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36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制度腐朽 没落激起 人民反抗
政治
君主专制加强、 礼教纲常苛严、 政治腐败、社会 矛盾尖锐
文化
文化专制、因循 先进知识分子思想 文化专制 守旧的八股取士、 解放、西方近代科 压抑思想 空谈心性的理学 学传入 进步
进步之光
人物名片
李贽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福建泉州晋江 籍贯:________________ 商人世家、一生坎坷 身世:_________________ “异端”思想家 地位:_________________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 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进步之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 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 事关心。
顾炎武
进步之思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进步之思
身处明清鼎革之际先驱们上下求索,承古萌新,在 痛定思痛中发出抑制君权、振兴工商等前瞻性的呐喊, 但由于缺少现实的条件和经济动因,仅仅是晚风轻拂, 最终未能突破传统的藩篱,实现社会的转型。但这些积 淀了一个个“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学者深邃反思的著作, 连同他们文化精神已然跨越时空,薪火传承。
进步之光
何谓亡国与亡天下?
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进步之思
通过不同视角来探讨明清进步思潮与传统儒学间的关系
视角一:李贽否定孔孟权威,但不否定孔孟学说。 视角二:王夫之秉持理学“理”、“气”概念,发展成了唯物主 思想体系。 视角三:黄宗羲继承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并发展成新民本思想 ,即早期民主思想。 视角四: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先解决实际问题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是儒家思想的一次批判继 承和发展,其本质仍是儒学思想。
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 而深。
——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 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进步之光
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顾炎武 经世致用:要学习对现实社会有用的东西,研究学问 要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不要空谈,要活学活用。 把 学术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联系起来,着意探寻国家治 乱之源和解决国计民生等重大问题。
理在气先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
理在气中 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 确认识 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进步之光
黄梨洲是中国过去民主思想的一个伟大的代表。” ----------------现代哲学家张岱年
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原君》 (1)批判君主专制; 材料二:黄宗羲主张做官的应该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 非为一姓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2)君臣关系: 认为君臣是平等的“师友”关系。 (3)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A.言论自由; B.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C.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 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 (4)工商皆本的思想。
进步之伤
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 动波澜壮阔的现象:(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 较为脆弱,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 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要深蒂固。(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 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进步之思
学愈博则思愈远。
进步之思
卓吾书盛行,咳唾间非卓吾不欢,几案间 非卓吾不适,朝廷虽禁毁之,而士大夫则相与 重锓(刻印),且流传于日本。 -----[明] 陈明卿 为什么一个“异端”的思想得到如此流传?
李贽的思想顺应了当时时代发展的方向, 其思想具有鲜明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精神。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 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 想的产生。
请归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主要包含哪些主要内 容(政治、经济、思想)?具有哪些进步意义?
明清现状及政策 救世方案 政治
君主专制加强、 礼教纲常苛严、 人民起义不断 主体自然经济、 重农抑商、 商品经济活跃 批判君主 专制,限制 君权。提倡 个性自由 主张工 商皆本
进步意义
冲击了当时的专制统 治,对后世维新变法 和辛亥革命具有启蒙 作用。 反映了资本主义 萌芽的发展要求 和市民工商阶层 的兴起。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共同经历: 出生于南方------商品经济发展,思想较自由活跃 都参与抗清斗争,失败后,不与清廷合作,隐居 著书立说-----忠于明朝,深刻反思明亡教训,并 形成理论成果。
进步之光
王夫之:其思想系统地批判程朱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 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程朱理学 世界观 方法论 道德观 王夫之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不盲从盲信的理性精神 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敢于质疑传统的创新精神
不畏强权敢于坚持正义的斗争精神
进步之伤
思考: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民约论》还 要早100年光景,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 澜壮阔的景象?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 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 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 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进步之光
程朱理学 对孔孟学 万世之至论 说态度 绝对权威 世界观 伦理观 理是万物本 原 存天理,灭 人欲 李贽 鞭挞程朱理学 否认孔孟权威 进步性
反权威 独立思考
反教条 否认天理 反传统 个性解放
万物皆生于两
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此牌坊是怎样获得的?
从一而终 夫亡不嫁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一生孤苦 直到坟墓
明末清初,专制王朝犹如一艘沉舟已风雨 飘摇;传统的儒学思想好象一棵病树充满枯枝 败叶。而当时的世界却千帆竟发,万木争春。 这几位进步思想家上下求索,承古萌新,试图 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启蒙思想框架,但仅仅 是晚风轻拂,难以形成大潮巨浪。
李贽思想和程朱理学的交锋
程朱理学:认为孔孟学说是绝对权威,是万世之至论。 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 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 得为人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否认孔孟权威,鞭挞程朱理学 李贽思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各从其好, 各骋所长”“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人皆有私,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男女平等 李贽思想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程朱理学: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李贽说:“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世界源于矛盾着的阴阳 二气。 李贽思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 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明清之际,中国逐渐进入一个社会转型期,处在 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政治、 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思想与新 的价值观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 --------岳麓书社历史教参
社会转 型 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 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在社会转型时期, 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 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中国封建社会,许多年轻丧夫的女 人,苦守一生,直到坟墓,难道她们都是 为了立“贞节牌坊”吗? 其实不然,是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的 绳索死死地套住了她们。 难道就没有人猛烈地抨击这种吃人的 封建礼教吗? 让我们到第5课中寻求答案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进步之光 异端
中文原义为异常之征兆,后引申为社 会主流思想和意识形态对异己思想、理论 的称呼。在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 常将儒家学说之外的其他学说、学派统称 为异端。 --------百科李贽思想和程朱理学的交锋
①反权威,独立思考 ②批判儒学纲常伦理, 提倡个性自由和男女 平等。 ③否定“天理”的存 在,摇撼理论基础 朱熹认为人应该严格 遵守“三纲五 李贽则否认孔孟权威,鞭 李贽则认为人皆有私,应 李贽指出万物源于矛盾着 朱熹认为宇宙万物由 朱熹认为孔孟学说是绝对 常”“存天理,灭人 挞程朱理学 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的阴阳二气,而非“天理” 理生成 权威,是万世之至论 欲”
进步之思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 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而仕也,非一人之所能治,而 分治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 群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摘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 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 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 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 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 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8分)
进步之 源
《南都繁会景物图》
明农耕图 主体农业、重农抑商 明清商业活跃
明内阁
进步之 源
军机处
制度腐朽没落
人民反抗不断
八股取士
汤若望(中) 与利玛窦、 南怀仁画像 文化专制、 西学东渐、注入活力
明清 之际 经济
旧现状
新气息
冲突
主体自然经济、 重农抑商
商品经济发展、资 重农抑商 本主义萌芽 阻碍商业 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进步之思
思想家及主张 孟子 荀子 黄宗羲 君民关系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批判君主专制,鼓吹民主思想
△黄宗羲的民主思想与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有何区别?
同----都关怀民众,关心民众命运。 异----黄宗羲否定君主专制;民本从统治者利益出发。
进步之思
梁启超说这部书(《明夷待访录》):对于三千
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
为儒学的发展 变革注入了新 的活力。
经济
思想 文化专制、因循
批判继承传 守旧的八股取士、 统儒学倡导 空谈心性的理学、 经世致用、 独立思考 新思想的传入
进步之思
明清之际思想家们,面临风云变幻的社会转型, 身体力行,上下求索,不仅敢于反叛权威,直面强权, 甚至不惜付出生命来为时代呐喊,寻求救世方案。而 我们现在也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也在为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而积极努力,从明末清初的思想家身上, 我们能体会哪些精神?
进步之光
黄梨洲是中国过去民主思想的一个伟大的代表。” ----------------现代哲学家张岱年
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原君》 (1)批判君主专制; 材料二:“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故我 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盖天下之 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2)君臣关系: 认为君臣是平等的“师友”关系。 (3)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A.言论自由; B.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C.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 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 (4)工商皆本的思想。
进步之光
黄梨洲是中国过去民主思想的一个伟大的代表。” ----------------现代哲学家张岱年
归纳教材中黄宗羲的主张。
(1)批判君主专制; (2)君臣关系: 认为君臣是平等的“师友”关系。 (3)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A.言论自由; B.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C.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 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4)工商皆本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