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海省治多县多彩地区尕龙格玛矿区的地质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青海省治多县多彩地区尕龙格玛矿区的地质构成
摘要:青海省治多县尕龙格玛矿区在大地构造的位置上属于青海玉树地区三江
构造带北段,唐古拉准地台北缘,区域内断裂、褶皱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
晚三叠世以来,唐古拉北缘裂陷活动强烈,伴有强烈的火山活动,几条深段裂既
控制着区内地层和岩浆岩的分布,也是成矿物质来源的主要通道。
成矿地质条件
优越。
本文针对治多县尕龙格玛矿区的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其进行了地质构造方
面的分析。
关键词:治多县尕龙格玛地质构成
位于青藏高原中东部的三江构造带以其特殊的地质构造特点和富含多金属矿
床长期以来备受地学界关注。
多阶段弧陆碰撞以及多期岩浆活动记录了丰富的有
关三江地区地壳演化和矿产形成的信息。
近几十年来在该带上已经发现大型一超
大型多金属矿床3 处,中一小型矿床7 处,尕龙格玛矿区就是其中之一。
随着地
质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在该地带上的地质找矿工作几乎每年都有新的突破,因
为针对尕龙格玛矿区地质构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尕龙格玛矿区的总
体来说,基础地质研究程度偏低,比如地层单位的划分、地层时代的认定与成矿
作用有关系的地质构造特征等方面,研究程度仍然比较薄弱,从某种程度上限制
了再该地区的地质找矿工作。
所以对该地区地质构造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
意义。
1. 青海省治多县地理概况
治多县位于青藏高原中部,青海省青南高原西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中西部,昆仑山脉绵亘境北,乌兰乌拉山横贯境南,可可西里山横穿中西部。
约占北纬33°02′—36°16°′,东经89°23′—96°23′之间。
东西长621 公里,南北宽243 公里。
东与玉树县为邻,南与唐古拉山乡和杂多县接壤,北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毗连,东北隔通天河与曲麻莱县相望。
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河流多属长江水系,
主要有通天河(长江),当曲、牙曲、可可西里湖、太阳湖、西金乌兰湖等。
年
均温-1.8℃,年均降水量421.2 毫米。
矿藏有铜、铁、锡、水晶等。
治多县地形复杂,山势北低、南高,海拔一般在4500m-5300m,高差一般为700m=900m,接近现代雪线,冰川地形发育,属侵蚀高山亚区,区内水系发育。
主要河流为多彩曲、日啊日曲等,属于长江水系。
地表径流多斜交两曲展布,其
流量随季节变化很大。
降水主要集中于6 月-9 月,降水方式以雨、雪、雹为主,
全年无霜短期。
该区域属于青南半湿润高原草甸区,年均气温0 摄氏度以下,年
降水量400mm-600mm,干燥度1-1.5,径流系数40%-60%,区内气候多变,四季
不明,温差很大,冰冻期长。
每年6 月-9 月气候较好,适宜开展野外地质工作。
2.治多县多彩地区区域构造背景
2.1 地层背景
该区域在唐古拉地层区——小唐古拉分区——结扎——巴塘小区。
区域内出露
的地层主要为中生代上三叠统巴塘群和结扎群,其次为新生代古近系、新近系和
第四系。
2.2 区域构造概况治多县多彩地区尕龙格玛矿区位于唐古拉和巴颜喀拉两大造
山带结合部位,唐古拉印支褶皱带北缘。
北部以西金乌兰湖-玉树大断裂带为界,
与巴颜喀拉造山带相接,唐古拉北缘的乌兰乌拉湖-挡托断裂从该区中南部穿过。
该带以构造变形强烈、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为特点,与两侧地形
形成强烈对照。
多彩-玉树构造岩浆隆起带从治多县多彩地区尕龙格玛矿区北部穿
过。
依据地质构造特征,可以将该区划分为另个构造单元:北部构造-岩浆隆起带,南部宽缓褶皱区。
首先,北部构造-岩浆隆起带位于该区的北部,呈北西-南东向
展布,西南界为多彩区-勒仁拉哈断裂,东北界被新近系覆盖,该带也是治多县多
彩地区巴塘群分布地带,带内火山岩和侵入岩发育,岩体呈狭长的条带状,地层
褶皱紧闭,断裂构造发育,褶皱轴线、主要断裂和岩体长轴方向均与隆起带平行。
其次,南部褶皱地带位于多彩区-勒仁拉哈断裂以南结扎群出露地区,区内地质构
造相对比较简单,总体为一个复式背斜,与北部相比褶皱比较开阔。
在主背斜之
上次级褶皱发育,其中较大的两个次级背斜分别位于主背斜两翼,与主背斜平行
产出。
除了这两个规模较大的次级褶皱外,更新一级的褶皱也很发育,且多为开
阔等厚褶皱,与北部紧闭褶皱形成鲜明对比。
3.治多县多彩地区尕龙格玛矿区构造特征
3.1 褶皱
南部宽缓褶皱区由一个主背斜和两个次级向斜组成,褶皱简单。
主背斜为多
彩地区玛北背斜,出露在结扎群分布地区,呈北西-南东走向展布,南翼倒转,轴
面倾向北东,倾角为40°-55°,由核部向两翼地层倾角逐渐变小。
地层结扎群第一
岩组,两翼以此出现第二岩组,第三岩组。
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由核部向两
侧逐渐变大。
格龙弄向斜位于主背斜北东方向,核部地层为结扎群第四岩组,两
翼为第三岩组,两翼岩层倾向相反。
此外,北部构造-岩浆隆起带褶皱比较复杂,
主褶皱均为复式褶皱,次级褶皱非常发育,褶皱比较紧闭,以弯滑褶皱为主,背
斜转折端常见加厚现象。
3.2 断层
治多县多彩地区断层非常发育,以与造山带平行的北西-南东向断层为主,其
中分隔结扎群和巴塘群的勒仁拉哈-突谷莫格断裂属于区域大断裂。
首先,勒仁拉
哈-突谷莫格断裂带从该区的东南角突谷莫格进入该区,沿北西方向经勒仁拉哈到
多彩曲出图后继续向北西方向延伸。
大部分地段断层被新近系或第四系覆盖,仅
在勒仁拉哈-多彩曲之间出现断层露头,断层总体倾向北东,倾角为50°-60°带宽
30m-50m。
带内发育构造岩主要为碎裂岩、断层岩,构造透镜体和碳化现象很普遍,断裂带北东侧页岩中揉皱发育。
根据构造透镜体的排列、牵引褶皱以及构造
岩的性质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该断层属于多期活动的断层,至少经历过挤压-拉张-右行走滑逆冲三期明显的活动,目前表现为右行逆断层,并造成上三叠统巴塘群
逆冲推覆在新近系之上。
其次,多彩地玛断层出露在多彩地区的西南角,呈北西-
南东向展布,东南端被第四系冰积物覆盖。
断面倾向北东,倾角为40°-60°,目前
表现为右行逆冲断层。
断层破碎带宽15m-25m,带内发育断层角砾和碎裂岩,局
部角砾被淋滤的亮晶方解石胶结。
该断层控制着古近纪地层向北东倾,倾角20°-35°,呈单斜构造,北东部的结扎群沿该断层逆冲推覆在古近系之上。
该断层形成于喜马拉雅期,早期为正断层,沿断层发生断陷,沉积了古近系。
再次,多彩松
赛弄断层位于该区中部,呈北西-东南向沿多彩曲-多彩松赛弄一带展布。
断面向
北东倾,倾角为50°-60°,属压扭性断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
断层带宽20m-
30m,带内发育成叠瓦状排列的构造透镜体,透镜体之间发育富含碳质的断层泥
和牵引断层面上碳化现象比较普遍。
断层控制着新近纪山间断陷盆地,其中沉积
了上百米厚的新近系。
第四纪中期,断层发生了由北东向南西方向的逆冲推覆,
造成巴塘群第四岩组断陷盆地,第四纪发生逆冲推覆。
区内的断裂构造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以北西-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这些断
裂多数经过长期的活动历史,它们曾是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通道,控制着火山岩
系的原始分布,也造成了中酸性岩浆沿断裂的侵入,形成狭长带状岩体。
断裂构
造的后期复活又控制着地层和岩浆岩的次生分布,并使部分地层、岩石发生变质。
4.结束语
通过对青海省治多县多彩地区尕龙格玛矿区的地质构造的分析,并对该矿区
成矿的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了解了矿区内地层与岩体特征、构造特征。
这
将对我国找矿选矿工程带来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矿勘院,青海省治多县多彩地区铜多金属矿普查(内部
资料)。
2003.
[2]温得银等,青海纳日贡玛矿田元素分带序列与剥蚀程度研究[J]。
青海国土
经略学术园地,第4 期。
2005.
[3]潘彤等,2006,青海省金属矿产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