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做法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思想品德课担负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小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基础上,向他们提出具体的行为要求,教会他们一些行为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现在,我将多年来对小学思品课教学中的体会小结如下。
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
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其健康的心理。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申之重。
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进行教学,在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和谐、愉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创设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学生的身心于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为了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小学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该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心灵。
在课堂教学之余,老师可积极进行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经常组织“班级之最”的评选。
凡是在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等方面有进步的同学,就能得到一个相应的荣誉称号,并且他的名字还要被写上“班级之最”光荣榜。
这样,就在班级营造起了一种和睦相处、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氛围。
久而久之,这个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劲头更足了。
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而且师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质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对小学生情感的一种积极的陶冶。
三是充分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
人的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
教师要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相互感染,不断增强。
小学思品教学不能光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学,要让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能在学生中间产生共鸣。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不能仅仅把他们看成教学灌输的对象,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生对某些社会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运用情景和音像设备,以达到教学目的。
四是要为学生提供榜样。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和树立榜样,然后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并加以模仿和实际操作,从而改变学生原有的不良行为并建立起新的良好行为。
青少年模仿性较强,他们常常以他人的人格行为作为自己的仿效对象,然后以特定的方式在自
己身上再现出来,并逐步内化为心理品质。
要为学生提供榜样,指导他们去模仿。
这些榜样,首先应该是教师自身,其次是教材中涉及的伟人、科学家和英雄人物,再次是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优秀人物,特别是学生中间的先进人物。
同时,榜样示范又是一种最民主的思想教育方式,不带有任何强化性,是通过典型的形象、示范的行为去影响、带动、吸引学生,因而最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
为此,我们要抓住时机,运用榜样示范法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
目前,在社会上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情况比较普遍,为了让学生懂得要尊重劳动这一教学目的,老师不要光从书本中讲述,可以让学生的思绪从课堂走向社会,探询自己身边的、被人们真正尊重而又是普通劳动者的人和事,唤起学生对每一位劳动岗位上的人的尊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在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应因势利导,还可与小区居委会联合,将学生带到居民社区,进行卫生、帮教、助残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五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学生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的结果。
要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出一定的行为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当前的思品课教学,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给小学生以过多的禁锢,使他们总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
作为思品课教师,要敢于向传统的“规矩”模式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