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肾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在肾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已成为早期诊断肾肿瘤的首选方法,目前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更成为早期发现肾肿瘤的最主要检查手段,诊断及鉴别诊断率高。

超声造影技术可以使肾肿瘤的血流信号明显增强,而三维成像技术则可提供肾肿瘤的立体结构等信息。

标签:超声;肾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
肾肿瘤是泌尿系统第二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的环境因素可能是原因之一,目前随着人们对健康体检的重视及超声仪器分辨率增高、新功能出现,使得早期肾肿瘤检出率明显增高。

肾肿瘤的早期症状不典型,晚期症状为腰痛、血尿、腹部肿块,预后差。

因此肾癌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肾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有多种,因价廉、方便、无辐射、诊断快速等诸多优点,超声已成为目前诊断肾肿瘤最为简便的一种诊断方法,并成为肾肿瘤诊断的首选方法。

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及超声新技术的应用,超声可清晰显示肾脏内部结构及血流分布状况,能发现较小的肿瘤病变,早期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本文就常规超声检查方法(包括二维成像、彩色多普勒成像)和超声新技术(包括超声造影、三维成像)在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两方面综述如下。

1 常规超声检查方法在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1 肾肿瘤的二维声像图表现
肾实质或肾盂内出现异常回声病灶,绝大多数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较小肿瘤不引起肾脏形态改变,较大肿瘤则常向肾外突起。

肿瘤内部回声与大小有关:6 cm肾癌多呈不均质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团块,这是由于肿瘤内部出血或坏死所致[1]。

小肾癌病灶表现为边界清晰,多切面动态观察病灶球体感明显,并有明显的占位效应,内部回声强度多为稍高回声,等回声及低回声少见。

早期的小肾癌常呈膨胀性生长,压迫周围组织形成假包膜,这是小肾癌声像图边界清晰的病理组织结构基础。

而小肾癌的内部回声强弱,与肿瘤内部细胞成分与间质成分的构成比例及排列有关。

囊性肾癌作为肾细胞癌中一种少见的类型,约占肾细胞癌的1%~4%,易与复杂肾囊肿混淆[2]。

复杂肾囊肿的囊壁较薄,一般小于1 mm,内部分隔相对薄而均匀,内部无实性结节,彩超内部及周边均无血流信号。

而囊性肾癌的囊壁较厚,不规则,内可见较多较厚不均匀分隔,多数厚度超过2 mm,部分有实性结节,彩超囊壁及结节内有血流信号。

1.2 肾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1.2.1 肿瘤生长的基础肿瘤细胞的生长依赖于其血液供应,故肿瘤的血管生
成是肿瘤生长和存在的基础。

良性肿瘤不产生诱导血管生成的活性物质,其血管生成缓慢,而恶性肿瘤自身可产生多种活性物质,诱导生成大量的新生血管,由于血管生成较快,缺乏弹力纤维,致使动静脉瘘形成等,供血血管内的流速增快,流量增加,血供丰富,以适应恶性肿瘤快速生长的需要,此为多普勒超声用于鉴别诊断肿瘤良、恶性的病理学依据。

1.2.2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对肾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肾癌病灶内部及周边常显示较丰富血流信号,且血流形态多样化,有粗大血流进入为其较典型表现,这与周围正常肾实质内的血流分布明显不同。

有学者将血流信号分为四型:抱球型、星点型、血流丰富型及少血流型。

此外频谱多普勒可以用于评价动脉血管阻力指数情况,由于恶性肿瘤大量新生血管壁较薄,缺乏弹力纤维,又通常存在有动静脉分流[3];且恶性肿瘤因生长快速,代谢旺盛,其酸性代谢产物引起血管扩张,故其血流速度快,阻力指数降低。

而良性肿瘤血管生成较慢,管壁结构相对较完整,血流速度较慢,阻力指数较高,彩色多普勒显示较稀或无血流信号。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也可用于肾肿瘤血流的检测,因其成像参数是红细胞的能量,故较少受声束和血流方向夹角的影响,提高超声检测肿瘤血供的敏感性。

2 超声新技术在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2.1 超声造影
目前常规彩色超声对肿瘤内低速血流或部位较深或较小肿瘤内血流显示不充分,超声造影可以使肿瘤的血流信号明显增强,检出敏感性提高[4-5]。

目前超声造影主要从血管形态及造影前后多普勒信号强度两方面来鉴别肾肿瘤的良、恶性,可更进一步对病变性质、血管生成情况进行评估[6]。

目前国内的研究结果表明恶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退型,良性病变多表现为造影剂退出与周围肾皮质一致或更缓慢,而不典型囊肿则以病变区无增强、囊壁光滑、无结节样表现为特征,与Tranquart等[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超声造影能显著增强病灶外周及内部微小血管的显示,提高了肾肿瘤的鉴别诊断准确率。

2.2 肾肿瘤的三维成像表现
肾癌的三维成像特征是形态不规则,边界凹凸不平,内部结构不均匀,此对肾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8],使诊断率进一步提高。

3 肾肿瘤的鉴别诊断
需与肾癌鉴别诊断的疾病主要有错构瘤、肥大肾柱、肾囊肿、肾腺瘤等。

3.1 肾癌与错构瘤的鉴别
错构瘤是临床超声检查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特征性二维声像图表现:部位:绝大多数位于肾实质内或肾实质边缘,极少数位于肾盂内;形态:形态可规
则或不甚规则,一般不向肾脏外突出,较大位于肾脏边缘的瘤体可向肾外突出;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多数为高回声团块,内部回声较均匀,极少部分错构瘤回声可不均匀,其二维声像图表现依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构成比例不同而不同,以血管、平滑肌为主的瘤体一般回声较低,而以脂肪为主的瘤体回声则较高。

彩色多普勒表现:内部及周边无明显血流信号,因其为良性肿瘤,血管少,血流慢。

临床上极少数<3 cm高回声型错构瘤与少血流型小肾癌定性诊断存在困难,有学者认为动态扫查对鉴别诊断有帮助:前者有镶嵌感,无肾外突起,回声强度比后者高;后者球体感强,周边伴声晕,向肾表面突起[9]。

必要时应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尤其CT对脂肪组织为主的肾错构瘤的诊断特异性很高。

3.2 肾癌与肾柱肥大的鉴别
临床超声检查中常见有些患者部分肾柱较肥大,此时需与等回声和低回声型的肾癌鉴别,前者属于肾的先天变异,多切面动态观察其无占位效应,且与皮质无明显分界,彩超显示局部肾实质血流分布及走行正常。

上述特征与肾癌区别较明显。

3.3 肾癌与肾囊肿的鉴别
典型肾囊肿与肾癌容易鉴别,但部分肾囊肿内部有出血或合并感染时,则需与囊性肾癌鉴别,鉴别诊断两者主要从囊肿的壁、分隔、内部有无实性结节及其彩超表现等方面。

3.4 肾癌与肾腺瘤的鉴别
肾腺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肾良性肿瘤,超声图像特征:突出于肾外的低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多数大小为1~2 cm。

单凭超声很难定性,一般靠切除后病理明确诊断。

肾实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除了二维声像图表现外,病灶的血供尤为重要:良性肿瘤病灶内有极少或无血流信号;而恶性病灶大多数内及周边有较丰富血流信号,但少数良性肿瘤亦可呈现丰富血流信号,与肾癌超声表现极其相似,很难鉴别[1],文献报道,螺旋CT增强对于小肾癌的定性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达75%,有助于其定性诊断,与超声表现结合可大大提高诊断率[10]。

4 小结
总之,依据二维超声声像图及CDFI可早期诊断肾癌,可作为肾癌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另外超声检查可提供有无周围脏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

文献报道T1和T2期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10年生存率可达到95%[11],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另外,根治术后的患者,其远期转移发生率可达23%[12],故超声还可作为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对手术情况及有无复发、转移等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758-777.
[2]盛璐,戴文斌,宋建达,等.囊性肾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上海医学,2006,29(7):420-422.
[3]高勃,温希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鉴别肾良恶性肿瘤的意义[J].实用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9(3):183-185.
[4] Caroll B A,Young S W,Rasor J S,et al.Ultrasonic contrast enhancement of tissue by encapsulated microbubbles[J].Radiology,1982,143(3):747-750.
[5] Chiba Y.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renal tumors[J].Nippon Rinsbo,1998,56(4):1030-1034.
[6]王知力,唐杰,李俊来,等.肾细胞癌超声造影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2):236-238.
[7] Tranquart F,Correas J M,Martegani A.Feasability of real time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in renal disease[J].Radiology,2004,85(1):31-36.
[8]朱皖,罗礼云,刘娟.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对肾癌诊断的应用价值[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2):86-87.
[9]陈良.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杂志,2008,17(2):123-125.
[10]程志刚,肖秋金,韩伟,等.超声诊断肾细胞癌的价值并与CT对照[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6):424-426.
[11] Mihara S,Kuroda K,Yoshioka R,et al.Early detection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by ultrasonographic screening-based on the results of 13 years screening in Japan[J].Ultrasound Med Biol,1999,25(7):1033-1039.
[12] Fujimoto N,Sugita A,Terasawa Y,et al.Theoretical analysis about an optimal screening interval for renal cell carcinoma[J].Nippon Hingokika Gakkai Zasshi,1994,85(2):1717-1722.
(编辑:陈春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