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武威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9分)
1. (9分) (2020七上·马鞍山期末)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
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
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大圣公然不具,使铁棒pī()手相迎。
他两个往往未来,战经五七回合,罗刹女手软难轮,孙行者身强善敌。
他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魏然不动。
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扇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那罗刹又扇两扇。
果然不动。
罗刹慌了,急收宝贝,转回走入洞里,将门紧紧关上。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画线字注音。
悭吝 ________ ________ pī ________ 手相迎罗刹 ________
(2)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________。
(3)“这番不比那番”句中的“这”“那”是________词。
(4)文段选自《________》,文中的“罗刹”指的是________,孙悟空向她借扇子是为了________。
(5)本书中有很多情节都与“三”有关,请列举2个: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
2. (11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不识故乡路
于其超
①我在故乡只生活了14个年头,对于故乡的记忆好像只有那条沙黄色平直的土路和在那土路上蹒跚着的母亲的身影。
②我5岁时父亲随抗日部队远走了,再没有回来。
母亲便在无望中守着活寡。
她不甘家徒四壁的凄冷,便常带了我到15公里外的姥姥家去住。
姥姥也是从年轻寡居,但我有舅有姨,还有舅家的表弟表妹们,比我家热闹得多。
憨厚的舅舅很敬重我母亲,也爱怜他这个外甥,我在这里能得到特殊的照顾和呵护,幼小的我视姥姥家为天堂,总涌动着对姥姥家的向往。
那15公里光亮的泥土道就被我那双小脚板踩熟了。
起初总是母亲牵着我的手,听着我那小脚板在她身边“呱唧呱唧”地响,这声音唤起母亲的惬意和希望。
碰到小坑洼,那温暖的手只轻轻一提,我就蹦过去了。
母亲笑,我也笑。
路漫漫,但我们母子在跋涉中总洋溢着欢乐。
大些,我开始不耐烦母亲那双小脚的蹒跚,常常一个人欢蹦着跑到前面去,把母亲甩得老远。
③这条黄土大道平躺在农田中间,道中央是两条深深的木轮铁瓦大车压出的辙沟,它就像火车的铁轨一样,伸向望不到边的远方。
辙沟两边是十分坚硬光滑的人行小道,再外面便是被踩平了的野草了。
这种草生命力极强,根
须多而深固,不易拔出来,道两边长着这样的草,雨天也好走,踩在上面沙沙响,不沾泥。
④我是14岁跟八路军走的,辗转南下,后来在江南当兵。
母亲不堪孤独,也到青岛一家猪鬃厂做工去了。
后来我调离部队,母亲也退了休,到了离故乡两千里之外我的任上,一呆就是40余年。
母亲曾几次提议要我陪她回趟老家,姥姥虽早已作古,母亲愿我们娘俩再走走那15公里的土路,去看看我舅和我那些表弟表妹们。
但我总以工作忙为由,没有满足母亲这一心愿。
后来母亲以89岁高龄而终,始终没能再回我山东老家。
弥留期间还讷讷地要我回姥姥家看看。
⑤那条土路母亲算走到了尽头。
可是和着母亲临终的嘱托,那条黄土路仍压在我的心上。
⑥古稀之年,我思亲思乡情绪泛滥,凄凄然不能自已,硬是拗了女儿们的意思,孤身一人乘火车又倒汽车经一天一夜颠簸,兴冲冲地回到故乡,目的是想去再寻找那步行15公里土路的情怀。
未料希望落空。
因为那土路,连同那遍野庄稼,一概没有了踪迹,而为宽阔的柏油路、林立的高楼和一道道蔚为壮观的蔬菜大棚所替代,高高的大棚中竟然有果树、有爬上架的西瓜。
啊,故乡已是一番新的天地。
⑦我握着表弟表妹们的手,端详着他们霜发斑驳依然满面红光的喜悦神情。
舅已步履趑趄,老态龙钟。
望着舅,又想起母亲,以致眼眶发酸,泪珠竟沿双颊滚了下来。
⑧我在舅家住了5天,走时大表侄用他的小汽车送我去50里外的潍坊火车站,我向他提议让我走一段先前那样的土路,表侄面有难色,笑着摇头,他腼腆地不无歉意地说:“表大伯,就算咱转遍全市所有县区,也找不到那样的土道了。
以后这里还要修铁路支线呢,蔬菜水果可以直发广州、港澳。
说不定您下次回来,坐着火车就可以直接到家门口了。
”
⑨我倚在小轿车的坐椅靠背上,品味着车轮在平坦的公路上那沙沙的声音,微微合眼,两幅图画同时在我脑海屏幕上出现:一条辙沟很深的黄土路,小脚的母亲在上面趱行;一条是路基高高的铁道,满载的火车如长龙一样呼啸而过。
一个是记忆,一个是憧憬,两幅图画都如现实一样清晰而真切。
它们共同为我诠释着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深刻涵义。
(1)
全文围绕“故乡路”重点记叙了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
(2)
“那条土路母亲算走到了尽头。
可是和着母亲临终的嘱托,那条黄土路仍压在我的心上。
”这句话用词精当,请结合上下文,赏析“和”与“压”的妙处。
(3)
文章的题目是“不识故乡路”,可在前面几段却清晰地记叙了“我”14岁以前在故乡的情景,这是不是不符合题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4)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篇末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3. (12分)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片段,回答后面问题。
①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②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
③“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④“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⑤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⑥“好。
”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
⑦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⑧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⑨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
请你用15个字左右概括这段选文叙述的事件。
(2)
文中写到“我”的两次哭泣,请分析两次哭泣的原因。
第一次哭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哭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上文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构筑“我”的心理历程。
(4)
结合⑨段,谈谈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含义的理解。
(5)
文中的这位父亲是值得赞赏的。
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
4. (1分) (2018八上·衢州月考)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__
②负势竞上________
③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________
④其具是四美者欤________
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
⑥晓雾将歇________
5. (2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
少厉②清节,为州里所服。
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后诏三府掾属③举谣言④,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猥⑤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⑥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⑦哉!以会日⑧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
诏下,急捕滂等。
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⑨,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⑩,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注】①汝南征羌:郡县名。
②厉:磨练。
③掾属:下属的官。
④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
⑤猥:众多。
⑥叨秽:贪污腐败。
⑦简札:指奏章。
⑧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
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
⑩塞:消弭,平息。
(1)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会日迫促”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以土砾凸者为丘
B . 以其境过清
C .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 . 俯身倾耳以请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
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
B . 因为弹劾人数过多,范滂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检举失实,甘愿接受死刑。
C . 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
D . 建宁二年,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
督邮吴道和县令郭揖的行为表现了对范滂的无比敬仰。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②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6. (6分) (2017九上·扬州月考) 阅读下面武元衡的《春兴》,完成下列小题。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释】:①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僵师缑氏镇)人。
建中进士,官至剑南西川节度使,元和八年任宰相。
元和十年被刺身死。
②洛城:诗人的家乡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
(1)
诗的一、二两句描写怎样的春景?
(2)
这首诗是抒情的佳作,请结合作品的三、四两句赏析其艺术特色。
五、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7. (5分) (2018九上·温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站到底的挑战只剩下最后一关,主持人都要问是否继续答题。
其实许多明智的选手到了这一步一般都会选择放弃,知足而退,因为答错了就前功尽弃。
但这个选手还是选择了继续答题。
结果,他答错了,失去了许多本来到手的财富,不过却是一脸轻松的表情。
主持人问他是否后悔,他说:当然不后悔。
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我才会真正地后悔。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一、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9分)
1-1、
1-2、
1-3、
1-4、
1-5、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3-5、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
4-1、
5-1、
5-2、
5-3、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6-1、
6-2、
五、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