有新意。
而《渡荆门送别》借水抒情的句中虽然也用了拟人手法,但不如此时新颖。
示例2:《渡荆门送别》更好。
借景抒情重在情景交融,意境和谐,诗句从出荆门到至楚国,一路景色变化,但相随相伴的一直是江水,因而结句水到“诗”成,借水表达对故乡的不舍之情,顺理成章,显得自然贴切。
且明明是自己思念家乡却主客互换,故意说成是家乡之水深情款款,不舍游子,显得意味悠长。
《金陵酒肆留别》借水寄情则显得有点突兀,与前几句所描写的景象不协调。
【解答】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解答时需要抓住“水”在两首诗歌中的作用加以分析。
《金陵酒肆留别》侧重于“水”在诗中拟人修辞的表达效果,《渡荆门送别》的“水”重在分析寄情于水的写作手法。
【参考译文】
《金陵酒肆留别》春风吹拂柳絮满店飘酒香,吴姬捧出美酒请客人品尝。
金陵的朋友们纷纷来相送,主客畅饮频频举杯共尽觞。
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唐)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梦得:刘禹锡。
白居易与刘禹锡同龄,交情深厚,开成二年(837),两人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0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C
A.首联以“少时”与“老后”相对。
“不忧生计”使想见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豪气。
老后不“惜酒钱”是一脉相承的豪情,而无丝毫的世事艰难之感。
B.颔联写两人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感情,“共把十千”暗示了两人共同的处境和心境,“相看”写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
C.颈联写“闲饮”的细节。
两位老友行酒令、引经史、边饮酒边听音乐,不知不觉就喝多了。
这一联主要展现了两人高雅芳洁的情怀与满腹经纶的才学。
D.尾联虚写,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共君一醉一陶然”,使人看到挚友的深情厚谊。
E.全诗言简意丰,语淡情深,从一时“闲饮”,到“且约后期”,既有超脱雍雅的情怀,又暗示对身世际遇的感悟,见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解答】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A.有误,“老后谁能惜酒钱”使人联想到那种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气了。
与首句相对,难免有“早岁那知世事艰”的感慨。
BD.正确。
C.有误,“醉听清吟胜管弦”意思是:听清吟胜过听管弦弹奏。
“边饮酒边听音乐”错误。
故选:AC。
02.本诗以“闲饮”为题,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①闲饮之乐,共把十千、行酒令、醉听清吟、相约再聚之乐。
②官场冷遇,闲置之愁。
白居易政治上遭到冷遇,“闲”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
③年老饱经沧桑之悲。
首联、颔联诗人回首平生,由年少时的不为生计担忧的豪情,写到两人六十七岁时,白发相对,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感受。
【解答】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此诗题中“闲饮”二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
从中间两联可看出,诗人和友人争相解囊同饮美酒,行酒令时搜经史子集等画面表现出闲适之余同饮的生活乐趣;结合注解和白居易的生平可知,白居易未受重用,身居闲职,因此可以推断诗中的“闲”字也表露出诗人的闲愁难遣的心境,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寂寞无聊是因为官场冷遇,诗人借此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不被重用的闲置之愁;从首联和颔联来看,诗人回忆过往,年少时豪情壮志不忧生计,而如今六七十岁时,阅尽人间冷暖,饱受政治沧桑,感到身心疲倦,故而,也抒发出了诗人宦海浮沉、饱经忧患的复杂感情。
【参考译文】
少年时尚不知为生计而忧虑,到老来谁还痛惜这几个酒钱?
你我争拿十千钱买一斗好酒,醉眼相看都已七十只差三年。
闲来征求酒令穷搜经书史籍,酒醉聆听吟咏胜过领略管弦。
待到菊花黄时自家的酒酿熟,我再与你一醉方休共乐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