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仿真第一次备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岳阳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仿真第一次备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合反应一定只有一种生成物 B .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一定有气体生成
D .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化合反应的通式是A+B+A
B →…,所以生成物一定只有一种物质,符合题意;
B 、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也可能是化合反应,例如,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 、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有气体生成,不符合题意;
D 、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也可能是其他反应,例如,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点睛】
区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方法是掌握它们各自的反应通式,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
AB A+B+→…,置换反应:A+BC AC+B →,复分解反应:AB+CD AD+CB →。

2.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能量观: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B .分类观:纯碱和烧碱从组成上都属于碱
C .守恒观: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D .微粒观:每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A 、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正确;
B 、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盐类,错误;
C 、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正确;
D 、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正确。

故选B 。

3.磁悬浮铁路是一种新型的交通运输系统,磁悬浮的核心技术是利用超导体的反磁性,高温超导物质(24613Y Ba Cu O )是以Y O m n 、BaO 和CuO 为原料,经研磨烧结而成,此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则该高温超导物(24613Y Ba Cu O )中元素Y 的化合价是 A .-1 B .+1
C .+2
D .+3
【答案】D
由题意可知,24613Y Ba Cu O 中Ba 的化合价为+2价,Cu 的化合价为+2价,O 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总数为0,设Y 的化合价为x ,则()()()224262130x ++⨯++⨯+-⨯=,解得3x =+。

故选D 。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沙里淘金
B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D .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五颜六色的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过程中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A .喝汽水的时候容易打嗝,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饱和澄清石灰水受热后变浑浊,是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C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是分解反应
D .只有化学反应才能释放或吸收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汽水是气体溶于水的,打嗝是气液分离的现象,故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 选项错误;
B 、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溶解度减小,固体析出,则溶液浑浊,B 选项正确;
C 、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是利用空气各组分的沸点不同,是物理变化,C 选项错误;
D 、溶解、凝固、气化、熔融等物理现象也可释放或吸收能量,D 选项错误; 故选B 。

6.配制130g 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③将氯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称量;④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⑤转移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溅出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⑤
【详解】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③将氯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称量,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⑤转移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通过分析可知,可能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操作是②、④。

故选C。

7.碘化钾(KI)在医药上用于防止地方性甲状腺肿,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1 C.-2 D.+2
【答案】A
【解析】
【详解】
在化合物中,K通常显+1价;根据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是0,可计算出I元素的化合价;
设I元素的化合价是x
+1x
KI
(+1×1)+x=0 解得:x=-1;
故选:A。

【点睛】
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下列有关汽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胃酸过多的人要多喝汽水
B.汽水的pH为3~4,它显碱性
C.CO2易溶于水,所以用来制汽水
D.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答案】D
汽水显酸性,故胃酸过多的人不能喝汽水。

故A错误。

汽水的pH为3~4,它应该显酸性,故B错误,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是能溶于水,故C错误。

9.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H+、NO3-、OH-B.H+、K+、Cl-、HCO3-
C.H+、NH4+、NO3-、SO42-D.Na+、K+、MnO4-、NO3-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水,不能共存,错误;
B、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共存,错误;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正确;
D、高锰酸钾溶于水为紫红色,错误。

故选C。

【点睛】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10.Fe比Cu活泼。

下列实验,不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将Fe片和Cu片分别置于同质的稀硫酸之中
B.将Fe置于CuSO4溶液之中
C.将Cu置于FeSO4溶液之中
D.将Fe片和Cu片分别置于相同质量的AgNO3溶液之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将Cu片、Fe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铁能反应,铜不能反应,说明了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Fe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铁能将铜能置换出来,说明了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将Cu片分别放入FeSO4溶液中,Cu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是:Fe>Cu,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Fe片和Cu片分别置于相同质量的AgNO3溶液之中,铁和铜都能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得到Fe>Ag,Cu>Ag,但不能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故错误,符合题意;
【点睛】
要证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采用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1.如图为尿素(CO(NH2)2)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示意图,其中表示氮元素质量分数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尿素中C、O、N、H四种元素的质量比=12:16:(14×2):4=3:4:7:1,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则表示氮元素质量分数的是①。

故选A。

12.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固体加热B.滴加液体
C.液体振荡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对固体药品的加热需注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蒸气倒流使试管炸裂,故A错误;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需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 cm处,故B错误;
C、液体振荡时,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夹持试管的上端,使用腕力甩动试管底部,故C错误;
D、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

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医疗上的生理盐水含有A、B、C、D四种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D元素的名称是。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A与B可形成原子个数比1︰1的分子,其化学式为,该分子中B的化合价是。

A、B、C形成化合物X的名称为,其固体溶于水时要(填“吸热”或“放热”),在X的水溶液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现象是。

A与D形成化合物Y,Y与
X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氯元素;
(2)H2O2,-1
(3)氢氧化钠;放热;生成蓝色沉淀
(4)NaOH+HCl==NaCl+H2O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A为氢元素、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D为氯元素故(1)D元素的名称是氯元素。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A与B可形成原子个数比1︰1的分子,其化学式为
H2O2,该分子中B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可知是-1;(3)A、B、C形成化合物X的名称为氢氧化钠,其固体溶于水时要放热,在X的水溶液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现象是生成蓝色沉淀;(4)A与D形成化合物Y,Y与X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考点:元素推断、微粒结构
14.小明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方案1 方案2
A 除去氢氧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加水溶解加稀硫酸
B 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加稀盐酸用水洗涤
C 检验一氧化碳中是否混有少量二氧化碳点燃通入澄清石灰水
D 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加锌粒加石蕊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除杂要求: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和原物质反应。

【详解】
A、除去氢氧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加水溶解,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易溶于水,不能除去,加稀硫酸,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引入杂质,故A不正确;
B、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加稀盐酸,铁锈和稀盐酸反应,可以除去铁锈,加水铁锈不溶于水,不能除去杂质,故B不正确;
C、检验一氧化碳中是否混有少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点燃把一氧化碳除去了,通入澄清石
灰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一氧化碳不和氢氧化钙反应,可以除去二氧化碳,故C不正确;
D、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加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可以鉴别,加石蕊溶液,稀盐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氯化钠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15.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对于物质A而言,点P的含义为_____。

②t3℃时,A、B、C三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为_____。

③若A、B、C三种物质中有一种是易溶于水的气体,则其溶解度曲线是_____。

④烧杯中有t2℃时20%的A溶液50g,要将该溶液变为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需向烧杯中加入A物质_____g。

【答案】在t1℃时,A的溶解度为35g(或在t1℃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5g A物质)A>B>C (A、B、C也给分)C14
【解析】
(1).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点P的含义为:在t1℃时,A的溶解度为35g (或在t1℃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5g A物质)(2).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3℃ 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为A>B>C (A、B、C也给分)(3).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4).
设需要加入A物质的质量为x,(20%×50g+x)20%5060
100%=100%
5060100g
g x g
g x g
⨯+
⨯⨯
++
x= 14g
16.镁被誉为“国防金属”。

(1)由图1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图2为镁元素的某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它的质子数为________,该微粒的符号为_______。

(3)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二维图。

图3为镁的价类二维图,则A 处的化学式:__________,B处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

(4)镁铝合金是镁和铝在高温真空条件下熔炼而成的。

该合金不在空气中熔炼的原因是______。

该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完全吸氢后得到MgH2和Al,“储氢过程”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答案】24.31 12 Mg2+Mg(OH)2盐在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化学
【解析】
【分析】
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合金是由两种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详解】
(1)由图1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2)图2为镁元素的某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它的质子数为12,镁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镁离Mg。

子,该微粒的符号为2+
(3)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二维图。

图3为镁的价类二维图,则A M g OH,B处的物质是碳酸镁,类别是盐。

处的化学式()2
(4)镁铝合金是镁和铝在高温真空条件下熔炼而成的。

该合金不在空气中熔炼的原因是在空气中会与氧
MgH和Al,“储氢过程”是镁铝合金完全吸氢后得气反应。

该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完全吸氢后得到2
MgH和Al,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到2
【点睛】
镁铝合金是镁和铝在高温真空条件下熔炼而成的;化学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某小组用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

(1)根据图一可知该实验是将_____溶液摘入_____溶液中。

(2)根据图二可知中和反应是_____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是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依据以上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实验中NaCl的质量分数一直在变大
B 实验中H2O的质量一直在变大
C 一段时间后,溶液pH一定会变为0
D 选用pH试纸也可以证明两者能发生化学反应
(4)现有5%的氢氧化钠溶液16g,当pH=7时,求消耗的稀盐酸溶质的物质的量。

_____(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
【答案】稀盐酸氢氧化钠放热NaCl、HCl BD 0.02mol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图一可知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溶液摘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这是因为随着反应进行,溶液pH由大于7逐渐减小。

故填:稀盐酸;氢氧化钠。

(2)根据图二可知过程中温度升高,因此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最终所得溶液显酸性,即盐酸过量,溶质是NaCl、HCl。

故填:放热;NaCl、HCl。

(3)A.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稀盐酸,氯化钠质量分数变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实验中反应生成水,溶液中的溶剂是水,因此H2O的质量一直在变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C.一段时间后,溶液pH不一定会变为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选用pH试纸也可以证明两者能发生化学反应,这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恰好和稀盐酸反应pH等于7,盐酸过量时pH小于7,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BD。

(4)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6g5%
=0.02mol
40g/mol

,设消耗的稀盐酸溶质的物质的量为x,则
2
NaOH HCl=NaCl H O
11
0.02mol x
++
11
=
0.02mol x
x=0.02mol,
答:消耗的稀盐酸溶质的物质的量是0.02mol。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以下是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常用的部分仪器。

(1)标号为d 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来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实验即将结束时,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

A 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 B 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出,然后熄灭酒精灯
(3)在实验室里,可用锌粒跟稀硫酸反应来制取并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组装完整的制取装置,除选择上图中的a 、b 、c 、h 、n 外,还应选择上图所给仪器中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铁架台 42422Δ
2KMnO K MnO +MnO +O B gij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标号为d 的仪器名称是铁架台;故填:铁架台;
(2)①在加热的条件下,高锰酸钾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填:2KMnO 4
加热
K 2MnO 4+MnO 2+O 2↑;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为防止冷水倒吸、炸裂试管,需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故填:B ;
(3)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来收集,选择仪器a 、b .c 、h 、n 外,还需要选择g 、i 、j ;故填:gij 。

【点睛】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综合性比较强。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某化工厂实验室用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一定量的稀盐酸,共消耗氢氧化钠 溶液 40g ,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稀盐酸中含 HCl 的质量是_________? 【答案】3.65g 【解析】
设;这一定量稀盐酸中含HCl 的质量是x NaOH + HCl= NaCl+H2O
40 36.5
40g10%
⨯x
40
40g10%
⨯=
36.5
x
,解得x=3.65g
答:这一定量稀盐酸中含HCl 的质量是3.65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