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考试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考试附答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人体内的一些液体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
A.血浆7.35-7.45 B.胆汁7.1-7.3
C.胃液0.9-1.5 D.胰液7.5-8.0
2、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3、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2H B.2H+ C.H
2D.2H
2
4、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利用太阳能发电
5、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

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镓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属于金属元素 B.镓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
6、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C.矿石粉碎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7、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不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制气
C.收集 D.验满
8、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
A.碳素墨水B.打印碳粉C.低碳生活D.石墨碳棒
9、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
2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10、某微粒M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M的原子易失电子 B.x只能为7
C.M为金属元素 D.x为8时,M为阴离子
11、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

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
A.提出假设B.进行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
12、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B.玉石“变”印章
C.水果“变”果汁D.葡萄“变”美酒
1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15、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B.原子种类C.元素种类D.物质总质量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17、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18、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实施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
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少 D.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
19、右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说明N
难溶于水
2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20、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A.金刚石、石墨、C
60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某粒子R的结构示意图为。

(1)当x=10+y时,该粒子为_________ (填“原子”或“阳离子”或“阴离子”,下同),当x>10+y时,该粒子为_________。

(2)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R原子,当y=2时,x=_________。

(3)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R-,则x=_________,y=_________。

2、选用图中各仪器的名称来填空,并回答相关问题。

(1)用来夹持试管的工具是 _____ ;
(2)用于较多量溶液的配置和较多量试剂间的反应的仪器是 _____ ,该仪器能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_____ (填“能”或“不能”)。

(3)用于向酒精灯中填加酒精的仪器是 _____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 _____ 加热。

(4)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是 _____ ;量取时,视线要与其中液体的_____ 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若俯视读数,则实际所量取的液体比读数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中“2”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H
2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2)2
CO
(3)N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设计B、D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验证可燃物需要O
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实验A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回答。

①由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所用红磷量不足,会使测量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中集气瓶内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现将1.0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20.0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立即塞紧带导管的橡胶塞,反应结束,称量锥形瓶中的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9.4g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1)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渣的质量为______g。

(2)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_____g。

(3)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g石灰石样品,把25.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稀盐酸的累计加入量 5.0g 10.0g 15.0g 20.0g 25.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1.5g m 0.5g 0.3g 0.3g
计算:
(1)m的值。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2.0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解题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C
2、C
3、A
4、D
5、D
6、C
7、B
8、C
9、D
10、D
11、B
12、C
13、D
14、A
15、A
16、B
17、C
18、D
19、C
20、C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原子阳离子 12 17 8
2、试管夹烧杯不能漏斗外焰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偏小
3、2个氢气分子每个氢气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钠离子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 A。

2、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
5偏小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吸收生成
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1.0(2)1.6(3)3.4g
2、(1) 1.0;(2) 85%;(3)0.748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